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叶问的观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关叶问的观后感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叶问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有关叶问的观后感篇1
《叶问》是一部武打片,但不仅仅是一部武打片,它讲述的是正义与罪恶的对峙,是用大义写下的铿铿锵锵的生命诗章。
叶问,是一个最新武学的武痴,更是一个深刻理解了武学精神的爱国志士。他用武术伸张着正义,他用武是弘扬着国威,他用武术扛起了振兴中华的大旗。
在和平的年代,他时常与别人切磋武艺,凭借炉火纯青的永春拳而享誉全城。在乡下人来踢馆时,并不开武馆的他在情况所迫下答应比武,他先是一让再让,但后来儿子一句:“爸爸,你快出手吧,妈妈说你再不出手家里的东西就全碎了。”使他终于决定速战速决了。一番猛攻逼得那人节节败退,拼死反抗也都无济于事,最终被打得落花流水。叶问此举为这个城市赢回了尊严。
只可惜,好景不长。中国不久便被日本侵略,各个地区沦陷,正值战祸乱世的中国民不聊生,惨死无数。而面对日军无情的烧杀抢掠,沦为亡国奴的人们只是任祖国的身躯被日本的铁蹄践踏而无能为力。叶问一家的住所也被日本鬼子霸占,他们一件三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也过着食不果腹的艰辛生活。
叶问眼看着自己的同胞们承受着日军的肆意侮辱和蹂躏,看到朋友武痴林以及其他同伴死在他们的魔掌之中,他终于无法再忍受这种屈辱,毅然在日本人的比武场上一举击败了是个日本人。在日本将军问及他的名字时,他说:“我只是一个中国人。”他不是为了密而来的,他无视在那时胜比黄金的十袋米,捡起了带来的半个地瓜和逝去的武者留下的溅满鲜血的米,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比武场。
有关叶问的观后感篇2
昨天,我看了《叶问4》这部电影,我觉得非常精彩,让我印象深刻。
它讲述了一代宗师叶问受弟子李小龙之邀来到了美国,为了救人卷入了当地的纠纷中。叶问发现很多美国人对华人及中华武术的歧视越来越深,甚至想移走唐人街,他挺身而出,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决一死战,最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了胜利。因此改变了美国人对华人及中华武术的看法,并使中华武术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门必修课。
这部片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中华武术的魅力,而是海外华人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他们身处异国,却不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互帮互助,必要时为同胞挺身而出。这部片子里还有很多励志的佳句“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的确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算他是个天才,也会表现得胆怯、不堪一击。
《叶问4》里面还包含父子之间的故事。叶问的儿子处于青春叛逆期,不爱上学、经常和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此时的叶问已患有癌症,但他不想让儿子担心,对儿子隐瞒,去美国帮儿子找寻合适的学校。在美国,叶问发现家长好像过于约束自己的孩子,不支持他们个人爱好,想到儿子喜欢练拳,但自己之前却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一味只是逼着孩子读书。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叶问想教儿子练拳,而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教导,他又不能让儿子放弃这门爱好,于是他把自己打木人桩的过程全部录下来,让儿子以后慢慢领略“咏春”的精髓。
