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活着简短观后感

活着简短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观后感可以记录下观影者对影片的印象和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对影片或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活着简短观后感?这里给大家分享活着简短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1

一个从小在富贵中的少爷,一个不把别人放在眼中的风流人物——福贵,他因为好赌被骗去了家财父亲也被气死了,但他却因祸得福最最后绞幸的活了下来,他的老婆家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慢慢的用爱和自己的信念感化他,最终福贵终于被感化了,但是为时以晚,害得自己的家人受到苦日子。

当我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家珍没有怨言,是那样慈祥那样平静,我看到她无邪的纯洁的心灵,她仿佛在净化着一些"丑恶"的事物。福贵的女儿儿子相继死去,最终连女婿也惨死在了钢板下面,苦根也因为家中的贫穷最终被饿死了。看到福贵的亲人相继死去我的心情也触动了,留下了泪水。但是福贵也是可怜的上帝对他如此不公平,让他的亲人死去,只让自己潦倒的一个走向生命的尽头,也许这是他的"素命"吧!

亲人的相继离去使福贵变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渐渐明白了,亲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买的老牛也是给予自己的自我安慰。

我对福贵的精神是十分赞赏的,他坚定的信念,背负着祖先留下的一句话,让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让自己的路走的更长更远。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2

因为我曾经两次看过余华的小说《活着》,故事中的主人公富贵一生的悲惨遭遇勾起了我深深的同情,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他自己,这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富贵在亲人都离他而去之后,在忍受亲人离去的巨大悲痛之后,在自己只身一人的情况下,仍能以老黄牛为伴,好好活着,这是令读者感动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那是今年的3月11日早上7:14分,还在学校的我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父亲病逝的电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默默办理了请假手续,搭车赶回了家。父亲在临走之前,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也将自责和愧疚终生。在送走父亲的那一刻,我摸着父亲冰凉的手,看到父亲还有一只眼睛没有合上,我想父亲在临走之前一定很想见我最后一面吧,我后悔没什么周末没有回家看看父亲,我多么希望母亲在父亲临走之前能够告诉我,让我见父亲最后一面,可是,父亲临走之前仍未能见到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只能在走后睁着眼睛看我了。我知道父亲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的,就像奶奶和五叔那样,留给生者无尽的痛苦和悲伤。虽然在父亲临走之前,在亲人面前,我忍着不哭,但谁比我心里更加痛苦难受呢。在父亲走后第二天,睡醒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就偷偷地跑到屋后的角落,泪流不止,我是不想让爷爷和母亲看见我流泪痛苦的样子。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有我相同的经历,也忍受着亲人离去的痛苦。在往后的.几天里,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就看了根据余华的《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该剧的主人公富贵经历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先后离开自己的痛苦事实,虽然在余华的《活着》里还有他的老婆、外孙等亲人也离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惨,但谁不希望好好活着,但生活总是这样,让我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使我们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击,使我们沉浸在伤痛之中,但亲人已去,活者就应该好好活着,我想这也是《活着》给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最后,愿父亲一路走好,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3

终是不敢再看一遍《活着》,苦难的经典,却不存一丝希望,我想余华先生根本是不打算往好的方向写!

主人公富贵,亦是一个悲惨的人。年少好赌,败光家财,又气死父亲;后又阴差阳错被征兵,未见母亲最后一面;妻子无怨无悔,默默陪伴,也是劳苦一生;儿子有庆,未救他人而死,却也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女儿风霞,难产而死;女婿儿喜也是一个苦命的人,一场事故而造成的人命;孙子苦根,竟是被活活噎死……劳累了半生,富贵终还是落得孤家一人!

整本书中只有几处希望的存在,余华先生的文笔平淡,他着力刻画了许许多多的悲惨生活,但又让书中的富贵放不下活着的希望。通篇如此,也正是这样,我看到上世纪千千万万的农民的缩影,那是怎样的影子?是畸形的。是什么压垮了他们的脊梁?是革命,是灾荒,是农民活着的困难!潦潦几十页,却是中国自开国以来的历史的浓缩,我们看到的,也绝非只是悲惨而已,还有的,是一个人活着的困难啊!

