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
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能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供大家参考。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1
如今,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了一个精神,坚持不懈,坚韧不拔,都是她们所具有的特点。但在无基础的条件下直接成为冠军,得付出多少才能实现?这便是1986年的奇迹。
这个电影开始于坚苦的训练,谁在中国成功时想象过有经历过如此刻苦的训练呢?如今闻名世界的郎平教练,谁又能想到当时的郎平连正式队员都算不上。之后,又招进了一名陪练教练,一天天的刻苦训练,日复一日,甚至过年也无法按时过,但,只要度过黑暗,即是光明,在教练一次次的严格对待,在反复多次的重复训练之后,她们终于来和日本抗衡一下了。但日本队队员虽说并不是很高,但是号称”打不死”的,虽说一开始中国队稍有落后,但在之后的比赛很快的追上了比分,且战胜了日本队,并在最后赢得了冠军,实现了一个奇迹,同时,也有了“女排精神”。
之后郎平去美国深造后,又当了美国队教练,但在中国队和美国队对战前者失败后,却又回到中国,帮助中国队从跌落的地方,慢慢的一点点又追了回去,一次次的失败,累积成了经验。朱婷,如今也是十分优透的运动员,但在之前,因没有自己的打法而接连失败,谁能想到?在巴西奥运会时,还因是淘汰赛第四名差点儿就没了机会,谁知之后一路逆转就成了冠军,此后,中国队又再一次名声大震,她们真的成功了!
……
我们应该向中国女排学习,不怕吃苦,奋力拼搏,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比赛场上咬牙坚持,创造奇迹,缔造记录。同时不仅让我明白了成功没有那么容易,再个,要有团队意识,不能一意孤行,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女排精神,拼搏的精神!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2
坚不可摧的&39;力量,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们即便是失败了,也没有意志消沉、“团队精神”依然存在,“军心”依然牢不可摧。女排姑娘们脚踏实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地狱式”训练,她们将最美年华奉献了出来,不攀美、不浓妆艳抹,整日身处“与世隔绝”的环境,用尽全力塑造了永不言败的斗志和“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好似一颗火种,一代代人被她感召、受她鼓舞,激发出奋进的动力,这力量源源不断、薪火相传。这种精气神,不仅体现在历届女排教练员、队员身上,也展现在每一个被她感染、热爱她、传承她的人身上。
女排精神也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认可、钦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现场,随着女排队长惠若琪一记利落的探头球,中国女排拿下夺冠的最后一分,英国BBC的解说员激动地说:“中国女排完美诠释了奥运精神!中国证明了,重要的不是如何开始,而是怎样结束。中国是本届奥运的冠军!”
“用微笑面对蹉跎,看我光明和磊落。仰望着,夜空最亮的星火。所以我爱过,在角落天空海阔。不害怕折磨,因为热爱才值得。风雨过后的洒脱,如出一辙的你我,穿越过,生命之河……”电影《夺冠》的片尾曲《生命之河》中,王菲、那英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徐徐诉说。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3
女排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中国的女排夺冠之路是艰辛的,保持一个勇不放弃的品性。《夺冠》这部电影写出中国女排的夺冠历程,推荐大家观看。
老一代的女排夺冠更是不容易,没有先进的科技,为了冠军甚至往死里打。那时的教练对女排是狠,一刻不许停歇,郎平在那时也是中国女排的一员,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心中也有很足的勇气,她扣球时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的受伤,膝盖上的血也是越流越多。而她每一次吃的苦都是为自己的成功搭起了阶梯。
到后来,郎平由美国教练转为中国女排教练,她对女排的改革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好。当女排与巴西争夺第一的那一天,中国好似已经豁出去命了,那一个个跌倒的身影也挡下了一个个球,朱婷表现最为突出,所以她的跌倒次数比其它人都多。她一咬牙,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看到这,我懂了,女排精神是什么?是顽强的体现,都保持一个“我是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我,中国女排就不会成功”的信念。
只见中国女排的惠若琪挡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球,再回想起她们原来努力时的场景,举重,打排球打到站不起,被球打得鲜血淋淋,就是为了比赛的夺冠。此时,她们在赛场上拼命,不怕受伤还不断挡下排球,摔到地上,也毫不气馁。最终,中国女排把巴西打赢,夺下了冠军。
当国歌回响在赛场上空、女排耳朵周围,此时郎导和中国女排面带微笑接受奖牌和奖杯,付出得到了回报。《夺冠》令我受益匪浅。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4
