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

时间: 国渝2 电影观后感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汇诸家之长,跨越时间与空间,灵活运用蒙太奇组构表现技法营造画面。往往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1

告别“洋火”“洋钉”“洋蜡”……的年代已然算是久远了。“中国制造”的实力至少是影响力也已然可以称得上是誉满全球。可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准一路飙悍地奔小康的当代中国“洋奶粉”“洋快餐”“留洋”等一系列“洋”元素,依旧困扰甚至桎梏着几代中国人。尤其是在关乎下一代成长和教育的问题上,在中国家长们眼里,已然高于一切!

的确在现实中,中国的食品安全屡屡爆出事故,中国的教育环节屡屡出现漏洞,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总之,依旧处在发展中的中国能给予下一代的生存环境不足够好甚至不足够安全。所以,哺乳期的孩子要喝“洋奶粉”,成长期的孩子要学“洋文”,将来还要“留洋”甚至移民海外。而这一系列的“洋务运动”所带给一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身心都是不小的负担,甚至是沉重的压力。洋,还是不洋?这是个问题!

电影《洋妞到我家》,以写实的手法,欢快的节奏伴以恰到好处的情感流露,真实地展现了当下中国中产家庭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孩子的成长教育,该一味地“洋务运动”还是注重孩子的能力与情感的科学培养。互惠生“洋妞”的到来,不但彻底改变了这个被“洋味”冲昏头脑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节奏,还带来了一股强劲的东西方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而产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碰撞。对于现代孩子们的教育,是该遵循中国传统的“孔融让梨”式的谦和,还是西方人“好的就要争”的实际,或许每个家长都会充满疑虑和矛盾。

影片编导笔下的这个皮皮一家:父亲稳重,事业心强;母亲激进,为了达成带孩子移民的梦想,拼尽全力;小主人皮皮,是个聪明活泼的5岁大的小姑娘。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成员,在与新成员来自遥远哥伦比亚的互惠生的同吃同住的生活中,年幼且适应力和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皮皮,很快便在英文听说能力上精进的同时,学习到不少西方人独立的个性。而在中国家长眼里过于自主的西方式的说和做,却严重违背了中国的传统。

中国母亲呵护下一代的等级可谓冠世界各国,但却在并非第一世界国家的洋妞面前,暴露出诸多过分爱护的弊病!洋妞俨然是一面多棱镜,一方面透射出高速发展的中国,无论从物质富足到精神享受等诸多领域的现代化与美好,令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无比向往;另一方面则透射出中国家长在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过于保护下一代,以及教育偏离正轨,致使孩子成长重知识轻能力的严重后果。洋文说得呱呱叫的5岁孩子却不会吐骨头,而险些酿成大祸的现实,现实中可谓比比皆是!“洋还是不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独立的成长空间,还有快乐的家庭!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2

震撼人心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好望角,辽阔的野生动物园,南非是一个多彩缤纷的国度;早期的种族隔离政策、以及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让南非也成为了一个黑白分明的国度。

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南非白人小说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MaxwellCoetzee),也是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直用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南非漫长的种族隔离史所遗留下来的创伤记忆。他将殖民、反殖民的历史主题与后现代的自由言说精神有机链接,将其融入到文字中,谱写出了一系列镶嵌在历史与当下创伤和悲剧的故事。

同为南非人(现已入籍加拿大)的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Blomkamp),其作品《第九区》的内容构思源自他年幼时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经历,故事也影射了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依然存在的强制拆迁与种族驱逐等问题。

无论是生活在南非的何种人群,都无法避免地在这片璀璨的土地上,随着历史的车轮与种族斗争的主题抗争着,而随着很多人一起的、长期的努力,这片地域已不再是黑白分明,开始趋于融和。在这其中,“自由斗士”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这位最著名的南非之子,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抗争。

影片《曼德拉》根据1995年发表的曼德拉同名自传改编,影片回忆了他的成长历程,记录了曼德拉由一名革命战士变成了一名和平斗士,把一个严重种族分裂的国家变成平等和谐国度的全过程。我们也可以通过影片清楚地看到偏见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扩大为仇恨乃至杀戮,而人类至今仍未根除的人种歧视。

影片所呈现的曼德拉首先是个平凡的黑人。对于他的政绩没有拔高地赞美,对于他的牢狱之苦也没有过度煽情。作为公认的世界上具有杰出政治与民族调解才能的标志性人物,曼德拉因由长期不懈地与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政府进行斗争而闻名,但他并非一个好战者。实际上,生性温良、优雅坚定的他和他所做的战斗,都是首先被当时政治环境逼迫极致所产生的反应。与此同时,为了民主事业的成功他同样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如家人的生活少了他作为丈夫和儿子需要承担的责任,孩子的成长缺失了他作为父亲的陪伴,当然还包括27年的自由。

