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
通过写观后感,观众会对电影的艺术性、表现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评价,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优秀的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1
今天,看完了《雷锋》这部电影后,雷锋光辉而又伟大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的心中思绪万千,《雷锋》电影观后感。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芒。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他用他那短暂的二十二个春秋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放出了熠熠的光辉。
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雷锋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把平时俭省下来的积蓄寄给战友困难的家庭,寄给遭受灾荒的不相识的人们。他用业余时间辅导驻地附近学校的孩子们,他用自己的钱为丢了车票的旅客买票,他深夜为战友缝补衣服……雷锋经常利用节假日外出做好事。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永不停息地为人民做下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这些事情也许称不上是多么伟大的壮举,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好事,犹如一砖一石,构筑起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厦,高高地耸立在人民的心中。如今,人们还把那些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称为“活雷锋”。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谱下了一首首助人为乐的新曲。抚顺发了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就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我还记得电影中雷锋叔叔在抚顺上寺水库抗洪救险的情景: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身体虚弱的雷锋,忘记了自己的疼痛,他和战友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踩着过膝的稀泥,挥舞铁锨,猛力挖掘泄洪道。天很黑,一时找不到铁锨,他就用手挖,挖一块,甩一块……雷锋在这场战斗中奋不顾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牵着思绪,我又想到了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的精神,我反思自己,平时在公交汽车上,有老人在身边时,我总是舍不得让座;在学校,有时我不能很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观看了雷锋的电影后,我的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以后,在公交车上,我一定给老人让座;在学校,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同我进步,同我成长。我一定把雷锋的精神作为我行为的准则,做一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雷锋虽然已经牺牲了,但是他那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的精神还在人间。让我们人人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活雷锋,让雷锋精神永驻人间吧!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形象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记忆。雷锋助人为乐、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不少人以他为榜样,默默地奉献着。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2
为弘扬雷锋精神,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我们明德小学于3月5日下午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雷锋》电影。观影后使我感受深刻。
我看了《雷锋》这部电影,他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首先,做人不能太浪费,要学习雷锋叔叔的节约,他穿的一双“千层袜”缝了又缝!当打完篮球时,别人喝的都是饮料、汽水,而只有他一个人喝冷水,可他仍坚持说冷水解渴。雷锋叔叔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只有付出了你才会感到快乐!
虽然对自己雷锋很“小气”,但对社会却是大大方方。当灾区遭了洪水,他毫不犹豫的拿出100元钱捐给灾区,当听说战友王大力的母亲生病时他以王大力名义悄悄地寄去了20元钱。
雷锋叔叔很好学,每当大伙儿出去玩时,他却躲在一边看书,甚至写上密密麻麻的感想,我们也应该学习他这种“钉子”精神。
看完电影,我对比了一下,我们每天吃好的穿好的,东西旧了就扔掉,每天吵着向家长要钱。唉!真是羞愧万分,和雷锋叔叔比起来,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看完电影我懂了,钱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爸爸妈妈每天起早贪黑挣来的!
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3
《郭明义》企图触摸人心那厚痂包裹着的柔软部分,可是在物欲横流中它注定不温不火,做娱乐片没有娱乐性,做故事片故事不精彩,做主旋律就更不靠谱,因为主流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官员和老板们根本就没有心,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抓住耗子和鸡的屁。
郭明义是鞍钢的普通职工,十六年工资总收入为二十八万元,捐款助学之十二万。陆续五十六次献血,结婚二十多年,他一家人居住在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不管社会怎么变,不管外人如何看,郭明义泰然处之,坚持自己的幸福观,帮助别人就很快乐,他总能找到比自己困难的人。郭明义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如果讲良心,《郭明义》在表演上肯定是感人的,成功的表现传统美德,许多观众为之洒泪。应该说郭明义在这个社会并不孤独,有不少类似的人,隐身捐款给困难的孩子,隐身捐献干细胞,但无论人数还是行为都绝对称不上主流,连支流都称不上,只能算极个别现象。特别看不出这种极个别现象会是那种可以燎原的点点星火,因为离离原上草没有可燃性。
郭明义所作所为是因为自己是党员吗?换个角度说,党员的形象就是郭明义这样的吗?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克己奉公,恪尽职守,这些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大有人在,而他的时代精神在哪里呢?电影中,郭明义去一家网络公司与总经理的谈话最具典型意义(怎么能通过审查?),总经理不理解郭明义的行为,凭郭明义一己之力怎能解决社会问题,并问郭是否对得起家人,郭所答非所问,大义凛然地说那位总经理二十多年没看党章了,党员都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当下最关键的悖论,一部分人先富是以损害另一部分人为基础的,被损害的人也要损害他人才收获利益,当干部是为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吗?党章那么说,谁那么做?那些给郭明义写总结材料的宣传精英,那些论证郭明义时代精神的专家学者,你们自己真信吗?
