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

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

时间: 厚军 电影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1

看《最爱》,我就是冲着顾长卫,蒋雯丽还有艾滋病去的。

我是在大三第一次看顾长卫的《孔雀》,那个时候有些不痛不痒。很有可能是河南口音听不太惯,也可能真的是因为删节太狠。于是直到我去年看了《立春》,会产生了对顾蒋二人的强烈的惊艳感。

我真的很喜欢并敬佩蒋雯丽,从《霸王别姬》里面惊鸿一瞥的妓女,到《金婚》里面一集一集的少妇直到老太太,更是《立春》中的丑女人王彩玲,她是真的能将自己融入电影之中,而从不介意牺牲的演员,在《最爱》之中骑着猪跑,厉害,真厉害。

相比之下,章子怡的表演太一般。她偏要将商琴琴演得和仙女下凡一样,衣服要那么艳,还有各种文艺小清新的碎花睡裙,你明明可以给脸上扑点土,不把头发梳那么光,像一个真正村中的艾滋病人。更不用打那么严重的柔光。看看人家蒋雯丽濮存昕。

顾长卫很善于描绘平凡人物的不现实的挣扎,并用最终的静默来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孔雀》,《立春》,以及《最爱》,从来都不是有奇迹,甚至仅仅是希望出现的。他展现给你的,就是烈日下躺在泥中的一条鱼,你看它摆尾扑腾,你看它的嘴一张一合,你看不见哪里能来一朵乌云下雨,你看不见有孩子过来捧它到水里,你活生生的看着它摆动的鱼鳍一下一下慢下来,它的眼睛慢慢的浑浊。

可是在电影以此作为终结的时候,却总会有莫名的感动,说不准是为它的挣扎,还是为最终归于现实的平静。电影从始至终都蒙上一抹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暖色,它散布于各种必要或者不必要的细碎情节之中。

而于《最爱》而言,与其说,赵得意和商琴琴的爱情,给艾滋病最终的死亡加上了一笔文艺感的暖色,倒不如说,是艾滋病将他俩的爱情笼罩出了一种无杂质的灿烂感。

爱情是什么?

是无私,是专一,是无所不尽其心。

是我想着你你想着我,是我想见你你想见我,是我想亲你你想亲我,是无法抑制的我想上你你想上我,以得到彼此渴望的交融。

如此这般的强烈深刻,也是不可避免的短暂。一如盛夏的果实,丰盈的汁水和绚烂的颜色,代价却是落树不久便由内而外溃烂变质。

这一份必定消逝的绝望感,更让世间男女不愿逃过此劫。

可是正因为艾滋病的渲染,延长了这果实的美妙感和纯粹的保质期。谁也不再想其它。女人不再嫌弃男人没本事,男人也不再介意女人不化妆的面孔。管他起因是偷情还是相亲,只想你你我我过一天算一天。你发烧我也爱你,你头发油腻蓬乱我也爱你,你身上生疮我也爱你,你死我也爱你。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最后的那一段时间里,得意喊琴琴“娘”,琴琴喊得意“爹”。最让人沉醉的爱情,便不过于此。彼此能给对方的,并不是单一的情人角色。亦夫,亦父,亦兄,亦子。亦妻,亦母,亦妹,亦女。

所以在得意发烧昏迷之时,一遍一遍的唤琴琴“娘”,而她也便真改了往日羞涩小媳妇的模样,将他的头抱在怀里拍他睡着,或是挥汗如雨打上井水给他降温。

这是爱情的最真实的甜蜜。没有什么surprise,没有烟花,没有浪迹天涯。

当然我看不到一百五十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所以只能就阉割版来评价。至少对于爱情的刻画,是细致真实成功的。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

怎么会夜深还没睡意

每个念头都关于你

我想你 想你 好想你

不停揣测你的心里

可有我姓名. 之后我看了《最爱》拍摄期间的关于艾滋病人的纪录片《在一起》。结尾处,是电子显微镜下艾滋病毒在人体内扩散的过程,虽然整个画面只有几颗细胞和病毒,可我只想说,很悲壮。

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2

两个人在一起,相濡以沫,坦然相对,温天暖地的好,结了婚,女人穿着红色高跟鞋,男人打着红领带,挨家挨户发喜糖,牵着的手,让上天都嫉妒。

得了艾滋病,就都不一样了。过一天,赚得了一天的时间,赚得了在人间享受爱情的美丽。本是被原来结婚对象抛弃的男女,自愿结成一对,却总有家族,舆论的阻碍。但在生命面前,本是尘埃,又何必去招惹尘埃。

充满童心的一对美丽男女,把爱情诠释的比生命还美丽。最爱的是爱情的凄美,也是生命的无常。非常棒的国产片,演员到位,故事曲折,主题鲜明,值得一看呀。

蒋雯丽那演技 出神入化了

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3

看完一部电影如果没有所得,其实蛮对不起自己的,在参与了一场自己未曾经历的人生后,勉强压抑那份悸动,本身就不符合咱的个性。而《最爱》作为一部诣在探讨人性、爱情等等困扰世人问题的电影,在选材角度上比较合理。当人生所剩无几,被告知随时要去上帝报到的那段时光里,感情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内心的伤痕。因为极致,才能让人性晾在X光下,把一切变得如此透彻,过滤后剩下的就是最能触动人心的一点。

