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
观后感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怎么写好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方便大家学习。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1
从小,总听人们们提起《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给我买《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太小,歪着个脑袋傻傻地听姐姐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却还是对此模糊不清。当到了小学三年级时,终于把这本书勉勉强强读完。可对三国还是一无所知,看了两三遍,也只不过把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搞清楚了。但那里面的深刻的含义又是我一个小孩能懂的?但我还是要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很多人会说是。包括我也不例外。因为他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而且求贤如渴,为请孔明出山,三顾茅庐。足可看出刘备是个贤明之君。可对三国无所不知的姑父却说出了他的一番见解。他说刘备不仅没有固定的城池,还没有一只所向披靡的军队,连名扬四海的名气都没有,而且姑父还觉得,刘备有时候还忘恩负义,卢布的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的`败仗,挽回了刘备的一条命。可当曹操捉住吕布问刘备该不该杀吕布时,刘备不仅不婉言相劝,还雪上加霜的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牺牲了。
再说我最喜欢的人,当然是诸葛亮了。他是—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成了流芳千古的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和故事,使我百读不厌。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明白这本书的深刻含义。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2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如看书、画画、做游戏……其中我最喜欢看书了,家人都夸我是个小书虫呢。俗话说:书是精神的食粮,我常常沉浸在美妙的`书海中,以至于常常忘了吃饭,忘了睡觉。
今年暑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讲的是蜀、吴、魏三国纷争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吕布、赵云等等。其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结拜为兄弟后就开始建功立业,匡扶汉室。我们应该向他们三个人学习,不能向里面的奸臣董卓等人学习。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刘备,因为他宽宏大量,他还有两个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他们俩武功都很高强。另外还有诸葛亮,足智多谋;第三是赵云,因为他勇气超人;第四是黄忠,因为他箭法了得,能百步穿杨;第五是吕布,因为他武功盖世;最后是曹操,虽然他阴险狡诈,但还是有勇有谋。我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董卓和督邮,因为他们俩都是祸国殃民的害民贼。
所有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走麦城关公归神”,讲的是孙权让关羽投降,关羽不肯投降。关羽说:“我与刘皇叔桃园结义,立誓辅佐汉室,怎能与你等反贼为伍!今日误中奸计,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见关羽不肯投降就把他给杀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关羽是个非常勇敢的人,他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背叛兄弟。
要是我在这故事情节里面就好了。因为我可以骑着骏马,披着战袍,手执明晃晃、寒光闪闪的大刀,率领着大军,威风凛凛地出现在战场上了。
等我看完了书,我真想来一个大逆转,希望刘备三人一直都不死,因为我最佩服这些有骨气又勇敢的人。
最后,我用诗句的形式概括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蜀吴魏国互打仗,
各路英雄齐帮忙。
刘备请来诸葛亮,
杀得曹军忙躲藏。
精彩莫过赤壁仗,
火烧曹军跳长江。
我喜欢我的课余生活,更喜欢在课余生活中读《三国演义》。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3
看完电影《赤壁》之后,我又一次掀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是诡诈狡猾的,刘备是谦逊不张扬的,孔明是伶俐谨慎的,周瑜则有勇有谋但心胸狭窄。总之每个人士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描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有揣摸的决心。
最仁慈的君主是刘备。他受将臣、百姓之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佣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全国奇才诸葛亮出山。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平易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抛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子龙上将一人抱着阿斗杀出长坂坡曹兵的围追堵截,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全国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个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患了百姓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最忠义的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冲杀无数,没有不惧云长之人。百姓的家里吊挂着他的画像,魏国兵将见了竟毛骨悚然,威震四海,名传四方,连曹操都无比恭敬这位将军。云云有能力之人始末铭刻桃园三结拜时对刘备许下的忠心,因失刘备音讯而掩护二位嫂太太屈住与曹操帐下,依旧对峙约法三章一心向汉。吕布是有勇无谋,而关羽则是有勇有谋。孙刘结合抗曹时,周瑜不怀好心假意邀请刘备赴帐,实际上是想在酒菜上安插埋伏杀戮刘备。诸葛亮听后着急了,恐主公性命难保,但一听关于羽护驾,便如释重负放了一百二十个心。由此可见关羽为人谨慎,颇有脑筋,料到周瑜居心叵测所以对峙护驾。
最大智的人是孔明。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荩臣不如足智多谋的荩臣,而足智多谋的荩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荩臣。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
我掩卷沉思,书中人物的身影仿佛一直在眼前,我向往那种杯酒天下的豪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应该向他们的忠义气概学习。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4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对这本书并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整本书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写的,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想要统一中国互相征战的故事!
