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心得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心得

时间: 福臻2 观影心得体会

《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剧情堪称法国版的“麻辣教师”;主题结构并不算新鲜,却把轻松逗趣、温馨可爱推到极致,并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唤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心得1

星期五下午,我们在教室里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前面的人物关系有些复杂,不过在后面,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了马修老师来到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当代课老师。可是他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都很调皮,但马修老师以一颗仁爱的心来对待那些学生。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最后把孩子们的心灵净化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整部电影里,我最记得那次哈森校长外出,马修先生给大家放了一天假,带着孩子们去森林里玩捉迷藏。可是不知为什么,学校突然起火了,哈森先生回来后,很愤怒,把马修辞退了。在马修最后一次走过教学楼下面时,学生们锁了门,把写有字和自己名字的纸飞机扔出窗外,并唱起了马修教过他们的歌,为马修送别。马修捡起了一些纸飞机,当中有莫安琦和一个不会唱歌的小男孩派皮诺的。他最后看了一眼窗口那些摇动的手,带着纸飞机离开了。我很感动,马修只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音乐,并给了他们自由,这对他们来说无比重要!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深受感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像校长一样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有时我们上课不听讲有些老师就会惩罚我们:伸手给老师打,或罚站。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严惩才能维护课堂纪律。但却适得其反,使我们产生逆反心理,我们觉得老师很讨厌,就偏不听老师的课,或产生怕老师的心理。在家庭中我们的父母也有这样的教育方式,上个星期爸爸教我写作业,我没认真听他就一巴掌打向我的头。当时我心里想,爸爸太凶了,我以后都不理他了,也不想写作业了。所以严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特别是用在教育孩子的身上。

这部电影,多数是讲马修如何感化学生的。但从中表达出了马修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孩子们对给予他们最珍贵东西的马修先生的感激。这部电影的含义很深,但是,它是一部很让人受鼓舞的电影。看过它的人,一定都能从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吧。我希望不管是在学校或是家庭教育上应该像马修老师一样用理解、宽容的人性化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学,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得到我们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心得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电影,正和我看到题目时的猜测一样,这是一部十分励志,充满正能量的影片。是什么样的春天的到来引发了我的好奇。我十分喜欢这部电影,一口气看了两次。

在池塘之底辅育院里,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迎来了一位新老师——马修,他们只顾着恶作剧,从没想过马修老师的到来,让生活有了一个大大的转折……

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还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他们遭遇了不幸的童年,但却遇到了一位极好的老师。是什么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与对马修老师的喜爱呢?正是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照顾与宽容,让孩子们感到了温暖,便加倍的信任老师了。

影片中自私,冷酷,残暴的院长与马修老师形成了鲜明对比,院长认为孩子已经无药可救了,一心想著名与利。马修老师发现了孩子们对唱歌的喜欢,开始用音乐引领着孩子,并创建了合唱团。尽管孩子们这么调皮,可马修老师从来都没有放弃。如果没有马修老师的坚定执着与爱,那就没有孩子们后来的改变。莫约翰不会变成一位著名指挥家,贝比诺更是一位可怜的孤儿。

就像马修老师说的一样:“永远不要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只要你下功夫去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心得3

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怕已是半年前的事了,这部电影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熟悉的情节,温暖的音乐,最初那种单纯的感动被一遍又一遍地重放心中,不仅没有淡去,反而在一点一点地加深,一遍又一遍地触动着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现在我就将这埋在心底多时的陈谷子烂芝麻的感动晾出来与大家分享吧。犹记得那个阴冷的冬天早晨,失意的音乐家怀揣着不甘的梦想来到了故事发生的这个地方。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佩皮诺在晨雾中在校门口等待星期六爸爸来接他回家。池塘之底,一群被抛弃的孩子等待着他的救赎。