试图在一部长约一百五十分钟的电影里来展现曼德拉这个人、他的遭遇和他如何看待世界和仇敌,完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影运用了犹如意识流一般的叙事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赤脚通山走的乡村男孩开始讲起,看他成为高呼自由万岁的热血青年律师;然后从反政府的武装革命领袖,到落难被监禁、放逐及劳役,最终获释后促成了民主选举的成功。影片在讲述人物的成长、磨难坎坷的生命转折之时,颇具意识流的风格,即便人物的成长是跳跃性的片段,但曼德拉的思想和精神特质始终如流水一般“流动”,没有停滞和空白,也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和客观现实的制约,强调了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

所以,贯彻此片的是曼德拉的精神所在,在这种精神上附着的,是面对人生种种境遇的坚忍、积极、优雅稳健的态度。在很多个镜头里,曼德拉的身体四周都有圈微弱的光。虽然这只是在拍摄的时候,演员背后也放置了照明设备而已。但这样的人为设置并不突兀,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来,曼德拉的的确确是一位充满了光芒的伟人,他所拥有的智慧之光、和平之光,和那坚如磐石的信念之光。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3

和郭敬明看似柔弱无骨,实则柔中带钢略带忧伤的风格不同,《后会无期》里,韩寒的镜头语言如同他的文字一样辛辣,讽刺力强,往往一针见血,一看便觉得这世界是灰蒙蒙的,而且电影虽然有笑料设计,但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弥漫,实在不像是出自他这个年龄的手笔,相比《小时代》倾向少男少女的观众群体,《后会无期》估计中青龄人群更会喜欢。

《后会无期》中,导演韩寒是个社会的旁观者,人情世故均尽收眼底,似乎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嫖野娼、住野外、撒野尿、开野车、拣野狗……这是典型的公路电影,但比起宁浩逻辑严谨的公路电影而言,韩寒的《后会无期》是典型的散文,随意挥洒,度过的每一天都像是在歌唱。

《后会无期》的几段故事叙述和描写略有些夸张,但夸张得适可而止,是漫画式的变形,介于讽刺和幽默之间。无业流民、教师、智障、龙套、妓女、三叔、地痞、台球厅老板、背包客,几乎出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诗人。一路上四段故事,看龙套发小、遇仙人跳妓女、探台球厅老板、载荒野背包客,一台汽车一条狗,两个人仗贱走天涯!

韩寒习惯于冷静地叙述一系列事件,片中总以大哥自居的冯绍峰性格冲动,历经沧桑,郁郁不得志,陈柏霖举止斯文,凡事思前想后,一路上的冯绍峰、陈柏霖看似淡定,拒绝流露什么感情色彩,但我们透过他们的冷静仍然看出一些破绽,以感受到他们的感情还是不露声色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在与做明星梦的陈乔恩、自称“包日”的王珞丹、让人会自作多情的袁泉,以及狂野放荡的东莞钟汉良几段故事之后,主角们“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人生彻底做了改变。

段子式的金句和刻意设计的幽默保持了本片的吸引力,金句就不说了,宣传中已经处处可见,片中随时冒出的幽默让韩寒像个相声大家,说着好笑的话而自己是绝对不笑的,就这点而言,现在冯小刚也保持不了有如此高密度的喜感了。《后会无期》一本正经的告诉你:人生和心灵都不需要鸡汤来温暖,特意还设置了几段或颠覆或随意性的桥段,如静电、偏远地区、炸楼、试车、夹鸡蛋、温水煮蛙等,这些段子或者“歪理”被一众演员用逼格很高的文艺范表演出来,观众根本hold不住,然后回味几句如:“听过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让你顿时泪牛满面。

我没粉过郭导,也没粉过韩导,现在而立之年的我,除了希望他俩在一起和做小野的公公之外,我可能还是他们的脑残黑。在我眼中,韩寒的《后会无期》和郭敬明的《小时代》其实差不了多少,就是路数不一样。郭敬明把一群偶像弄得华丽奢靡,让少男少女疯狂YY成功人士生活,然后调教小屁孩: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韩寒《后会无期》是部拍给豆瓣文艺青年看的电影,讲述的是两个失败者的故事,他将几个老少爷们弄得灰头土脸,粗糙凌厉,狼狈不堪,然后向世界宣言:去你妈的成功,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4

今天我和妈妈利用下午学校放假的空闲时间去看了一部电影——《中国机长》。

我应该都知道《中国机长》是一部空难影片,这部影片是根据川航3U8633航空事故改编。讲述了川航3U8633民航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遭遇极端险情,在万米高中直面强风、低温、座舱试压的多重考验的故事。

