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
写下观后感并与他人分享,可以拓宽视野和思路,了解别人的想法和见解。怎样才能写好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这里给大家提供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1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发生在印度。两个老朋友拉朱、法汉接到旧时同学查图尔的电话,称他们可以见到寻找多年未见的兄弟兰彻。旅途中,两个老朋友回忆起5年前在帝国理工大学和兰彻一起走过的岁月。而电影的主角兰彻,则是一个在每学期42场考试、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帝国理工”中出现的一个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却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 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
故事最后才告诉观众,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决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这部电影给了我三个启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败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还多”,而兰彻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这改变了拉朱。法汉酷爱摄影,却被逼学习工程,在他万分纠结时,兰彻又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好的建议。设想如果他俩没有遇上兰彻,又会是什么结局呢?
其二,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兰彻的口头禅是“Aal Izz Well”,英文中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好”。这句话拯救了法汉和拉朱,还奇迹般地拯救了一个婴儿。“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着梦想努力,追求卓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追求的应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你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己。“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又是兰彻告诉我们的。
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现代教育教育体制的弊端。这种教育,磨灭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还让学生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印度是这样,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国应该更是如此。每年总能听说有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家长的责问、老师的打击而选择了死亡。片中的乔伊就是这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起自杀。尸检报告显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气管压力过大。大家都认为他死于颈动脉脉压过大,那四年来的心理压力呢?尸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我们一入学,校长就告诉我们: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 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我们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却不知道第二个。这是现代的教育体制教我们的。
总之,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剧情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2
这部电影我在初中的时候就看过,印象十分深刻。今天再次重温,我又一次在笑中流泪,泪中破涕而笑了。
再次看到影片的结尾后,我有了很多的感受。
第一,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呢?影片中,兰彻为了让拉朱通过考试,得到工作,和法汉一起窃取病毒的考试卷——也许这可能是在病毒的容忍之外的,也可能是被那位虚伪的“好学生”所鄙夷的。但我认为,作为真正的朋友,为他的利益做一切事(除了犯法)基本都是情有可原的,甚至还是伟大的。我这么认为可能有一点偏激,但剧中他们三个的友谊真的很感动我。后来,法汉迫降飞机、拿骨灰威胁别人、说服皮娅逃婚……拉朱没穿裤子就出门,后来扮起来了新郎。这些可以理解两人对兰彻的“回报”——但对于朋友来说,这些都是不必感谢的。
第二,学习,应该这样学呢?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填鸭式地“学”,还是为了获取知识而真正“学进去”呢?当年的印度是填鸭式教学的体制,可没有人反对,大家都顺从了这样的规矩,乖乖地变成了“好好先生”。可是兰彻敢于质疑这种做法,他在课上聪明地与老师“对峙”,直面校长指出乔伊的死是因为“谋杀”,在班级前指出这种学习方式的错误……可他终究是改变不了这种深入人心的体制,于是到乡村建立了一所真正用来学习的学校(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兰彻的无奈,可这所小学的建立也代表着希望,代表着还是有人在改变这种残酷的现状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3
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轻松愉快,但却让人深深反省、思考当代的教育问题。
主人公兰彻,是个不满填鸭式教育、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的另类学生。进入皇家理工大学的学生被未来的工作、名誉、家庭等种种压力所困扰,而兰彻确是例外——他因热爱而学习。他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刻思索。他是孤儿,替别人读书,只是别人的影子。有钱的庄园主给他读书的机会,因为他需要文凭和证书,他需要靠这些来包揽生意,来获得金钱与名利,却不曾关心自己是否真正去学习了。兰彻正好相反,他热爱的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学习是他的爱好,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更不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的认可。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对学习的挚爱使他收获了可贵的友谊和爱情。他成为了有着400多项发明专利的科学家,并按自己所希望的教育方式在一所山区小学任教,传播他的教育理念。就像他所说的“因为热爱,所以学习。强迫的学习,永远也不会快乐”。
