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观后感
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观众会对电影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怎么写好开讲啦观后感?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开讲啦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开讲啦观后感篇1
今天抱着学习的态度看了《开讲啦》这个节目,感触很深,不同的演讲人士,带给了我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触,让我明白了很多,也知道了自己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有王潮歌和陈坤,他们三人经历不一样演讲的风格也不一样。
说到王潮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缜密的演讲,非常的耐人寻味而又通俗易通,很幽默没风趣,至少大家都能听明白,而且还会有一番别样的感受在心头,这是不争的事实。王总在这段讲话中就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在全国上下都在“卖成功的大力丸”的背景下,王总提出“你的人生可以不成功”的观点,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给我们心灵带来的震撼也是高强度的。观点的鲜明和独特,足以支撑起一个有分量的讲话,至于语言是否足够华美、足够煽情反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最后是陈坤,他的主题是:《人生路,莫慌张》。讲了他原来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后来逐渐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演员。其中,他特别提到了他的慈善一种方式:行走的力量。有人问他没有看到慈善,陈坤说:这是一种心灵的慈善。抛弃一切,毫无包袱行走可以激发人的正面能量,让他找回自我。撒贝宁做了一个总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各种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不会随波逐流,而是做应该做的事。而行走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通过这个节目,我获益匪浅,我会将自己从中得到的感触融入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去,给自己更加明确地人生路。
开讲啦观后感篇2
《开讲啦》这是中央电视台的首套青少年的频道,由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老师主持,我观看了两个节目,分别由陈坤、成龙两位有名人士主讲。在这两个节目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有了对生命的感悟。
首先让我先讲讲陈坤讲的《人生路,莫慌张》,他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他和杰出青年一起到西藏去旅游的故事,他们翻过了一座座大山,行走了11天,徒步走了115公里。他说:“让我们通过‘行走’获得真正的正能量吧。”他告诉我们:有时候要是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慢慢地办事,就会事半功倍,少走一个弯路,多一份思考。
成龙的《没人替你奋斗》也令我感悟很深。 他在拍电影的时候曾从六楼顺着钢管滑了下去,中间还有一根根铁丝,在最后还有一块玻璃,大家看了那景象也肯定会心惊胆战,导演也对他说,太危险了找替身吧。成龙却说,那么替身也很危险的呀。成龙用自己的事迹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没有人会替你奋斗。他也跟大家讲了一个关于他的升职过程,一天武术指导看见成龙装死装的好,便请他上车,成龙在车门前踢踢鞋,把鞋上的灰尘给清理了,而且坐在车上后一动都不动。以后武术指导便常常让成龙坐他的车,不久,成龙便成为了副武术指导。他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开讲啦》这个频道使我终生受益。
开讲啦观后感篇3
那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2014年3月15日无腿流浪歌手陈州登上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舞台,成为这个栏目首个草根演讲嘉宾,他以"我找到了幸福"为题讲述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在当天的节目中,没有坐轮椅,不用别人搀扶,失去双腿只有七十八公分高的陈州借助两个木盒,一步一步走向舞台中央。主持人撒贝宁评价:"尽管他失去了双腿,但是他的步伐却比我们很多年轻人都要坚定。
陈州说:"13岁时,幸福就是像人一样活着;18岁时,幸福就是吃饱饭;19岁时,幸福就是收获了爱情;现在,幸福就是被需要。"在舞台上,陈州以"我找到了幸福"为题,与现场的青年人分享了自己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大体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陈州是不幸的,陈州亦是幸福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果没有那次爬火车,如果……,也许我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种,但我不后悔。一个人只有心站起来了,脚才能踏实地存活下来。即使如陈州,以手为脚,四处奔波,也只是为了那心中的梦想。 人生是一张单程的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拿到往返的那张票。人拥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算晚。追求最美的价值,不给人生留有遗憾。活着就是幸福。
