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人间词话心得

人间词话心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人间词话心得篇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反思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但后来他厌倦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转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人间词话》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书中虽然时时体现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词论》,是相似的。

此书,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并且后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境界”二字展开的。一开始,王国维先生便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生同样如此。我觉得一个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理想,都应该读一些经典着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种高雅的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自成高格!

在《人间词话》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词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王国维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词来描述,也许是因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动地表达感受,对于内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写的景物而言,没有比“境界”更好的词语了,而“境界”是什么东西?这或许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说清楚的吧!或许境界就是一种道德修养,也许是一种思想品格,也许是一种行为方式。不过从叶嘉莹着的《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中关于境界的讨论来看,似乎有了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认为王国维选择“境界”一词来作为他的评词的特殊用语,是因为这种选择符合中国文人在用词时强调“有出处”的惯例,所以尽管语义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艺术,但也依然为读者所接受。可也许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用词的魅力,没有精确的解释,却有很广博的意境,有一种很大气的味道在里面,这是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总的说来,《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着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它总结了清代以前所有比较出名的词风,并对各词派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最后来学者研究词作提供了重要材料。并且,他提出了对词作分析的新方法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这些理论不仅能用在词的品析上,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人生指导作用。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值得一读!

人间词话心得篇2

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宋词闲适优雅的意境很是值得称道。一方面,宋代在政治上重文轻武,再加上国家的内忧外患,统治者对外政策的软弱,宋代文人将很多注意力都转移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禅宗和老庄思想在宋朝的盛行,也让很多文人心性更加的超脱、达观。而宋朝经济的发达,享乐风行,歌舞升平、酬宾赠妓、留恋光景者特别多,青楼楚馆成为文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闲适(虽说有一部分排遣内心抑郁的因素)。“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觉得宋词更多的将物我融为了一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只有通过词作来反映自己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似写春意阑珊的幽怨,却实是在写自己对于政治的幽愤。

二、 王国维评价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之所短,亦即为词人之所长处。”对于李煜,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评价他的好坏,作为一个帝王,他没有承担起他的责任,纵情享乐,挥霍无度,让他最终沦为阶下囚。但也正是人生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才气。诚然他有一定的天赋,君王时期的作品却多是描写其后宫旖旎生活的,在艺术和思想上并没有太大的成就。而这次人生变故让的许多思想上有了升华与自我感悟,才让他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亡国之主内心的凄哀。

三、 王国维的三境界。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注定要接受世俗的眼光,或者说“高处不胜寒”吧,很多时候,在成功之前,你的梦想在世俗面前只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没有触及的可能。这个时候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成功者必须先要学会忍受孤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同样成功没有捷径,而机遇只会宠幸有准备的人。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艰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地三境界也。追逐梦想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成功的喜悦却是无法复制的,仿佛仿佛追寻已久的梦中女神,恍然间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这种心情还可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追逐梦想太过不易,在绝境中一次次告诉自己在坚持一下,那是一种不甘放弃的心在一次次坚持终见到希望后的颤动。

人间词话心得篇3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是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极大评赞。在学习的生活中,我早就听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介绍过这本书,趁着空当我便也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人间词话》写得很有见地很有特色。这是我个人的最大感触。书里面大多穿插着诗词、注释和评论。咋一看很凌乱很散的样子,其实不然。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罢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喻为“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第三境界为成功。经过打拼、努力、千辛万苦地奋斗,终于水到渠成,获得了成功。

人间词话心得篇4

《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挺有趣的。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他曾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人间词话》第五十四篇里也明确提出:“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暂时写到这里,日后再“寻章摘句”慢慢写来……

人间词话心得篇5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对中国传统词作的分析和总结,并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个人观点,其中一些沿用至今。并且这些观点不仅仅对词适用,对人生同样适用。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反思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但后来他厌倦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转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人间词话》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书中虽然时时体现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词论》,是相似的。

此书,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并且后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境界”二字展开的。一开始,王国维先生便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生同样如此。我觉得一个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理想,都应该读一些经典着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种高雅的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自成高格!

接着,他又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不仅是词,造境、写境自唐诗便开始兴盛。其代表分别为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借意象描意境,显得比较深旷,并且包含着一些对永恒哲学的思考,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而杜甫的诗大多借事说事,显得比较务实。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有我无我之境用于处理事情同样适用,若在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皆是以我观物,那么我们必定会以自己的喜恶标准去定义它们。这样,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它们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觉得很郁闷。荷尔德林说:人当诗意的栖居。怎样才能做到诗意的栖居,每天都尽量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我们可观的去对待一些事情。

人间词话心得篇6

摘抄: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感悟:看到这句话脑海里第一时间其实浮现的是一个年轻男子,面前满是绫罗绸缎,但仍坚持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无他,因为这件衣服是他心爱的女子送的。我脑补了一个深情的男子,但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含义后,才发现我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顺便想到了人间词话里说诗词格局的重要性)。

这首是宋徵舆的《蝶恋花·秋闺》,看这名字是不是特别像宋朝的皇帝?非也,他是明末进士,卒于康熙年间。句子里的罗衣指的是清朝的官服,一定要穿春衫,是出于对旧朝的怀念。

所以说很多时候事物的价值并不能用他们的金钱来衡量,蕴含其中的感情和回忆才最为珍贵。像我,生命的前20多年,看到羊,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即使这是我的生肖(暴露年龄了...)现在,看到羊,会想到我的小爱豆,可能嘴角会微微上扬,就像我现在敲字时候的表情一样。

摘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感悟:喜欢这句话,一来是喜欢作者这一份洒脱豁达的心态,不论客观事物如何变化,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里我又想提到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二来,是喜欢这份豪气,沧浪之水被作者拿来洗帽带、双脚,似乎是大材小用,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一股对着庞大、权威之力的毫不畏惧。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又想起前段时间互联网上火爆的填补诗词活动,上句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大家纷纷接下两句,精彩答案有很多,我最爱这两句:“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