被这个世界上的阴暗和不幸选中的孩子们,没有失去灵魂的善良光明,只是暂时迷失了自己,只是需要人去关怀,去理解,用爱去抚慰他们受伤的灵魂。犹记得那个倔强孤独的少年,用雾气弥漫的双眸静静忘着新来的学监,没有聚焦的眼睛里看不出感情,也不含戒备和敌意,只是一味地忧伤,忧伤得让人心疼。苍白的面容,沉默的对抗,美丽的故事,开始于这称不上惊鸿的一瞥——马修的到来如一块小石子投入这个死气沉沉的池塘,激起一圈一圈美丽的涟漪。哈珊校长冷眼旁观,等着看这个“有着丰富的同情心的新职员”的好戏。同事好心相劝,他已完全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对这位新来的学监的做法表示担忧。马桑大叔一如既往地关爱着孩子们,并未被一次过分的恶作剧的伤害冷却了爱心。而被放弃已久的孩子们惊奇地,不解地观望着,受过的伤害使他们不再那么容易地去信任一个人。马修在所有怀疑和劝阻的声音中不懈地坚持着他的信仰,他相信希望,相信美好,相信光明,相信善良,如信徒般虔信着爱能改变一切的力量,从未动摇。

当这位“有着丰富的同情心的新职员”认为自己“已经基本控制住情况”时,学生们撬开了他的锁,偷出他的皮包,偷看他的乐谱。晚上在他不在时唱着奚落他的歌。这样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马修的信仰,反而让他生出了不一般的想法。他一生热爱,发誓永不放弃的音乐事业,和这群叛逆,倔强的孩子们,都是他爱的倾注。合唱团建立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奇迹般的被实现了。音乐如一扇新打开的窗子,孩子们惊奇而贪婪地享受着窗外的美景,这从未有过的感受让他们流连忘返,不可自拔。当纯净的童声在空气中飘荡,我看见阳光在忘情地舞蹈,尘埃的笑容在阳光下盛开。而孤独地站在走廊上观望的少年,一种从未有过的渴望在他心中无法抑制的蔓延开来,不可阻挡。是的,你能阻挡冰雪融化么?你能阻挡小草破土而出么?你能阻挡花儿盛开么?你能阻挡从南方归来的燕子唱出春天的第一支歌么?

在孩子们灵魂的硬茧慢慢地脱落,融化,心灵渐渐显出它原本的鲜活柔软的样子时,意外不期而至。蒙丹的出现在马修的意料之外。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这个令人感到害怕的少年。他沉默,偏激,可怕的眼神里满含着敌意,一言不发地坐在走廊里抽烟,把烟圈喷到阻止他的马修的脸上,唱着污秽不堪的歌曲。他令我感到害怕,真的,还有厌恶,不知该如何面对,甚至描述起来都束手无策。他的到来使电影横生枝节,也让这个美丽得像梦一般的故事多了几分现实无奈的色彩。在我的心里,他的到来如同一场噩梦。也许我不应该这么说,也许他亦只是被这个世界所遗弃,所伤害,才会遗弃和报复这个伤害了他的世界。

可他真的像一场噩梦。但我接受这样的噩梦,生活的确不会那么美好。关于自己对他的态度,我不知该如何解释。但马修显然和我不同。他毫不畏惧,对伤害佩皮诺的蒙丹说:“我甚至要禁止你看他。哪怕是一眼,我也会让你的生活变成噩梦!”他也并不厌弃蒙丹,他让蒙丹加入合唱团,当蒙丹因涉嫌偷盗而被校长拘禁时,他甚至颇为惋惜地说:“他可是我惟一的男中音!”他让我感到深深敬佩!这颗大爱之心,容得下所有的伤害,容得下这个世界上一切需要他抚慰的不幸!