川航3U8633航班的成功降落,确实是航空史上的一次值得铭记的事件,在8633航班从失联到安全降落的过程中,指挥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安防人员、医务人员等严阵以待,乘务人员积极维护秩序。机长及副驾驶员在人类的体能边缘挑战自己,完成使命与担党的一系列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类表现的那么脆弱,却又是那么的强大。每个人都肩负着家庭的责任,每一个岗位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所以请珍爱生命,敬畏岗位,敬畏规则。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5

狮子一样的父亲,不容置疑的理想,从头燃到尾的正能量,在与印度传统中性别歧视,世俗和官僚的较量中,他的威严和谋略,是绝地反击和正面进攻的政治正确和人性胜利。——题记

儿子喜欢印度电视剧和电影,缘由是印度是佛陀的故乡。谈到《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他就津津乐道主演阿米尔?汗,据说他为了这部影片疯狂增肥,一个月的时间,从138斤的美男子变成了194斤,体脂含量37%的55岁胖大爷,然后拍完老年的部分又花了5个月的时间疯狂减肥,才回归体重144斤,体脂9。8%的男神,才回去拍29岁的部分。对于当时的他而言,演19岁的年轻帅气男青年很容易做到,而让自己增胖那么多又成功减肥的过程就很励志。他先拍了19岁,然后拍55岁,最后拍29岁的部分。就是怕自己没有动力减回体重。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智慧勇士。给自己动力,又坚持去做,最终会获得成功。就演员而言,自己的故事本身和教育交融,足以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我觉得《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最细节,最感人、最父爱的类型片。它披着印度本土电影的皮,但是内核却严格符合人性的口味,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精心处理,在每一处情感爆发点之前的演技,音乐,背景都做了精确计算。有一幕,我觉得在整部电影中非常出彩。长大了的女儿,像个被惹怒的健壮小牛犊,拼了命地,将父亲打到在地。是象征父权被撂倒吗?吉塔成长了,独立了,胜利了。真的胜利了吗?——并不是。父亲老去的是体能,并不是智慧和对女儿的爱。看到父亲复杂失落的神情,我竟然默默的落泪了!

还有很多幕,吉塔学到的新“技巧”,加上教练对她的不了解,让她不断失败。她掉进了每场国际比赛,都首场出局的魔咒。直到她崩溃的一刻,妹妹巴比塔对她说:“去和爸爸谈谈吧,无论怎样,他永远是我们的爸爸。” 是的,只有父亲才无条件地爱孩子,相信孩子,为孩子付出。当教练说“吉塔至少可以得一枚银牌”时,只有父亲坚定说“我的女儿一定会是冠军”。这么说,并不只是因为他是父亲。而是,他是一位一直在付出,在行动,在观察,在了解女儿的父亲。他亲自为女儿搭建场地,到对着VCD一步步分析她失败的原因;从亲自做好吃的,到被女儿“抛弃”,他流着泪说了一声“嗯”;从带着她们打各种比赛,告诉她们除了“第一”,银牌没有意义,到最后卑微地请求学院“领导”给女儿一次机会,说一切的错都在自己,自己是个“剥夺了女儿童年”的可怕父亲等等,诠释了一个父亲的所有包容和爱,幕幕感人涕零。至于因为官僚教练的嫉妒和阴谋,父亲在女儿决赛前,被关进了杂物间,听到印度国歌响起的那一刻,一个声泪俱下的父亲,早已让我泣不成声。

最后,我来谈谈正能量。这部片子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就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国情太多相像,体制都存在太多弊端,都是从落后穷国的一步步崛起。所以影片中傲慢无耻的体育局官员是多么像我们?人民的名义?里那些庸碌而肤浅的官员,父亲的一句:印度的体育就是毁在你们这些不作为的官员上,多么像是我们国足多年衰败糟糕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国家的热爱,他说:"我要让我们国家的国歌响遍整个赛场"。多么真挚多么感人,不是一句句假大空的口号,而是用行动赢得的荣誉,所以当印度国歌响起的一刻,我都感到骄傲和光荣,我们当年在落后贫穷的情况下,所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拿到第一块金牌时的满腔热血和骄傲不外如是吧。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它谈论爱国但不吹捧,因为只有看到国家问题所在才有可能变得更好;它批判社会但不冷漠,它告诉我们我要尽我所能去改变它,而不是一味看不起和谩骂。它对我国的民众何尝不是教育和反思。

这是一部节奏流畅,情绪饱满,细节完美,情节紧凑的大电影,当然还有一位沉甸甸的正能量的父亲,值得去看的。


关于一部电影写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后感格式范文

熊出没大电影观后感550字

战狼电影观后感500字范文

关于火烧圆明园观后感精选500字

关于风雨哈佛路电影观后感

千与千寻电影观后感2020大全

开国大典电影观后感5篇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例文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精选5篇

花木兰观后感作文

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