作为习武之人,叶问和其他师傅也没有忘记学武术的初心“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要站出来”,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1972年叶问去世了,一代宗师结束了他那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叶问4》真是一部让我受益终身的电影。
有关叶问的观后感篇3
今天,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叫《叶问》,祖国在我心中——观《叶问》有感作文。此时,我非常兴奋。便在心中涌起一腔热血。
·这场电影讲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凡人,却有着武功超凡的人,他就叫叶问。为国争光,赢得了日本人的投降。我想:这中间的努力不是我们能想像的出来,一定有着叶问的努力,和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当霍师傅向叶问切磋武功时,他拒绝了。因为他认为:学武功是保家为国,为老百姓打抱不平的。所以拒绝了。当来自乡下的人来到佛山武馆时,金山找却把各个武馆的馆主给打趴在地了。因此,他很骄傲,说道:“在佛山武馆,他找不到一个能打的。”然而,却出乎他的意料。因为还有个叶问。于是,他便来到叶问家。当他们对打时,金山找用的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大刀,叶问则用的是一根普普通通的.鸡毛毯子。很明显,到最后一定是拿大刀的人赢了。可没想到的是,居然是用鸡毛毯子的人赢了。当日本人抢走了我们的大米和占去了我们的住宅时。此时,我们已经很饿了。需要大米,正在这时,武痴林却去挑战日本人了。听说打败一个日本人,可获得一袋大米,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武痴林却战死了。这时,叶问很悲伤也很愤怒。于是,他大胆的对日本人三蒲说:“我要挑战十个人。”顿时,我们被叶问的语言吓出了冷汗。当三蒲回过头看了看叶问,觉得他有点本事。就点了点头。在台上的叶问,他对日本人充满了仇恨。所以在打斗的时候,叶问所用的招数几乎招招至人于死地,观后感《祖国在我心中——观《叶问》有感作文》。似乎没有一丝生的希望。以一敌十,不仅表现了是一种力量,更是表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不怕困难,努力向上的精神。当三蒲战叶问时,对他说了一句话,但这句话是对我们中国人的耻辱。说道:“你只许输不许赢,赢了就打死你。”可在台上的叶问,无法忘记日本人怎样打死我们中国人的。所以,叶问没有答应日本人的要求。最后,三蒲死了。日本人看到这般情景,便拔出抢来打叶问。正好,是李钊把叶问藏在了自己的家中。没有被日本人发现。可见得,李钊是在保护叶问,同时也在保护国家。也算得上是爱国之人。
所谓爱国,在现实当中的我们要怎样才能算的上爱国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回报祖国,这时本身应该做的,捡一张废纸是爱国,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位这也是爱国,少做一件坏事这也是爱国。只要你将微笑迎接未来,将祖国放在心中,这就是对祖国最好的回报。
有关叶问的观后感篇4
公司在五一前的这份厚礼,还是不错,很少陪妻,借此机会,也可手牵手一次,重拾昨日的温馨,其乐融融。
如果《叶问》是在日寇侵华时,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精神,一种民族意识的觉醒。那第《叶问2》则更突出了中华武术的贵在中和、不争而争的精髓。
这次由洪金宝亲自操刀担刚武指的《叶问2》显然摆脱了第一部单打独斗,但我个人还是更欣赏打斗细节的处理,因为在对打的细节才更能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认为,《叶问2》成功之处在于很好把握的观众的需求,这部投资不高,据说票房已超过1亿的电影可谓风光无限,在赚足了银子之后,还捎带给观众上了一课,让你的“爱国情结”再一次盎然。
剧中的台词,“中华武术。贵在中和,不争之争;最终叶问说出的“人的职位有高低之分,但人格无贵贱之别”。喜剧元素洪金宝对胖儿子说的:你最金吃得越来越少了,当心这样会瘦下去,虽有雕琢的痕迹,但却充满了生活情趣。
昨晚的影院掌声不断,当然,这些多是年青人或小孩。就其叶问爱国爱武爱家爱老婆爱徒弟而言,不失为一好师父。真实的情景,我没去探究,但进影院是找乐的,捎带还能悟到点东西最好,当然,对于影幕上叶问这个完美形象,还是有很多学习的地方,忽然觉得对自我的太太亲人做得还不够好,便想昨晚既有了欢乐,还悟到应多些爱心和职责。
