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经常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包括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安排、主题的提炼等。优秀的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篇1

感觉俞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又勤奋执着,特别有奉献精神的人。他成功的经历让我明白,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成功,任何事情都不是凭空取得的,是靠自己争取的。

特别是他在讲北大给他的意义的时候,在讲北大校园北大学子的时候,感觉北大是崇高而又伟大的,是真正学子的天堂,真正历练人的地方。更让我明白,大学时成功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我们之前的学习全是按着家长老师的意思去做的,大学才是我们真正自主学习,培养目标的地方。如果在大学里没有把握好时间,庸庸碌碌,那么未来将是一片琐碎。虽然我们不是北大学子,但我们同样是经过高考选报上来的。可能我们之前做的不够好,但之后的路是漫长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同样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用我们青春的活力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知道俞老师当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的北大,让我很震惊——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毅力啊!就像他说的那样“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可以想象当年俞老师坐在班里的时候,他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他的目标多么坚定。他一定是每天都像高考那样,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北大而不懈努力!这就是他的能力——持续不断的努力。我觉得我们就需要这样的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大学里——这个格外开放的场所。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去干什么,只有自己努力!要想在大学里学有所成,靠的就是这种毅力。当然,这种毅力不是一两天就能炼成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因此,需要我们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俞老师说的成就自己人生的.两样东西——理想和良心。我认为可能还需要信念等。但这两样东西确实是不能少。也许我们以前是庸庸碌碌,没有理想,可是现在再没有的话,真可就前途渺茫了。想以前的名人异士,哪个不是早早的定下理想,才成就了一番大业。不用去举许多例子,单说我们这些大学生。从五岁就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经过层层选拔越上越高。我们的思想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一个可以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看法的高度。因此,我们不能像那些中途辍学甚至没上过学的人那样随波逐流。“历史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就应该承担起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我们还要有良心,也就是要有道德。我觉得俞老师做的很好。我佩服他的就是他对室友那种无私的不怕吃亏的精神。自己吃点亏没什么,都是亲人朋友。如果在亲人朋友面前也斤斤计较,那就太失败了。道德,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可能是举手的高度,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也可能是一只手的力度。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有道德有良心的事。

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或许离我们有点遥远。然而,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俞老师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一定要像俞老师那样成为一个有功之士!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篇2

第一遍看完吓一跳,在李宝莉身上看到太多自己的影子:一心为家庭,为孩子,到头来却谁都不领情,反而厌烦的厌烦,憎恨的憎恨,自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说到底,还是情商的问题。刀子嘴,豆腐心,一心为整个家庭,从来没考虑别的,换来的却是丈夫和儿子对自己日渐的疏离。

李宝莉身上也折射出很多过得并不那么幸福的女人的影子。不会说话,不会绕弯子,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只会闷头做事。可是,做再多事,也不及一句暖心的话;做再多事,也抵不过一句伤人的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电影的后半段,看李宝莉一个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靠挑扁担养活一家人,供孩子上学,着实心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宝莉的一切,说难听点,是咎由自取。小景劝过李宝莉:你要是不想跟他过,你就把钱财抓在手上,好聚好散,你不吃亏;你要是想跟他过,就想办法好好留住他……可惜李宝莉没有听。以她的性格,她也听不进去。即使她听进去了,也不懂如何去做,后面碰到事情,一样简单粗暴,不留余地。因为她的情商对应的处事方式就是这样,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报警捉奸,马学武跳河……

小景说:你不要拿马学武跟刘东峰比,刘东峰本来就是稀烂,而马学武,是被你逼到这条路上去的……是啊,跟搬家公司讨价还价,不让马学武敬烟,不让儿子买饮料,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为了这个家。可是,马学武要的,不关是一个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的妻子,他要的,更是一个,懂得尊重他的女人。可是李宝莉,始终不明白。

所以人啊,谁能过什么日子,都是自己决定的。像小景,从她劝李宝莉的话来看,她的情商绝对甩李宝莉好几条街。如果是她来跟马学武过日子,马学武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跳江。所以小景与李宝莉的情商决定了一个开豪车,一个挑扁担。

其实李宝莉也明白,所以后来马学武跳江后,小景邀李宝莉来跟自己干时,李宝莉说,我就适合出力气,你那些要口脑并用,劳心的事,我真的做不来。她明白她的缺点,可是她不明白,她需要改变,或者说,她不愿意,改变。

看电影第二遍的时候,理解了李宝莉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因为,她认为自己改变不了。她的阶层决定了她改变不了,她的眼界决定了她不去改变。

很多人的劣根性也在这里:对未知的恐惧,对不熟悉事务的排斥,宁愿呆在固有的,自以为的舒适圈里一直辛苦,也不愿接受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受的那在整个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点未知的苦。

所以,这就是菜农女儿的思维,这就是菜农女儿的眼界。没有尝试,就认为自己做不到。

其实在这部片子里,也可以看到教育。让我们反思该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就像小宝暴躁地对李宝莉说:“从小到大,你除了问我作业做完了没,作业做完了没,你还会说什么?”李宝莉愣了:“我的心是好的呀!”