他的两个朋友法罕、拉法是皇家理工大学学生中极典型的例子。法罕,热爱野生动物拍摄工作,但他的家人都期待他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一名工程师。无奈,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只能走上工程学这条路,把真正的热爱埋葬在心中。幸而,在兰彻的疏导下,他终于挺起勇气向父母坦白。最后,他如愿成为了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尽管房子可能小了一点,工资可能少了一点,车子可能小了一点,但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快乐。拉法,一名虔诚的天主教教徒。父亲的瘫痪让他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唯一的一点资金是母亲那少得可怜的退休金。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整日沉浸在恐惧之中。他害怕学业不顺,无法扛起家庭责任,害怕父亲哪一日出了意外······恐惧,让他祈祷神灵,让他戴上更多的圣环,却不知恶性循环,更加重了他的负担,甚至选择了死亡。但结局是好的,他终于明白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他开始学会面对困难并坦然接受生活,勇敢地在面试官前真诚地表露自己,获得了认可和机遇。
电影中还有一个角色——“病毒教授”。他是一个冰冷麻木死教条的人。他从不关心学生真正希望什么,热爱什么,活活逼死了乔伊和自己的儿子。但在和兰彻的一次次“交手”中,他真正明白了只有让学生遵从内心,挖掘学生潜能,才是最好的教育,强迫与教条只是增加教育的痛苦。
影片充满幽默,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内省——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愿人人都可以梦想成真,向着自己热爱的方向前进。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4
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备,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时候不想跟自己过意不去讨厌看过于沉重的——这部电影深入浅出不乏蕴含诸多道理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震撼,你很难想象,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之中,竟然穿插着如此之多的人生智慧;人生价值观,友情,爱情等等。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早已超出了励志电影的范畴,它不仅是传达了一股人生的信念,更是提醒我们的人生需要自己掌控。需要自己坚持不懈的执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3个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正如当今的大学生一样,他们有很多的无奈,他们身上同样寄存着父母对他们的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心中背负着各种负面的情绪;对承担家庭 的恐惧,面对不喜欢的专业的逃避,但是,他们心中仍然有着一份执着在心中。为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一直努力着。
主人公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这几段话不仅反映了一种学习态度,更是映射出一种当今的社会现状。身为希望的我们,当面对选专业时,总是受到父母的威逼利诱:这种专业很火啊,不选这个,你就会没出息……虽然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好,但他们可曾想过,我们心中也有自己想学的东西?也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总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都怪自己倒霉,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等等一些抱怨社会的话。其实这并不是社会的错,而是我们的内心不坚定,是对未来的空虚和迷茫。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怨恨这个社会的性质,更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说,你想做什么事,就勇敢去做……就像电影说的一样:当你把你做的事变成一种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优秀。相反,如果你完全去相信现在的一些教育制度,你到最后无非就是个“学习机器”! 回归正题<三傻大闹宝莱坞>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翻译?会不会是翻译错了?觉得名字好奇怪!这样的电影真的可以和阿甘正传去媲美!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5
影片中,体现了太多人物之间的纠葛。有纯洁的爱情,有真挚兄弟情;也有父子两辈人之间的交锋,有对世俗的抨击,有对教育方法不满的抗争。
Alliswell是兰彻的信条,虽然不能直接改变事情的发展,但默念一遍,能够宽慰自己,安抚脆弱的心。也可以说是让自己的头脑不被蛊惑,保持镇定,解决问题。
Rancho与Pia之间,就像Rancho所说,遇上你爱的人,你会感觉风在耳边低吟,你的丝巾翩翩起舞,你的身后月如巨盘让人轻松愉悦纯洁的爱。
三傻之间的兄弟情。人与人之间感情,是需要一起经历风雨,一起走过荆棘,一起迎接曙光而慢慢累计。很羡慕他们一起闯祸一起承担后果,三人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理解,相互指出缺陷,一起面对自己的短板,一起成长,彼此成为独立的优秀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生活环境真的很重要,每个个体都是他所在社会环境的产物。得一良友,遇精彩人生。交友不慎,则后患无穷。Rancho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航道,让他们找到了自己。
两辈人之间的交锋,体现于Farlan和父亲,也是现实的写照。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从未真正关注过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孩子一出生就指定了人生方向工程师,使其抛下自己的思想,如同走肉躯壳一般为父母而活。
Farlan:我为你所做的事都非虚情假意,我一向听你话,哪怕一次,让我聆听自己的声音。求你了爸。
父亲:去活出你自己,我的儿子。
