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将个人感受,思考分享给他人,通过交流来得到更多的反馈和启示。好的绿皮书简短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1

看完这次奥斯卡奖最佳电影《绿皮书》,令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不仅仅是主人公托尼和唐纳德·雪利之间那跨越种族的、无比深厚的友谊,电影还想告诉我们的还有很多。

且抛开两位主人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部电影里只出现了三种人:白人、黑人,还有一种“中间者”。其中前面两种是两个完全的对立面,互不干扰,两派人各有各的生活。

但还有一种“中间者”,就似黑与白之间那显得有些多余的灰色,这种人不被白人或黑人接受,只能自成一体。他们就像一群流浪者,寻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而托尼和唐纳德就是这样一类“中间者”。在电影中有一段场景,在托尼和唐纳德从拘留所放出后,托尼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天,我可比你黑多了!”这句话看似调侃,却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托尼所指的“黑多了”其实不代表皮肤上的黑,更多的是在说他的生活,因为他身为白人,却在过着黑人的拮据生活,到热狗店里比赛谁吃的多,依靠这种方式去赚钱,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托尼的生活方式与黑人无异。在白人堆里,他觉得自己穷的像一黑人,在黑人堆里,他又从来没有被这个种群所接受,因为他们评判的标准是肤色。

著名钢琴家唐纳德也是如此,他打小就非常刻苦地学钢琴,用自己的努力脱离了贫穷,这本来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当他好不容易挤进白人的阶级社会中,他却发现自己从未真正融入进去。上层社会的白人花钱请他来为他们弹钢琴,借艺术的造诣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教养的。演出完毕,台下一片排山倒海的掌声,但这掌声仅仅是致敬艺术,而不是对唐纳德的赞美。当他走下台的那一瞬间,只不过是个黑鬼,不配受他们白人尊重,甚至连酒店的厕所都不让进,不能在酒店用餐。

这让我们也明白了一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是如此,白人如果没有资产,他就只是白人社会中的黑人,而黑人,再高的成就,再多的资产,也只不过是黑人,他们永远都改变不了肤色带来的歧视,永远都融入不了白人的上流社会,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改变的刻板印象。

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当时这个大环境下的种族歧视是有多么严重。如果仅仅是呼吁停止种族歧视,那我觉得对电影的理解还远不够深刻。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像托尼和唐纳德这样的人。

他们既不黑,又不白,只是一群“中间者”罢。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2

我总感到这个世界博大、慈爱、宽容,自然允许各种各样的人存在,她一视同仁,让他们生活在同样的阳光下。

托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车里吃炸鸡,我认为是《绿皮书》的高光片段之一。不关乎阶层和种族,两个人只是开怀地吃着炸鸡,雪利博士把鸡骨头扔出车窗的时候像放飞一只鸟。让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过这样恣意快乐的时刻呢。雪利博士的确拥有华丽的好生活,但白人给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贫穷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没有归处。所以,他也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苦苦挣扎在自己的不幸里。声泪俱下的雨夜,托尼第一次能够剥开博士高贵、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质跟自己一样,胸腔里流淌着热血,心头有爱有恨。

那个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弹奏,为美丽难忘的夜晚,为平民酒吧里热情洋溢的客人,为他自己。他乐在其中,姿态飞扬卓越,胜过任何一次于奢丽的大厅。最后,是博士把托尼送回家,那个其乐融融灯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独自回到辉煌的寂寞宫殿。我以为又是冷酒一般悠长苦涩的结局,但敲门声再次响了。门开的一刹那,寂静无声,面面相觑那一刻,我真有些担心托尼的亲人会把雪利拒之门外,幸好,下一秒,众人欢庆,把他拥入了房间。

天地之间,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着无尽的黑暗前行。但幸好托尼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盼望有一双手在无助的时候来临,有时生活会给你很沉重的打击,但请别放弃希望,因为,它终会来临。

这是一个与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觉得心里被温情填满。

愿你我都能与孤独握手言和。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3

简单的故事如果讲好了,好到极致的时候,就会非常简单的打动人心,从简单变成充满艺术感,成为经典。我并不完全冲着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头衔去看的它,更多的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在美国历史里,种族歧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能把这样大众的话题拍到拿最好的奖,那这部电影一定非常非常好看,因为越普通的主题越难拍的吸引人。

《绿皮书》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顶级的黑人钢琴演奏家唐纳德,需要找到一个靠谱的司机负责他南方巡演的接待工作,而白人托尼成功了获得了这个工作。影片所处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候的美国南部存在非常严重的种族隔离和歧视,因此这个南方巡演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许多故事,电影里的大部分戏剧冲突均来自于此,并且我觉得是正好分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三部分,简单但是很有力度,下面我就会以这三次观点的冲突展开对影片的分析。