是呀,你的心是好的。你什么时候的心不是好的?你那么善良,那么坚强,然而呢?你的好心,你的坚强,把你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所以,你也意识到了,你没文化,你没见识。所以,你希望儿子不要像你,你希望他能靠文化过上比你更好的日子。所以你才不停督促他做作业;所以你那么辛苦,也要供他上学;所以他考了第一名,你的脸上笑开了花……

可是,孩子不光是学习就行了的。现在这个社会,更多的是眼界。你见的越多,你了解的越多,你的思维就越开阔,碰到事情,你才有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

就像李宝莉的婚姻,如果,她不是菜农的女儿,如果,她的成长环境不是菜市场,如果,她受更好的教育,如果,她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思维,她的婚姻,不会走到那一步;她的半生,也不会如此辛苦……

所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更自信,勇敢,就该让他去见识更多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开更广阔的思维。

老祖宗教导我们,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是一点也没错的。马学武的父母都是老师,可以说是书香门第,而李宝莉的父母是菜农,注定了他们的说话方式,处事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注定了他们的结合不会幸福……

这个片子里,李宝莉和健健,才是一对。而马学武,和周芬是同一类人。如果李宝莉开始就选择和健健在一起,不会像跟马学武在一起时有高他一等的感觉,健健也不会像马学武一样嫌她没文化,没素质,因为健健与李宝莉一样,虽出身城市,但是同是城市最底层的一员。他们说话直接,脏话连篇,却同样善良,耿直,他们才是“门当户对”。而马学武,喝过几年墨水,是厂办主任,男人,都有自尊,尤其是像他这样,靠自己努力从农村跻身大城市的男人,更渴望有人崇拜,满足其出身的相对卑微。

李宝莉从来没有认识到这点,反而因着自己的卑微,找不是城里人的马学武,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所以,马学武压抑,憎恶,转而投向会认同自己“好像真的是这样耶”的周芬也就不足为怪。

也许,一个女人,以崇拜认同的眼神与语气对待自己,马学武在家从来没有享受过。那一刻,他是开心的,愉悦的,甚至,幸福的。出轨周芬,也就顺理成章……

可惜李宝莉直到发现丈夫死后没给自己留一个字,儿子几年不叫自己,都没有觉悟到,是自己,造成了这整个家庭,包括自己,的不幸……

当然,这些不幸也有马学武的责任。这个男人,太没有担当,太不负责任。自己一了百了,却把那样一个家庭的重担,扔给一个女人,甚至绝情到遗笔都不提她一个字!这是带着多大的怨恨,多少绝望去跳的江?

李宝莉没有恨他,甚至来不及怨他,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一个有文化,但胆小,懦弱,一个没文化,但坚强,勇敢,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为各自的虚荣或自我满足而结合了,最终造成了各自的悲剧……

还是那句话,婚姻需要“门当户对”。愿天下所有未婚男女都能明白:门当户对,频率相同的婚姻,才是一辈子幸福婚姻的根基。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篇3

最初,电影的名字让我误以为它会充满死亡的气息。当我一个人安静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想起梭罗说的“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这句话时,我才终于明白,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和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

基廷先生让学生们停下浮躁的脚步,去面对那一张张年代久远的发黄照片,去聆听静默的忠告,去感悟时光的短暂和生命的消亡。基廷先生用他的心血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诗歌,让他们不受世俗的羁绊,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悲剧的发生是出乎我意料的。随着那一声枪响,故事里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定格:

第一节课时,基廷先生让他的学生们撕去书上对诗歌评判与赏析规定那一页,让他们喊自己“船长”。年轻的心在呼唤中得到指引和鼓舞,学生们在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里,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本真的喜悦和自由的照耀。

基廷先生带领大家去一个简陋的山洞里去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尼尔慢慢拉开抽屉,拿出被白布裹着的手枪,指向自己。

陶德得知尼尔的死后在雪地疯狂地奔跑。

基廷先生被学校开除后缓缓走出教室,陶德不顾校长的阻拦,毅然站到桌子上,高声呼喊:“船长,我的船长!”

