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
写观后感是一种记录个人成长的方式,可以帮助你回顾自己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总结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变化。怎么写好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篇1
这几天,身边的人总是在讨论《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打开互联网,有关这部片子的宣传攻势也是铺天盖地而来,看来,《中国合伙人》的票房应该是挺不错的。不过,我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从来就不只是看票房成绩,因为,你永远无法估量,商业时代对电影的包装和吹嘘,到底给票房注入了多少水分。况且,我始终有些质疑,作为一个北上淘金的香港导演,陈可辛到底依靠什么能够唤起我们这两代人的奋斗和怀旧情怀。但是,对于片中三大帅哥的表演,还是有一丝期待的。于是,在这一丝期待和好奇心的作祟下,我还是迈进了电影院的大门。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起伏着,久久不能平息。全片始终洋溢着奋斗、坚持、青春、友谊的元素,再加上耳边不断响起的《国际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等熟悉的旋律,更加使我们积蓄已久的情绪得以畅快的迸发,我听见旁边有人在笑,更多的人却哭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就像成东青所说的,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校园里的人也只有不到一半能进入大学。我们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的悲剧。大学毕业以后,我们以为会解脱,然而,更苦逼的现实在跟我们招手。我们突然发现:工作是要自己找的,房子是要自己买的,就连结婚生子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望了。
同时,我们这代人也是幸运的。我们成功了躲过了政治寒冬,迎来了国家和个人的新纪元。就像马克思说的一样,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我们生活在这个残酷竞争的时代,尽情的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肆意的挥洒着洋溢的青春。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发展紧紧相随,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的强大,经历了奥运、世博的成功。即使是失败,片中表现申奥失败的是一台电视机从天而降,摔得粉碎;即使是迷茫,美国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后,众多青年去砸英语学校。还记得成东青在台上声嘶力竭的喊着:“你们跟30年前有什么区别,你们就知道窝里横。中国人打中国人,懦夫,蛮横。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那一刻,成东青的身影让我明白了,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哪里。迷茫的青春终究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是我们曾经奋斗过的身影。残酷的竞争让我们更加坚强,至少,到了老的时候,我们不会有“时无英雄,是竖子成名”的嗟叹。
成东青的经历让我们敬佩,他的理想简单而纯洁,在他身上我们知道了成功需要坚持和勤奋。他身上始终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和坚韧,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导演对这个角色是偏爱的。为了走出大山,改变务农的命运,他可以下跪祈求母亲让他再考一年,诚如他后来所说,“美国人永远不知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着的。”为了赶上他心目中的偶像,他坚持大学四年读800本书,并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王阳说,以卵击石将是一场持久战,最重要的战术是死缠烂打,消耗对方,最后实现敌疲我打的战略目的。这一次,成东青的坚持又成功了,代价是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后来,他为了还债办补习班,直至最终成为中国的“留学教父”。看上去,他的成功似乎很侥幸,当中即使是有少许挫折,比如说为追女友患上了肺结核、在麦当劳遭服务生的白眼、办学习班被查封等等,也只是走向成功过程中的'小插曲。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似乎成东青的成功来的那么轻松。直到兄弟三人为了教材剽窃案到美国和老外辩论那场,我被震撼了,震撼于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却经历着世界上最残酷的考试,震撼于资质平平的成东青仅仅利用乘坐飞机的时间就背下了整整一本英文法律文书,在他轻松的微笑背后,我可以想象,为了赶上他心中的偶像,为了他简单的理想,这个农村出来的“土鳖”是以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努力和付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这一刻我明白了,原来,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侥幸,缺不了的还是坚持和勤奋。
每一个圈子都有一个中心人物,孟晓俊就是这样的人。出身良好,成绩优异,祖、父都是留美归国的精英,再加上美丽的女友。这样的人,似乎没有理由不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就像他在自习室演讲时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我相信不仅是成东青,就是观影的我们,都会不由的对孟产生崇拜之情。最开始的成东青甚至都没有资格拥有孟晓俊的友谊,这份友谊是他用挨揍换来的。可以说,在去美国之前。在孟晓俊的脑海里,美国只是个符号,是一个他无法逃避的魔咒。仿佛他一辈子的努力和奋斗,就是为了去美国而已。在片中,我没有看出孟晓俊到美国后的打算,他只是为了去美国而去美国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孟晓俊是悲哀的,不过他后来及时醒悟,回国创业,又是幸运的。成东青毫不讳言的评价孟晓俊是他们那一代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正是这游得最快的人在他们的天堂—美国,却搁了浅。看到这里,我仿佛有点领悟了导演的意图。孟晓俊的遭遇像是在告诉我们,世界的中心已经从西方移到了东方,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感觉到而已,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后我们青年的出路在中国,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中国梦,用来代替那日益虚幻的美国梦。毕竟,奥巴马、骆家辉在美国的出现只是少数,毛主席当年也没有留法,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不也成功了,难道不是吗?