群打的场面不够严谨,不耐看,远不及圆桌打斗精彩,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我还是比较偏好洪金宝和甄子丹的圆桌对决场面,因为从功夫片角度来说,这样两个功夫片的代表人物在银幕上的终极对决,估计以后是很难再见到了。如同当年的《功夫之王》中李连杰对成龙一样,洪金宝对阵甄子丹不但噱头十足,并且确实是给观众,异常是喜好功夫片的观众供给了一次难以忘怀的观影体验。另外在摄影、音效方面较第一部还是有了提高。
从结尾的第一部咏春拳对空手道,到《叶问2》国术对拳击,不但避免了观众的视觉疲劳,相比《叶问》中叶问几乎秒杀日本军官的打斗场面,《叶问2》中叶问大战英国拳王的场面就堪称跌宕起伏了。较之而言,我倒觉得第一部的对打更精彩,表情更丰富。
有些遗憾的是释小老和樊少皇没出什么彩,
排除商业的成功,《叶问2》较第一部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对于大部分电影观众来说,这样的一部电影足够激发他们的观影热情,能有所获,便不错了,毕竟,影片我不们不能苛求太多。
有关叶问的观后感篇5
《叶问》留给大家的不仅仅仅是武打动作的精彩,它带给我们的,该是一个武者与一位宗师站在当时的社会之下的职责感!我们是新中国下健康快乐成长的新一代,应对这样的电影,我们除了感慨于他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之外,还更就应能够记得祖国与民族赋予我们的职责,他不要求我们都去做一名武者,但他却能让我们铭记这样的话,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努力去做一个对自我,对他人,对我们的祖国与民族有职责感的人。
《叶问》除了给我们带来咏春拳的精彩表演外,还抛给了我们存在主义式的严肃命题。我们的传统武学,被好莱坞拿去用威亚和电脑缔造了“功夫之王”,喜欢“拿来主义”国产导演又活学活用地制成了诸多烧钱大片。当武打成为特技和噱头后,张彻时代以“武”打出男儿热血和侠气的电影匆忙退场。如今,《叶问》艺术地再造了一个热爱武术如生命的一代宗师形象,并试图唤醒我们对中华武学的真正回忆,唤起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唤起我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职责心。
《叶问》我看了三遍,在每一次的观看中,我都会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第一遍我为眼花缭乱的中国功夫而喝彩,第二遍我对功夫背后的芸芸武者那短暂而跌宕的人生而感慨,最后这一遍是我和同学们一齐坐在教室里看的,也是这一遍,让我看到了不一样时代之下一的中国人,该为这个时代,为自已的国家承担起什么样的职责。
中国人尚武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真正有本事的人从不显山露水,所谓真人不露相。一些个营营役役、半瓶子水晃荡的武馆师傅上门来切磋,叶问从容应对,手下绝对留情。直到出现了外来“和尚”金山找想在佛山开武馆,踢馆伤人,来势汹汹。在他的眼里佛山的师傅们似乎都是鱼腩,不堪一击。洋洋得意之时被人泼了冷水才明白自我战胜的原先但是是些草台班子,真正的主角还没有登场。就这样一场找上门的打斗就这样开始了。一个架势一摆,一句“咏春,叶问”,直接点题,好戏那里才刚刚开始。习惯了不进攻只防守,眼看漂亮的家破了花瓶,翻了桌子,儿子出来说了句“爸爸,妈妈说你再不出手家里就全烂了。”才让叶问挽起袖子真正和他过招,这一出手不要紧,打得人家抄了家伙,一副拼老命的样貌。你拿长刀,我一鸡毛掸子就够了,上下翻飞,左右逢源,不乖不听话不服气就只好被打屁股。
这一片段,让我们眼前的叶问形像突然高大起来。历史的变迁终究是自我选取不了的。就算大宅被占,沦落到出卖苦力。为了妻子和孩子一家人能够在一齐始终选取不把拳头紧握。在日本人开在中国的武馆中,直到亲眼看见同胞的血染红了用自我的胜利换回的一小袋米时,看到自已的同胞惨死到敌人的枪下时,叶问最后拳头紧握,应对人面兽心的日本人大叫一声“我挑战10个”。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那招招致人死地的狠劲是为同胞报仇,那两眼的愤怒之光是为中国人争气。那一刻,我记住了咏春,记住了叶问,记住了一位武者,一个奋起的中国人。
有关叶问的观后感篇6
