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本文为你提供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写作技巧和示例!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1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2

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全班默读了一遍,在默读过程中,眼睛不自觉的掉下了眼泪,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惋惜。圆明园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座皇家园林,这项宏伟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建成的,就在1860年,我国着名的圆明园被可恨、贪婪的英法联军抢走了一切可以抢走的东西,抢不走的竟然用大车或性口搬运走。让我不明白的是他们抢不走,搬不走的,运不走的。竟然把他们砸了,这可是我国劳动文明的结晶啊!为了销毁证据,侵略者在圆明园中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两夜,烟火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群可恶的英法联军,在我们中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馆、博物馆。就这样被毁在他们手上。侵略者烧了这圆明园,把我国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圆明园毁于一旦。大火烧了三天两夜后,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这花费了多少代人的劳动原果啊!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拿回来,却用了昂贵的代价买回来,这都是侵略者的罪恶。读了这篇令人愤怒的课文,让我想到了为什么要牺牲圆明园,为什么偏偏要欺负中国,难道我们中国好欺负吗?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光明正大的告诉他们中国人不是好惹的。我们要牢牢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句话。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3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又称夏宫。

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计的损失。圆明园在18世纪康熙年间(公园1709年至公园1809年)才基本建成的。

圆明园于1860年遭到引发联军的.入侵,士兵们手持长枪,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难以制胜,导致全军覆没,英法联军把圆明园内的东西统统掠走,统计约有150万件,上到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年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革命”期间,圆明园也受到破坏。在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是,皇上此刻正在避暑山庄避免战争。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政府,如果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清宫也焚毁。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以此换得侵略的撤退。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4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篇一

看了电影《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今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么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应该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意义——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己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希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悲剧。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篇二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来,英法联军坏的不能再坏了,在他们的眼中,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圆明园中放肆地抢劫,被抢的宝物数不胜数,还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时,我的心头隐隐作痛,这些宝物都是中国的,他们和盗匪有什么区别?拿不走的,强盗就把它们砸碎,当那些宝物变成碎片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手也变的痒痒了,真想给英法联军的头领一拳。当他们抢完宝物之后,还把圆明园给烧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华人民的结晶,就这样化成了一片废墟。

皇帝也有责任,要不是他贪图荣华富贵,我们就不会受人欺负,中华儿女就不会受尽屈辱,我们的家园就不会血流成河,中国就不会落后于别人。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篇三

“中国,请自己站起来!”——这是我看完电影《圆明园》之后最大的感受。伴随着影片苍凉而悲壮的配乐,我与讲述者郎世宁一起重温了大清王朝的历史,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瑰丽与梦幻。然而,这部影片的拍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观众介绍圆明园这个世间奇迹的短暂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通过圆明园的命运来折射清王朝的命运,并引导人们去思考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在我看来,影片中谈到的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和认真思考的:

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落后。片中提到,康熙皇帝才识渊博,非常喜爱天文和数学物理等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可是,泱泱中华,在夜间用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的却只有年迈的老皇帝一个人。大多数的朝廷官员都认为“科学”是腐朽的、无用的、是故弄玄虚。官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那么是不是说,多数平民的无知和保守就是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呢?我认为不是。刚才提到,康熙皇帝很喜爱科学,那么在当时那样一个高度集权的家族化国家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发展科学技术,或者说真的想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推荐给更多的人,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可见,在当时,就连这个国家最有智慧、思想最为开明、也是最喜爱科学的人也仅仅是将科学作为一种消遣而已。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如果说上面的推论还不够准确的话,不妨再将历史往后推几十年到乾隆时期。乾隆,这个从小天资聪颖,深受康熙宠爱的一国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爷爷一样沉迷于科学,反而是排斥科学,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这从他将“西洋水法”喷泉的机械抽水装置换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见。于是,我不禁悲叹,时代的进步并未带来思想的进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以乾隆为代表的帝国中坚力量对待新事物的态度较之康熙年间完全相反,思想观念更为落后。

若进一步深究,这种观念的落后并不是无来由的,闭关锁国是一个直接原因。而又是什么导致了闭关锁国呢?——是自负!乾隆的自负、上下朝臣的自负、平民百姓的自负、一个国家的自负!

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经为世界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令长期占据中原的汉人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国家永久的王,骄傲感的滋生蔓延为后来清军入主中原留下了隐患。果然,后来满人的铁骑踏平了中原大地,华夏民族的统治权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当满人顺利地攻克汉人执掌中原时,内心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他们打败的可是号称“世界之王”的汉族军队啊!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不难理解清王朝的自负到底起源于何时,也就不难体会其自负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谓的“天朝上国”,当自己拥有着世界上最多财富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将其用于享乐,用于修筑那奢华的、人间仙境般的圆明园;当自己还如一头老牛,到处夸耀自己耕地的本领时,西方国家却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正如一辆疾驰的列车在飞速行驶。古老的农业帝国呵,永远不会主动地去看看世界吗?当英国的使者造访时,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与自负对其进行羞辱;当西方世界的洋枪洋炮送到你眼前时,你却将其当作玩物收藏……终于有一天,当坚船利炮敲开了你紧缩的城门,你已手无缚鸡之力,退无可退。

正如马格尔尼勋爵所言,“中国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表面浮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倾覆的危机。

然而这个危机,不仅乾隆没发现,全中国人也都没发现。也许雍正发现了,他勤勤恳恳,力除弊政,将帝国推向了顶峰,也推延了其破败的命运。然而,中国历史上像雍正这样勤政的皇帝又有几人?20__年日以继夜地付出让他积劳成疾,一代帝王最终为国家的命运殚精竭虑而死,这不得不说是一曲历史的悲歌。自雍正以后,哪怕有所谓的乾隆盛世,清朝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向衰败,难逃覆灭的命运。

