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通过写观后感,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或场所的背景、特点、意义等方面,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篇1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学校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篇2

感觉俞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又勤奋执着,特别有奉献精神的人。他成功的经历让我明白,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成功,任何事情都不是凭空取得的,是靠自己争取的。

特别是他在讲北大给他的意义的时候,在讲北大校园北大学子的时候,感觉北大是崇高而又伟大的,是真正学子的天堂,真正历练人的地方。更让我明白,大学时成功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我们之前的学习全是按着家长老师的意思去做的,大学才是我们真正自主学习,培养目标的地方。如果在大学里没有把握好时间,庸庸碌碌,那么未来将是一片琐碎。虽然我们不是北大学子,但我们同样是经过高考选报上来的。可能我们之前做的不够好,但之后的路是漫长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同样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用我们青春的活力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知道俞老师当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的北大,让我很震惊——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毅力啊!就像他说的那样“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可以想象当年俞老师坐在班里的时候,他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他的目标多么坚定。他一定是每天都像高考那样,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北大而不懈努力!这就是他的能力——持续不断的努力。我觉得我们就需要这样的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大学里——这个格外开放的场所。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去干什么,只有自己努力!要想在大学里学有所成,靠的就是这种毅力。当然,这种毅力不是一两天就能炼成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因此,需要我们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俞老师说的成就自己人生的.两样东西——理想和良心。我认为可能还需要信念等。但这两样东西确实是不能少。也许我们以前是庸庸碌碌,没有理想,可是现在再没有的话,真可就前途渺茫了。想以前的名人异士,哪个不是早早的定下理想,才成就了一番大业。不用去举许多例子,单说我们这些大学生。从五岁就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经过层层选拔越上越高。我们的思想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一个可以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看法的高度。因此,我们不能像那些中途辍学甚至没上过学的人那样随波逐流。“历史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就应该承担起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我们还要有良心,也就是要有道德。我觉得俞老师做的很好。我佩服他的就是他对室友那种无私的不怕吃亏的精神。自己吃点亏没什么,都是亲人朋友。如果在亲人朋友面前也斤斤计较,那就太失败了。道德,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可能是举手的高度,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也可能是一只手的力度。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有道德有良心的事。

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或许离我们有点遥远。然而,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俞老师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一定要像俞老师那样成为一个有功之士!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篇3

不用说,看到这个标题我自己也觉得很俗套,故事嘛,都是这样开始的……

第一次看新海诚的作品,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他的任何作品,看完《你的名字》后,疯狂迷上他的作品,画面突破了我对二次元的理解。

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完全想象不出会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单单就上映第一天,评分就破了9.2,让我着实惊讶。刚好那段时间,电影院的电影多是恐怖题材,实在提不起多少兴趣,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我和睡睡去了电影院。

下午三点半开场,我们提前十分钟进去,自我感觉提前很久,进了放映厅发现几乎是满座,我顿时惊讶地叫出来。在我的认知里,贺岁片才有这样的上座率,一部日本动画电影凭什么受到这样的好评?

影片开场的前几分钟,我相信看过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宫水三枼摸胸的场景。光线透过窗照亮屋子,妹妹宫水四枼拉开门叫她吃早餐,看见姐姐在摸胸,这一系列的动作,起初我是完全看不懂的。当男主角泷出现时,才知道他们的灵魂互换,题材很新颖,故事描述的也不紧凑。着重想说的就是里面的风景和建筑物,无法用言语形容出来的美,很好的配合了人物的发挥。

宫水三叶和泷交换身体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替泷去打工,撮合泷和奥寺前辈的约会等等。可是宫水三叶哭了,当泷想去找宫水三叶时,才发现宫水三叶在的小镇三年前就被彗星掉落的陨石摧毁,他完全无法辨别这些天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还是假象。

虽然最后他知道宫水三枼没死,但是却再也找不到她,不过缘分就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两人都以为对方已经忘记从前的事情,其实两人五年来一直都在寻找对方,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两列地铁上隔着玻璃看到对方,下车后疯了似的再寻找,在楼梯口相遇。

故事有感人,有欢笑,人物表现的很生动 ,看完之后会感觉意犹未尽。没看过这类题材,觉得甚合我意;强画质的渲染,是电影成功的一部分,电影中的“结绳”贯穿整部戏,用心看的观众能够发现,不仅仅是讲的男女主人公。电影更多的想表达命运的流动,成型,扭曲,缠绕,交织,断裂,再缠绕重复的这一过程,正如缘分,聚散两相盼。

我是路绮兰,你的名字是?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篇4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创作拍摄,中央八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外滩钟声》。该剧讲述了一条老上海弄堂里几户百姓人家自_到改革开放后十年的时代变迁与人情冷暖,亲情、爱情、时代背景凑成一台戏,岁月蹉跎,人情冷暖,如泣如歌的故事。