这个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时候看的《霍元甲》《陈真》,擂台上,我国武林精英屡遭外国选手挑衅,屡战屡败,武林被嘲笑,国人被藐视,忍无可忍之时,武林英雄现身,险胜对手,为国争光。
武打片,不仅仅展示武术的手眼身法步的绝美,还表现武林英雄的精神,比如隐忍,比如博爱,比如爱国。电影院几度响起掌声,为叶问的高强武艺,为叶问战胜美国空手道选手,教师们在为祖国的艺术鼓掌,为自我的爱国之心鼓掌。
叶问和美国选手的对决,其实是空手道和中国武术流派之咏春拳的较量。中国军官坚持把武术引进来进行训练,美国军官只承认空手道。其实空手道的起源与中国武术关系密切,早期空手道被称为“唐手”。如果当时的冲突是真的,美国军官绝对不会想到,此刻的“ChineseKongfu”多么受世界青睐,好莱坞有多少的武打动作来自于中国武术,连美国迪士尼动画片也引进中国武术题材拍摄《熊猫1》《熊猫2》。当然,那些只传授武术给中国人反对教授外国人的华人,也绝对不会想到此刻的中国,有多少地方分布着跆拳道、空手道的学习场所。观念的分歧,往往是因为不够了解文化的渗透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电影也加入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成分,叶问与儿子叶正,美国中华会馆万会长和女儿之间,关于下一代的爱好及发展,作为长辈不等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否则双方都徒增烦恼,影响情感,最重要的是误了孩子的前途。
电影的故事性还是很强的,叶问到美国为儿子找学校,与华人会馆产生误会,又无意遇到万会长女儿与同学发生矛盾,继而同学矛盾上升为民族冲突,当地移民局决定逮捕华人会馆所有人,美国军官与中国军官意见分歧,美国军官意欲和中国武林人士决一胜负……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每月一场电影,是一次团体休闲;每月一场电影,是一场视觉盛宴;每月一场电影,是一堂精品好课。
有关叶问的观后感篇7
最近爸爸妈妈带着我看了《叶问4》这部电影,是甄子丹老师主演的,因为在此之前我看过前三部,觉得每一部都很精彩,所以这次也非常的期待。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叶问为了儿子在海外学校就读的事情。他只身来到美国唐人街,本来想请华人会长万宗华写封推荐信,却没想到卷入了民族事件当中。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在美国当地生活的华人虽然很努力但不仅得不到尊重,还常常受到凌辱。比如影片当中反映出的几代华工为了给美国修建铁路,做出了很多的牺牲,可是美国政府一直都不承认他们的贡献,还时常想把他们从华人街赶走。
而万宗华会长为了维护华人利益在唐人街成立了华人会馆,大家彼此照应、互相帮助。可是因为叶问的徒弟李小龙年轻气盛,没有和其他武馆师傅们搞好关系,导致叶问没有能够给儿子拿到推荐信。本来心灰意冷的叶问都准备回国了,但无意中救下了被美国人凌辱的万会长女儿,才让剧情继续发展下去。高潮部分是华人传统节日中秋节那天,一帮反派们到唐人街闹事,还借口非法移民问题抓走了很多人。幸亏叶问出手相救才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段,那个美国军队的大反派为了证明自己才是最厉害的,让万宗华会长和他决斗,结果把万会长打伤了。叶问很是气愤,为了维护我们华人的权益和尊严,不怕强大的对手,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前往军营去找大反派切磋,经过一场大战,最终把他给KO掉了。之后万会长和叶问冰释前嫌,还给他儿子写了推荐信。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告诉我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大家更是要抛弃杂念牢牢地站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力量去和外部势力抗衡。还有就是要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做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就一定要站出来,不光是为别人,也是为了自己,维护民族大义敢于和不良行为做斗争,叶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