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

时间: 新华 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需要总结和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这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它主要是讲了天文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速老化,一百年后将吞没地球。为了保持地球文明的持续,世界各国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共同修建了共一万两千台发动机,制定了?流浪地球?计画,用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在太空中?流浪?,寻找合适的星系。为了在地球?流浪?期间保护人类,每个发动机下都有一座地下城。

七十年后,地球经过木星,上面的发动机却突然统统出现故障,地球逐渐被木星所吸引。虽然经过努力,大部分发动机都被修好,但仍然阻止不了地球被木星吸引。就在这时,一群英雄挺身而出,用?火柴?——位于赤道的巨大发动机,把木星点燃,通过产生的衝击波,把地球?弹?出太阳系,使它的?流浪?得以继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领悟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如此的渺小,仿佛一颗尘埃,一粒火星就能把它彻底毁灭。同时,我也感受到全球人类合作会产生多大的力量。

在电影接近结尾时,为了推动发动机的引针,主角们向世界各地正在撤离的救援队伍请求支援。最初,他们都认为毫无希望而不前去支援,但后来,他们选择了希望,个个返回?火柴?发动机,推动引针,再次证明了团结是多麽的强大。有时,团结是一种需要,就像一根小火柴,能让世界死灰复燃,能产生希望,将绝望驱除。有了希望,一切会开始变得顺利,一切都会平静下来。希望,像金刚石一样坚不可摧,有了希望,团结就会增强,製造更多希望……

虽然,二战结束后,世界维持了一定的和平,但现在,战乱的火焰已从中亚地区扩散,几十年后,世界还会像现在一样和平吗?我真希望将来会有一天,和平的光明在全球照耀,全世界的人团结在一起,和平鸽快乐地在天空飞翔,即使太阳真的迅速老化,也不会发生战乱……可是,真的会有那一天吗?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2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太阳正在急速老化,一直在膨胀。再过1000年,太阳就会把整个地球吞没了。

为了生存,人类决定要把地球从太阳系移走。于是,就在地球的一侧安上了转向发动机。在移动地球的过程中,人类制造的巨大发送机出现了故障,气温直线下降到了零下八十一度。因为受到木星的引力,地球差一点就要撞上木星了。

为了不让地球与木星相撞,刘培强、刘启、王磊和韩朵朵等人团结一心,通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拯救了地球。

在这部电影中,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两个人物:刘启和刘培强。

刘启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就是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了。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并不是往后退缩,而是想方设法的去解决它。每一次他做出的选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可是他每一次都没有害怕过。我想到我平时写作业时,稍微难一些的题目我就会忍不住想去看答案。看到这里,我想:以后我要学习刘启,学习上要不怕困难,有了困难要迎难而上。

刘培强是一名在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他在地球危难的最后时刻挺身而出,虽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是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他这种对人民对社会的博爱和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

这部电影也给人类提出了警示: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我们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要讲卫生,不要乱扔垃圾;要节约用水,不要随意浪费;要珍惜地球上的一切资源。不要真的有一天让地球变成一个流浪的孩子。

总之,我学得这虽然是一部科幻电影,但是给了我许多关于现实问题的启示,我觉得是一部非常值得人们去观看的电影。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3

20__—20__年,《流浪地球》票房突破1亿,好评如潮。这部电影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科幻电影,也向外国证明了中国可以拍好科幻电影。

看科幻电影从来不流泪,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几乎是湿着眼睛看完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一起拯救地球的最后一幕。

当时电台广播了联合国放弃地球的决定。让我们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剩下的一天。虽然句子很温暖,但语气很懂事,很吓人。其余的人听了都放弃了。但刘启、韩朵朵等年轻人不死心。他们仍然尽最大努力争取最终的成功。刘启提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但这个计划遭到空间站电脑的坚决反对。它认为这个计划的成功率为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知道这个计划,不顾空间站的反对,用酒精烧掉了空间站的所有资料。刘启号召其他救援队一起拯救地球。最后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推发动机。终于火出来了,但是离木星还很远。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真的没有希望的时候,刘启的父亲英勇牺牲,弥补了这段巨大的距离。最后,地球终于得救了。作文刘启等人为流浪地球争取了时间。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们最终没有放弃地球,而是和地球一起流浪。其中,说明中国传统思想的返璞归真,让这部科幻大片更具情感色彩。这部电影不像某些好莱坞大片,因为无法生存,放弃了地球,去了另一个新家。他们永远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和地球一起流浪。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虽然没有电影那么伟大,但是拯救了地球,却不得不让人感叹。比如《大江大河》的导演孔胜,不追求名利,只想拍好电视剧。他一直很坚定,很认真。还有真正的钢琴大师朱晓玫,60多岁,从来没有华丽的服装。她为了练琴,甚至为别人做家务,历尽艰辛。但是她没有放弃。最后,一切都有回报。她的巴黎音乐厅爆满,她演奏的巴赫堪称自然!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充满了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去实现,哪怕很累很苦。正如影片开头所说,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和DIA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4