与此同时,晾在竹竿上的一条条白色床单之间,被罚做杂务的皮埃尔一边干活,一边轻轻哼唱着在走廊上听到的歌曲。歌声在单调的白色床单间盛开,开出比阳光还灿烂的花朵。皮埃尔与蒙丹同样沉默倔强,但却是和蒙丹完全不同的人。他的心脆弱而敏感。受不了对母亲的侮辱,他偷偷逃出学校,在大雨中奔跑,最后隔着密密的雨帘看到了那个熟悉而慈爱的身影被匆忙的劳碌渐渐磨去青春。雨水打湿了他额前的几缕发丝,使他看上去有些狼狈。马修并不知道他去干了什么,然而,“他回来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尊重少年敏感而脆弱的秘密,为这个从雨幕中急急奔来的少年打开了学校沉重的铁门。当皮埃尔在空寂无人的教室里倚靠着讲台忘我地歌唱时,站在门外的马修该是怎样的惊喜!如同树梢的绿叶震慑于晨曦的第一丝阳光,如同天边的小草倾倒于世上最美丽的晚霞,如同朝圣者终于看到心中伟大的神迹,他惊叹于这少年奇迹般的音色,深感上天对自己荣厚的恩赐。当皮埃尔得天独厚的嗓音和对音乐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被马修所发现,两股力量交汇一起,放出了无比绚烂灿然的奇迹般的美丽光芒。皮埃尔终于可以纵情地歌唱,让他的声音毫无保留的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华。孩子们的歌声日渐和谐动听,音乐做到了这一切!阳光愈发的温暖和煦,似乎要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空气中的浮尘都反射着熠熠的金色光辉!

操场上的喧闹感染了每一个人,甚至是古板冷酷的哈珊校长。孩子们将纸叠的降落伞从高处扔下,少年窥看着高墙外远处穿着花裙子的女孩,嘴角微笑的灿烂光华让世上最璀璨的宝石也为之黯然失色!一切都似乎正在变得美好无比,变故迭至。哈珊校长的一笔巨额钱款竟不翼而飞。很自然的,他们怀疑到了蒙丹。哈珊在办公室狠狠地抽打着蒙丹的脸,逼问他将钱藏在何处。不堪忍受的蒙丹出手反抗,愤怒的他扼住了哈珊的喉咙。哈珊恶狠狠地对前来帮忙的马修道:“终止你的合唱团!终止他!”

于是蒙丹在接受严酷的拷问;哈珊校长私藏的木柴被偷偷用来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而合唱团并未终止,马修和孩子们的执著使音乐如岩缝里挣扎着的小草般生机蓬勃的继续存在着。矢口否认的蒙丹被扭送至警察局,郭邦吐露那些钱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买一个热气球而偷去的。这样单纯而美好的理由竟能衍生出如此可怕的结果!得知真相后的马修再一次原谅了他。一切又开始走上正轨,似乎比以前还要美好,因为蒙丹走了。马修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皮埃尔的母亲,却被皮埃尔误解,这倔强敏感的少年将墨水瓶从教室的窗口扔下,砸在正与他母亲交谈的马修头上。愤怒的孩子们一拥而上攻击皮埃尔,马修擦着头上的墨水喝止了他们,然而从那以后,每天的合唱没有了皮埃尔的部分。马修仍然不动声色地训练着合唱团,用忽略罚皮埃尔的无礼。被剥夺唱歌权利的皮埃尔变得愈发的沉默,双眼被忧伤的大雾弥漫,雾气氤氲,愈发的看不清神情。马修处于地下状态的合唱团竟传入了一位女伯爵的耳朵里,并得到她的欣赏。

