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1
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论语》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视仁德,重视个人修养和人的的全面发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样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应以道义作为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他,用忠诚来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认为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见的差别还在于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学习方面,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这对于我国如今的教育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还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在学习目的上,孔子明确指出要学以致用,为国家和人民做实事。
在教育上,孔子的教育指导思想是:有教无类,即受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育的目的上,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为当时的社会服务。
对于治国之道,孔子的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属于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无多大借鉴意义。孔子还指出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端正自己本身,以此来带动下级,使之产生上行下效的效果。孔子认为处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同时要重视富国富民,教育人民,注重立法规范人们的行为物。
《论语》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其中有不少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发展。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2
经过这几个月读书、实践、成长活动的学习,使我增添了几分自信,几分沉稳。回想刚走上村官岗位时心里的胆怯、迷茫、浮躁,真的好了很多。
记得刚看完于丹《论语》这本书,心灵就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其实《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我感觉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论语》的这种简单,欢乐的感悟,无论生活有多少困难,都要看到进取的一面,找个欢乐的一面去理解生活中的每件事。于丹教师利用她独特的个性视角,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梦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记得于丹教师说记住《论语》中一个字,一生就够用了,我觉得有道理。人想过的欢乐,首先要学会宽容,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恕”,这个字包含了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态,能够学会“恕”,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必须是欢乐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当然,想做到这个字是不容易的,能够把所有的世事都用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么生活中就没有什么是欢乐的阻碍了。在这个新时代,除了为生计忙碌、奔波之外,我们总是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在寻找一个属于自我心灵的家园。应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各种欲望,总会想为自我的心灵安个家。
在当今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下头我就结合自我的实际情景,谈在论语学习中的体会:
一、学为先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上起,每一天都在不断学习,成长,逐渐地完善自我。学习不仅仅是指在课本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积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学习,就像臵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进取地聚集了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我们不但要学,还要学以致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必须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
二、做为上
《论语》中提到,不在其职,不谋其政,其中就隐含着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就是我们在这个位臵上要履行好自我的职责,将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当然也仅有欢乐地工作、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才能
够真正地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仅有把自我的本职工作做得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我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这样才能使自我有更多机会锻炼成长。“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小事做起,小事成就大事业。工作意味着职责,岗位意味着任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好每一项工作;培养健康欢乐的生活情趣,平凡中体现不平凡,我想我们就是最优秀的。
三、和为贵
《论语》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对自我的心去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遇事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样”。一个人生命中有自信、有从容,有一种宽和,多体会他人的不容易,就能够做得到仁者爱人。可见,读透了论语,就感悟了人生。如果感悟人生,找到内心的安宁,欢乐就会常伴我们左右。
虽然自我只写了感悟深刻的方面,可是,自我的感悟远远不只这些。很多感动是心灵的触动,用语言不能表达得很清楚。的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常的反思、多一点静静的倾听,少一点抱怨的声音,多想想生活的欢乐与感动,少一点不实际的言论。也许,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我庆幸有这本书伴随我成长、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时刻提醒着我。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3
聪明的,你曾告诉我,看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结晶《论语》吧!说实话,我还没有能力把《论语》都看下来,可是以下两句就让我受益匪浅。
子路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为人光明磊落,勇敢正直。他很尊敬老师,但是孔子的课,他听不明白的就会向孔子提出,有疑问的甚至敢当着同学们向孔子质疑。所以《论语》中这样说:“子曰:‘由。诲女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子路这样的学习态度实际上是一种智慧啊!孔子的这句话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是这样做呢?
