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
写观后感需要对作品或场所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这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和批判能力,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怎么写出优秀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这里给大家分享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方便大家学习。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1
唐山大地震狠狠地摇晃着唐山,一口气摇晃了23秒。震后,哀鸿遍野,一片狼籍。
一块儿水泥板,压了两个孩子,姐姐在这头,弟弟在那头。要搬开水泥板,只能撬一头,但撬了这头,那头就会砸了下去; 撬了那头,这头就会砸下去。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
在这种时候,水泥板上面的妈妈必须要放弃一个。你不放弃一个,两个都会死;只有放弃一个,另一个才能活下来。
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够得到另一些东西。那些硬抱着旧稻草的人,永远也尝不到新稻草所带来的甜头。有舍才有得,你要的是什么?
不能再犹豫!你如果还是不肯放弃旧稻草,就只有和它一起摔到地上,起不来了。水泥板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但它不好选,然而必须要选,而且要快选,不想选都不行!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硬逼着我们在舍与得之间徘徊,你若不想放弃一些东西,它就让你不得不去放弃一切;你若不想得到什么,它有时竟硬把东西塞给你!
32年后,汶川也被狠狠地摇晃了好一阵儿,房倒屋塌,惨不忍睹。
一块水泥板,压着一个孩子的腿。这块水泥板撑了个房子,要是没移的好,房子还会继续塌,就有砸死更多人的危险。
水泥板外面的妈妈就果断地放弃了孩子的腿,让水泥板继续撑着房子,换来了更多人的安全。
只有舍才能得,你必须放弃。至于放弃什么,随你便,但我们往往不想放弃任何东西。遇事果断,非常重要。
我有“选择困难症”。每次爸爸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时,我的回答总是两个字:“随便!”因为,我什么都想吃,然而又知道不能都吃,却不想放弃哪一样。
为此,我似乎错过了许多东西。
生活就只是一道道的选择题,题目也非常简单:“你要什么?”然而,你未来的路,就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中,悄悄地定局……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2
雨滴滴答答地下起来,在一片废墟中,一个小女孩醒过来,她咳了咳,大概是被这冰凉的雨水呛着了,她胸口一起一伏,终于,她睁开了双眼。
她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她那深色的瞳孔里充满了恐惧,充满了害怕,甚至还充满了一丝茫然。她呆呆的坐起来,看见的只是人来人往的场面。夏天的雨是温暖的,但……现在的雨却犹如冬天下的雪一般,冷得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她站了起来,她看清了,她清楚了,解放军叔叔正在搬运尸体,她挪着步伐一步一步地走着。她闻到了那漫天的血腥味,她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哪儿?这时一辆大卡车经过,溅起了水花,那水花是人们的血,是大地的土,也是天上的雨。
她看着眼前的一切走着走着,一个解放军叔叔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件雨衣,蹲了下来,给她披上,问道:“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她的泪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小朋友,你的家在哪儿?”她眼眶里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滚烫的泪水滴落在手背上。“小朋友,叔叔带你回家!”她被叔叔抱了起来,她用那空洞的,茫然的,恐惧的眼神望着后面,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这只是一场梦而已。她紧紧抱住了解放军叔叔的脖子消失在人群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3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夜没有睡好,眼前总是浮现电影里的场景!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对的却是只能救一个的痛苦选择(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被母亲放弃的小登,在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收养的32年间,对母亲当初的选择一直不能释怀,而她的母亲同样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巨大阴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
我哭了几次已经记不清了,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达要被奶奶带走,妈妈目送汽车渐远,流下了无助的泪水,儿子跑回来后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声时;比如小登的养父大吼:“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哭;比如小登与母亲重逢时的欲哭无泪以及后来在墓地的那次痛哭。几乎所有的哭戏都在精准把握人物命运的脉搏以及观众的泪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妈妈元妮断然拒绝追求者,而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观:谁能拿命来对我好?甚至放弃了搬进楼房的机会,一直住在小平房里,怕老公和女儿的魂儿回来找不到家。也许只有经历了那样的生死场景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才会甘愿从一而终。震后的家园几年间就建好了,而且越来越好,而经历了地震的人们心灵的重建却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心灵的重创都难以愈合!
