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什么样的《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篇1
自从看了《海洋天堂》这部电影,我才知道什么是父爱,他给我们的爱到底有多少?
原本,我以为爸爸在我犯错的时候只会打我,可是,看完这场电影以后,我才知道,我错了。爸爸表面上是在打我,可实际上是在教育,让我下次不要在犯同样的错误,这场电影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电影的主人公大福患有孤独症,而他的妈妈却不幸而死,他的爸爸得了肝癌,在他活着的这些日子里,他把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一点一点慢慢的教给大福。
大福学东西很慢,在大福学拖地的时候,总是出错,他的爸爸耐心的教他很多次,可是他始终学不会,爸爸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狠话,大福很伤心,爸爸更难过。爸爸安慰大福:“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他的游泳本领很高。有一次,他爸爸对他说:“他就是大海里的大海龟,而大福就是大海龟后面的小海龟。”后来,他爸爸去世了。他记住了爸爸教他所有的东西,能够独立的生活下去。他想起了爸爸说过的话,就跳下水去游泳。一只乌龟游过,他趴在乌龟的背上,仿佛趴在爸爸的背上。
爸爸离开后,他的生活并没有改变。爸爸教会他很多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还让他在思念爸爸时有个精神寄托——海龟。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啊!爸爸的爱就像海龟一样千年不变,永远伴随着大福!
《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篇2
前段时间看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叫《海洋天堂》,前景是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天生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地看着辽阔的大海,然后牵起儿子的手,两人一齐跃身跳入大海,或许海洋也是天堂。
影片的开始,使我产生好奇,随着前景的好奇,使我产生了观影欲望。
片中的主角是大福和他的父亲王心诚。大福在二,三岁时被家长发现异常,就带他去附近门诊看,医生说是弱智。大福的父母就将他送到北京大医院,经医生确诊为孤独症。
在大福七岁时,她妈妈因理解不了大福的病,有一天意外去世了。是上天的旨意还是命运的不公?大福是无辜的啊!她没又抛弃他,他是选择了用自我的生命来解脱做母亲的痛苦。看到那里,相对于大福来说我们都是幸福的。我们都无缺陷,还有最疼我们的妈妈陪伴着我们。有时候就想我们还有什么抱怨的?看到那里,我眼角湿润了。
孤独症的大福活在自我世界,每一个行为都出自他最真诚的表达,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无休止的欲望和苛求。高兴时他天真无邪的笑,让人很温暖,悲痛时他能够毫无研究的哭。愤怒时大声撕咬。影片中有一段,大福离开父亲,换一个陌生的环境,晚上睡觉就大哭,当他见到父亲了,就十指相扣,安心的入睡。这就是大福的感情表达。
简单纯真的表达。而在水中,大福像一条鱼。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拘无束。大福也有感情,在海洋马戏团里有个叫玲玲的,玲玲是他的最好倾听者,每一天都陪伴着大福。有一天玲玲不在了,大福就四处寻找,找到了一个扮相十分像玲玲的麦当劳叔叔,就依偎在他的肩膀,来表达他对玲玲的情感和爱。
有人羡慕大福的活在自我的世界,纯真无暇。也有人耻笑大福活在单一的世界,幼稚封闭。而在大福的世界中没有“善”与“恶”。他是欢乐的、纯洁的。
幸运的是大福遇见的人都是好人。乐于助人的好人。上天永远是公平的。健全的人应对人生,可能还有机会改变命运,可是对大福呢?他仅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屈从于社会的保障,乞求与道德的怜悯。没有这些,他将死路一条,因为,这就是人生。
大福虽患先天的孤独症,可他有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大福21岁时,医院确诊大福的父亲肝癌晚期,只剩三个至四个月的时间了。父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福了。父亲怕他死后大福没人照顾,就四处奔波找社会机构,可是孤儿院嫌大福大,养老院嫌大福小。国家社会也不管。。。。。。不健全的社会机构并没有使王心诚失望,仍然继续找,偶然一次机会遇见原先大福学校的刘校长。刘校长给他推荐一个民办机构,说那里能收留大福。于是王心诚找到了这个民办机构将大福送进去了,大福安顿好了,可是以后大福的生活呢?这也正是王心诚担心的事情,就这样王心诚开始教他怎样坐公交,在海洋管教他做清洁。教他怎样煮鸡蛋。对于一个患有孤独症的人来说,这得花好长时间和好大的耐心。王心诚就这样一步一步不厌其烦的指导大福。镜头的每一幕,无不让我落泪。这才体会到父爱的伟大。我也想到了我的爸爸,我想说“爸爸,我想你了”。
王心诚为他走使大福不感到孤独,拖着重病的身体,强忍这疼痛。拖着自制的龟壳,陪着大福游泳,并告诉大福自我将来变成海龟,永远陪在大福身边。王心诚死了。永远的离开了大福。看到那里,我大哭了。
最终,《海洋天堂》这部电影使我深受感动,该反应的是国家社会机构不完善,该引起社会反思了。我的愿望,如果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像影片中一样,在人生充满变数的命运中,能给于同情和帮忙,我想,社会将是多和谐啊,生活多完美啊!