看到这里,眼泪不停打转。一者是为两辈人思想碰撞,父辈屈服,真正照顾到孩子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欣慰。再者是为父辈感动,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拼尽一切,只为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教育方法的不满,学生只是会考试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被考试所压迫。每个人都应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懂得自己的专长,从自己的兴趣点,这样会有更高的激情,更容易成功。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确实,每人都有所长有所短。是时候活出自己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6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剧。它带给生命不仅仅是启示和思考,而且带着强有力的指引!虽是喜剧却引人深思,用一句话来说:一部电影,一种态度,引发人生思考。看完这不片子,思绪万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动人的情节中引发了我的思考:
关于教育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初次看到片名认为不过是阿三们又一次没耍事的恶搞,让人想到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懒得去看,也就错过一部经典、富有哲理的电影。然而真正去看了的人,才会意识到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兰彻、法汉、莱俱是印度最好的工程学院的学生。填鸭式教育,是这所印度第一工程学院的教学模式,每一个学生都活在高压状态下。兰彻遥控着飞机飞向乔伊的窗口,没有看到乔伊兴奋的样子,却是凌空的双脚和白墙上的“I QUIT”。“两种方法让自己拔尖,要么提高自己,要么降低别人。”大多数人上大学只是为了一个学位,主角兰彻只是为了学习的乐趣。再看我们中国的教育,有多少莘莘学子不在抱怨这种应试教育?又有多少学子深受这种教育的毒害?我们努力迎合父母的期望,为了有出息、为了分数、为了名次、为了争第一、为了文凭,埋头奋斗。条条框框的定义概念都背的滚瓜烂熟,但能真正把理论知识用到实际中的又有几个呢?这是教育的失败?那么这又是谁造成的呢?
关于友情
这是一部以友情为主线的影片。一开头就不同凡响,为了见一个旧友,法汉在刚起飞的飞机上装病,飞机不得不返航;而拉朱情急之下忘记了穿裤子,可见这位朋友在他们生命中的位置多重要。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法汉喜欢动物摄影却因遭到父亲反对差点放弃,拉朱因忍受不了被主任退学的压力差点自杀死掉,最终都是因兰彻才得以改变。可见友情在这三人见的可贵。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渴望这种能够感情的吗? 就像剧中歌词唱的一样“烈日下他如同一片绿荫,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绿州,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恐惧着,我们都泥足于井底,无畏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毫不迟疑地迎接潮汐,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这就是友情。
关于成功
出人意料的还在结尾,揭示了主人公兰彻得真正身份。他根本不在意学位而是出于热爱才读书,看似没有苦读却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那只像征卓越者的钢笔。兰彻最终成了发明了400专利的大科学家,还按自己的思想创办了一所理想中的学校。影片最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什么是卓越?成功如何定义?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卓越的生活应该是忠实于自己心灵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 影片中兰彻说道“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汉劝爸爸让其放弃当工程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摄影时说道:“爸爸,如果我是摄影师会怎么样?我可能赚的更少,房子会更小,车子也更小,但是我会幸福,我会真的幸福,我为你做的一切都会饱含真情...”这部影片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如果也象兰彻一样因为热爱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钱及炙手可热的职业,不把财富及职位升迁做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我想他们会快乐地学习,他们会更具有创新思想,他们走向卓越的机会会更多,成功的概率会不会更大。
关于态度
在影片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All is well!这到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经常的对我们自己去讲吗?也许我们在生活、工作或是情感世界中有过很多的迷茫和低落的心情,同样的,当我们发现我们所做的事情不被人所理解,我们被别人划分为另一类的时候,甚至是被大部分人所拒绝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坚持我们自己的初始理想与信念吗?是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严格的训练场,同样的是不能马虎的,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方式,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当我们的追求,内心要想实想的理想与现实有所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的去面对这一切,当在生活不尽意的时候,或是自己内心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时,我们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 is well!”吗?面对求来的生活、工作或是自己还没有规划好的人生,我们要放下对以后生活的恐惧,摆好自己的心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只要坚持对自像兰彻那样对自己己说 “All is well!”。相信我们以后的人生会更美好。
除了教育、友情、态度,还有很多关键词可以形容该影片,比如:爱情、自由,乐观,勇气、坚强、现实、欺骗、真实…….这部片子告诉我们的太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需要思考的太多。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7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拍摄于十几年前的印度电影,如今看来却仍是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兄弟:兰彻,法涵,拉朱在印度的最高学府发生的一系列的事。