在班里老师说完一旦数学题总会问:“懂了吗?”大多数时间,只要大多数人说懂,小部分不懂的也跟着叫“懂了”。这常常让我内疚。我有时是那个大多数,有时是那个小部分,但是每当我不懂时,我总会犹豫片刻,开始“天使”和“魔鬼”的斗争。“天使”总让我,说实际情况,而“魔鬼”总是不顾一切让我喊“懂”或沉默不语。有时“天使”似乎胜利,可当我连“不”的口型都做好时,只要同座轻松地说:“太简单了,早就懂了!”我就乖乖地闭上了嘴。我就没有子路这样的智慧,因此我的学习总是让人不安一。
学习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学习上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诚信。有人为了交朋友,明明喜欢深蓝色,见朋友喜欢暖色,就也说自己也喜欢暖色。我有一个朋友胖胖的,很可爱,我很佩服她的诚实。一次老师在垃圾桶边发现7个吃过的口香糖,“谁吐的?”没人回答,只见她站起来说:“我吃了2个,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是我吐的。”她的脸因羞涩变得很红,可是她是唯一诚实回答的人。子曰:“人而无信,不其可也。打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得真对。一个人如果连说话都没有诚信,我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是可以的。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面对两个小孩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不懂装懂,绝不糊弄孩子。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读书能够懂道理,更为了好好做事情。小学最后一个学期看我的吧!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4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
“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5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八周的论语课程就已结束。没有想到课程结束,人却还在家中。疫情期间,让我们好好的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家人的陪伴,却也缺少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而每周一次的论语,似是一场心灵的洗涤。在这里我们静下心聆听老师的讲解与教诲,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安静下来。
首先每次课上先读课训,告诉了我们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每节课上读诵,讲解的论语,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了孔子与他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我们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了许许多多的感悟。既然大家都具有觉性,我们正要好好的学习与发扬,好好的守护自己的本性与本心。在结束时的感恩词,让我懂得了一草一木皆恩赐,我们要心怀感恩,感恩课程的顺利进行,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国家的培养,感恩一天生活的顺利结束,期待明天崭新的生活。
我们首先学习了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一生有成功,有失败,后半生更是颠沛流离,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坚定地相信他的道,坚定的传播他的道。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我们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读论语首先学到了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如何做到孝,就是要顺从父母,父母对的,要听从于他们,父母做的不对的,也要耐心的与父母商量,这是我如今理解到的孝。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真的令我深深地感动。确实啊,父母非常担心孩子生病,宁愿代替孩子生病。如此的父爱与母爱,怎不让人感动呢?我们也要拿出自己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
我也学会了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我要虚心学习,以他人为榜样,不能有嫉妒之心,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在学习方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要努力培养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兴趣,开心乐观的学习,学得更好,学得更快乐。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矣。也就是说我们要一心一意的培养仁德,这样世上就不会有恶。,这告诉我们,品德在人的一生中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做一个美丽,善良,有心灵美的人。
学习论语,聆听老师的教诲,使我有许多的心得与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所学的内容,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做一个善良,有品德,“仁”的人。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6
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早于《论语》的《尚书》等著作,语言虽庄重浑厚,然其斧凿痕迹颇重,不适合大众阅读和传播。
《论语》因为基于了口头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与我们隔了上千年的时光,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隽永有味。
读《论语》,时间概念模糊了,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个老人的亲切睿智,那群学生的坦率可爱,统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7
我喜欢经常翻阅家里的《论语》,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对我的感触非常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在河边,一定是先抬头看天,看到斗转星移,昼夜交替,一天一天过去了,想到花开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过去了。再低头看看河里的流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这时孔子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所以李白有一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时间像水转瞬即逝。
我们有时是这种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啊!像水一样快。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愉快,天南地北地谈论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很开心的时侯;当我们很认真地听课的时侯;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今天就变成了昨天。有时是另一种感觉:当我们玩电脑的时侯;当我们只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在课堂不认真听讲的时侯;时间过得真快。就在我们后悔自己老是浪费时间,讨厌自己的时侯;时间又过去了。就像水一样,在我们不知不觉时刚流来的水就又流走了。我们的时间每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没有一件事不用时间啊!从我们出世以来就天天与时间赛跑啊!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也好好珍惜别人的时间。不要再让时间像流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走了!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8
妈妈给我报了坦坦国学班,就这样,我开始读《论语》了。《论语》十分有趣,里边有很多关于孔子说过的名言警句,比如教我们如何学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关于治学方法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论语》让我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快乐。
我最喜欢这句话:“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这里的五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是指:“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如果你想做君子,那就要尊五美,屏四恶。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位老奶奶,她看见了一个大哥哥坐的位置,大声骂:“起来,让开,我要坐。”那位大哥哥看上去身体很弱,很累的样子,那个老奶奶却坚持要他让座,大家都说:“你不能倚老卖老呀!”我想起了孔子的话:“老而不死,为之贼。”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道德品行不好的人从小不懂礼仪,长大无所作为,老了还要祸害社会。
《论语》中,我最喜欢孔子。他很谦虚,从不跟人比较。比如,孔子有一次走在路上,遇到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不如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家更有钱吧!”孔子心想:“我若跟别人比,这样就违反了天命,就不是一个君子了!”,于是他严肃地说:“我不会跟你比的。”阳货很生气地嘲笑孔子家穷,孔子却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慧。”说完便走了。
以前,他的弟子很少,后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我很喜欢聪明的子贡,他十分的尊敬师长。子贡看见孔子,很尊敬地向孔子鞠躬并问好,还经常向孔子请教许多关于如何成为正人君子等方面的问题,孔子也非常喜欢子贡,教他各种各样的道理。孔子去世后,子贡就在他的墓地旁住了三年,子贡去世后,还嘱咐后人将自己的墓地和孔子挨在一起。
我也喜欢《论语》中讲到的第一学霸颜回。颜回家中贫穷,但从不放弃学习。每天晚上颜回都坚持读书,勤奋好学,后来成为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子本来想把他的学问传给颜回,可惜颜回却早早去世了。
《论语》还告诉我们,做一件事,要多思考:“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如果要做一个正义的君子,那就要懂得九思,学习关于君子的话,千万不能和小人做坏事。
如果你想要成为孔子这样智慧的人,那么就来读《论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