那些被基廷先生感动过的学生们都站到桌子上呼喊他们的船长。

……

基廷就像一个船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那种不受拘束的血性与追求深深震撼了我。他的无畏与学生们的渴望自由充满活力也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当电影在一群站在课桌上的孩子深情的注视下划了句号时,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深深地再一次定格在我的心中。

我忽然懂得,理想是不可能对抗现实的,或许生命有时会是痛苦的,但不要忘了灵魂深处面向生的勇气和对生的渴望。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篇4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学校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篇5

一、画面美

当代小说的特点是场景化,任何一个广受大众欢迎的小说,都将会给读者创造一种体验,能够体验到代入感非常真实的场面。这不是作者决定的,是看小说的人决定的。场景化的制作能力,是由大量的细节填充进去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综合效果。对细节的把控,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看《邪不压正》的场景,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这样的体验享受。整个场景,从细节上塑造了一种名为‘干净’的美感,这种美把故事的每个部分都塑造的非常有价值,只有追求把没价值的部分都删掉,才会在简短的对话中展现出无穷的意味。

二、看不懂的美

《邪不压正》看了好几遍,不过还需要说的是,这个故事懂了,而含义不懂。换种说法是,看懂了故事情节,却没看明白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内容。

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大徒弟朱潜龙为了名利,伙同根本一郎杀死师傅一家,二徒弟李天然侥幸逃脱,却被别有用心的蓝青峰养大,最终利用他来完成自身目标,结果却似乎并没有完成目标。

用‘似乎’是因为,思考了很长时间,都不明给自己一个清楚的答案。老蓝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把‘将军’送出去,那他完成了目标。如果是为了利用李天然杀朱潜龙和根本一郎,也达到了目标,可总觉的老蓝似乎有某种更深层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是找不到判断的证据。

同时,电影中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对话,意味深远,有太多含而未露的描述。比如: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了这顿饺子;我听不懂你说的中国话;写出来的,还能叫心里话吗?等什么呢?

这些对话,蕴含的信息量太大,完全给了我‘瞎想’的空间,可以让我把自由发挥的脑洞开到极致,每一句都可以延伸出一个思考的方向。最终我都没有去想,因为不想过度解读。

正是这种无法确定答案的美,给了我一种只有朦胧诗才有的美感。

三、人物塑造的性格美

朱潜龙和根本一郎,两个典型的坏蛋。一个欺师灭祖,一个曲解孔圣人的论语,可谓是对传统所塑造的‘好’,破坏的一干二净。

特别是根本一郎和朱潜龙在与李天然一一对决的过程中,为了获得优势,派兵暗中埋伏。朱潜龙,在死之前依旧说是李天然杀死了师傅。从头坏到底的两个人,至死不悔,这样的坏人太少见了。

李天然是一个心怀大恨的人。对他拉说,除了报仇,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所以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父亲亨大夫,错过了爱他的女人唐凤仪,这些原本可以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结果因为他的‘恨’错过了。

唐凤仪是一个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在她的世界里善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她,至于爱她的人是不是坏蛋也无关紧要。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依旧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追求爱情,特别是李天然用‘在你屁股上印一个章就知道他是否真的爱你’操作下,让唐凤仪知道了朱潜龙根本就不爱自己,而李天然又拒绝了和她远走高飞。至此,对爱的所有追求破灭。或许这才是她自杀的原因。

关巧红是一个心中有大恨,且把想法付之于行动的人,不过在可以报仇的时候,因为恐惧放弃了报仇。于是面对同样因为恐惧的李天然,成了一个引导者,引导李天然去报仇。不要讲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留隔夜仇才是报仇的最好方式,通过这种引导,让李天然直面恐惧,直面生活。李天然的成功,让她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最后她也因为心中执着于恨,错失了李天然。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生活中不止有恨,不该因恨而活。心中有恨的人,永远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就像李天然没有报仇之前,舍弃了唐凤仪,关巧红舍弃了他。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篇6

从剧情来看这个报警电话很简单,就是一个女人遭到前夫绑架,但事情似乎远不止此。。。

电影镜头在有限的空间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盯着男主的脸在做特写,但影片的空间感随着男主接打电话而拉伸、延展,变得极为繁复。