影片一开始通过托尼的工作及家庭生活片段,展示了他的主要性格、技能以及对待黑人的态度,他把黑人喝过的玻璃水杯直接扔进了垃圾桶。因为他所在的酒店需要装修,接下来的几个月他需要工作维持生活,因此接受了唐纳德的招聘,成了他的专职司机,在出发前,他看到了准备物品中有一份绿皮书,里面详细介绍了能接收黑人的酒店及服务场所,至此,黑人钢琴家唐纳德与白人司机托尼的南方之旅正式开始。

电影里的第一次冲突的地方,是唐纳德想带托尼去演奏现场,担心他说话用词不够礼貌,于是想给他提出建议,显然,在双方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托尼断然拒绝了唐纳德的请求。但当他在窗口听着主持人的介绍,才发现原来唐纳德是这么有名的人,不仅仅是拥有心理学、音乐学、礼仪学三重博士的身份,而且还曾经在白宫演出两次,而反观托尼自己呢,长期在酒吧里摸爬滚打的社会老油条,随口脏话,随地小便,言行举止十分粗鄙。唐纳德没有因为他的经历瞧不起他,反而对他十分有礼貌并给他接触上流社会的机会,时刻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谈及形象,我觉得这里就让托尼的内心产生了触动,毕竟谁不想活的更有尊严一点呢,这次的冲突就是人生观的冲突,唐纳德在上车前让托尼掸掉自己膝盖上的灰产,在我看来,这也是让他掸掉心灵上的灰产,给人的感觉又多了一点禅意。

第二次冲突,则是在一家商店门口,托尼看到商店门口的地上掉了一块玉石,于是将它偷偷的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唐纳德知道后,强烈要求他把玉石还回去,如果不还也必须付钱给商店,托尼觉得掉在地上的东西是无主之物,自己发现了占为己有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市侩心理我觉得在中国也是比比皆是。唐纳德觉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更不能去偷去抢,这点瞬间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那部《长江七号》,也是反复的强调这种观点。托尼面对唐纳德的要求,表示非常不理解也很生气,但仍然将玉石还回去了,这里的冲突是两人价值观的冲突。

其实故事发展到这,我看的有点奇怪,为什么托尼可以忍受唐纳德,按理说他讨厌黑人,也打过自己的老板,完全没必要对唐纳德那么顺从,但接下来的一个故事解开了我的疑惑,商店冲突结束后,托尼发现演出现场的钢琴不是唐纳德的指定品牌,他坚持要求工作人员换来了唐纳德指定的斯坦威钢琴,从这里看出托尼是一个有契约精神的人,不管雇佣他的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他做了承诺,就一定会做到,影片后面也多出印证了这一点,契约精神同样也是现代社会极度缺乏的。

接下里就事第三次冲突了,托尼因为袭警导致他和唐纳德都被关进了监狱,在牢房里,唐纳德对托尼说,“暴力永远无法取胜,坚持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人占理”,而他两被释放后在车里吵架,唐纳德愤怒的在雨里对着托尼咆哮,“我不被白人接受,也不被自己人接受,我甚至不够男人,那么我是谁?”这一段是非常震撼的,托尼总是觉得唐纳德高高在上不能理解底层生活,但唐纳德真的不理解吗?他是一个两边都不给接受的人,不为赚更多的金钱只想用音乐巡演的方式去改变人们对黑人的看法,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唐纳德看世界更大,并不局限于自身,而托尼只看到自己生活的苦,自顾自的挣扎,但是经过这次以后,我觉得唐纳德已经彻底让他改变了他内心的想法,而这种改变甚至从托尼扩散到看过这部电影的我们。

冲突过后,影片的结尾就温馨多了,托尼最后在唐纳德的帮助下顺利回家,跟自己的亲人们一起过圣诞节,但回家后的托尼并没有那么的开心,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直到唐纳德拿着香槟出现在他家门口,他才喜笑颜开,并且在惊诧的家人面前非常开心介绍唐纳德,此时再联想影片一开始,除了他妻子外,其他人包括他自己都流露出对黑人的厌恶神情,这个首尾呼应真的并不高明,但是让人感觉非常美好。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看完后能给人非常多思考空间的电影,能做到这点真的很不容易,也非常推荐大家去认真观看。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4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5

当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我在想可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绿颜色的书,书中有一张藏宝图。然后围绕这本书展开寻宝之旅……但看完电影,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黑人博士钢琴家——唐,他拥有极好的艺术才能。可他在拥有了一个自己单独的演奏厅和每天数百名的观众后,却请了一位叫托尼的失业白人做司机,开始了历时两个月的南方巡演。整个过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观众的掌声,嘉宾对他的称呼,大家对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当时欧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为他的司机,免费看了他的每场演出,也亲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下了舞台不能进白人的厕所,不能进白人的餐厅,甚至不能进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为别人对唐的态度而气愤,又为唐放弃了安稳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厅,而来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档口中明白了唐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来他这次巡回演出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也让黑人受到应有的尊重!当知道这些,我对唐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虽然也有语言、相貌、服装上的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在祖国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部引人深思,让人感动的电影,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观看。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6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我想也许是关于一个男人得到了一本绿色皮肤的书,里面有一张藏宝图。然后围绕这本书开始寻宝。但是看完电影,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有着卓越艺术天赋的黑人医生钢琴家唐的故事。然而,在拥有自己的音乐厅和每天数百名观众后,他雇佣了一个名叫托尼的失业白人作为司机,并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南方之旅。在整个过程中,他几乎每天都在表演,但观众的掌声,嘉宾的致辞,大家的尊重,只存在于舞台上。唐下台的时候,在白人眼里还是老黑,甚至是当时盛行于欧洲的黑奴。