听着外滩海关大钟的钟声、喝着老虎灶烧的水、戴着上海牌手表、口袋上别着英雄牌金笔……这部剧中有着太多上海人熟悉的岁月味道。这部剧我是一集都没有拉下。我喜欢剧中的杜心生,他接替爸爸工作成为守钟人。他是妥妥的一枚暖男,对于初恋,他小心翼翼地保护俞佩佩,生怕受伤害。在理解她的理想之后,他愿意成全。对于自己的媳妇,他有担当,责任。维护自己的家庭。呵护妹妹留下的孩子。视为己出,抚养长大。正直、真诚、厚道是心生身上的标签。心美是我喜欢的女性,她有自己的灵气与坚持,最终在服装设计上走出自己的一条光明之路。所以有梦想要坚持。

在这部《外滩钟声》中,一个个小人物相继出场,让人看到温馨的亲情和邻里情。现在邻里之间的感情淡多了,住在单元房里,年轻人早出晚归上班。见面了也许都不知道彼此是邻居,人情冷漠了许多。希望朋友们抽空看看这部剧,我觉得这部年代电视剧特别好。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篇5

周日我观看了《上甘岭》这部电影,它是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之一。看了这部电影,我了解了上甘岭的一些事情。

上甘岭是朝鲜的一个高地,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美国来攻打朝鲜,攻打上甘岭,在上甘岭,我军只有一个营的兵力,美军进行了多次冲锋,都被我军打退,但我军伤亡也很大,总部让我军进入坑道后,敌人占领了上甘岭,还在坑道四周建了很多碉堡,只要一出坑道就会被打死。在这紧急关头,我军不怕困难死死拖住敌人,最后,大部队赶来了,使我军夺回了上甘岭。战争局势转向我军有利方面。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上甘岭战役》,知道了这场战役从1952年10月14到11月25日,历时43天;知道了这场战役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飞机3000多家,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枚,炸弹5000余枚。但我志愿军不怕困难,不怕艰险,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这部影片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令我非常感动。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为了保存实力,战士们不得不下山去挑水,但刚装好水就中弹了,后来师长派人历经艰辛送来了一些萝卜,还专门给连长送来了两个苹果,连长的嘴唇虽然已干裂的像晒干的桔子皮,但还是把苹果削成一片一片送到每位战士手里。

看到这,我已热泪盈眶,战士们在那么如饥似渴的困难环境中,还不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品德是多么高尚!此时我也明白了,同学们之间也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以后我更要珍惜这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的生活!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篇6

看这部电影之前实际上是不知道主要故事情节的,如果说纯是为了罗南去的也未尝不可,而她也没让我失望,依旧是能把角色演出自己味道的完美气质。不过这部电影倒是不甚如意。

电影讲了一个天真烂漫而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十四岁少女被心理扭曲的邻居诱杀后灵魂滞留,不愿意抛下生者,但最终放下曾经的爱恨到达天堂的故事。

必须承认的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非常混乱,就好像把一个故事活生生端上来了一样,不加处理。影片涉及了很多个主题,父母家人对孩子的跨越生死的爱、连环杀人凶手作案、生死视角转换、青春爱情故事,甚至还有一个能通灵的奇异女孩,而这些东西全都混作一团,根本没有强调出的主题也没有易于把握的节奏。这些题材,任取其一都可以独当一面,这部电影却哪个也不肯舍弃。

再来讨论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战争与和平》,看完之后每位观者都可能生发出不同的感慨,这个角度甚至更多,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主题可言,但为什么这就是好的?因为这个作品当中描绘的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背景,即使作者将它描述出来也不能任意的对其发表看法或者评论,制作者的主要责任是尽可能完整地将真实的历史背景托出,人物和故事情节旨在更好地表达这个背景,就好比这是珍贵的原生食材,最好就是原汁原味。但《可爱的骨头》却并非这样的鸿篇巨制,显然提及的题材都是易于引人注意的,但它们之间的组合就好像是用胶水粘起来的,机械的拼接,不仅失真而且肤浅。试想,如果要看连环杀人案,或者是爱情片,或者是灵异故事,或者是家庭生活,每一个领域都有佼佼者,谁会想到这部面面俱到的大拼盘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长,用来讲一个故事可能尚且不够,更何况没有规划的分给四五个主题?况且这个连环杀手的作案方式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太俗套了。

可能剧情设计上唯一的买点就是整部影片的主要视角了——从一个已经去世却还留恋人间的小女孩看生者世界,看将要去向的天堂,同时也看这两者之间的游离状态。但是——仍然是但是——出席自己的葬礼什么的故事早就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里看到过了,人间天堂之间的世界除了一些美丽的场景之外什么也没有。Shallow.

我实际上不懂电影,所以除了《可爱的骨头》以外,特意回避了“电影”这个词,因为大概一切艺术作品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表达。文学、美术、音乐、电影乃至其他表现形式,不论手法,目的都是相似的,所以就姑且囫囵混为一谈了吧。

最后点名表扬西尔莎·罗南,奥斯卡给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的绝对不止一个最佳女主提名。

怎么写电影电影观后感篇7

当历史的年轮压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人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道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的人民都不会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记忆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长鸣。现在犹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为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威辛也永不会讲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那天,奥斯威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极端的功力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威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1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