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对作品或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好的《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1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2
有人说,别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别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终一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千万不要放弃,类似于友情,也许我们早已长大,真正懂我们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现在,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继续向前,始终如一,从中体会那最初的美好。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3
他,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赋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钢琴师。199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赋予传奇色彩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应该如何栖居?人应该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考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巧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你会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但他却是一名社会的弃儿,从小成长与船上,养父丹尼因他没有任何出生证明文件,害怕被人抢走,以至于不允许他离开船半步,他没有做为社会存在的证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过客,1900仅是他们记忆中的一瞬,随着他们的远行而淡忘,1900仅有一位朋友小号手麦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岁月使得他们互相依存,但这微薄的依存是无法证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与世界隔阂,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单,却很真实,因为那无限蔓延的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惧围绕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1900的乐曲不应在凡世,应该留于天堂,他的音乐才华不仅使他的名字流传于弗吉尼亚号上,也惊动了当时物欲横流的世界,爵士乐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战,在波涛汹涌的邮轮上,一场较量无可避免,这不仅是名利之心与纯净心灵的较量,还是凡世乐音向天堂之声的冲击,事实证明,纯洁的心灵才能谱写动人音符,挑战者在嘲讽声中狼狈地逃离,1900的音乐也因此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钱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然而正如1900能在乐队演出中喊出的:“Fucktheregulations!”,将规定抛之于脑后,面对社会的诱惑,他只回应了一句:“音乐是不能和演奏者分离的”,将已将录制好的乐曲夺走,选择了孤独的音乐,放弃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回答,他鞭笞了当时的拜金主义思想和对权势的狂热,引出了埋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呐喊,纯净的心灵容不得玷污!
麦克斯曾试图用财富以及名利劝说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实的回答:“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这是何等淡然的心态,以至于不由得拷问自己,当我面临如此抉择之时,是否能这样取舍,存在于社会联系之中的我们有多少不愿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东西,驱使着这一切的终究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坦然承认,我们无法做到像1900那般的豁达,因为我们始终被社会这个大链子所牵引着,这是无法回避的,尽管我们无法抛弃一切的世俗观念,但我们还是能做到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净土的,我认同理解1900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一切并不是属于我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同点,追求名利而不狂热,向往财富而不痴迷,永远也不要做权势的奴仆,我想这样才会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观念吧。
我与1900不同,我自小不具备音乐才华,唯有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艺术的认同感或许是我们的共通之处。我憧憬过用艺术改变我的人生,我知道1900不会如此,尽管他的才华足以让他的人生转变,在他眼中的人生不过是走一条路,住一栋房子,一块地,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然而对我而言,这种观念过于消极,人生是有所选择的,也是绚丽多彩的,每一片家园,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寄予感情,有所流连,人生有其理想,尽管来去匆匆,但充满意义,以至于在我们离开人世时,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挚的泪痕。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4
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5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6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几万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人各相异,因为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轮,也死于这艘邮轮。
和其他的游轮一样,这艘游轮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样有着鲜明的阶级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目的地——美国,每当第一声“America”在船的某个角落传来,全船上下,一遍沸腾。
沸腾声后,人们纷纷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块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层添煤工,此时的他们终于可以来到船的上层(船上富人区)。添煤工丹尼尔伏地搜索这这块富人区,希望能捡到一点富人的遗失物品。结果他一无所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弃婴。
善良的丹尼尔见着婴儿可爱,不忍心让他饿死,便不顾众人的目光,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00。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船上长大,不管是添煤工、厨房里的厨师或者帮手,还是船长,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认识他,1900也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丹尼尔教他看报识字,让他长成一个绅士的模样。然而有一天,丹尼尔却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1900。这给1900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个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惊动了船上所有人,船长也来到钢琴前,发现消失已久的1900出现了,十分感动。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乐队,为聚会上的人们演奏着,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规蹈矩到一半便开始放飞自我,难的是,人们不仅不厌恶他,反而跟着他。
而钢琴也让1900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位小号演奏者。这个人认识到了1900在钢琴方面的巨大天赋,曾多次鼓励他走下船去,让他的琴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终不为所动。
没有什么能让1900离开这个他记事以来就待着的地方,他仿佛像鱼一样只能与大海为生。除了爱情,让他有那么一次的动容。
1900在无数的乘客中,结识了一位前往美国的农民,他是一个父亲,但他为生活艰苦的奔波着,即使孩子因病离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顽强的活着,并不断寻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诉了1900,海的声音在陆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样的,他引发了1900对陆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儿,也让1900陷入爱情,创造了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而在下船的楼梯上,他犹豫了,对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满了恐惧,那是一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他退却了,还是选择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钢琴。
随着1900精湛的琴艺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与乐的创始人也来向他发起挑战。前两次,让人们体会到了爵士乐创始人的厉害,第三次1900则震惊了当时在座的每一位。
后来,1900的好友下船离开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轮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坚信1900不会离开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现了,却拒绝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达了自己想与船共命运的想法。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行进着,仿佛是一部苦难片。你会感叹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会为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惋惜。
也许有人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离开游轮,觉得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自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明知自己无法适应那种环境,为什么还要去硬闯呢?生活有时候就是需要做减法,抛弃一些东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追随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一点点非议动摇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认定了就别再犹豫了,有时候不尝试也行,只要往那个既定方向冲就可以了。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篇7
今天周六,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影片的名字叫《海上钢琴师》。
电影开始了,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船上,一位负责添煤的工人,叫Danny。他想到头等舱碰碰运气,捡到有钱人遗忘的手表等物品。但他什么也没捡到,却在钢琴上意外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纸箱里。新生儿又小又瘦,没有国籍,很可怜。善良的Danny觉得T。D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这应该是上天安排的,要他收养这个孤儿。因为当年是1900年,所以Danny给他取了个很长的名字,叫T。D。柠檬。Danny。1900。
不知为什么,此时,我的头脑里出现了一连串问题:他为什么没有国籍呢?他为什么会被人遗弃呢?他为什么被装在T。D柠檬的箱子里呢?
我正想着。发现影片里的1900长成了少年,收养他的Danny,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了。孤独的1900特别想念Danny,无师自通的1900来到钢琴前,居然弹出了一首从未有过的钢琴曲。这首钢琴曲,把头等舱的游客和船长吸引了过来。
从那天开始,1900荣幸地成为了这艘船上的乐队钢琴师,他的每次演奏都让游客陶醉不已。一天,1900爱上了船上的一个年轻女乘客。她在纽约下船,邀请Danny去她家看看。
到了纽约港口,Danny走到轮船的阶梯中央,看见一望无际的纽约城市和林立的高楼心生恐惧,担心自己无法融入这喧闹的世界。于是,又返身回到了船上。因为习惯了船上生活,所以,他一直都没有下过这艘船。
过了些年,破旧的轮船要报废处理了。可1900依旧待在船里,无论怎样唤他,他都不愿走出破旧的轮船。“轰”的一声,孤独的天才1900和废船一起被炸毁在海上。
我似乎被震撼了,也似乎懂了点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一旦习惯了,改变起来,便有了难度,甚至无法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