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

时间: 马绍 观影心得体会

2022年3月,《征程》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列入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名单,属于“奋进新征程”主题。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篇1

这是一部新时代的群英谱,这是一部中国基层新实践的生动画卷。这里有带着梦想出发、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奋斗精神,有到中流击水、舍我其谁的奋斗姿态,有披荆斩棘、风雨泼墨写春秋的奋斗本领,还有大道同行、山河落笔续华章的不懈追求。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央文献研究院共同创作的大型纪录片《征程》,9月27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首播,科教频道次日20:00档重播,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视野广、选材准、转化透、人物活、故事奇、情感暖、手法新”,《征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用精彩的瞬间、感人的细节、标志性的成果呈现中国这十年的非凡成就。

《征程》共20集,每集30分钟,是一部追梦路上牢记嘱托、不负重托的奋斗史。

故事的主角既有设计中国高铁、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工程师、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育种专家、走向深海的勘探工人,也有在大陆创业的港澳台青年、用数字化创新传承敦煌艺术的守望者以及练兵备战的陆海空官兵,还有当年沿着悬崖去上学现在过上幸福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是传承文脉、镌刻历史的艺术家,时尚的“新农人”,一波三折坚持到底的药价谈判代表,守护家乡碧水的护渔员;他们是在北大荒凌晨三点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农机技术员,在中国南海开采油气的工程师,祖国最西陲的帕米尔高原的驻村干部……

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个人都了不起!他们的足迹遍布神州,他们用动人的身影勾勒出多彩的中国画卷!

追梦征程,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篇2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二集《沸腾的乡村》通过讲述四川崇州90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回乡创业,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机械化的种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浙江富阳朱梅娟借助美丽乡村生态优势开办民宿,在国家政策和村党委的支持下,和乡亲们一起发展民宿产业、共同致富两个故事,展现新时代乡村的壮丽画卷。

在四川崇州,90后姑娘王伶俐毕业后,选择返乡成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王伶俐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机械化的种植,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更多像王伶俐一样的“新农人”,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浙江富阳,是著名国画《富春山居图》绘就之地。借助当地打造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60后“老大姐”朱梅娟开办民宿,生意红红火火。在国家政策和村党委的支持下,朱梅娟和乡亲们一起从事民宿产业,共同致富。当地完善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绘就一幅跨越古今的“富春山居图”。十年,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篇3

十年,是时间的跨度,人生的刻度,也是衡量家乡变化的尺度。

在温州博物馆历史馆内,有这样一个主题: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这句话精辟概括了温州的画像:一个为了生存而崛起的城市。

温州人是不安于一隅的。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结伴到全国各地做生意的叔叔阿姨,他们在各个领域摸爬滚打。从纽扣到钢笔,从服装到眼镜,从皮鞋到电器,从生发剂到打火机……

这也认证了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在开拓市场。尽管这条路步履艰难,但温州人敢想、敢拼、敢闯、敢走。

但对于许多温州人来说,无论已经走了多远的路,乡音乡情仍难以忘却,家还是一生的牵挂。可以听到,他们回归故里的脚步声真切而急促。

部分在外的温商、温州人回流浙江省内,许多毕业大学生也选择留在家乡发展。相比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近10年外出常住的温州人已从96.1万下降到72.45万。

他们看到家乡在发展在进步,营商环境有了变化,出现了更多合适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政府号召的“温商回归”政策也切合了一大批在外温商心灵深处的乡愁,点燃了他们反哺家乡的创业激情。

回乡的温州人道出了他们内心的声音。

有些人说,每一次回温州都能看见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同样也激励着他们回家创业。回报故里,为家乡发展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也是拼搏这十多年的意义。

还有些人说,走遍千山万水、闯遍五洲四海,不管走多远,最魂牵梦绕的地方还是家乡,还是温州。外面的食物再有滋味,也不如家乡的咸糯米饭和甜豆浆。

十年前,他们走南闯北,拿着产品开拓市场,揣着资金办企业。十年后,我们看到许多温州人带着拼搏出的成果回到家乡再发展,为这片热土添活力。这十年,温州人步履的变迁,也映照着温州发展理念、发展环境的嬗变转型。