我不禁联想的我的父母,他们生活在社会基层,没学历,没文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养家糊口,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放下活着的希望,为什么?不只是因为我,更是因为活着本不易!

佛讲轮回,人生就是渡过苦海,我们每个人在苦海中挣扎,希望到达彼岸。那涛涛江水,不就是一道又一道苦难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看见彩虹?

活着就有压力,但正是压力,才让我们感到自己还活着,心脏任然跳动,而并非是棺材中的枯尸,死气沉沉。

我想富贵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也明白了,人生老病死都是注定,这也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活好当下,不必纠结,毕竟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地球依然在转!

活着本就是一场不易的修行,何谈容易?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4

乘复习功课的间隙,我把《活着》给看掉了。余华的这本书早有所耳闻,可是一直没什么时间,到是张艺谋的电影先看过了。读过原著之后不由得赞叹这书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剧本,我想编剧更本不用改什么。故事的描述镜头感十足,是我最喜欢的那种讲故事的模式。作者的文字并不华丽,但平实中却充满了力量,是一种能从内心感动你的力量。我不想说什么涉及灵魂的字眼,可能书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随便给感动了,但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推荐。希望每个人读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给出一段书中的文字,大家欣赏下: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5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

福贵年轻时贪图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那么多的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体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6

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断讨论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直接以《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示他心中的话。

与书名《活着》的深沉不同,书一开始描写一个旧社会的地主家的儿子福贵,他嗜赌成性,游手好闲,甚至带着妓女去当众羞辱大人。“这样的人死了也罢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在父亲临终的话下,他开始重新做人,而悲剧从此在他的生活里渐次上演。

他进城为母亲买药被国民党了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失去了难得的朋友。几经辗转回到家,母亲已死,妻子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可女儿却是哑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儿含泪送人,唯一指望的儿子因给人输血失血而死,女儿在生孩子时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丧生,最后的亲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撑死……如果说世上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福贵一定是最好的体现。

面对无数次的“天崩地裂”,福贵的反应却令人惊叹。他并非拥有处变不惊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韧性。倾家荡产,他还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壮丁,他心里坚定着回家的念头;妻儿死去他还有哑女儿和孝顺女婿;他俩死了还有未谙人事的孙子等他抚养;最后连孙子都离开了他,他就放十块钱在枕头下让人替他收尸,终日以黄牛为伴!从令人憎恨的纨绔子弟,到让人泪流的悲惨农民再到受读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笔下的福贵用自己从旧社会开始,历经大跃进、革命、自然灾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韧劲究竟多大。

有作家这样评论道“福贵身上是中国近代所有苦难的集合”。我认为他是亦是面对苦难时我们的好榜样,可以称其为生命的不倒翁。任凭残酷生活的拳打脚踢,他总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让自己摆回最合适的位置,就算命运残酷的像一把铁锤,将他最后一点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将它小心埋好,让自己死后的骨灰能与之相伴。

余华以《活着》为题,却专注描写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壮丽生命诗篇,却以琵琶轻轻弹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点,却像哄孩子一样温柔拍打。正是这样以平淡的口吻诉说着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给人以最朴实、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着,在苦难中静静绽放。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7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以前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应对自己的过去能够冷静的回忆与论述。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以前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明白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潜质,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取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我们此刻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能够透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简短观后感篇8

小说中主人公福贵的父母,儿子有庆,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孙子苦根相继离开人世。最后福贵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共度余生,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你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但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幸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令我最钦佩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一个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面对苦难,福贵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没有心如刀绞的呻吟。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这不正是当代社会人们所需要的吗?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过大,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难以承受,还有很多人因为生活上的压力而得了抑郁症、做出偏激的事情、寻死……

令人心痛的是这已经是当代人们生活中很真实的写照了,比如高考生高考完后因为考试失败跳楼自杀,有的人为爱寻死……如果他们能像福贵这样的坚强,也许就不会酿成这么多的悲剧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活着就应该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也是一门艺术。

9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