爱慕虚荣的哈珊对此十分高兴。在为女伯爵演唱时,皮埃尔倚在一旁的柱子上,双眼大雾弥漫。到了皮埃尔的章节,马修望向他,抬手向他示意。那一刻,皮埃尔眼中的雾气渐渐散去,眼底第一次浮现出感激,欣慰的神情。他被原谅了!美妙纯净的歌声再一次从他的喉头逸出。动人的歌声整齐和谐的响起,女伯爵的脸上浮现出微笑。似乎功德圆满了。哈珊得到了他想要的荣誉,马修和孩子们的音乐得到了认可。然而祸根是一早就埋下的,被冤枉的蒙丹纵火烧了学校,使哈珊的荣誉化为了泡影。恼羞成怒的哈珊对马修说:“你被解雇了。”这大概是影片最悲伤沉重的时刻了吧。马修收拾好行李,回望一眼这所承载了太多回忆的学校,和那些自己深深爱着的孩子们,走出了学校的大门。当走过原来教室的窗下时,悠扬的歌声突然飘出,各种祝福的卡片如雪花般纷纷扬扬从窗口落下,飘舞着,旋转着,和着歌声。

这一刻,眼泪潸然落下,濡湿了八月的阳光。空气中开出大朵大朵的泪花,尘埃吟唱般轻叹,感动如繁花盛开,如芳草漫过天涯,心有七弦和鸣,乐声在仲夏晴朗蔚蓝的天空下盛开,而爱,是镶嵌在阳光里的云朵,世间最洁白美好的风景,永藏心底。该怎么说这部电影的结局呢?说不上完满,却是美得让人落泪。皮埃尔进入了里昂音乐学院,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

而马修,在那个整天痴痴的站在校门口等待星期六爸爸来接他回家的小孩佩皮诺的记忆里——残阳如血的傍晚,风儿轻轻舔舐着一直蔓延到天边的碧草。佩皮诺痴痴跟在马修身后,等着他带自己离开。已经上了车的马修终于又下车回头走,抱起了痴痴等待的佩皮诺。那天正是星期六,他没有让他失望。一切都是如此完美,完美到不能再添上哪怕一笔的重量。我将画面定格在那辆载着马修和他一生的爱和梦想远去的车上,将感动定格在他们远去的那一刻。心弦又鸣,颤抖着泪水与微笑,欢欣与惆怅,纵无长亭古道,希望却一定是那蔓延到天边的芳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动则是碧天上任意东西的浮云,而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心得4

今日我带我的学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看完后我的心灵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激学校让我给学生这样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当看到:学生都有自我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样去挖掘,怎样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所以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心得5

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也是关于心灵与爱的电影。“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教育好学生们我们此刻要怎样做”影片中,现实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在寻找着这个问题。《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手里拿的是一把爱心和梦想的钥匙,开启了学生们的心灵之门。

这是法国偏僻的郊外一所被称作“池塘底”的教养院。里面的孩子,或者每每倚靠在铁栅栏前,企盼着已去的父亲,或者用毫无奢求的眼神,不屑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们的父母或是在战争中死亡,他们的母亲或是未婚妈妈,他们拥有太多太多别人不曾拥有的冰冷和无助。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强制关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一道道铁门禁锢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只能看到高墙围着的四角的天空。感受不到爱和尊重,更不许对爱有所依恋。犯了事,只能用皮鞭和囚禁处理。

尘封的心灵就这样开始慢慢变得扭曲,在那里有以李基度为代表的攻击性强的儿童,他把学监老麦砸得住进了医院;还有以皮比诺为代表的,由于失去双亲,缺少依恋而孤僻,甚至变得抑郁的儿童;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让单亲妈妈头痛,对音乐极有天赋,但又自尊心十足,相当敏感的莫朗。这样我们看到了《放牛班的春天》中学生们的叛逆、反抗和疑问:在影片里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显露无疑,他们在拿教师做笑料,暗算教师……学生们对教师的轻蔑无视,教师们对学生的不满和强硬,他们只是把学生的这种行为看成叛逆、堕落的表现。教师和学生选择了对抗,而不是经过真心交流,互相理解来解决问题。