所谓不幸是人贪婪了,得不到想要的,便铸就了不平等的心情。其实如果需求放低一点,生活亦会简单美好一些。正如歌手陈奕迅所唱的: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我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挡失落的痛楚,一个人的路途,也不会孤独;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生命做长度,无论我身在何处,都不会迷途,我要稳稳的幸福。
开讲啦观后感篇4
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央视青年公开课《开讲啦》两期节目,感觉真的是青年培训难得的精品。特别适合当下的我们。建议读者有时间好好看看,相信一定会收获“正能量”。
开讲的嘉宾有邓亚萍、郎郎、陈坤、王朝歌、李少红等文体界名人,也有著名企业家王石、冯仑,还有教授葛剑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航天员杨利伟。《开讲啦》第一季主要讲了人生经验、理想、价值观、主流、励志,或者用最近流行的比较泛滥的说法叫“正能量”。在主流价值取向上,《开讲啦》与传统的演讲一脉相乘,向上、励志,讲真善美。制片人吴晓斌说:“励志永远是人们愿意接受的,只不过以前可能 ‘励’的方式不那么好,所以大多数人不接受,反过来给了非主流的东西一些存在的空间。本次,节目在在表达主流价值方面有所创新,特别在语态方面的创新,会让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节目的最大的亮点就是直接互动,不再像以前的大规模集体接受感动和灌输。吴晓斌说:“观众倾听是倾听了,我希望他们不是一边倒的角色,听完演讲后讲太棒了,你说的太好了,我们太赞同了。完全是请教式的那种。希望年轻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这就是我的问题,而不是代表青年群体。
的时代,你能听到太多的声音,太多的观点,怎么让年轻人真正能够认识到用自己的心智去判断人生和未来,而不是在一种渐渐习惯的状态当中,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周围的人,这非常重要。”
企业家冯仑的'演讲题目是“理想丰满”,他讲二三十年前中国人能谈的理想只是领袖的理想,国家的理想、而现在,理想是个人的,比如高校学生毕业,会有这样的场景,男生从宿舍挂下标语:三年变成“高、富、帅”,也会有女生不甘示弱:一定要做“白、富、美”。这也是理想,你不能说这不是个理想。”冯仑说,有理想,人会快乐,生命会简单而不纠结。
著名的女导演,曾经和张艺谋共同执导零八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王潮歌说,“大家的幸福感特别特别差,每个人都奔着成功的目的去了,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是亿万富翁,怎么可能都是名人呢?我是谁,就是要告诉年轻人,要设定自己的人生目的,为什么非要把别人的日子和别人的生活当成自己的呢?成功是什么,成功是自己感到幸福,感到生而有意义,感到我没有那么多的挫败,感到我这个人不错。这叫成功。”大导演又对成功做了新定义。
《开讲啦》节目看后感觉很新颖,成功人士的演讲不教条,语言时代感很强,引人入胜。希望读者有时间看看,我想对我们的培训课堂会有帮助。
开讲啦观后感篇5
睡前泡脚,无意中打开了主讲嘉宾李彦宏的视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陆续看了郑渊洁、陈奕迅、李昌钰、谭盾、马未都这些我感兴趣的人物的演讲。励志是这个节目的一大主题,演讲嘉宾似乎有着类似的成长曲线--从苦到甜。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谁不是呢?只不过他们比我们平常的大多数梦想更清晰一点、多坚持了一点、想得多了一点、做得早了一点、或许也凭借一点运气,所以今天是我们看着台上的他们。这是他们应得的,在如今励志似乎泛滥的'时代,从他们身上依然可以汲取到我们所需要的营养,这个节目就没有白看,就没有白被励志。
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否则一点点的营养输着,而没有记录下什么影响,不应该。
李彦宏那期,我记下了他说的一句话:“大丈夫何患无妻!”结合自己的情况,我接了下句:“小女子何患无夫!”告诉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该来的总会来的。
陈亦迅那期,见识了这位男神的幽默、真实、无厘头,用幽默和真实面对生活,也许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最起码会让自己轻松很多。
郑渊洁那期,郑渊洁是我儿时的男神,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收齐他所有的童话,不过对于那时候的我,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蛇王淘金》、《鲁西西传》、《罐头小人》、《309暗室》等等精典童话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至今一些情节已经被我当成宝贝做为记忆收藏:鲁西西桌子上的木纹像个小女孩,鲁西西就跟着她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奶油王国,梳子、桌子、人都是奶油做的。还有一个舰长能捕捉到人内心的嫉妒,他们就像暗礁一样长在人的心里,舰长的任务就是把它们炸掉。那时我多想舰长也帮我炸一炸呀!长大了,错过了读他的童话的最好年龄,真得很遗憾。这期里,郑渊洁说他至今每天坚持早起写6000字,绝对是我的榜样。他还说好的老师是教1个孩子用50种方法,不好的老师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如果老师能力有限,最起码要做到用心。他的话让教了9年书的我相当汗颜啊!好在我一直努力中。
李昌钰那期,第一次目睹了这位华人神探的风采。青年代表中有一对夫妻,分别是警员和警嫂。警员的身不由己,警嫂的默默付出令人感动。很多次问自己,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会怎么办呢?面对长时间飞入菜花无处寻的不理,我真得很难做到淡定。但是如果我能感觉到你的心,你让我觉得你是那个可以终身倚靠的人,我愿意默默付出。不过,首先,请先有诚意地让我感觉到,好吗?