同时,孟晓俊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另外两种东西--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如果说,成东青是新梦想的奠基者,那么,孟晓俊就是新梦想的掌舵人,没有孟晓俊,新梦想永远只会是一个小作坊。孟晓俊就像是一台永动机,他的步伐永远是最快的,他的精力永远是最旺盛的,他的时间没有一秒是多余的。他给新梦想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他为新梦想规划了最美好的蓝图。他提议新梦想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那一点尊严,更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者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他始终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新梦想这艘大船带往正确的方向。从这一点上来讲,成东青是保守的,他的确害怕失败,因为他输不起,后来,他买下孟晓俊曾经遭到炒鱿鱼待遇的实验室,并以孟的名字命名,他正是用这种土鳖的暴发户方式,体现了他对兄弟的情谊,让我们怎样都无法对这个人物恨起来,包括孟晓俊。
王阳在结婚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成东青和孟晓俊的出生和经历预示着他们几乎不可避免的将成为两架相向而去的马车。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缺少不了团队精神。其实,三兄弟一起做生意,没矛盾是不可能的,何况合伙的另外俩人又那么个性,所以,最难的是化解矛盾。而王阳恰好有这种大智慧——他不仅能在成孟两人有矛盾的时候左右逢源,为彼此说好话,吹香风,并且当两人针锋相对时,他也懂得该出手时再出手,而不是在两人怒火中烧的时候起到煽风点火作用。片中的王阳最懂得在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做什么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无为的道家思想和精神。因此,如果要说在整部电影中谁才是“最佳合伙人”,显然非王阳莫属。我是喜欢王阳的,因为这个人物最接地气,他永远都没有指望改变世界,他只是随性的活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最成功的时候,他可以因为一顿便餐的感动而走入婚姻的殿堂,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真实的,他虽然没有改变世界,却成功的改变了自己,他敢于告别过去,开始一种简单的幸福。与他比起来,成东青那种只能靠演讲来代替性生活的状态只能算是一种悲哀。但是从成东青看到苏梅时,那泛红的眼眶和饱含的泪水,我知道了,成东青对这种简单而美好的幸福也是向往的。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无奈。
最后,用剧中一句经典的台词来悼念我们的青春,“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皱纹不要刻在你心上。”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篇2
三个怀有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在高等学府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相遇,成冬青曾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跪在母亲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这次他成功了,在大学遇上出生于留学世家孟晓骏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阳,并以晓骏为目标努力求学,发誓要把图书馆里的书全部读完,在图书馆巧遇了他认为是全校最美的苏梅,一番辛苦追求,却在苏梅拿到美国签证以后,以分手结束。不知道为什么苏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为成冬青是失败者呢?
而成冬青给我的感觉是:他就是一个永远打不死的小强,在高考两次失败、课外补习没有收入、苏梅与他分手、美国签证失败、被学校除名等等挫败面前,他坚强的站起来了,并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每天都贴小广告,在肯德基讲英语,在空旷的场地办学,把所有的英语词典全部背过,他成功了,他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留学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阳,在大学期间一直肆意的挥霍青春,泡洋妞、写情诗、打群架等等,还为洋妞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结果却被洋妞甩掉,从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帮忙,重新振作起来,并与成冬青一起为教学而奋斗,在面对成冬青与孟晓骏争执时,一碗饭唤醒了他的心,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阴影,选择了相貌平平的女职工结婚,因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而一直扬言去美国之后,永远不再回来的孟晓骏,却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落得在餐馆当侍应助理的命运,迫于无奈的他只能回国,幸运的他遇到成冬青学校有点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办学中,学校在他们三个共同努力下,成为中国第一支民办成功学校,而孟晓骏面对自己在美国种.种遭遇,在办学理念上与成冬青产生分歧,三个人分道扬镳,却因学校面临倒闭危险时,又重新聚到了一起,为曾经一起奋斗的学校尽最大的努力,最终,他们成功了,他们的学校上市了。
影片的结局很圆满,却让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为曾经的梦想打拼失败了,而选择了放弃。成冬青的精神让他成功了,现实生活的我们缺少他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可能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让我们泄气了。《中国合伙人》再次鼓舞青年创业,为心中的梦想打拼,创造属于自己的蓝天,让青春不朽!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篇3
生活中很多梦想,生活中很多挫折,生活中很多无奈,我们倔强的在生活中过着不是自我想要的生活!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儿时的梦想如今已是支离破碎了!完美的愿望,总是被这个社会改变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哪天开始,我的世界已经开始被改变了!可是自我全然不知,还欣欣然的攥着改人生的梦想!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跟生活做着斗争,我跟社会较着劲,只为完成那儿时的梦想!可是梦想也会改变,梦想也只能是曲线的去完成,所以你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开始改变自我!