在这样充斥着邪恶和暴力的氛围中,许多教师都是采取了妥协、默认、忍耐或同流等消极的态度,而马修的态度是进取的。初来乍到的马修,应对孩子们一贯的恶作剧,并没有像其他教员那样过激的反应,尽管他也需要吓唬孩子,但他的心中充满了爱。他相信不管是什么人,他的心灵深处都深埋着善良的种子,尤其是孩子,教育者就是善于将之挥之而出的那个人。等爸爸的佩皮诺的眼神仅有让人更加怜爱;“乐谱是不是间谍的密码”,孩子还是那么的天真、好奇……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丰富的内心,我们不要苛求孩子都成为我们心中的那个孩子,他们是大千世界中的叶子,从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真正尊重孩子原有的特质,让孩子原有的特质更加闪亮。于是,当孩子嘻笑着骂他秃头的时候,当孩子将他用半生的心血创作的乐谱散落在厕所里随意玩弄的时候,当孩子将墨水瓶砸在他的脸上的时候,他从来也没有恼羞成怒。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帮忙这些孩子掩饰他们的过失,使他们不至于遭到冰冷的惩罚。他为什么这样做想讨好这些孩子吗

不是。不严格要求他们吗不是。想表现自我的宽容吗不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池塘底”教养院的非人道的刻板的教育的霸道粗鲁和苍白无力。校长的”犯规—处罚”的行为主义派的管教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人性的一面,将改造学生的过程单纯的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过程。他对人性的看法过于简化,完全忽视了人的行为异常发生的内在认识、情感、动机、和态度等主观的心理原因。同样,也忽视了认知、情感和意志等过程在行为矫治中的作用。以为简单而粗暴的处罚就能够阻止学生们继续捣乱。而他这样做的后果是,招致了学生的怨恨和更多的恶作剧。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当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他意识到了校长”犯错—处罚”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开始用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也注意给学生多一些自尊心。

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地认为是受人尊重的,虽然我们有金钱,有朋友,或是处于权威的地位。如果无法满足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我们就会产生自卑、无助、沮丧的情绪。比如像皮埃尔这样的人,他虽然没有直接将这些情绪表现出来,但他带头闹事等行为正是为了掩饰他的自卑和无助。在顽劣的外表下,隐藏的其实是一颗受伤的心。

马修教师让皮埃尔明白,他的妈妈是关心他爱他的,也让他明白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和校长一样死板的。马修教师还发掘了他在唱歌方面的天赋,最重要的是马修教师给了他自尊,把他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让他懂得了自尊的需要和尊重他人的需要。他认为这种需要是必须到达的。在一片和谐的童音中,马修向皮埃尔挥挥手,那是一个邀请的姿势,恭敬而慈爱;那是皮埃尔熟悉而渴望的旋律;那里有许多双眼睛都含着笑意在等待着。冷着面孔的少年,逐渐将身体从石柱上慢慢抬起,调整自我不羁的站姿,他变得恭谨而又充满了喜悦。

那一刻,他突然就明白了一切。他领悟到了被人尊重的感觉,更懂得了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的道理。

那一刻,什么是“春风化雨”,什么叫“润物无声”,全明白了。

克莱蒙·马修,这个落魄的音乐家,失业的代课教师,却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身上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用自我的方式做着微不足道的事情,温暖了冷漠的学生,唤醒了明哲保身的同事,改变了囚笼般的学校。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平凡、自然、真实。

“好好先生”马修也有自我不可侵犯的原则和立场。他不会对自我喜爱的学生有任何的偏袒,不会无原则地放任一个学生胡作非为,但同样也不对经常得罪自我的坏孩子怀有丝毫的偏见。教师就应当这样,正确运用教育者的权威,合理掌握师生之间的距离。既不能淡化教育者的身份,也不能任意扩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宽容、理解、接纳、欣赏、并感受着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马修就像是一个集所有优秀教师所应具有的特点于一身的学监,而属于他本身特色的当属他借音乐完成了对孩子们受悲痛灵的抚慰与洗礼。就教书这点来看他并没有做什么,他也没有刻意去培养学生有什么远大的梦想。他们似乎整天在做着游戏——唱歌。马修没有摆出一副教师的模样,似乎自我是一个引导者,带着孩子们经过他们自我发声高唱,逐渐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门。孩子们逐渐的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是这样的;我喜欢和大家一齐合唱;我也能做好一件事的;我不是没有用的人!至少我能歌唱……”孩子们逐渐的在自我肯定着,他们找回了信心、完美、人格、价值、道路、爱心和梦想!最关键的是孩子们重新找回了自我的人生,他们了解到自我应当做什么,怎样选择,怎样应对外面的世界。马修没有做什么实质的事,他用自我的爱心和游戏(音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内心,因为他至诚的爱心和梦想。他不是在教导,而是在引导和影响——学生们是在引导中自醒的。