谭盾那期,面对音乐这门艺术,我只有抬头仰望。我没有多少音乐细胞,但是我有丰富的内心和情感。音乐是种形式或载体,来表达我们内心的东西。我不想因为自己的不懂而自卑,相信谭盾先生这样的大家也不会歧视一颗虽然不懂但及其向往的心。艺术都是相通的,我相信随着自己慢慢的打开,我会更好地拥抱音乐。就像现在我无意间打开一个歌剧去听,听不懂歌词,不清楚曲调,但是我觉得能听懂演唱者的情感,他是欢喜还是忧郁,她是愤懑还是平和,我还是能感受到一点的。
今早跑步机上40分钟8.0速跑,正好看完了马未都先生那期,从中我了解了读书三阶段和人生三阶段。又查查了他的相关介绍,又一次觉得每一个能站在《开讲啦》的人,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开讲啦》还会继续看下去。接下来要继续过好自己的寻常日子,在寻常中追随自己的心。这就是我的一点不寻常之处了吧!好好呵护它,培养它,但愿它会渐渐长大。
开讲啦观后感篇6
青春路上,须有梦想;为之奋斗,毅然前行;努力探索,殷殷期盼;阳光正好,未来可期。
——题记
当熟悉的五个大字——开学第一课映入眼帘,我们不禁在活泼跳跃的音乐中产生了遐想。四大主题环环相扣,分别为——梦想,奋斗,探索和未来。在一个个独具代表性的故事面前,我和电视里可爱的小朋友们一样,向解海龙、王桐晶、吴光辉等人投去钦佩的目光,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共同书写了“创造向未来”的篇章。
“每一次受伤,每一次挑战艰险,都是向着梦想的一次拼搏与靠近。”这句话使我记忆犹新。梦想,是无比神圣与美好的。任何人都愿意为了梦想去奋斗,而更难得可贵的则是坚持的毅力和坚强的勇气。一次失败何妨,就当是给自己积累经验;一次挑战何妨,只有不断挑战,才能不固地自封,才能拥有更上一层楼的空间。
梦想总是与奋斗相挂钩。俞洪敏老师告诉我们:奋斗,分为目标和努力。这二者缺一不可,如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般。定下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去实现。相信在奋斗的过程中,尽管会有挫折,但直到最后,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自信地说:“我奋斗了,我的青春无憾!”
当看到那幼小的“小茶缸”时,作为彰显未来风范的探索成果之一,科学家们身上的精神,也正是和C919的设计师们的不断探索,永不放弃的精神相契合。10年成就一架展现中国力量的大飞机,设计师吴光辉的一头黑发也白了,多少心血,多少个不为人知的日日夜夜,一次次重新来过,终于成功了。我相信参与的每一个人都是无比感激的,因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开学第一课——意味着从这一堂课开始,我又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学期。我想我一定会带着开学第一课所教给我的勇气、毅力、努力、梦想等等,踏出全新的',坚实的,自信的第一步,去迎接未来。
来吧!以梦为马,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前行,前行!
开讲啦观后感篇7
这个周末,应老师的建议,我观看了“开讲了”这个节目,它是以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的形式展现给我们的。这个节目有很多期,我选择了近期的蒋昌建——在悲情中认识自己这一期。
蒋昌建老师是从复旦大学毕业毕业的,他毕业后选择了留校做一民人民教师。20年后,他又逆袭主持界,成为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虽然早已年过半百,但这位老师仍然不放弃自己的人生,顽强地和命运、疾病做斗争,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我觉得蒋昌建老师讲的很好的一句名言是“面对苦难的生活,最好的救济方法就是幻想”。这是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说的一句话。他说“面对尴尬困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陷入一种悲情。”当你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这更难堪的时候,你就会发奋努力。只有把生活中每一次失败当做自己最痛苦、最尴尬的时候,你才会对今后更加憧憬,更加努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初三的学习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遇到挫折、坎坷的时候,我要告诉我自己,这是我人生中最最悲惨的时候,经过这一劫,我今后一定会站起来,一定会实现我自己的梦想。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失败才能体现出我当前的不足和缺失。我要把每一次失败的原由填补起来,这样面对半年后的“无硝烟的战争”,我才能游刃有余,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当一位学生问蒋昌建老师是喜欢白开水般的教师生活,还是喜欢火锅般的名人生活时,蒋老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白开水”般的教师生活。对于老师来说,他更加喜欢自由、舒心的生活。也许很多人都喜欢众心捧月的生活,但其实当你真正到了这个地位时,你会发现你失去了当时的自由、无拘无束。以后的生活,也许不用非常积极地去争取第一,力争最好,只要努力做好自己,许多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的找上你。
看了这一期的“开讲啦”,我受益匪浅。“我们用黑白两色的眼睛,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五色斑斓的风景”。这些素质卓越的名人,有着比我们更多的人生阅历,我们要虚心去倾听,去做,才能有益于我们今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