听过一个故事: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终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可是,这也不可能。当我此刻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我,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忙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明白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也许吧!可是如今的世界是改变不了的!只能是为了适应这个世界自我做改变而已!最近,看了两三遍《中国合伙人》有很深的感触!我们都是在被改变的人!大概诉说着60一代的创业历程吧!鼓舞人心,心潮澎湃!有人说,以前的创业环境好,机会多,才那么容易成功!可是我觉得不是这个理由!我觉得,是他们改变的快!他们迅速的改变以此来适应这个世界!并且伴随着艰辛,伴随着汗水,伴随着诸多的困难,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
我不想若干年后,我后悔某一件事情我没有坚持下去!我不想后悔某个机会我没有抓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会!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来,而是因为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抓住它。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可是有多少人成了俊杰呢
机遇从不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我们必须创造属于我们的机会!机会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往往我们要放弃很多自我不愿意放弃的东西,来得到这个机会!舍与得之间我们要做出抉择!往往一个抉择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岭!里面有句话说得很好:人在逼于无奈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最正确的。
80后,时下流行的词语!这个社会是有机会的!从改变自我开始吧!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篇4
中午的时候,中央六台演《中国合伙人》,我很喜欢看帅哥,这是最初看这部电影的初衷,但是看完第一遍,感触很深刻,甚至有的时候就会流泪,那时候没有想着要写点什么记录一下。
今天算是重温,看了开头,因为要去搬东西,就没看完。回到家里,曼曼在那捣鼓她的拼图,我又开始继续。看完了,依然是感动,依然是内心涌动的激情。安安静静的时光,就拿出电脑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想。
美国梦
我从来就没敢做过美国梦,从来都没有。现在想来,这可能对自己是最大的自我保护了。现在的留学生和八十年代的留学生肯定是不一样的了。那时候靠的就是刷盘子刷碗,赚自己的学费。那时候的人,更有勇气,更能吃苦,可是时隔二十多年以后,留学除了真的有本事考取全额奖学金的,就成了有钱人的游戏。小国家一年十多万,而像英美这样的国家,一年三五十万也不见得够,真的已经不是一般人的人能消费的起的了。
那时候出国的狂热,也可能是源于对国外的未知,以为国外就是遍地捡黄金的地方,其实事实上呢,可能比国内生活更残酷,竞争更激烈。
但是不管混的好赖与否,出过国的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眼界!同样是办培训学校,因为孟晓骏在国外待过,所以他的眼界更宽广,因为王阳有过美国的女朋友,更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所以走的越远,眼界越宽。
而马云,也是因为出国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才有了做互联网的想法和远见。
真遗憾,这辈子没有机会去国外留学。人生是总有遗憾的吗?
爱情和婚姻
孟晓骏娶了爱情!这是世间难有的圆满。从小爱慕,青梅竹马,相伴到老。这可能是人人都羡慕的。
有情饮水饱。在美国最苦的时候,两个人拼了命的赚钱,却向对方隐瞒自己真实的工作,因为越是纯洁的爱情,越不愿意向世俗的生活低头。我宁愿你相信,我还是那个骄傲的公主,我宁愿相信,你还是那个守护公主的卫士。当知道了彼此欺骗又怎么,仅仅因为爱情呀!
王阳娶了生活。王阳是诗人般的存在,是最有资格谈爱情的人。他跟外国女友玩的就是爱情,就是浪漫。但爱情回归生活,就一碰即碎。把爱情当成生活全部的人,必定会受伤。而真正疗伤的,是真实的生活,不求有多浪漫,抓住内心的,也作文许只是因为一顿可口的饭菜。
成东青最终还是属于事业。从农村出来的穷小伙子,怎么才能拥有爱情?爱情本身就是一件超级奢侈的物件,更何况还要追最漂亮的傲娇女生。但是成东青最终还是拥有了,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过程也是值得的。
靠的是什么?也许就是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对爱情,一样的不服输。没有物质,再没有精神,人到底还活个什么劲儿?
我身边就有自我感觉很不错,然后狂追校花的人,不管对方有多傲娇,也许败给的都是死缠烂打,这是真理,当然死缠烂打的人至少还是看的过去的,不然再怎么死缠烂打也无济于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校花需要的东西太多,又岂是穷小子所能给予的。校园是与校花的爱情的战场,也是坟墓。虽然没有毕业就分手,但是走进现实的爱情,终会分道扬镳。
梦想
你有梦想吗?