所以,人性是什么?也许就是潜伏在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本能反应。抗拒与恐惧并肩作战,把人生当做一场试炼,人性充当了最好的试剂,因为只需一点点,就可以洞悉所有。那么,爱情又是什么?是两颗孤单的心找到彼此的瞬间,还是同病相怜下的相知相惜?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向往,那么,人性就会不断地考验着爱情的向往。并非每段感情都要痛彻心扉,也不是极致人生下才能放大爱情的复原能力。

剧中的赵得意和商琴琴,不过就是一对被命运摧残下诞生的爱侣,他们的厮守并非是爱情的顺其自然,而是一种对抗命运,享受生活的勇气。电影真正感动人的不是他们爱情的伟大,而是在看透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死亡时,还能保有对于人生的最佳状态,所谓活一天就得意一天。

当现代人还在自己的感情中纠结时,也许我们早已背离了爱情本来的轨道,不是现实太诱惑也不是感情太脆弱,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在极致的状态下逼自己做出最佳的选择而已。爱与被爱,本就不是互相改变的拉力赛,升华到付出与所得也显得太过肤浅,最爱的那个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极致下的选择,不是无奈的选择而是靠近灵魂入口处的选择,所谓的付出与改变也不过就是选择之后的自然展现。

说实话,看完本片,对于人性的感触并不是很多,因为了解自己,于是人性就变成了一副躯壳,在谁的身上套下去,都是一个不变的本质。没有什么好探讨的,而面对人性时我们所要做的,不过就是勇敢面对罢了,这也是剧中人物所传达的意义吧?

可能是顾导刻意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空间给观众,所以很多他想表达的主题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也许是在下眼拙看不出来,这个可能性也蛮大的说),让我比较惊艳的倒是章子怡的表演,以前不是很看好她,觉得演技水平没有什么突破,而这一次虽然和当年的成名作《我的父亲母亲》有相似的地方,演技也是不愠不火,张力不是很大,但是内敛的恰到好处,尤其是几处落泪的镜头,还是很有触动人心的魅力的。也许是顾导顾忌章大牌的形象吧,她在剧中算是最美的女人了,就连最后发病死亡也没什么艾滋病该有的病症出现。这比蒋雯丽骑猪跑的场景不知道美了多少倍!

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4

《最爱》里有生命绝境中的灿烂爱情,有目不转睛扑向财富的时代风尚,有怎么折腾也不肯磨灭的人性善良,有什么天空都遮抢不住的人性阴霾,有郭富城和章子怡至为颠覆的表演,有濮存听变身“牙擦苏”的破相演出,有王宝强、李建华、蒋雯丽等人的趣味群戏,有大白猪不是演员胜似演员的不俗“演技”。除此而外,还有机智的台词和段子。有了这些相声贯口般一气说出来的妙处,这自然是一部好电影。但这还不是我最想说的东西。我想说的是,这样一部有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品能在盐碱地里生根发芽,这样一个饱经忧患的团队能走出茫茫夜色,实在是令人欣慰。

多年前,一个文学评论家痛心地呐喊:“文学对现实惊人地冷漠!”这话其实更适用于中国电影,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踏上市场快车道的中国电影。不是刀光剑影,就是没心没肺,不见历史疮疤,不碰大众隐痛,电影真的成了造梦的机器,尤其喜欢白日做梦。以市场之名,大腕导玩起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宫廷大片;以和美之名,香港导演丢掉了癫狂过火的习性,专门生产“农夫山泉有点儿甜”的电影。满目望去,繁花似锦:清夜扪心,不知所云。年度电影票房已过百亿,电影生态的单调和贫瘠日甚一日。幸好还有顾长卫,他在过去八年中奉献了三部沉甸甸的作品:《孔雀》《立春》《最爱》。

《孔雀》里有荒谬时代的沟坎人心,《立春》里有千疮百孔的艺术春梦,《最爱》中有只知金珠、不知廉耻的世道人心。艺术家有记录时代的责任,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产品。顾长卫的电影不粉饰、不夸张、不媚笑、不贬值,他是当今中国最好的现实主义导演,没有“之一”“卖血”曾经是中国乡村中最惨烈的景象,因为卖血而染病的农民命如蝼蚁。《最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一群身患绝症的村民搬进了“热病”集中营。在不断死人的过程中,有人照旧偷鸡摸狗,有人照旧玩弄权谋,也有人在无望的生命中上演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赵得意(郭富城)本来是个轻微色情狂的赖汉,商琴琴(章子怡)木来是个爱美而不知轻重的小媳妇。两人因输血染病而被家人嫌弃,在“热病”集中营里互相吸引。