作为典型的郭明义只是个普通职工,而且是普通职工中比较另类的凤毛麟角。主旋律电影应该表现主流人群,表现官僚、富人、白领公务员,至少应该是中产阶级。典型还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真的郭明义显然不够条件。要是哪个官员像郭明义那样,作为典型才有说服力,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当官为了啥,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还不确定,但在实践中已经解决。那就是权为己所用,情为己所系,利为己所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皆患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单从艺术水平上讲,吃惯了快餐的导演编剧已经不会做大餐了,即便是小炒也带着快餐的味道。《郭明义》有些情节兀突,有些则经不住推敲。演员还是过硬的,侯勇,冯远征,姜宏波,李沁,新人不输老戏骨。
总之,官家推销《郭明义》挣官家的钱,要是走市场恐怕没多少人买账。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4
5月22日,我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唐港铁路公司党委组织集体观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以艺术的手段,真实反映了雷锋同志生前战友乔安山,长期坚持以雷锋为榜样、践行雷锋精神、弘扬雷锋作风的先进事迹;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雷锋因公牺牲……
乔安山,作为雷锋的战友,曾经为雷锋的离去而深深自责,悲恸不已。影片就是通过讲述这位质朴善良的东北汉子在所谓的新时代,新观念的强烈冲击下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的。《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一部“老”电影,尽管没有盛大的场景,没有绝美的画面,没有空前的投资,也没有耀眼的明星,因而算不上“大片”,但就是这样一部典型事例真实感人的小电影,却往往能让人反思一些东西。
影片主人公乔安山,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难道世界上没有雷锋精神了吗?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最终,肇事者被找到了,应该说乔师傅也算得雪了,但作为一个人,一个堂堂正正,坚持雷锋精神的大写的人,他能够轻松吗,我想他感到的可能反倒是无尽的悲哀,他妻子在医院里流着眼泪对众人说的一段话,愿那些只认骨头不认人的家伙能有所触动,将心比心,又有谁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每一位观看这个场景,都会被深深的感动。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好人最终会有好报!
多年来熟悉的那个人物霍然地出现在了眼前,许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曾经为雷锋精神的永存而感到激动和共鸣,雷锋,以他特有的魅力深深印在几代人的心中,50年过去了,雷锋的一切已经嵌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骨髓。
影片的结尾,当黎明的太阳升起时,大群头戴志愿者红帽子的青年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助乔安山推车,领头的女校长深情地向乔安山汇报“您不认识我,可是我认识您,您是雷锋叔叔的战友,雷锋叔叔是我当年的校外辅导员,我是抚顺本溪路小学的学生,雷锋叔叔牺牲的时候是您给守的灵……”“明年的清明节我们一起去看雷锋叔叔好吗?”音乐声响起让人荡气回肠……泪水止不住地扑簌簌地掉了下来。我很佩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他不这种愧疚化作了一种力量,它要发扬战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他要雷锋精神永远长存。
《离开雷锋的日子》让我们更了解50年前这一段辛酸而感人历史,时间可以磨练一个人坚定的毅力,时间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精神,回首乔安山在离开雷锋后的这段历史,我仿佛领略到的这种坚定地毅力和伟大的精神。社会一直在进步,某一个时代的精神可能会被重新诠释。雷锋精神,经受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
看完这部影片后,在座的公司党员和干部内心都受到强烈震撼。大家表示,要以雷锋精神鼓舞和鞭策自己,学习他们那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格,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再创公司气象新辉煌。全体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勤勉敬业,为圆满完成今年公司各项工作任务做出积极贡献。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5
今天是学习雷锋日,晚上,我在中央六台收看了电影《雷锋》。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可是当我看完整部片子,我的心情久久却不能平静。
一个星期天,雷锋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王大力说:“但你不嫌难看?”雷锋说:“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一句话就体现出雷锋的节约精神。当年,他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了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一双新袜子。我们现在还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花钱时却大手大脚。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这种节约的精神。
一场篮球赛下来,战士们热的汗流浃背,许多人去买汽水喝,唯独雷锋说:“汽水不解渴,我还是和凉白开水吧!和凉白开水一样解渴!”难道是雷锋小气吗?不,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雷锋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雷锋不计得失地帮别人搬砖;看到战友经济上有困难,偷偷地以战友的名字往战友的家乡寄去20元钱;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帮助他们拿东西,送他们回家……,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细节,恰恰反映出了雷锋的高尚品德,他不是一朝一夕做好事,而是用他的短暂一生都在做好事,他不图回报,不图名利,用平凡的一生铸就了不平凡的精神!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6
星期四,我们学校播放电影《雷锋》,使我学会怎样想尽一切办法为人民服务。学到了雷锋叔叔热情地帮助人民群众,不留姓名,革命先辈的精神。电影主要讲了雷锋最为突出的五件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情。