家里的智能语音助手总是听不明白命令,令我非常恼火,它一点也不明白人的想法,我一气之下拔掉它的网线,百无聊赖,干脆去影院看《流浪地球2》。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2044年到2065年之间的故事,在这期间地球经历了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最终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化险为夷。

影片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是智能量子计算机“550系列”,整个影片550系列共有550A、550C、550W和Moss四个型号,数字生命从550A的两分钟到550W的完整一生,再到Moss的几乎永生,人类遇到的灾难数量不降反增,550C研发成功,被反叛军入侵攻击太空电梯;550W刚投入使用,被图恒宇输入女儿的数据占用大量空间,使月球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引发月球坠落危机,《流浪地球1》中也交代过,2075年的木星引力危机中,Moss也有疑似背叛人类的杀人行为。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持续研发这种用来制造灾难的机器呢?其实不论是550C还是Moss都是有苦衷的,它们不是人类,无法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它们只能执行控制者授权的指令,只要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人类文明,对宇宙文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叛逃,准确的说是无法叛逃,最高级的Moss虽然拥有自我意识,但也始终没有理解人类的各种情感,就凭借这一点,它再怎么发展也无法代替人类。

看完电影我想通了,回家给语音助手连上了网,它没办法主动找我聊天,即使我问它一些问题,它也只是用死板的语言回答我,有些问题不会也并不感到羞耻,只是让我换个话题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但我们必须考虑一个问题,AI(人工智能)能够完成的事情很多,在未来它还会掌握更多技能,但我们现在有一个它们永远无法掌握的技能“情感”。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这些都是Al所无法掌握并完成的。

机器人能够获取任何信息,甚至能读取人的记忆,但唯独猜不透人的内心,这是人类的优点,也是未来我们相比于机器人唯一的优点。所以未来地球无论“流浪”到哪里,人类的情感密码都只有人类自己掌握,跟Al没有关系。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5

暑假中,我去观看了网红片《流浪地球》。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听说它的主演有我的影视偶像吴京。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主要讲了:地球的环境因人类而变化,不适合人类生存,再加上太阳核老化导致其膨胀,地球即将被吞噬。联合国政府下令建造一座宇宙推动器,将地球推至木星,并造一座宇宙空间站,令各国优秀航天员在太空观察地球动态。其中就有我国刘培强中校(吴京饰)。最后刘启(片中是刘培强中校的儿子)和王磊上尉一队救援队决定把木星点燃,将其动能把地球推至安全区域,开始流浪之旅。

这部影片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个片段就是:在刘启和王磊上尉的救援队途经上海往苏州救援时,刘启看到了上海奥运大厦的残垣断壁、路旁破旧的汽车和孤零零的“东方明珠”时,不禁问道:“我们家为什么变成这样了?”这时,刘启的外公说:“你们不知道,在过去没有人关心环境,人们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那一刹那间,我怔住了,现实难道不是如此吗?人们拼命地赚钱、疯狂地赚钱。钱虽然多了,但却少了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保护环境,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的资源,不能过度地使用;我们不能为钱而少了那么多珍贵的东西。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6

  高晓松说,中国的科幻小说一般不看,只看大刘的。

  刘慈欣说,自己写的东西数量有限,不能与大咖比。

  他足不出户,在电厂相对封闭世界,写超越三维的广大空间。因为网络,世界无限可能。与一般需切身体会经验的写手不同,大刘是不需要亲身经历的作家。李敖不喜欢旅行,连阿里山都没去过,却比去过的人了解得更清晰更详实更身临其境。

  人的想象与阅读成了飞翔的翅膀。

  看完《流浪地球》,长沙的雨就没停过,太阳难得一见,除了阴雨连绵就是湿冷湿冷。受厄尔尼诺影响,冬天将格外冷,夏天又特别热。温室效应使全球海平面不断升高,若干年后全球沿海城市基本上都将被海水淹没。

  科幻绝非无稽之谈。

  《海底两万里》中的预测几百年后得到应验。谁说灾难某一天不从天而降。

  但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回家的唯一希望。刚子、刘培强、马卡洛夫、韩子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为我们演绎了希望的真谛,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放弃希望。

  不放弃,刘启为了救妹妹不惜从桥上落下;不放弃,空间站的苏联宇航员马卡洛夫不惜牺牲生命帮助刘培强阻止空间站“叛逃”;不放弃,刘培强驾驶空间站燃料舱冲进了火焰点燃了木星,助推了地球;不放弃,救援队们不畏艰苦,前仆后继,让几十亿人重获了生存的机会。

  人生会有劫难,地球总有一天也会消亡,但人类终会冒险不断,探索不断,生生不息。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7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这一切都很自然。因为这时地球已经完全停转,地球发动机除了维持这个行星的这种静止状态外,只进行一些姿态调整。人们称发动机为“上帝的喷灯”。发动机分为两大类,大一些的叫“山”,小一些的叫“峰”。

书上的一句话很触动我——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我明白了,只要抱有希望,才不会绝望。

地球上有两个帮派,一个是地球派,另一个是飞船派。他们抱有自己对地球的不同看法,所以互相斗殴、排斥。

《流浪地球》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我们真如《流浪地球》一样!我们会那样团结吗?会那样奋不顾身吗?