19日,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导演陈可辛,监制张一白与主演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摄故事传说。
电影《夺冠》的故事传说跨越35年,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__年重返世界之巅,致敬几代功勋,再现中国女排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
在导演陈可辛看来,《夺冠》是一部用中国女排精神拍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带有使命感的电影。什么是女排精神?陈可辛用郎平的话给出了答案,“郎导一直说,女排精神是不一定赢,但是明知道自己输,都会一分一分赢回来。”
陈可辛介绍,在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剧组搭建了一个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我们把地板一块块从福建漳州搬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
最早,对于出演郎平,巩俐一度觉得担任不了这个重担,因为郎平在她眼里,是全世界很多女性心中的偶像。为了演好郎平,巩俐曾翻阅了大量资料,也去比赛现场观摩。黄渤也坦言:“我们的队员全都是真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但我们并不是排球专业的人,你要对一位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指示,这太难了。”
首映礼观影结束后,不少观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81岁高龄的资深解说员宋世雄激动地说:“我又想起我们中国女排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特别是1981年世界杯的场景历历在目。这部影片反映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我向创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谢谢大家!”
那英则“后悔”没带纸巾,感慨电影唤回了她对女排的热情:“80年代女排夺冠时我才十几岁,电影唤起了很多年没有的那种热泪盈眶。”从小看女排比赛长大的冯绍峰表示,巩俐的表演非常精准。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5
在去年,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从而第一时间获得里约奥运会入场券。正式进入奥运年之后,中国女排作为“三大球”中唯一有希望奥运摘金的球队,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而在年前,郎平教练组公布了女排集训26人大名单,其中只有12人能进入正式的奥运阵容,这份荣誉归在谁的头上,也是关注度较高的一大悬念。
够资格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女排队伍只有12支,目前已经确定7支,分别是东道主巴西、世界杯冠军中国、亚军塞尔维亚、中北美冠军美国、欧洲冠军俄罗斯、南美冠军阿根廷和非洲冠军喀麦隆。剩下的五个席位,要通过今年5月欧美落选赛暨亚洲资格赛决出,日本、韩国、荷兰、意大利等强队都枕戈以待。
按奥运会蛇形分组的赛制,中国得以避开巴西,被确定分入B组,与美国队同组相撞。中美近两年的'数度大赛交手,多以美国队取胜告终,郎平该如何带队迈过“老东家”这道坎,极具看点。
另外,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的数种分组预测,塞尔维亚被分入B组的可能性在六成以上,荷兰和意大利被分入该组的可能性也不小,这意味着中国女排极有可能陷入“死亡之组”包围圈,突围的难度不小。即便中国女排杀出重围,与东道主巴西的会面也很难避免——自2009年以后,巴西女排保持着对中国队的不败战绩,竞争者太多,而冠军只有一个。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6
我是看新闻,对他的评价后才匆匆去影院的。不知上次像这样一决定就行动是何时了,也无需记得。只要知道该影视作品的魅力带动了我千斤重的双脚即可。
中国女排是什么?是一个中国人自豪的资本。中国女排是什么?是一种敢拼肯吃苦的中国精神。中国女排是什么?是一群谱写,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斗士。中国女排还是什么?是中国代名词的之一,中国女排不仅仅是几个女性投掷线球的场景,它是一种体育竞技,一种敢流血敢受伤的拼搏精神。
若是你问我女排精神是什么,我不知。可这不代表我白看这部电影了。因为这是一种坚持,信仰,铮铮铁骨,为国为己的拼搏,可以用来形容他的词太多了,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国家的代名词,若是全罗列出来可能万里长城都不及它长了吧。
脖子以下没一块骨头是好的。这是电影中形容郎平的一句话。以她为例,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体育人。再想想其他人吧,或许即使撑过了我不敢想象的训练后,也没有取得成绩的呢,这样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他们或许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少却换来了一派荒凉,这是一种艰决的选择,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排球。敢拼,才会以不同的方式赢。
这个电影金句频出,我后悔忘记带支笔抄录一些了,不过文字有深度有力量。听一遍,便情不自禁地记住了大部。