出去的理由千千万万,但归家的理由只有一个。“任凭世界万千繁华,难抵吾心所安”。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篇4

十年是个很特别的时间跨度。它足够长,让一些长期的变化可以发生;它又足够短,让我们不至于忘了之前是什么样子。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栉风沐雨。时代变迁,每个人都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家乡处处都发生着改变。你,还记得家乡十年前是什么模样吗?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策划出品的《家乡这十年》音频节目正式上线,由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独家播出。节目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城市,邀请当地青年明星带你“穿越时空”,与你分享他们家乡最近十年的故事。

9月23日即将上线的第一期节目中,杨紫将带大家走过纵横数百年的北京中轴线,俯瞰一场由时光雕琢出来的城市变迁史诗。接下来,我们将跟随更多艺人的声音,走进更多的城市:与白宇一起抚摸西安南门城墙,感受现代与过往的交融;行走在南头古城,许凯为你讲述深圳城中村的十年蝶变;漫步小清河畔,和李一桐在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中品读济南的向美之变;乐山大佛“洗脚”之后的风雨往事,听王鹤棣娓娓道来……

家乡带给每个人难以忘却的记忆。正是这一粒粒细小的泥沙,凝聚起巨大的力量,堆积成令人魂牵梦萦的故土,堆积起一座又一座高大的山脉,堆积出我们祖国的万里江山。家乡的每一处细微的改变,汇聚成祖国蓬勃兴旺的巨变。忆往昔,看今朝,你的心中会否也有万千感慨?

历史的车辙不断向前,但是留下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光阴的故事,仍在继续。

2022《征程》优秀观后感篇5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瑞昌高丰中学教书,每个星期六下午从高丰中学骑自行车回家,每次都要骑好久,遇到上坡,便推着自行车走,非常辛苦。当时的国营人民机械厂就建在瑞昌洪下乡的山沟里,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出行环境,该厂对原有的瑞昌城区至洪下乡土路进行碎石硬化。修好后的砂石路,虽然不平坦,但很开阔。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欢呼着:“现在下雨天终于不用穿胶鞋了,外出再也不用看天气了。”后来,瑞昌交通局对洪下至肇陈的公路进行了砂石路改造,天气好的时候勉强可以通车。由于源头山山高路陡,雨雪天气,立肇公路则无法通行。

记得上世纪80年代,瑞昌汽车队开通了瑞昌至洪下的客运班车,每天早上从瑞昌城区开到洪下,只有一班车,下午从洪下回城区,特别难等。父亲有事去洪下,下雨天早早就要去汽车站坐班车,天晴的时候还是骑自行车去,每次都是一整天。

到了2000年时,我们这里大力实施了“村村通”项目,立肇公路是瑞昌市的一条省级二级公路。当时瑞昌市委、市政府争取到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的财力支持,全市干部职工积极捐款,把立肇公路进行柏油路改造。历时两年,立肇公路柏油路全线贯通,结束了立肇公路砂石路的历史。记得当时竣工的时候,瑞昌市政府还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我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载歌载舞在路上欢奔着。

到2016年的时候,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加大,民生工程的实施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江西省在全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立肇公路也列入江西省农村二级公路改造,其中源头山新建隧道。经过3年的建设,立肇公路水泥路全部完成,源头山隧道于2018年年底通车,通往各个行政村的通村水泥路也全部完成。通过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的实施,逐渐打通了农村道路的“毛细血管”,使“断头路”逐渐循环起来。沿线乡镇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土路、砂石路全部都被崭新的水泥路、沥青路所代替。从瑞昌城区通往沿线乡镇的村镇公交也开通了,沿线百姓出行更方便、快捷了,从而带动了沿线乡镇经济发展,为沿线百姓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通过“四好农村路”项目的实施,使我们家乡道路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如今在瑞昌市,农村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水泥路,镇、村都有公路管理站,每条道路都有道路养护工,村镇公交车能开到家门口,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困境。通过新农村建设,以前破旧的房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小别墅。看看如今的变化,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是民生工程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路越走越宽。

泥路——柏油路——水泥路,家乡道路的变化,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一次次蜕变,无不展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变。

1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