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后感作文 > 看三国演义观后感600字作文

看三国演义观后感600字作文

时间: 福臻2 观后感作文

将星陨落,墨蓝色天边,我仿佛看见诸葛亮的悠悠身影,仿佛还能听见他仰天长叹;微风吹过,碧绿色草原,我好似看见蜀军大营灯火通明,好似还能淡淡听见将士们的悲泣之声……

看三国演义观后感600字作文1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还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在几个关键性的环节上,在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时机,任用了错误的人,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看三国演义观后感600字作文2

今年暑假,我又在图书馆中借阅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刻画的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书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几位。

首先是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个隐士,后来经过刘备的真诚邀请,才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的。他出山后,一直为刘备出谋划策,每次蜀国经典的战役都是经过他的指挥才会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

第二是赵云,当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袭来,他为了能保住刘备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强大的武器,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数位猛将,几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还不禁赞叹说:赵云真是势不可挡呀!

第三是刘备,他从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义,在之后的战斗中有看出他富有爱心,当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弃城败逃,而他在逃跑路上还关心着老百姓,让他们与他一起走。刘备有一个缺点,也是他的优点——重情义,在关羽被东吴所杀时,不听劝告,导致进攻东吴时被火烧连营,西蜀实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读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只要取长补短,移多补少,就能战胜一切的拦路虎!

看三国演义观后感600字作文3

寒假里,我利用课余时间,完完整整地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政权瓦解后三个国家三足鼎立,相互牵制并发生战争,最终司马昭结束三国分裂状态,统一中国。在这本书里,有很多人物都是人中龙凤,聪明并且骁勇善战,但是,我最佩服和欣赏的人是诸葛亮。我对他真是赞叹不已。

诸葛亮是个将才,在军队中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有一次他带着五千骑兵去送粮草,突然斥候赶来报道说,司马懿带领了15万大军,向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身边没有可用之大将,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驻守城中。他身边的几位文官听到这样的紧急军情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但是诸葛亮却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打开四个方向的城门,每个城门里派20名老兵打扮成农民的样子打扫街道。”他自己便携带着古琴和两位琴童,微笑着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的军队来到城门前,看见大门敞开,反而起了疑心,怀疑诸葛亮是诱敌深入,不敢进城,他们担心城内有埋伏,于是反而退兵40里地。这就是著名的三十六计之一——“空城计”。“空城计”是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特征,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重要的是,这次空城计考验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诸葛亮完胜司马懿。

诸葛亮不仅聪明,而且还非常忠诚。《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说的是当时刘备病危,召诸葛亮和李严托孤。名为托孤,实为禅让,君王之位有德者得之。诸葛亮哭着说发:“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里展示了诸葛亮对刘备以及他儿子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一统天下的人才,但是他没有野心去取代刘禅,反而是一心一意地辅佐刘禅,他的忠心日月可鉴,这让我非常佩服。

最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让我大开眼界。古代没有汽车飞机可以快速运输各类军需用品,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书上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在蜀地行路难的实际地理环境中,木牛流马为蜀军运输粮草做出了很多贡献。诸葛亮还自己设计了诸葛连弩,平常的弓箭只能一次射1支箭,诸葛亮改装设计后的连弩,可以连续发射10支箭,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

诸葛亮聪明又忠诚,而且有很强的统帅指挥本领,他是千古以来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芳百世,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看三国演义观后感600字作文4

读了这本名著《三国演义》,我认识了许多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有仗义的刘备,有奸诈的曹操,有热血沸腾的关羽,有机智勇敢的诸葛亮,还有鲁莽暴躁的张飞……其中,我最崇拜的就是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并不可缺少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理国家的才能与谦虚谨慎,忧国爱民的品质给我这些晚辈们树立了伟大的形象。

我要向诸葛亮学习,他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以身许国,宁死不屈。他认定了刘备,就对刘备忠心耿耿,从此再也没有投靠他人,这让我更加敬佩他。

读完《三国演义》,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一点点利益而去谋害他人的人。

看三国演义观后感600字作文5

曹操进兵官渡,攻打冀州。情景危急之下,袁绍的三子一甥共同发兵,准备联合破曹。

只是没想到袁尚逞能,没等其他几路大军汇合,自己就带兵与曹操前队激战,大败而回。袁绍听闻消息,残躯就再也撑不住,吐血而亡,临时前,指定了自己的继承人袁尚。

废长立幼,是自古大忌,这样一来兄弟阋墙之争也就在所难免。

而谋士们站队早在此之前已经完成,没有站队的像田丰、沮授被两派攻击而死,许攸投靠曹操。尚有强敌在侧,袁谭、袁尚两兄弟却已经忍不住开打了,团结一致还未必能赢,分崩离析亡之不远矣。被逼无奈,袁谭只好投靠曹操。而在此后的一个小的片段很有意思,就是辛毗去曹操阵营游说曹操接受袁谭投降的说词,相当的精彩。附录如下:

“明公勿问真与诈也,只论其势可耳。袁氏连年丧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隙,国分为二;加之饥馑并臻,天灾人困:无问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灭袁氏之时也。

今明公提兵攻邺,袁尚不还救,则失巢穴;若还救,则谭踵袭其后。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摇动。况四方之患,莫大于河北。河北既平,则霸业成矣。愿明公详之。”

投降是暂时的,袁谭和曹操都是不会相信的,故而不久就撕破脸皮,再次开战,最终袁谭死于乱战之中。

而投奔袁熙的袁尚两兄弟被曹操赶到了辽东。最后曹老板听从郭嘉遗计,兵不血刃的收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康送来的二人人头。

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然被曹老板纳入囊中,班师回都,大封功臣。准备修养半年,一举南下,消灭刘表、孙权等势力。

再说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最初的日子还是过的很滋润的。只是好景不长,刘备坐不住,去搅和人家选接班人的家事,谈话场地有比较公开,一下子掉坑里了。

人家利益既得者刘表的妻弟蔡瑁肯定不能忍,想设计杀掉刘备。刘老板大业未成岂能身死,跃马檀溪侥幸逃脱了追杀,并且遇到了传奇人物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未卜先知,说他是逃难至此,并点明了刘备之所以东奔西跑而功业未立,是因为手下没有一个合理为他做统筹规划的人。并提及卧龙凤雏的事情,却不肯细说,只让刘备自己寻访。刚一打盹,就有人送枕头,徐庶化名单福经过试探后投靠刘备。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徐庶,总觉得徐庶徐庶爱显摆而骄傲。

正是他的这种性格,才会导致在辅佐刘备短暂的时间后,就被曹操用计骗到许都,终身不发一谋。身在曹营心在汉,又有何用呢。后来在赤壁之战时再次出场,之后就不知去向了。

而尝到了甜头的刘老板终于知道了高级谋士的作用之大,徐庶回马荐诸葛给了刘备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三国演义写到这里,诸葛亮终于出场了,幼时看三国颇喜诸葛亮的诸多故事,及长却喜欢诸葛亮出山前的'三国。

三国演义前三十七回是英雄青年时期起于草莽,群雄逐鹿的一个时间段,精彩至极。往后到关长水淹七军是三国之极盛,而盛极转衰,败走麦城、白帝城托孤,终而英雄末路,令人扼腕叹息。

人才在几十年的征战中逐渐凋零,看到最后连关平、张苞也去世了,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事情,人才凋零不仅仅出现在刘备这里,其实孙权、曹操两股势力亦是如此。

至于后面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下回再聊。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