还有,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地球,其他生物才能够延续、发展。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8

  大年初一上映,配合微博、微信、豆瓣...多平台宣传的一部国产科幻片,凭借科幻题材+逼真的特效+演技派人员配置+真实还原小说场景收获一波好评。作为一个并没有看过《流浪地球》原著的观影者,从各个渠道获悉到这部影片的“拔尖”之后,忍不住想去赶一波热潮,一睹究竟。

  对于剧情,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环境极度恶劣,人类面临生存浩劫,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了上万座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史称“流浪地球计划”。在推离过程中,受木星引力,地球即将撞上木星,在联合国决定放弃地球,将希望寄托于载有地球人胚胎、动植物基因的飞行器去别的星球重建地球文明。地球上,以刘启为首的一群人试图通过引爆木星将地球与木星的距离拉远,但计划失败。宇航员刘培强为了儿子刘启和所有地球人,驾驶飞行器撞击木星,地球受木星爆炸冲击波影响被推远,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我是晚上看的,12点散场,人少,很安静,好像很快就能进入剧情。短暂的广告之后,出现了影片开场温馨的一幕(吴孟达的配音有点让人出戏),引出故事线,随后大批近景特效袭来,不得不说,继鬼吹灯系列电影之后,确实没见过这么讲究的特效了。

  演员演技也算抗打,并没有出现让我可以吐槽的演技糟点,相较隔壁厅的贺岁喜剧蒲松龄,无过就是有功了。刘慈欣的原著指导,并不太难懂的科学名词高频出现,对于我这样的科学盲也不会觉得很吃力(虽然出来就忘得差不多了)。记得去年在剧院看的《三体》,也是相当震撼,情景式舞台剧,3D立体环绕音,主角配合全场互动,可以说非常富有穿透力。

  至于电影剧情,个人感觉真的有点尬,经不起推敲。

  1.主角恨父亲。刘启的父亲作为一名宇航员,太空执行任务17年,因此刘启表现出与刘培强之间的生疏、憎恶、冲突。但是全片都可以得知,刘培强可以随时联系姥爷,而刘启和姥爷、妹妹相依长大,难道电话不能沟通解决吗?

  2.韩朵朵求救。联合国给韩朵朵一次全球广播求助的权限,结果压根就是没讲重点,尽是在讲自己的成长、感受,最后,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一大波人,赶来协助他们。

  3.神一般的李一一。我尊重每一位科学家,但是如此神通广大,艳压全球顶尖科研人员,还有点幽默的科学家真是跌破了我的眼界。还记得网剧《老九门》里有一段,二月红发现盐能将恐怖的丝网化成水,然后,掏出了一包盐的神桥段吗...

  最后,对于本片,撇开电影剧情来说是不错的,确实可以说是中国科幻题材的.巅峰之作,但是对我们这一行观影者而言,算不上惊艳,希望国产电影会越来越棒。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篇9

你可曾想过多年后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遭遇危难,人们无法在地球生存,应该怎么办?

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热映,我也去看了。

电影讲述的是因为太阳的枯竭,地球遭遇灭顶之灾,地表温度降至人类所不能承受的低温,人们以抽签方式获得名额到地下城生活,人类数量因为全球性灾难降临而锐减。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建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无数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令人开心的是国产科幻片进步了许多。而观看这部影片带给我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在最后时刻,许多人为了用这最后的办法拯救地球而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的机会。所有人居住在一起,面对危难,这其中夹杂有不分国界的情感,为了大爱而面对死亡的勇敢。这里虽然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也渗透出人情,长辈们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哥哥保护妹妹的无微不至。灾难降临,有这样一群人不畏艰难,顾全大局,拯救地球,为地球摆脱灾难出谋划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怀人民,听到有最后的拯救办法时,毅然调转车头,回来一起出力。所有幸存的人团结一致,没有任何金钱和权力等欲望,大家都保持着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活下去!看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

看完影片,回到现实。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现如今地球的状况。全球气候变冷,这是我们亲身感受到的,今年正月没出过几次太阳,天气也总是阴暗寒冷,夏天热得要命;酸雨,温室效应,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各种新闻报道都无时不刻在警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不要让科幻片的内容变为现实。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出门步行,少使用塑料制品,垃圾分类装,节约用水,多植树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到。只愿我们的地球能够安好。行动起来吧,为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10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