罗贯中把书中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众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在书中叙述了关于他的很多故事,如草船借箭,智取华容道,巧布八阵图等,通过这些故事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才智,不愧为“智圣”的名号。其中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描写的最精彩,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在赤壁共抗曹操军队,曹军在长江北岸,孙刘联军驻扎南岸,以孙权军队为主。周瑜是孙权一方的领军将领,诸葛亮是代表刘备一方的将领,通过接触,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很是嫉妒,欲设计谋害他的性命。一天周瑜升帐和诸葛亮等将领讨论与曹军作战事宜,周瑜说水上作战,用箭最好,便让诸葛亮造十万只箭并在十天之内造完,而孔明说三天就可以了,讨论过后,孔明向鲁肃借20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住,还要一千多个草把,扎成人形,排在船的两侧。第三天的四更,孔明邀请鲁肃一起取箭,带船向北岸驶去,到了曹营附近,这时大雾漫天,孔明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然后让军士打鼓呐喊,惊动了曹军,曹操看不清虚实,让弓箭手射箭,不让敌人靠近,于是船一侧的草把上扎满了箭,孔明又让船只更换方向,这样另一侧的草把也逐渐扎满了箭,这时孔明让士兵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很是激怒了曹操,说完让船趁雾驶回南岸。原来诸葛亮早就料到这件事,于是提前推测天气,想好办法。周瑜得知诸葛亮借箭经过,自叹自己不如孔明,也没有找到借口杀了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件事,诸葛亮借助天时地利,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举两得:一是惊扰了曹军,智取敌军的物质资助己方;二是巧妙避开了自己的杀身之祸。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把这些英雄人物描写的能力突出,性格鲜明,故事生动,引人入胜。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本好书!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说起赵云,也就是常山赵子龙,大家肯定很耳熟。从“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艺高强、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难怪刘备说他“浑身是胆”“乃真丈夫也”。他实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再说关羽,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忠勇人物。因为他髯发长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样子,所以被人们誉为“美髯公”。他不仅是个美男子,还是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不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千里走单骑”,都能反映出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他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提到刘备,在作者眼里,他是个“乱世枭雄”,但在我眼里,他只不过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虽说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体现了他的遇事老练,工于心计,但他为了一个“义”字,不听众将的忠告,竟大动干戈,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草率伐吴,最后被陆逊用火攻破,最终蜀军全军覆没。读到这里,我真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惋惜!
谈起诸葛亮,他可谓是书中光彩的英雄人物。他凭借自己的绝顶聪明,成功运用了“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等一系列妙计。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虽说他灭魏吞吴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成功,但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流芳百世。他永远是后人敬仰并崇拜的伟丈夫!