以上便是我简要总结的中国在近代前越来越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圆明园的毁灭和国宝的流失固然让我们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义愤填膺,但仇恨并不能解决问题,当17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晚清那段风雨飘摇的历程,我更深刻地领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涵和本意。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当中华民族再一次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想对自己说:要冷静,不要再重蹈祖先的覆辙——让骄傲自满的情绪滋生蔓延,做一名低调而自尊自爱的学习者,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中国人,努力去学习西方,努力去奋斗,只为有朝一日能改变祖国落后的现状,只为有一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身居何职,都能面带笑容的说:“我过得很幸福、很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国家兴旺的王道!什么天朝上国、世界强国,当一个国家的福利没有转变为社会的福利之前,当少数人的财富没有变成多数人的利益之前,一切都是虚的、一切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看到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那必然会再次跌倒,甚至一蹶不振。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上,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手上,所有人都必须不懈努力,这样才能早日夺回我们曾经失去的光荣与梦想!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5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以前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一向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断垣残壁却令我无法想象……记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此刻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动的口吻向观众们提出构建一个梦,一个由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构建的梦,以一副副生动的而真实繁荣水墨画为背景,将那个美丽的梦展此刻观众的面前,音乐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着观众,调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是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圆明园

在地图中的广阔疆域上透过镜头的拉近让北京一点点成为画面的中心,随即切入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我们讲述公元1644一个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清,这个圆明园的主宰!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罗马传教士-朗士宁,在中国50年的经历,见证的圆明园的兴衰变迁。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书信一点点记录给了我们回顾着段历史的依据。本片便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经历为主题进行讲述的,这种手法在观众的眼中真实生动而吸引我们,不仅仅仅了解圆明园,更了解的这段历史,这个帝国,以及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便丛他第一天冲忙的进宫开始了。这是以一个外国人口吻叙述开始的,画面与这种声音相协调一致,几个演员出此刻荧幕里,那一切真实的出现了,仿佛就在昨日!透过外国人的口吻提出问题,随即切入旁白,对关于圆明园的问题进行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围绕在我们心中的种.种问题。郎士宁的经历是那么戏剧性,是许与圆明园无关,但是这却暗含着明园内在的变迁,康熙的爱好天文,宠爱小孩,投其所好进入皇宫。康熙,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极大的成就,他对科学的态度在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牡丹园主孙三带的相会,影响了清帝国一个多实际的历史。这个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齐。

雍正即位,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我的理想和意志。圆明园的尽管来自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在先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些图纸在此刻看来已经不能成为现实,而这样一个建筑世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一个雷姓的家族。这天我门只能从这些图纸来想象当年皇家原先内的建筑盛况。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每座宫殿都有着他不一样的含义,建造因为是独特,这些也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一幅幅图象是圆明园真实的写照!

乾隆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扩建工程持续了9年!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乾隆将东海的龙宫移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就应拥有,圆明园越来越豪华,圆明园追求的和谐境界正在丧失。圆明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繁荣主角,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影片透过演员的表演将这一幕搬上了荧屏,着一切真实的出此刻我们的面前。中国式在欧洲成了时尚的代表。在圆明园建造西洋建筑,用动物12生肖来代替西洋的人体喷泉。透过电脑特技将圆明园的景色重现,一切是那么真实,美丽!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能够和欧洲任何一座园林媲美。然而在乾隆时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明白,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我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礼貌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摇曳之中,有一个历史的口吻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着,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清军的士兵在一个一个的到吓,这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英法联军的进攻随着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当进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它的豪华另人震惊,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当英法联军走入花园内,那一个我们的心在滴雪,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无法形容。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变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6

学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感慨万千。

本文写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什么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奋发图强,再21世纪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7

它,在北京西郊;它,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它,曾经可以站在世界建筑和文化史上的巅峰!可是如今它,失去了以前那耀眼的金光,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现在,它只剩下几根横七竖八的石柱!它就圆明园。

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这三个园组一个皇家园林,这个皇家园林里有模仿北京城的“小城”,在这“小城”里也拥有叫买声,卖买声,只不过这些卖买的都是一些官员,不过,买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有时,皇帝也会来买东西。还有在水上的“书房”,坐在“水上书房”里下棋,别说是一天,一个月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圆明园中还有西洋景观,“十二生肖喷泉”就是西洋景观的一部份,十二生肖就分别是上午的1点、2点、3点……下午的1点、2点、3点……,每到12点时就一齐喷,还有……据说当时皇帝的钱,相当于世界的三分之一,怪不得五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的生命就到了尽头,英法联军当打到圆明园时,贪婪,妒嫉,占为已有,他们越看越火,越看越生气。终于,他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砸开圆明园的大门,冲进圆明园,逼迫皇帝签下《北京条约》,然后四处放火,四处抢劫,他们能拉的就拉,能搬的就搬,他们能砸的就砸!到处都是瓷器的碎片,到处都是鲜血在流淌……

看到了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英国博物馆,据说,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东西全是中国的,在这四分之一里,有四分之三的全是圆明园的……,这此宝物,本来就我们的,本来就是有这我们艺术风格的,而今天却到了外国人的手里。

这两个强盗在全世界一二的地方杀人放火,杀了怎么多人,烧的只剩下横七竖八的石柱,你们,知不知着羞耻?

圆明园影片观后感200字篇8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就应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能够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应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必须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以前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此刻是如何的面目!但是能够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礼貌古国赢得过荣誉,以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此刻的英国和法国就应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但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礼貌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向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能够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此刻我们就应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能够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职责为了以后中国完美的将来奋斗。从此刻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就应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9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