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事迹观后感 >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2020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2020

时间: 丽丽2 事迹观后感

近前,观看央视首播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感触颇深,那些受到隆重表彰的“大国工匠”, 个个技艺精湛、匠心筑梦,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1

3月1日,“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颁奖人都是各个行业科研精英、技术精英,改变了领导颁奖,实为一大“亮点”,也是对老一代科技型、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和肯定,反映出国家对“工匠”的重视。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目标是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就无法支撑世界大国地位。而这些靠什么,靠科技创新,靠高技能人才,更要靠我们各行各业的“匠人”。

近些年,倍受关注的高等教育,受“泛文凭现象”的影响,一些大专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同时,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受传统文化思想“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的影响,就业多看重管理岗位、白领阶层。“人心向好”不是坏事,但轻看技能,不尊崇劳动是千万要不得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应该说,这为“中国制造2025”,再次吹响号角。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大型国企的铁路职工,我们要向“大国工匠”看齐,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专注坚守、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只要我们沉下心来,把“敬业”当成一生的追求,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有余力,练技能”,定会成为对铁路有用的人;只要我们心无旁骛,把“匠心”融入到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专心致志,一定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我们摒弃杂念,把“工作”当做修行,修炼自己的灵魂,专于其中,定能成为铁路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2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讲述了十个工匠“10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我们一起感受了工匠们所传达的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他们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此次获奖的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分别是: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高凤林;破坏“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领跑者、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年仅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新一代技术工人陈行行;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和时间赛跑、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3

大国工匠彰显大国风范,中国工匠托起巨龙腾飞。央视播出的宣传片《大国工匠》,用奋斗在生产一线的一群杰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了一部劳动者之歌。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在牛皮纸一样的钢板上一滴不漏的超高精度的密封,是发动机焊机的第一人,他能将焊接技术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焊接的时间仅有0.1秒的时间误差,他如此艺高人胆大,非常人所想,只有刻苦钻研,用心练就方能练出如此绝技。

复兴号焊枪李万君,他几十年如一日,努力钻研转向架焊接技术,精益求精,"技能报国"是他终生夙愿,"大国工匠"是他至尊荣光。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中的杰出代表,是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如何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21项获国家专利,《氩弧半自动管管焊操作法》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的空白。如何在外国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勇攀高峰,他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专家组以这些数据为重要参考编制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如今中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好阶段,也是技术人员快速成长走向人生巅峰的好时代,用高铁换牛肉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在享受高铁带给我们平稳、舒适、快速的同时,不要忘了有这么一批人将自己的智慧和青春都奉献在祖国的强大上。

最让我动容的也与我们惺惺相惜的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参建者们,我们也是奉献在一线的劳动者,为了国家的高铁建设,年纪大的暂时忘记妻儿老小,年级请的放弃了远方的姑娘,以前我的梦想是在一座宏伟工程上留下自己的大名,通过三年的工作是我有所改变,一项工程它从不属于某一个人,踏实无数个基层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和我们同龄的大国工匠陈行行说的一句话我想与诸君共勉:一个人最自豪的的事,是世界并不知道我是谁,但我参与的事情将惊艳整个世界!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4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大国工匠》给人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博大情怀和无以伦比的技艺。我们要以工匠精神为动力,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要勇于担当。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5

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依靠高素质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奋战的技术工人们。他们也许读的书并不多,没有什么高学历,是走在人群中会被淹没的普通人,可他们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富,让国家日益富强,他们演绎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神奇。

《大国工匠》是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这系列节目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 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