孟晓骏有!他一直有一个美国梦,他一直想在《TIME》封面上出现。
成东青没有。他本来就想好好当个老师,是因为金钱的困扰,才偷摸出去办私校。被学校发现,仍然低头道歉,认错,以便挽回继续任教的机会。但是命运就是这么无情,你越想挽留的,越容易失去。被迫丢掉了谋生的机会,被迫找到了新的出路。被迫有了梦想。有时候,人被逼急了,也不见得是一种坏事,因为天无绝人之路。相反,太安逸反而不见得是一种好事。
王阳也没有梦想。但是跟着孟晓骏,就找到了梦想。所以,跟对人很重要。跟着有方向的人,就走不错道路。
你还有梦想吗?是什么?有没有在继续坚持,或者早已经放弃。
还有很多的细节,都那么的深刻。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我从来对自己的口语没有信心,总感觉不是中国味,是山东味,所以从来不好意思说出口,可是看到成东青看八百本书,练出标准的口语,我就知道,我败给了自己。
人生哪有那么多的短板,都是给自己找的借口。哪里不好,就补哪里,就是跟有优势的人比还差点,但是跟自己比,一定会有进步。可怕的是,自己认为是短板,自己放弃去改变,那就会变得越来越短。
所有的事情没有做好,要停止抱怨,只是因为努力还不够。不信,你足够努力试试,结果一定会意想不到。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篇5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篇6
我们不禁会问,梦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对人的决策产生如此影响?依我个人理解,一个人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应当是其整个人生,至少较长时间内的目标,在这个区间内这个目标带来的可期待利益至高无上,现实生活中任何利益在梦想面前都将显得无足轻重,任何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选项都必将被放弃。
人是理性和经济性的,人的理性使人具有了选择的能力,而人的经济性则使人知道如何去选择。自私是人的天性,这又决定了人是有目的的动物,人有了目标就知道朝哪个方向选择,因为目标永远是评价手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所以有了目标后我们才可能做正确的事。凡是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都是正确的,否则便是错误的。正如苏梅的人生目标是美国一样,当她面临选择的时候,必然会选择能够让她留在美国的选项,只有这样才会让她幸福和快乐。而成东青的目标是得到苏梅的爱情,当二者的目标间没有矛盾的时候,尚可共存;当二者间的矛盾不能调和时,如果都坚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各奔东西则无法避免。
设想在成东青确定不能去美国的情况下,如果苏梅能够改变其人生目标,将美国从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拿下来,而将成东青放在美国的位置,我想《中国合伙人》将会以喜剧收场。但是这个梦想的改变只能由苏梅和她的上帝来决定,任何世俗的人都无权也无法干涉。
看来,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不能改变任何人,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00字篇7
我一向不太喜欢看电影,总认为电影的节奏太快,我的思维跟不上,所以总是把电影拒之门外,直到那天无意间看了《中国合伙人》的宣传海报,三大“帅锅”装扮得极为异常的造型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网上搜索着看了一遍,有点意思,有些地方没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之后想想,之所以会这样,都源于片中很多触动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在新中国这30年间大变革背景下,三大“帅锅”为改变自身命运,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更能够形容为这部影片是在这激荡三十年中关于一个土鳖,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浪漫骑士的“中国式成功”故事。
孟晓骏、王阳和成东青是那个时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们中,一个是自视甚高、锋芒毕露的海归后代;一个是醉心诗词、风流倜傥的浪漫骑士;一个是不修边幅、默默无闻的一大土鳖。正是这样各走极端、格格不入的三个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谊,并创下一段“神话”故事。无论是最初的合伙还是最终的分歧,片中最动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临着重重考验,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应对新梦想的困境。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让以往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给你唱《海阔天空》,你迷茫了听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样变,我们失败了还是成功了都一齐唱《光阴的故事》。
这也是一段关于青春的“血泪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这部影片不仅仅带领观众回顾了青春的“血泪史”,更让观者找到了同故事情节中种.种青春挫折上的共鸣。三个人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观,不一样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让每一位观者或多或少地从里面找到自我的影子。我们以往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谁都有过没落的时候,谁都有过爱恋的伤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这三个人物的身上都有着相应的折射,于是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共鸣而被震撼。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更出彩的还有一些经典的台词:“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一种幸福的东西”,“我们仅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期望”。我还很喜欢片中美国老太太的话Youareyoung,youcangofarawayfromhere,shewillgetstuckhere。是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仅有坚持住了,那些过往的伤痛才会成为闪闪发亮的光点!还有那句最戳人心窝的“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我们现实中总是让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击溃,于是忘记了以往的梦想。然而梦想是最不该放弃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让它磨灭你的灵魂。
《中国合伙人》确实是一部让50后深思,让60后动容,让70后震颤,让80后楷模,让90后启迪的励志传奇大片。看完这部片子,有了一种“想去做点啥”的冲动,让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细细品来,不难发现它更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最终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是的,梦想需要坚持,所以不论你是土鳖、是愤青还是海龟,都应当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去做梦、寻梦、追梦、圆梦,让我们一个个小梦支撑起我们的中国梦,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