反复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我的个人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书中的众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为人诚信、机智勇敢、胸怀天下、无私奉献。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6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7
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一直有着深深的畏惧感,因为它实在是太厚了。我只看一下就打算放弃这本书了。所以直到学期末我才读了没多少。
寒假来临了,我有了许多空余时间,在一天我突然从电脑桌旁翻出了这本久违的书籍。刚开始只不过是随意的翻看一下而已,但是由于实在是闲来无事,所以也就那么从头看了起来。这本书不愧被称为名著,即使我刚开始的那些早就已经看过了,但是从头再看一遍的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感到枯燥乏味。
它生动的刻画了1000多位人物,虽然其中有些只是一些在如今可以说是龙套的角色,譬如说华雄。他在刚出场没多久就被关羽所斩杀,出场时间短暂,但是却有许多人记住了他。因为他是被武圣关羽所斩杀,但更多的还是由于作者渲染的十分好,用一个这样的角色来衬托关羽的武功高强。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赵云单骑救主等。这些故事描述了一个个英雄人物。有狡诈无比的乱世枭雄曹操,以德服人的刘备,谋略过人的诸葛亮,古之恶来典韦,武圣关羽等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带着有色眼镜来写这一本书的,所以有些部分与历史有所差异,无法与事实接轨。只能把它当作一本小说来看待,不能够过分深究。作者着重渲染了刘备的仁德,但是却由于这一点写出了一些与仁德有些差异的故事来衬托百姓对其的爱戴之情。比如说猎户刘安杀他的妻子给刘备吃这一故事就有违仁德这一点,反而与之背道而驰。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十分吸引人去阅读。我对着诸多的英雄人物中最喜爱的还是诸葛亮。他十分忠于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三国演义》终又是智慧的化身,虽然这本书对诸葛亮的才能可能过分的夸大了一些,但是他还是一个十分智慧的人。但是提到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周瑜了,他在《三国演义》中也是一位十分具有智慧的人但是却被诸葛亮气死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还有2人就是郭嘉和庞统但奈何都英年早逝。话说回来我对曹操也是十分喜爱,他实乃一代枭雄。而且在历也是一代名人。
读《三国演义》体验当时的惊心动魄与快意恩仇,使人流连忘返。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8
在这个学期我与学生共同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这本书记载了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故事,在这个民不聊生,连年战乱的时期没有皇帝,没有王者,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马厉兵,个个雄心勃勃,使我真实地感觉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书中的这段话使我感触深刻:“曹军水寨里的船只立刻着火,般只都被铁链锁住,无法散开,火势蔓延开来,水寨全部烧着,曹军就如一堆蚂蚁,四处逃窜,只见满江的火,满天的烟,上下通红,照耀如同白昼。”这段话将曹军比作蚂蚁,在极大的火势下四处逃窜,曹军的混乱与狼狈尽收眼底,三路军进攻曹军水寨,汽势浩大,更证明了曹军不义之军必败的道理,“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和人的环境下,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瑜,曹操总无愧于英雄之名,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刚性自用,不然赤壁之战总该有另胜负之写。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何也?没错!这正是稳中求胜的情怀大志,历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冲锋在前,心中永怀正义之情,爱国之心,在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有心计,刘备说过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有干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道,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好的结局……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但刀光剑影之下,鼓角争鸣之中,总躲不过一个满头华发,黄尘裹身,英雄,英雄之说本戏言耳。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这本三国史册中,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足享用一生,其实《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礼;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走进了那充满热血的地方,走进了人生的战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800字观后感三国演义篇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故事中英雄云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翼德力拒当阳桥,勇马超兴兵复仇,黄汉升力劈夏侯渊……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豪情万丈!几百个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都是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了他,他还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简直聪明赛神仙啊!当然,在书中机智聪明不止诸葛亮一个,比如吴国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计谋的。可是读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个借口害死他。于是周瑜便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要完不成,就按军法处死诸葛亮。读到这里,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着他的智慧和机智,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务,把周瑜气得哑口无言。不过最让我佩服的,并非是诸葛亮凭着神机妙算,“借”来了十万支箭,而是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却没有生气。他反而以大局为重,继续与吴国合作,最后才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心生怨气,与周瑜缠斗,那战役的结果,怕是要改写了呢。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蕴藏了许多做人的智慧与道理,值得一读再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又心胸宽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