由于时间背景,影片中许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别有感觉:冰棍是用纸包着的、冰棍箱子是当年我妈妈用过的那种、暖壶、茶缸子、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自行车把上挂着的篮子(是用包装条编的)~~~~~~把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同事玥玥说:走出电影院马上给在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突然之间特别想念他们。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亲人永远是亲人,家,永远是你疲惫时停泊的港湾!就像剧中母亲元妮常说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没了!23秒可以改变一切,要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在近几年里,自然灾害不断发生,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发生的青海玉树大地震,冯小刚此时拍摄《唐山大地震》具有时代意义,使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激励更多的同胞以各种方式去抗震救灾,不仅是剧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仅是经历过地震而幸存的唐山救援队,更多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电影结束了,观众寂静的离开,面对最后一个镜头:20多万逝者名字的纪念碑,我相信大家都会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 真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4
今天,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我知道我不会哭,但是我会有和大人们不一样的情感,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影片。
影片以普通一家人的生活情节主线展开,恩爱的夫妻——元妮和大强,漂亮机灵的孩子们——方达和方登,姐姐护着弟弟,丈夫养着妻儿,平淡而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这天,被一场地震毁灭了。
一阵地面裂开的巨响,在车子里的大强探出头来,大喊了一声,地震,是地震!在房屋里熟睡的姐姐被惊醒,把弟弟拉起来,无助的喊着妈妈,元妮一见,便叫道:“来——啦——!”,说着要往房子里冲,丈夫大强拦住了她,自己却冲进了房屋,那一刻,房子倒塌了,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爷,你王八蛋!”那是一个失去亲人而痛苦的喊叫。
面对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的姐弟,只能救一个的现实摆在元妮眼前,她一再哭求:“两个都救、都救”,最终她无奈地说:“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在废墟下的女儿哭了,恨、委屈、绝望,于是再也不要认这个妈妈。
之后,母亲没有再嫁,她说:谁还能用命来对我好?是呀,除了自己的丈夫,谁又能这般爱她呢?“没了,才知道什么没了。”这句话跟随了元妮23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都无法修补啊!
在影片的最后,方登跟着方达回到了母亲元妮那里,当元妮对着方登说:“西红柿我洗好了,妈没骗你!”随即跪在方登面前,一个劲儿说着妈对不起你时,方登也一下子跪了下来,泪流了一满脸,其实,她早在以前就已经原谅了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是爱她的。
在唐山大地震时,虽然死了24万人,但是在唐山地震时,又有人选择了多少?又有人付出了多少?又有人失去了多少?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23秒,32年······灾难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5
一个生在70年代的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第一时间目睹那个真实而残酷的日子。今天中午乘着午休时间赶往湖南大剧院观,结果时间不合适,又驱车赶往王府井影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买到中午12点的全价票。
刚进影室时钟已经指向12点零5分了,屏幕上出现无声的开场字幕,显得格外沉重。我屏住呼吸。瞬间时间回到1976年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发生在河北唐山。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大地上狂风呼啸。在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夷为平是迄今为止
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多人二十四万人无疑是一个悲哀的整体。它带给我们的是惊恐,害怕,悲伤,难过……在23秒时间里几十万同胞瞬间消失,亲人骨肉分离。
影片中一位母亲(徐帆饰演),当她看到自己的一对双胞胎被埋在废墟中,在当时那种特殊状况下,又只能救一个孩子的情况下,一个伟大的母亲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所有人都被这场景感动着……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停的回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历历在目,每天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受灾地区的最新情况,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我们的人名子弟兵、是你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危抛诸脑后一心一意的救援。人民子弟兵一起开辟通道、抢救伤员、清理废墟、运送物资,成为激励灾区军民顽强奋战的强大动力。哪怕是手无寸铁的人民教师和学生,都奋不顾身地营救埋在废墟的同胞们。
清楚地记得在汶川灾区温总理曾说过:“山可以移动,但动摇不了中华儿女抗震救灾的决心;水可以阻断,但阻断不了内地同胞的深切友谊!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在一次次灾难严峻的考验面前,体现的是我们祖国人民的团结,众志成城。
“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部好片,尤其生活在蜜罐年代的孩子们值得一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6
往事不堪回首,但在汶川、玉树的大地震后,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了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发生前,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可爱的姐弟俩正在家里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姐姐从梦中惊醒,她赶忙叫起弟弟,他们的父母拼命回去救孩子,母亲被父亲拉回安全的地方,父亲刚进门,房子轰然倒塌,姐弟俩都被压在房梁下,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只手臂,他也不愿读书,自己挣钱,成为了一个公司的老板,姐姐当英语家教养活自己和女儿。32年后一家人的意外重逢,让他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震后的唐山……7.8级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好在顽强的唐山人能重建家园,让唐山更加繁荣。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是影片中的母亲(元妮)在地震之后的感悟,每次看到元妮孤独的身影,对于丈夫、女儿的怀念(她以为女儿也死于地震),对于外出儿子的思念……在32年后母亲与女儿的团聚,更是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涌起酸楚,当初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时该是多么痛苦的决定啊!意外的重逢,让这位母亲又想起了当时的场面,她对女儿的愧疚,毕竟是她自己抛弃了女儿啊!地震带给这位母亲的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仅仅23秒,让她失去了丈夫,还以为失去了女儿……
做父母的,哪个不担心自己的儿女?元妮担心出门在外的儿子,年迈的养父面对着失散多年的女儿怒而激动的大喊:“我天天担心!”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这部影片更加深了我对父母爱的认识,它也让我明白了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舍弃!
