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攀登者观后感一千五百字

攀登者观后感一千五百字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

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攀登者观后感一千五百字篇2

八亿票房、时光仅6.9分。

毫无疑问,吴京的《攀登者》垫底国庆档三大元。

被网友笑称《雪域战狼之珠峰绝恋》,《攀登者》爱情戏份成诟病。

作为一部有着现实故事为背景基础的电影,主创们愣是把它拍成了一部魔幻现实爱情题材电影。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丢失性命。

可你能想象,在海拔8000+的低温缺氧上,吴京不仅能飞檐走壁,甚至还跟章子怡谈情说爱,上演了一出悲情的“珠峰绝恋”。

单论角色之间的情感建立,吴京和章子怡之间就缺少那种来电的感觉。

两个人本身年龄也不小了,出演二三十岁年轻人就难以有那种青葱懵懂的感觉,在人物的代入感上就先差了一截。而要表现相互深爱着却碍于国家大业难以表白的那种铭心,就更加困难了。

更可怕的是,吴京和章子怡之间的对手爱情戏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章子怡把“徐缨”这个角色那种渴望爱情、勇往直前的内心表现得很到位,但给人一种陷入爱情瞬间无脑的痴女形象。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在爱情上就很直男,甚至对于女方表现出的情绪,处理起来就十分生硬。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里,还未表白、还未确认关系就突然抱起对方来一句非常亲昵的“我的小胖妞”,别说被抱起的章子怡懵圈,连观众都看得是一脸懵。

且不说风暴里扒楼梯、飞越冰裂缝、背顶巨石这些充满“战狼式”风格的动作戏是否合理,先后两次独立离队救女友的戏码不仅不专业、不合理,还要刻意营造出了一种霸道总裁式的追爱。

另外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和“黑牡丹”这对就更尬了,完全是硬塞进去的。

讲真的,我完全没发现《攀登者》这几段爱情对“登山”这件事有起到什么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两次攀登珠峰都是国家层面的任务,无论爱与不爱都是要去攀登、要去做的。更何况从登珠峰的几个男主角身上,我们能够发现他们内心渴望登顶珠峰比渴望爱情要来得更加强烈。

既然如此,你就让他们好好用力攀登珠峰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一般加一大堆又尬又无聊的爱情戏?

以登山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电影鲜有涉及这一题材。《攀登者》作为一部开拓新题材的先锋片,其实是很容易拍出好票房、好口碑,甚至成为一部类似于《流浪地球》这样的里程碑式作品。

想要拍出好故事其实并不难,因为事件的本身就足够震撼人、感动人。

全世界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但很少人会知道,这个数据是在1975年由中国登山队测定的,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数据。

更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获得这个数据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代价,而《攀登者》原著真实再现了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传奇故事。

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由于登顶过程中遭遇到了雪崩导致摄像器材丢失,无法在记录国际惯例要求的登顶后画面,国际登山界并未承认这一次登顶事实。

第一次登珠峰行动,有一百多人负伤,十多人留下终身的残疾,更有数人不幸留下了宝贵的生命。可领土界定依旧纷争、登顶事实未获承认,这种巨大的落差带给人无比的失落和悲伤。

在1975年,国家再次组织了一支434人的登山队,准备第二次攀登珠峰。这一次,时任攀登珠峰顶峰的突击队长邬宗岳长眠在雪中了。

想要从北坡爬上珠峰,就必须度过北坳、大风口和第二台阶三大关,当然这些在电影里也进行了介绍和还原。再加上珠峰上常年低温、缺氧、风力变化巨大、气象变化莫测,以及高原反应等等极端恶劣条件。人类想要攀登珠峰,本身就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

因此,克服自然极端环境、战胜自我极限的故事绝对是充满看点和泪点了。

同为攀登珠峰题材,《绝命海拔》在完整展现了珠峰的自然奇观和攀登过程的艰难后,所产生的效果就足以震撼和感动观众。

反观《攀登者》,只知道一味在爱情戏份上折腾、瞎胡闹,却从未认真展现过攀登的难度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还有人是如何战胜困境的。这样的电影怎么会有看点呢?

作为国庆三大主力之一的《攀登者》,并不是输给隔壁家的《中国机长》和《我和我的祖国》,而是输给爱情。

攀登者观后感一千五百字篇3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

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6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