开始只是食色性也,后来成为彼此的心灵柱石和活下去的因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得意发病高烧不退,琴琴一次次跳进冰凉的井水中,让自己浑身冰凉,再为男人贴身降温。一夜过后,得意烧退醒来,琴琴命归天国有爱的电影,自然感人。但如果跟顾长卫前作《孔雀》和《立春》比的话,《最爱》集中于情感的笔墨过多,而着眼于现实的雕刻略少。前半部分是精彩的群戏,后半部分渐渐成了二人转。很多线头仓促带过,好多话语欲言又止,这就使得影片在艺术的精巧性和批判的锋利度上,不及两位“师兄”。但这不是因为顾导的元气不足,而是题材的敏感和创作的坎坷所致。仅仅从影片不断改名,就能窥见其中端倪。最初叫《世外桃源》,可是你把艾滋村的事儿说得如此莺歌燕舞,就产生了一个“居心何在”的问题。

后来改叫《魔术时代》,哥哥良心丧尽致富,弟弟浑浑噩噩染病,双线并进地演绎这个魔术般的时代。可这又涉嫌“以偏概全”地抹黑时代。于是大幅删去哥哥的故事,重点突出弟弟的爱情,更名为《魔术外传》。听起来是没时代的事儿了,可这名字和剧情还对得上吗?反正已经主谈感情,不了“魔术”,干脆定名为《最爱》。一次次闪展腾挪之后,就是如今这个略显单薄的版本。试想,如果保留原先的双线叙事,这会是怎样一部力透纸背的佳作?《最爱》能走到今天,每一个细胞里都写着“不容易”三字。在这样的作品面前,那句“现实碰不得”的话太廉价。管得是紧,可是顾长卫的作品一部部上映,足以证明:只要冷静思考,平衡表现,耐得住性子,舍得出心血,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禁区。无论从影片品质还是幕后辛酸看,这部有良知的电影都当得起人们的敬意。

关于最爱电影的观后感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是我看完这部影片最先想到的。

人们大多谈癌色变,除了癌症让人们心生恐慌之外,至今还有一大绝症潜伏在我们身边,使人稍不留意就会和它擦肩而过——这就是艾滋病。艾滋病虽然不会立即死去,但会慢慢折磨人,以及在患者“等死”的煎熬中摧残他们的内心。而心理折磨是更难受的。这部影片让我站在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的角度,看到了在病魔面前人心隔膜的真相。

在九十年代的一个小山村,村民们被骗去卖血,不少人染上了“热病”,热病治不好还会传染人,老柱柱把患病的村民聚集在村里小学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九十年代的村子没有脱离蒙昧,老柱柱的大儿子见钱眼开,逼人卖血,倒卖棺木,拿村里人的生命赚钱,被染热病的人里还有他的二儿子得意。当所有人都知道得热病就得死,而且还会传染,马上就对这些病人们嗤之以鼻,瞬间与他们划清了界限。尤其是得意的媳妇,自觉地远离了这个男人。另一个年轻的女子琴琴,被他的丈夫大海所嫌弃,在那个几乎是混吃等死的小学校里,这两个年轻男女不甘于被热病的摆布,不像他人的安受于命,在随时都会摇摇欲坠的余生里,不顾其他人的眼光,彼此热情相拥。

阻止的压力还是有的,琴琴的男人大海坚决反对,还揭开他们搞破鞋的真相。大海反对这一对可怜的男女,但也坚决反对和琴琴离婚,而这反对中包含着更多利益的成分,他惦记着这女人一屋子的财产。

在正常人眼里,得意和琴琴都是即将要死的人,都是“不配”谈爱情的,但是,毕竟他们也是人,不幸患上热病不能医治已经够可怜了,而且还得不到亲近人的关爱,反而遭受着不被当成人看的对待。不仅生命受到歧视,而且也不能自由地追求和享受爱情。

在小学校里,先是村长四轮先拿着记录他秘密的红色日记本沉默地死了,接着是老疙瘩看着媳妇含泪穿着红色袄袄也满意的走了,死亡的气息迅速蔓延在人们周围,刚搬到这里时的热闹气氛早已不见,梁房婶为了自己储存粮食,却也挺不到第二年。

在生死面前,他们惺惺相惜。反正两个人都得了热病,反正最终都是要死的,死也要死在一起,爱也要死在一起。只有你不嫌弃我。

最终,他们结婚了,没有婚礼,没有彩礼,没有欢声笑语,没有祝福,琴琴还是笑着给大家发喜糖,一身红衣,在黄色的土地下格外的艳丽。

注定结不出果实的爱情,注定非常短暂,但在目睹了人世贪生怕死,守金抱银的弱点之后,依然释放她的芬芳。

影片最后,悲剧还是避免不了,因为受不了热病的发作,得意浑身热的难受,琴琴为了给他降温,自己泡在水里,一夜未眠,当时她还发着烧。

第二天,得意睁开了眼,活过来了,当他高兴地转过头来准备告诉琴琴时,却发现身边的琴琴身体早已冰凉……

痛不欲生的得意,拿起斧头,向腿挥去——

房子里流出血水,得意脸上却挂着含泪的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