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观后感可以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让观众与朋友、家人、老师等分享自己的观影体验和感悟。怎么写出优秀的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篇1

今日,我又读完了《三国演义》。这已经是我第9次合上这本书了。但我不管看若干遍,都看不厌烦,都有很深的感觉。特别是对诸葛亮这位大智大贤的化身,更是敬佩有加。他洞晓三韬六略,胸中藏战将,腹内藏雄宾,神机妙算,只令人惋惜他没有一统中华,复兴简称蜀。这当初他一辈子最大的憾事。

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少不看‘红楼’”我答应;但“老不看‘三国’我却反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不是像有点人说的那样子,叫服老奸巨猾。有人说,小说着意描画了简称蜀,而最终,简称蜀却打出了投降旗,这样没劲的故事物节,有啥子艺术可言?我们本想看见确乎实没有看见,但这是一种“撕碎的世术”,他的悲剧结末比大团圆的结末深长不是吗?《三国演义》奉告我们一个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一失脚成千古恨”嘛!书中刘备因东吴杀了自个儿的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就一负气率领七十五万蜀军进击东吴,最后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且烧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关系到蜀国的命数。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挣到气而殒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压根儿,蜀国食粮丰足,兵多将广,五有五兔,文有卧龙凤雏,但自打那一场仗后,就起步了下坡路。

做人就应当能屈能伸,刘备就是为了二弟和三弟得死而赔上了更多的昆季。这真的不值当。能屈能伸,还得小心;否则你便会错过众多众多!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以后,刘备就非常想去把诸葛亮请来。于是挑了一个好日子,刘、关、张三人一起去请诸葛亮。他们来到诸葛亮家的时候,正巧诸葛亮出门了,他们只好无奈地返回。过了几天,刘备得知诸葛亮回来了,又要去拜见他,这时关羽和张飞都来阻止,说派个下人去就行了,犯不着我们一块去,结果叫刘备斥责了一顿。他们又去了一趟,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去朋友家了,刘备无奈又回。转眼到了冬季,下着大雪,刘备三人又去了诸葛亮家,可是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就耐心地等他醒来。后来,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平定天下。

每当我读了这个故事,都会非常敬佩刘备的人品。他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坚持去拜见他,不顾天气严寒,不顾路途遥远,最终把诸葛亮请来了。他这种真诚、耐心、谦虚的优秀品质,多么值得学习呀!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这样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这个故事中使我很受影响,因为刘备为了天下大事 ,不把自己当做一个大人物,放低自己的位置,值得学习。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篇3

在暑假里,我又详细地品读了一遍白话文《三国演义》,把从头到尾一些细节都记住了,从而有了更多的感受。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三个国家互相争斗,最后被统一归为西晋的故事。故事描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有义薄云天的关公,有关爱百姓的刘备,有骁勇善战的吕布,也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这些人物让我印象深刻,有几个人物更让我无法忘怀。首先是刘备。在曹操挥军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时,是刘备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和众人一起走到了江夏。后来抓住敌将时,都是仁德为先,残忍为后。为匡扶汉室,经历千辛万苦,但最后因阿斗懦弱无能,让刘备的基业毁于一旦。

其次是诸葛孔明,他神机妙算,重情重义,为刘备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诸多战役中屡建奇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将毕生的能力传授给了姜维,在最后的六出祁山,五丈原之战中归天。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人,怎样取得别人的信任,怎样名扬四海。我以后也要向诸葛亮等人一样:不要放弃,不要轻易叹气,要坚持到底,好好学习,将古人的这些美好品质发扬下去。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篇4

三国,分别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从三个国家建起到归一的时间长达80多年。这八十多年,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而且,还编出了一首儿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

这个儿歌是在说五虎上将都有哪些,现在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九个人中都有谁和谁排名第几:一吕布 二赵云 三典韦 四关羽 五马超 六张飞 七黄忠 八夏侯惇 九姜维。

这九个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赵云,因为他非常的勇猛,在长坂坡他打败了曹军一百多万人,而且还在夏侯恩哪里夺到了青缸宝剑。我第二喜欢关羽,因为他既勇猛,又忠义,再加上智勇双全,可以说是天下无敌!

我最不喜欢吕布了,应为他贪生怕死,是一个小人,当他被曹操捉到时,还说要和曹操打天下,而张辽却说:吕布小人,既然贪生怕死,不是英雄。

当曹操要杀他时,张辽无所畏惧地说:可惜!!曹操问:为什么?张辽曰:可惜那天火小,为烧死你这个贼!!!

曹操听完大怒,一刀将绳子砍断,张辽深受感动,便于曹操打天下。

所以,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个像吕布的小人,还不如当一个要饭的,像张辽一样,反而不死,还得到重赏!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篇5

最近,新版《三国》风靡全国,这勾起了我对原著的一些回忆,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翻开这本书——《三国演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刘备的意气风发,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

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

所谓“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刘备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官,可他心怀天下,有爱民之心、仁义之心。所以,刘备注定会获得大家的追捧。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压百姓,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每一个人,让人见了他就觉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复返了。

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点,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最终还是曹操赢得了胜利,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机智,帮助他夺得权位。因为他曾在几年的奋战中攻下过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许多的人都信他,这就为今后的魏国打下了创建的基础,之后,他又用计谋得到了当时皇帝的信赖,这更有助于他与其他两国对抗。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获得了许多勇士,形成猛将如云的气势。

我们评价曹操为枭雄,刘备是英雄,但那都只是历史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吸取前人的教训,学习他们的精神,为自己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篇6

关羽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500字的观后感篇7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了三国演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昏庸无道,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后被吕布杀死。再经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就这样又过了100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

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爱的就是诸葛亮了。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然后他又智算华容,灭曹军志气。他还七擒孟获,取得百姓平宁。《三国演义》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你争我夺地抢地盘。在这几个环节中,诸葛亮可是核心人物,我觉得最精彩的情景就是空城计了,当曹愉要到来时,只见诸葛亮命令一些官员打开城门,打扮成平民去打城门,自己却和书童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赶来,看见这情景,十分怀疑,以为里面有埋伏,就退兵了。可见诸葛亮有勇有谋,利用司马懿身心多疑的特点,让司马懿退兵。他那临危不惧,谈笑自如的神情让人敬佩不已。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是上知天文,其实诸葛亮能有这么神通,跟他的勤奋学习脱不了干系,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便也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聪明。

10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