作为他的司机,托尼免费观看了他的表演,目睹了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个在舞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离开舞台是进不了白色厕所的,不写字也能进白色餐厅,甚至进不了正常的更衣室。托尼对其他人对唐的态度感到愤怒,对唐放弃一个稳定而受人尊敬的演出大厅进行巡回演出感到困惑。

最后,在影片的结尾,托尼从唐的一个伙伴口中,明白了唐此行的目的。原来他此行是想用自己的力量,试图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让黑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当我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尊重唐!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很高兴我出生在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虽然语言、外貌、服饰都有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幸福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

这是一部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看。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7

夕阳西下,余晖的美妙让人止不住赞叹,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留在了那一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周五的下课铃打响了,抛下一星期的劳累,我前去天街,去享受那份自由的美好。在那里,我品尝了美味的酸菜鱼;在那里,我体验到了属于人世间的繁华;更在那里,我欣赏了充满哲理的电影《绿皮书》。

《GreenBook》曾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位来自意大利却住在纽约,为人粗暴却十分善良的托尼和一位黑人艺术家(钢琴家)“唐”。托尼因失业,而被“唐”雇佣为司机。托尼,曾是一个把黑人喝过的杯子都扔掉的白人,后来慢慢被“唐”而感动,越发敬佩“唐”。

“唐”博士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来源于当时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当时社会只有为白人工作的黑人,几乎没有为黑人工作的白人。所以,这种孤独也来自“唐”与同肤色同胞的一种巨大的经济差异。

音乐方面虽然大有成就,但成就的背后,却有一夜夜的孤寂与酒。“唐”是有家人的,他的哥哥有自己的联系方式,却一直没有与他来往,“唐”本可以主动联系他们,可是他迈不开这一步,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哥哥也有这样的种族歧视。

影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事实就是如此。

电影中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唐”行驶的车子在路上发动机过热,托尼不得不停下来修理,正巧,旁边是一片农场,一群黑人穿着衣衫褴褛在烈日下劳动。“唐”开车门下来透透气,他衣着考究,优雅端庄,使得那此黑人用奇怪的眼光看他。同是一个种族的人,差异是如此巨大,“唐”也看见他们,心中总不是滋味。

在白人的生活圈中,“唐”在舞台上演奏时,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家,可下了台,仍是白人眼中十分低下的黑人。

“唐”不被白人接纳与认同,也没有融入到黑人群体中,他痛苦地处在这个世界人类的交界处,他孤独又痛苦地在这个世界上飘零,让人看了都替他悲伤。

在临近结尾时,“唐”肆意地去黑人酒吧去享受那份快乐,他学会了拥抱自己的同胞,勇于迈出了那一步,最终的收获是温暖。

白人托尼,对“唐”从起初的厌恶到对“唐”最后的誓死保护,无一处不体现着人世间的温情。

影片的最后,“唐”与托尼的家人一起度过了温馨的平安夜。

种族卑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却面对生活。

绿皮书简短观后感篇8

《绿皮书》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实在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不仅看过电影,在看电影前我也听说过《绿皮书》这本书。此书旨在帮助黑人在旅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酒店和餐馆。就像黑人艺术家唐·谢利给白人托尼·瓦莱隆加的那本绿皮书一样。充满了种族歧视,但也充满了善意。

《绿皮书》共有两个主角,一个是黑人艺术家唐·谢利,一个是白人托尼·瓦莱隆加。影片的一开始通过种种铺垫,巧妙的告诉观影者们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然后开始将影片引入正题,使唐·谢利与托尼·瓦莱隆加相遇开始谢利医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有能力,爱扯淡,自诩为“忽悠大师”,总能耍得别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个负责的人,比如说在小酒吧时,几个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雇主谢利,他奋不顾身的把谢利救出。虽然他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和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但有几个司机会为一个黑人雇主去招惹数个小混混呢?

黑人艺术家唐·谢利是一位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世界级钢琴艺术家,他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谢利医生具有良好的修养、高雅的礼仪与强大的自尊。这一切,及他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决心使他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能坚持己见,不屈不挠。

这部电影一共有四种人:谢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谢利虽为黑人,但儒雅随和,谈吐文明。有一颗高贵的内心,是很纯洁的。托尼是一位硬汉,言出必践,很负责。也有高贵的内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贵族,所作所为令人作呕,对谢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却议论他。即使他们的礼仪再优雅,也挡不住那阴暗的内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们恰恰是单纯的,一个劲在酒馆里快活。

一个人的肤色并不能决定他的品行,真正决定他的是他那高贵的灵魂。

9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