《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篇3
《海洋天堂》,一个舒扬的名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肝癌晚期的父亲疼爱、照料自我的孤独症儿子的故事。
儿子王大福是一个快乐的“傻小子”,虽然已过二十一岁生日,但言语举止还依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模样,但是,除过离开父亲这种状况以外,他从来没有忧伤过,没有恐惧过。
他在生活中跌跌撞撞,与人交往是那样的真诚而不虚伪,这恰好和社会上每一天都“戴着面具”生活的人构成明显比较——如果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像王大福一般率真,那这个社会会不会变得更加“清晰”?
王大福就是用一双完全“封闭”的眼睛去看世界,因为自闭,因为孤独,因为和所谓的现实世界脱节,他才会经常幻想别人不曾幻想过的事,他只管想自我的,玩自我的,不论现实的力量有多强大,都冲不倒他的幻想。这也许就是这个孤独症孩子的可爱之处。
很喜欢电影中父亲说的一句话:“他上辈子必须是鱼,投胎成了人,才患上了孤独症。”鱼变成人,就会患上孤独症吗?其实理论上讲并不是这么回事。而这句台词所带的一种浅浅的悲伤,使这部电影的明暗主线变得很清晰:海洋、孤独症和父亲在海洋馆的工作。
我想,一部电影,结局有人作古,有人余世忧伤的,并不完全是杯具。《海洋天堂》就是一种“浅杯具”片。父亲去世后,儿子开始努力一个人生活,父亲生前教给他的,他都学会,那个经常闹性子、耍脾气的孩子已经不见。王大福就应已经明白:自我的生活,是要又美、又疼的。
《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篇4
作为正常人,我们难以深入到到自闭症患者的世界中。也许《海洋天堂》这部影片能够为世人掀开那黑色幕布的一角。
黑色的帘遮住了窗,阳光再也没能进来。自闭的心扉隔离了“阿福”(文章饰)与这个世界的正常交流他就像是上帝的弃儿一般,在自己的世界里游荡。然而,“上帝关了一道门,也必然为你留了一扇窗。”所以阿福并不是孤单的,有许多爱他的人陪伴着他,呵护着他。他的父亲王新诚(李连杰饰)对他不离不弃,牵着他的手走过了层层阴霾,努力为他撑起了一片蓝天。
我不知道这是阿福的幸运,还是我的幸运。我幸运的`发现那些深沉的、无私的爱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剧中,阿福的家庭是不幸的——大福(文章饰)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无法独立生活。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的打击自杀离世,父亲王心诚独自一人把大福抚养长大,与儿子相依为命。然而此时,父亲王心诚被确诊患晚期癌症,生命只剩几个月的时间。一切似乎已经走向了结束,阿福注定要孤苦伶仃的过活。所幸生活并不是只有唯一的解,只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就不曾会绝望,即使有太多困难,那也无法阻挡我们生活的脚步。
《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篇5
记得之前看了一部电影,是由李连杰和文章共同演的一部叫做《海洋天堂》的电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单身父亲带着一个有一点智力问题的儿子生活的故事。这位父亲在一个游泳馆担任一个工人,因为儿子的智力问题,父亲经常带着他一起上班。但是在一次体检中,父亲发现自己已经得了癌症,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但是看看自己的儿子,没有人照顾她,父亲非常的着急,于是父亲开始寻找能够收留儿子的地方,父亲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没有人能够收留儿子。最终在一个街道老主任的帮助下,他的儿子进入了一家收留孤寡儿童的学校,但是儿子虽然智力存在问题,却认得自己的父亲,自己不愿意呆在这个学校里面,最后又偷偷摸摸的回到了家中,找了父亲。于是父亲就想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教会儿子这些最基本的生存的方式。父亲拖着病重的身体教儿子每一件事情:如何乘坐公交车,怎样自己煮鸡蛋,怎样自己穿衣服,这些事情我们看似是简单的事情,在智商有问题的儿子身上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这过程中父亲曾经想过放弃,父亲也曾经打骂过儿子,但最终都克服了这些,终于父亲的身体扛不住了,最终病魔带去了父亲。留下了儿子自己,但是儿子并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经过父亲之前的那些教导,儿子已经养成了习惯,自己会去乘坐公交车,自己会煮鸡蛋,自己会穿衣服,最终父亲原来工厂的厂长成为了儿子的监护人,这个儿子就在父亲原先工作的海洋馆中,继续打扫卫生,工作。故事的最后,儿子也算是有一个好的归宿。