如今的唐山已经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城市,它不仅是唐山人奋斗的结果,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7
近期我与家人看了《唐山大地震》,虽然我不是唐山人没有真正经历过地震,但是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
首先最让我感动的面对地震的亲情!徐帆演的母亲和张国强演的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看到孩子呼喊,父母爱子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惟妙惟肖,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做出了的痛苦选择过程,被演员演得真实、动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无论是谁都是自己的骨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选择,那可关系着生死,最后选择了弟弟,反映了重男轻女的思想。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分离,母亲无奈的答应,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说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它还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奉献,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灾区的第一线,体现出人民军队是人民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电影中对爱的表现处理非常到位。父亲不顾生死推开母亲自己却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这些体现了爱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地震后母亲30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爱!
当看到记载唐山大地震死去二十四万同胞的名字的那堵纪念墙的时候,我的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虽然唐山大地震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坚强的唐山人民靠自己的双手,从一片废墟上再次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园。这部电影是带有伤感的,让我们懂得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免费篇8
今天的语文晚自习,我们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感触甚多。一部小小的电影却在每一个细节蕴藏着许多人生哲理,当然还 有爱。
看着电影中房屋倒塌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人和自然相比,实在是很渺小。虽然人们会利用自然,会预知天气,但面对这样的天灾却束手无策。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人类能控制,能预知的的灾难。就算以后能够预知,但能阻止或逃避吗?因此,在抗震,救援的同时,也得学会尊重自然。
地震后那个选择的画面,相信许多人都记得。母亲在绝望之中选择救儿子,这对女儿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在当时的社会这也是正常的。并且幸运的是,她的选择是对的,儿子和女儿都活了下来。我们不难发现,人生中有许多选择题等着我们选择,选错一两题没有关系,但错得多了,可能会后悔一生。
不论是地震中的母亲,还 是那对领养孩子的夫妻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孩子。地震中的母亲很坚强,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受伤的儿子。当儿子放弃考试,放弃戴假肢时,母亲都给了他正确的方向。那对夫妻也通过对养女的关心与理解和女儿一起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当儿子长大后要独自一人去外闯荡,母亲尽管满眼的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前途还 是坚决地关上门,面对别人甚至是儿子要她找个老伴的建议,为了死去的丈夫,她都一一推辞,准确来说应该是拒绝。当儿子有钱有车有房时,儿子要为她买新房子,她不同意,也是为了丈夫和女儿,怕他们的魂找不到家。这迷信的话在此却让人十分感动。忠心,爱子之心在此处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而那对夫妻对养女的爱也不亚于那位母亲。他们理解养女,尤其尊重女儿的意见,这也让养女能很快对他们像亲生父母一样。虽知道自己很爱养女,但仍能支持养女去唐山寻找亲人,这一点是很可贵的。
当电影接近尾声是的那次地震,女儿主动投身到抢救中。一位母亲为了他人的生命竟同意截掉亲生骨肉的一条腿,而往往在灾难过后才发现,人原来是如此脆弱。在截掉亲生骨肉的腿后,原本坚强的母亲在那一刻崩溃。这时,女儿才知道当年母亲也是一样一爱她。
电影到后面,在女儿回家后,尽管还 有那么一点隔阂,但在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跪下的瞬间,即便是心如铁般冰冷坚硬,也会被母爱融化得只剩下温暖。故事到最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毕竟在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