马修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到达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从小受到“行动——反应”的强制性规定的他们,生活在那里实际上毫无自由与欢乐可言,而马修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关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心灵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他们所不曾拥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倾注在马修的身上。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少年们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简直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马修应对孩子们,并不像其他学监那样选择了强硬的手段,或者选择了放弃,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孩子们的歌声,与其说是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说是他们为马修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学会了欣赏完美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爱。音乐结开了束缚他们心灵的绳索,重建了被炎凉事态损毁的是非观,激起了一颗颗幼细心灵中对于完美未来的向往。

影片从顽皮的孩子的嘻笑怒骂间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的马图的“善良、宽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的桀骜不逊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然而,春天来了,春天又要走了。

马修最终还是被赶出了学校,一向到处去给别人教音乐维持生计,直到去世。马修走得很无奈。就像他来到那里的时候一样,穿着他的破西装,提着小行李,缓缓地离开了。这个结果让人平添了一份心酸,从而使温暖的“春天”中多少包含着杯具的味道,就艺术效果而言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也使作品更具有现实感和可信度。马修不是天使,可是矮胖、秃顶的平凡的音乐教师——甚至有时候他的教师形象并不那么明显,他给别人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却没有本事给自我一个好的生活;马修也不是圣人,在这样的制度下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结尾时,从教室窗口飞出了几十只雪白的飞机,在歌声中,驾着清风,飞向了马修,飞到了他脚边。人性一旦复苏,“囚笼”关不住这群天使般的孩子。孩子们放飞了自我的爱心和梦想,马修成功了。就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失意的乐者,失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

春天走了,温暖却永留心间,能够让人在白发苍苍的时候还念念不忘。

用爱心能够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电影中有个叫蒙丹的孩子虽然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始终会萦绕在你的头脑。出此刻你面前的是一副被扭曲的面庞,他给人一种近乎于威胁的眼神。但透过这种眼神的背后,我们又能够发现这个孩子是多么的脆弱。之后,蒙丹被冤枉了,被重新抓进了监狱。突然有一天他逃了出来,并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放火烧掉了学校的宿舍。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这是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因为被误认为偷了钱而交给了警察,尽管被发现是冤案也没有平反,最终他一把火烧了学校。蒙丹被带走时,马修高喊:“你带走了我惟一的低音。”没想到,他的合唱团里从此永远失去了低音。英俊少年莫朗成为著名音乐家,蒙丹烧毁了学校之后狞笑着转身离去,他的路在何方呢

教育是需要真诚和爱的事业。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移植,而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触,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完整的投入。人们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我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主知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师定位。教育确实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但教育更需要教师具有对人的生命的真切关怀和热爱!真正有效的教育是有信仰和爱的教育,教师对教育工作信仰和热爱的态度是最能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因素,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和奖惩条例所不能代替的,学生从教师情感态度中所学到的东西,也远比教师所教的知识更多。

因为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经过认知教学过程来完成,而是学生无意识地向教师模仿、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着教师的影响。《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教师或者是一个伯乐。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我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教师,这样一位给自我最多帮忙的人。伯乐不是每个人都遇得到的,教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是伟大的。因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可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但愿每个教师都能牢记教育家陶行知这句话,像马修教师那样,用爱心和梦想的钥匙开启并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