画面从各种电话间,落在公路上一辆疯狂奔驰的汽车里,里面出现一个丧心病狂的男人和一个孤苦无助的女人。

警官阿舍尔的一个同僚那里,他刚喝了酒,正为明天出庭为同事做证而苦闷。

在那个疯狂前夫的住处,刚刚赶到的同事,被阿舍尔命令踹门,去找“可能会有”的证据。

在这个接警电话的外间,阿舍尔一再被提醒,今天是你接线的最后一天,明天出庭后,你就能回到警队了。

在公路上那辆汽车最终驶向的终点,一个精神病院。

《罪人》只有阿舍尔和身边道具意义大于生物意义的一个同僚,但影片要说的事,关乎所有人。

一方是有罪的人,报警电话里的嫖客、醉汉、开车的前夫。

一方是无罪的人,报警的女人,无辜的孩子,或者是阿舍尔本人。

《罪人》的主题建立在一个反转的基础上。本着不能再剧透了的原则,我略过这一点。

影片的主题非常宏大,说的是谁是罪人,判断有罪的标准是固化或者是所看到的吗?

在阿舍尔接到女人报警电话之前,他接了几个电话,处理方式其实是他行事作风的展示,用香港电影的语言就是,“一个霹雳刑警”。

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明天出庭,解释在出警期间,开枪射杀一个年轻人的事。

那个报警的女人后来在电话里说,“他肚子里有蛇”,这句话也让阿舍尔终于明白,“我也曾经杀过人。他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杀了他,我不应该撒谎,我不应该说我是自卫。我就想,除掉一些杂碎”。

那个女人问,“他肚子里也有蛇吗?”

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而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自己肚子里有蛇。

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是罪人。自己肚子里有蛇的人,先要接受道德的审判,但不一定觉得是罪人。

我们都是罪人,问题是,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罪?

有哪些电影的观后感篇7

看这部电影之前实际上是不知道主要故事情节的,如果说纯是为了罗南去的也未尝不可,而她也没让我失望,依旧是能把角色演出自己味道的完美气质。不过这部电影倒是不甚如意。

电影讲了一个天真烂漫而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十四岁少女被心理扭曲的邻居诱杀后灵魂滞留,不愿意抛下生者,但最终放下曾经的爱恨到达天堂的故事。

必须承认的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非常混乱,就好像把一个故事活生生端上来了一样,不加处理。影片涉及了很多个主题,父母家人对孩子的跨越生死的爱、连环杀人凶手作案、生死视角转换、青春爱情故事,甚至还有一个能通灵的奇异女孩,而这些东西全都混作一团,根本没有强调出的主题也没有易于把握的节奏。这些题材,任取其一都可以独当一面,这部电影却哪个也不肯舍弃。

再来讨论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战争与和平》,看完之后每位观者都可能生发出不同的感慨,这个角度甚至更多,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主题可言,但为什么这就是好的?因为这个作品当中描绘的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背景,即使作者将它描述出来也不能任意的对其发表看法或者评论,制作者的主要责任是尽可能完整地将真实的历史背景托出,人物和故事情节旨在更好地表达这个背景,就好比这是珍贵的原生食材,最好就是原汁原味。但《可爱的骨头》却并非这样的鸿篇巨制,显然提及的题材都是易于引人注意的,但它们之间的组合就好像是用胶水粘起来的,机械的拼接,不仅失真而且肤浅。试想,如果要看连环杀人案,或者是爱情片,或者是灵异故事,或者是家庭生活,每一个领域都有佼佼者,谁会想到这部面面俱到的大拼盘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长,用来讲一个故事可能尚且不够,更何况没有规划的分给四五个主题?况且这个连环杀手的作案方式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太俗套了。

可能剧情设计上唯一的买点就是整部影片的主要视角了——从一个已经去世却还留恋人间的小女孩看生者世界,看将要去向的天堂,同时也看这两者之间的游离状态。但是——仍然是但是——出席自己的葬礼什么的故事早就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里看到过了,人间天堂之间的世界除了一些美丽的场景之外什么也没有。Shallow.

我实际上不懂电影,所以除了《可爱的骨头》以外,特意回避了“电影”这个词,因为大概一切艺术作品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表达。文学、美术、音乐、电影乃至其他表现形式,不论手法,目的都是相似的,所以就姑且囫囵混为一谈了吧。

最后点名表扬西尔莎·罗南,奥斯卡给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的绝对不止一个最佳女主提名。

7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