我一直以为“汗如雨下”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看了女排这才知道,只有比喻。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7
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81年以前中国女排从来没有拿到过世界冠军,连中国男排都看不起她们,但她们并没有放弃,每天都在教练的严格要求下坚持艰苦训练,一颗颗豆大似的汗珠从脸颊流过,手上、腿上有一道又一道的伤痕,这一切都是为了1981年和日本女排争夺冠军。比赛那天,中国女排用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换来了中国女排有史以来的世界冠军。众多中国人在一台电视机前面为她们欢呼歌唱国歌……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电影中有个叫郎平的角色,人称铁榔头,是“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她背负着国人重振国风的期望,一次次带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她有着60岁的年龄,80岁的骨头,人们都说她从脖子上到脚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郎平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断:1981年她和队员一起打败了“东洋魔女”日本女排;2008年她移居美国,以美国女排教练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打败了中国女排;在2013年她辞退了美国教练的工作,返回到中国做女排教练,最后以3:2,战胜了巴西女排。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受益匪浅。第一是我觉得我们在学习上就要具有女排精神,不要因为学习上有一丁点儿挫折就放弃。特别是郎平,时时刻刻为了祖国的荣誉,她半个人生,中国的字眼占据了一半。第二是我们要像中国女排几代运动员一样团结同心、无私奉献。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我们要学会团结,才能发挥整个集体的最强力量!
总言而之,中国女排是我们大家学习榜样!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8
你爱排球吗?你爱你的学习吗?你爱你的祖国吗?昨日看了2020年热播的《夺冠》竟深有感悟。
《夺冠》讲的是,从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记录了中国女排的进程。
“杯子”为什么能装水?因为它是空的。这是夺冠中经典的句子,因为只有空的杯子才能装下水,郎平教练也说,“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包袱太重,而我希望你们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那一刻,我竟真的明白了。杯子能装水的真正含义。正因为杯子是空的,它才可以装下水这种物质,人么,亦是如此,心只有一定的空间与内存,它不可能承载得了那么多东西,一但承载了过多,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往往不是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一颗可以调控水体积的乐观,不要再快满。不要在快满时强加入水。
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一个个被排球打出的凹面,这不单单是平面向内凹的状态,更多的是女排队员的青春,他记录了女排们的愤怒,更记录了他们的青春。
不知怎么面对郎平那一次的排球比赛,面对心跳声的伴奏,面对心的悬空,明明已知道结果,内心却无法放松,面对外国人对祖国的嘲笑,我竟心生怒火,这或许就是对祖国的肌肉记忆了吧?缘分真的很奇妙,冥冥之中,没有出生在拥有种族歧视的美国,没有出生在多战争的中东,而是生在中国,生为中国人,我骄傲自豪。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600字篇9
女排的故事我是很小就听奶奶讲过的,但这里的精神二字,我还是幼儿园时才略知晓了含义,女排精神大概讲的是努力拼搏,永不放弃吧!昨天王老师实现他的承诺福利,观看《夺冠》后,我陷入了沉思,仅仅是这样吗?
影片开始展示的是八十年代,朴素的服饰朴素的笑,女排老队员们配合默契,这时我有种领悟的感觉在我心头徘徊,是什么呢?直到当老教练说出没有你,没有他啊,只有我们时,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团结,她们都在为集体而战,这是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为实现爱国主义而团结奋进的体现自带荣耀。
镜头一转到了三十年后,郎平以国际化标准改革了女排,这些新队员们得到了更好的训练资源,这时的女排应该站在巅峰才对啊,却一次次的败绩另人迷茫,“老女排与新女排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疑问随着影片的播放在我心中停留,当队员们连夜训练时,我终于有了答案。第二天与巴西的对战格外激烈,她们是带着必胜的信念的。对,信念!他们的信念是把排球当做生命热爱。三十年前老队员们的信念是对于祖国的爱。信念也许不同,但它始终支撑着女排不停歇的脚步,我想这也是女排精神的体现。
什么是女排精神?
它不是一定赢,而是即使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地赢回来。
它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它是团结奋进、永不言弃,她是逆境奋起、不骄不馁。
它是刻苦伴随的努力必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