兰彻是这部电影的男一号,他出生于园丁之家,然而他的父母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成为孤儿的他只能寄居在其主人的家,后来又阴差相错地成为了代替主人儿子上学的人偶,主人需要一张证书,而兰彻热爱上学。在印度,最重要的就是文凭,而最受欢迎的职业就是工程师。因此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便会对孩子予下成为工程师的期望。兰彻是一个天才,他反对这种死板的理念,于是他在大学里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同老师对着干是常事,于是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笑话”。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老师在问机械是什么的那一段,兰彻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得到了教授的批评,而“消音器”用极为官方极为啰嗦的语言来回答却得到了教授的赞赏,理由为后者可以得分……就这样一个“调皮”的人在最终的考试里得了第一名,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有着四百多项发明专利!
法涵是一个十分热爱拍摄野生动物的人,但是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于是他不得不放弃拍摄而去学工程。当兰彻看到法涵那优秀的作品时便鼓励他去向父亲真诚地谈一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法涵那样做了。十年后,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摄影师,出了好几本书!
两人看起来像极了坏孩子,然而一个成为了科学家,一个成为了摄影师。这正应了兰彻说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靠近你!”
或许很多同学会想,那我是不是逆流就能成功呢,不是的。这两人是有着特殊的才能,并且在那一方面是精英,而像我们这种普通的人,顺流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消音器”那样,那样努力,那样要强,成功也会靠近你!
加油!追求卓越,不负此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作文观后感篇8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发生在印度。两个老朋友拉朱、法汉接到旧时同学查图尔的电话,称他们能够见到寻找多年未见的兄弟兰彻。旅途中,两个老朋友回忆起5年前在帝国理工大学和兰彻一齐走过的岁月。而电影的主角兰彻,则是一个在每学期42场考试、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帝国理工”中出现的一个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却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一样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
故事最后才告诉观众,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决定让小佣人用自我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我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我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这部电影给了我三个启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败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还多”,而兰彻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样能过好这天?又怎样能专注于学业?”这改变了拉朱。法汉酷爱摄影,却被逼学习工程,在他万分纠结时,兰彻又说:“明白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明白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好的推荐。设想如果他俩没有遇上兰彻,又会是什么结局呢?
其二,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兰彻的口头禅是“AalIzzWell”,英文中就是“alliswell”——“一切都好”。这句话拯救了法汉和拉朱,还奇迹般地拯救了一个婴儿。“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着梦想努力,追求卓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追求的应是自我的兴趣所在。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你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我。“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又是兰彻告诉我们的。
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现代教育教育体制的弊端。这种教育,磨灭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还让学生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印度是这样,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国就应更是如此。每年总能听说有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家长的责问、老师的打击而选取了死亡。片中的乔伊就是这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齐自杀。尸检报告显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气管压力过大。大家都认为他死于颈动脉脉压过大,那四年来的心理压力呢?尸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明白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我们一入学,校长就告诉我们:杜鹃从来不自我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我们明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却不明白第二个。这是现代的教育体制教我们的。
总之,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下,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剧情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