雷锋父亲雷明亮,母亲张元潢,哥哥雷正德相继悲惨死去,年仅7岁的雷锋成了孤儿。看到这我的眼泪都快掉了下来。非常感人。
指导员给雷锋做了一会的思想工作,使雷锋知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后来,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事情:一次放假时,雷锋到建筑工地上义务帮工,他向看车老大爷借了辆车,便忙碌地干了起来。如果用他的话说,这叫为社会发展添一份力。他还和一位义务工人比赛,装材料后,一声令下,两人飞奔向卸货点,最后,雷锋超过了他,第一个卸了货。一位老师还在广播里宣传,使全工地上的人都干劲十足。
不到一天,工人们就完成了全部任务。在雷锋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女去女儿家。雷锋问她们去哪儿,她们说去左家庄。虽然那离得很远,可雷锋还是说:“我也去左家庄,我们顺路。”他帮老奶奶背着孙女,冒着大雨很快到了那里。雷锋擦完汗,连口水也没有喝,就悄悄地回到了队伍。
雷锋的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精神,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当别人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慷慨解囊。
我们要像雷峰叔叔一样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7
雷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我们昨天到电影院看一个电影,那就是【雷锋的微笑】。
雷锋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他心中有个梦想:“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他便努力的奋斗。可是,当他的梦想即将实现时,却受了重伤,送到了医院,牺牲了,仅仅22岁。
毛主席曾这样说过:“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我们确实应该这么做,雷锋精神还存在我们就不能放弃发扬他的精神!想想生活中的我们,同学向我们借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不借;朋友向我们借本书,我们犹豫半天,不借。如果人人都这样,雷锋精神不就像一个摆设吗?为什么老百姓都记得雷锋叔叔所做的好事?正是我们的身边、生活里有活雷锋,有雷锋精神,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才会有人在困难中重新站起来。
我们要向雷锋学习,把做好事当成快乐,做一个小雷锋!让世界更美好,充满爱心。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8
电影《雷锋》讲述的是雷锋成长故事。在观看雷锋影片活动中,全体同学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雷锋的一举一动,领悟着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电影情节的深入,同学们也随之感动。异常是当看到雷锋同志因公牺牲时,同学们都热泪盈眶,不少女同学更是当场哽咽起来。或许,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魔力。看完影片后,同学们们纷纷许下了要热心公举、服务社会的的诺言;约定了要有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钉子”精神;坚定了要履行勤俭节俭,艰苦奋斗的决心。
这次影片的播放,同学们被雷锋叔叔的真实和真诚深深感染,从而明白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做最好的自我,关爱他人。即使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雷锋精神也是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
雷锋的钉子精神应当用在自我的学习中,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雷锋的一滴水精神应存在于一次热心的搀扶,存在于一次无私奉献的志愿活动,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用新的角度来审视我们此刻的生活,对同学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必须影响。使同学们更加体会到那种钉子精神,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去用心学习、传承、发扬光大。接下来,学校还将组织撰写观后感,评比表彰宣传优秀征文等系列活动,将观看《雷锋》影片的活动进一步提炼升华,以期取得更深一层的教育效果。
雷锋相关电影观后感篇9
以前,我只知道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有关他的故事知道的很少。今天通过观看《雷锋》这部电影,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雷锋小时候过的十分不幸,他的爸爸死在了日本鬼子的枪下,他的哥哥是在为地主干活时活活累死的,他的弟弟饿死在了妈妈的怀里,他的妈妈被地主逼得上吊死了,他也差点被地主婆给打死。可见雷锋的童年是多么地可怜和悲惨。
雷锋的生活十分节俭,平时他出门,总是好捡拾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就连一颗小螺丝钉也不放过。有一次,他打过篮球后,出了一身汗,口渴了,连一瓶一角五分钱的汽水也不舍得买,还说喝白开水最解渴。他穿的袜子更是补丁落补丁,战友们都称他的袜子为“千层袜”,可是部队给他发的新袜子他从来都没有领过。雷锋的一生从来都不浪费,不追求奢侈。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朴素而不平凡的。
雷锋还十分喜欢帮助别人,他放弃假日时间,去参加建校义务劳动。别人问他是哪个部队叫什么名字时,他总是嘿嘿一笑便跑开了。有一次下大雨,他碰见一位老大娘带着她的孙子,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雷锋问眀情况后,冒雨摸黑把他们送到20里以外的朱家屯。在过独木桥时,他扶着老大娘在桥上走,自己则背着孩子淌河过。到家时,大娘一家正要表示感谢,雷锋却已经悄悄地走了。当他得知战友王大力家发生了水灾,他就把多年的积蓄100元钱捐献给了乡亲们。雷锋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他做好事,却从来都不留名。
雷锋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他帮助别人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他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次疫情,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和护士们,日夜不停的劳作,他们付出了许多的汗水,有些甚至是付出了生命。还有那些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工们,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不正是有着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精神的活雷锋吗?
我们不仅要学雷锋做雷锋,同时还要向大家宣扬雷锋,让祖国大地到处都充满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