这部电影观看完以后,很多人都挡不住自己的眼泪,这部电影并没有多么刺激人的话语,但是那其中父亲那细心的教导,一点一滴的行为,让人看的非常痛心。让人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父亲也是这样对待儿子是这样的,有爱心是这样的,不放心。
天底下的父亲母亲都是一样的,对待自己的孩子,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
在这里我只想说,祝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能够身体健康,也同样希望所有的孩子对父亲母亲能够孝顺。
《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篇6
这部电影很低调,你都看不到几处演员飙泪的地方。如果跑神,可能会错过哭点。搜狐高清在时间轴上注明了几个泪点,我一一错过。我看得好冷静,有许多画面感觉太真实。而真实就是,你内心再怎么面对,都会选择平静下来。
那个孤独的笑,让我很入戏。可能大家看到一个女孩仰望星空,微笑着,幸福地甩着手中的冰淇凌,会躲开。而我有过一次,没有同学同行的一次,一起在旁边笑。并不是所有精神病都是神经病。如果现实拯救不了一个有缺陷的精神或脑体,那么精神病是一个多么好的解脱。
你能在连续倒霉两三个礼拜后,觉得自己很幸福吗?太多人会骂“神经病”,所以,你,理解不了一个人是怎么自动获得幸福的。
工作原因,接触过类似病例。请放下自己自认为正常人的心,你把他当同类,他才有可能对你放开孤独。
然而大福却是先天的孤独症(自闭症)。我感觉整片沉重在此,我流不出泪,这不是为了煽情的片。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抱有希望才活着,更不是绝望之时,就一定要去死。我们太平凡,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变化这个生活,所以看到别人时,是否也轻轻打算,能扛多久?
我微笑的地方可能更多。人各有各的不幸,只是陪伴,比什么都重要。现实上的陪伴,亦或精神上的陪伴。如果连这都没有了,任何不幸,一旦失去坚强来自持,马上崩溃。
我的哭点,在王心诚死后,大福独自面墙而坐的时候。我想,很多人能体会孤单面墙的心情。
孤独症的人,在所有天然的障碍之外,只会建立极少的联系的通道。我整个人沦陷在,大福后来接受了大乌龟,他重新笑了,那是幸福。
我们之所以是凡夫俗子,就是我们常常没能明白。
我们把情绪当作一个人的性格。不把吵架、生气和抱怨视为在乎,而视为啰嗦有毛病无理取闹。不把冷淡坏话和催促视为期待,而视为感情危急的信号。当然,怀有不良目的人,任何情绪都像演戏,看客自行去。
《海洋天堂》观后感范文篇7
昨天一天的行程满满当当的,早上去看了《海洋天堂》,很不错的一个片子,感动,同情。
感动是因为父亲的爱,一位父亲,为了自己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能够如此付出,谁可以不为之动容。
同情是因为无尽的爱,一位父亲,为了自己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付出了所有的所有,再走之前仍旧不能安心的离开……
其实社会的爱无处不在,简单的邻居的爱,简单的同事的爱,简单的老师的爱,简单的同情的爱,这就是大福的生活环境,在他的世界里应该会有他的美丽,他爱整洁,他循规蹈矩,他执着,他努力,他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在我看来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透彻,至少在父亲下葬的那刹那,那朵花色的野菊花让我感觉就是大福对于父亲重生的向往。当然,结局也是令人可喜的,大福学会了自理,生活依旧还在继续……
最近世界杯的缘故,似乎最近总是不在状态,呵呵,很难得静下心来,偶尔在安静的影院里,看着电影,摆脱世俗的烦恼,深入电影,随着导演的视角,挖掘一下内心深处的爱,即使眼泪哗哗,那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太过于功利的社会,对于美好事物的麻木不仁已经让这个社会存在太多的冷漠,更多的人如同患有孤独症那样,不断的接受着别人的爱,却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别提回报,电影里我们会同情可怜的父子,但是平日生活里,我们是否也会感恩对我们施于爱的人呢?
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依然这么觉得,善于发现的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要回报,回报爱才是更高的境界,因为那是心中不再仅仅只是自己,为爱痴狂,为爱感恩,大爱出于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