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
写观后感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者难以理解的术语。好的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供大家参考。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篇1
随着电影《挪威的森林》上映,关于《挪威的森林》的议论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而我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个喜欢跟风的人,生怕自己out了,于是赶紧在网上把电影看了,看完电影后,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影片中有不少做爱的场景,当时还抱怨,“什么名作家的名作,明明就是高级点的黄色小说,男女。”
但就在我将之淡忘的时候,一天在图书馆借书时看到了纸质版小说《挪威的森林》,就顺便借回来一看,读后后我想说电影跟小说真的没法比,感受也迥然不同,就像我看的跟我读的不是同一个故事,当然在书中,树上春树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性交,但给我的感觉不是“”而是“淡淡的唯美”。
除此之外,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与无奈,直子、木月、直子的姐姐、还有玲子都是在心理上不健康的人,但是我不太明白他们的这种不健康,明明可以健康,可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不健康。例如,直子的姐姐从小就是聪明机灵的女孩子,做什么都是第一,学习第一,体育第一,她就是我们所说的“每所学校都会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女孩”中的女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女孩子最终选择了自杀,起初我是不能理解的,要是我是她,我不知道有多happy,多想留在这个世界上听大家的夸奖,“你肿么这么聪明,什么都能做到第一”可惜我不是喔。最近看到一句话“有些人以为不尊重自己的感觉,就可以赢得整个世界。”似乎我有所顿悟了,直子的姐姐是优秀的,但这也许是她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而刻意逼出来的方式,当她不能承受自己“不尊重的感觉”时,她又选择了另一种极端的方式:自杀。直子、木月想必也一样吧,尽管我有点顿悟,但我还是不能理解他们这些行为。但也行这就是小说,没有矛盾何来冲突,没有冲突何来情节,没有情节何来故事,没有故事何来这本小说,只能这么想咯。
最后我想说,“活着多好呀,富贵都活着了,还有什么坎过不去滴。”
再多说一句,“渡边与绿子走到一起,我祝福你们哈。”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篇2
路渐渐的远去了,心却还在开始的地方挣扎着,这种痛一如离开母腹的婴儿,非要那么痛彻心菲的哭上几声才能证实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这样无声的啜泣着,虽然她很想哭出声来,可是女性的虚荣在阻止着她,不想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压抑。
曾说过以前我是这样活过来的,往后也只能这样活下去。一旦放松,就无可挽回了。是的曾经的目标在今天如果一旦放松,那么往后的希望就将不复存在,活着就是为了那一虚渺的幻想,尽管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够完成。
喜欢直子,喜欢渡边君,喜欢《挪威的森林》,这种喜欢让我觉得迷失,因为没有任何的一个人可以让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会落入枯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像爱直子的渡边一样深爱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于是就在那样的地方,就在那个阴惨惨湿漉漉的枯井里一个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挣扎着死去。
而我的记忆,最终也将在记忆堆那个昏暗场所里化为一摊烂泥。
一直喜欢描写死亡,那种生活终结时的无奈而又放松,那种莫可名状的心绪,我既不能将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将其深藏于内。于是只能自己压抑着对死亡的恐惧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来证实我此生的目的。
爱是那样的一个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无数的人却在亵渎着它,我爱是因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爱此时却是多么的虚无,可许每个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页书上的一张白纸。图然有着忘却的失落,却也只是无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泽说:“人生中无需理想这种东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为规范。”他又说:“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应做的事。”然而我们这个社会,在这样的冷漠的人群中,图有网络的温暖,却不需要绅士,我们只需要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脱离了社会性那样的一个单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为这样,死的阴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领地,等察觉到的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了。这样的后悔着,也无事无补。于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边亲身将挚爱的直子送进了坟墓,送到了木月的身边。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篇3
故事的开端是渡边君在机场降落,回忆起了他的童年,他的儿时玩伴木月与直子。木月自杀给故事的开始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后来,渡边陷入了患了精神疾病的直子与活泼开朗的小林绿子之间两难的境地。
青梅竹马的恋人直子因有共同不可触碰的记忆而越走越远,活泼的绿子的出现无疑是渡边君的救赎,但是另一方面,渡边又不能完全地投向绿子的怀抱,他心里永远都保留着直子的位置。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伤感的小说。你会迷失会思考,但是思考以后也许会更加容易迷失,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完全读懂,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思考与认识,就像陷入了一个漩涡。
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冲动、不顾一切。时间过去,有些东西却随着时间的洗刷而越加清晰,你想要逃避想要忘记,它越是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向你靠近,让你不得不睁开你的双眼去看清、张开你的双臂去拥抱接纳它。
村上春树写下《挪威》的时候,也许就是被这样不可触摸的力量所桎梏,不得不面对内心最真实的记忆与想法,提笔写下这一故事。通过情节聚拢、刻画内心,直视自我,平静地叙述了这个青春中参杂着痛苦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它仿佛有一股力量,从你翻开这本书开始,这股力量就从你的身体里拉扯出一根细线,你每看一个情节、一个段落、甚至一个文字,这根线就拉扯得越长,直到你的身体逐渐被拉扯抽离,倘若中途想停下来,这根细线会时不时抽动一下你的内心。推荐大家看一看《挪威》,年轻的时候看不懂,也许在往后的时间里,带着作者创作的情深与情怀去读,又能读懂多几分。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篇4
看完了《挪威的森林》这本小说,作者是村上春树,翻译是林少华。
老实说,我并不太喜欢这本小说。首先是第一次看日本小说,不太喜欢日本小说的叙事写法,(看书前介绍,村上的写法已经一改日语粘着式的拖踏迂回而明快许多了,不能想象读其它的日本小说该是多么的艰涩),其次是情节设计唐突而显得有些生硬,书中人物都有点神经质似的,总是和死亡、性什么的联系在一起,有种不合情理之感。但不管怎样,作者力图传达的孤独寂寞空虚无奈无助的感觉,我还是感受到了。这本书情节不咋样,但还是有它独到的韵味就是了。
作者描写了渡边和直子、绿子两个女性间的情感故事,由于直子前男友的突然自杀造成了直子患上了抑郁症,在精神疗养院住了两年之后也选择了上吊自杀,渡边给了直子最真诚的安慰、同情和情感。绿子是个开朗(有时也孤独)活泼的女孩,她有着抑郁的直子所没有的气质,这样的气质也渐渐获得了为人真诚的渡边的情感。期间也穿插出场了永哲、美代、玲子等人物,聪明、家境优越、视野开阔的永哲是个不可理喻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最终美代在永哲前往欧洲工作两年后选择结婚,结婚不久后又选择了自杀,而永哲在得知美代自杀后的态度简直让人心寒。在这里我还是较为喜欢玲子这个人物的,这个人物较为真实,钢琴教师出身的她因为同性恋学生的陷害而一度被认定为是精神不正常,在精神疗养院呆了八、九年后终于走出疗养院,在去往北方一个小镇任音乐老师之前和渡边相聚的一段情节最为感人,第二天临别时玲子对渡边说道:“好好幸福地活着,为着直子和我,将直子和我的都活了吧”(原话不完全是这样,大意如此)。小说结尾渡边打电话给绿子,电话中绿子问渡边“你在哪里?”,渡边环顾四周后喃喃自语道“我在哪里?”,这段结尾将人们对当下世界的不可知、迷茫、孤独之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篇5
小伙,我知道我已不在你的好友列表中,但是今天我還是想跟你說說,電影欺騙了你的眼睛,無論你看多少次你都不會明白的,我當初解釋的都是我自以為是的結論,因為當時的我也不知道為何。現在我想告訴你的是"直子她患有精神病,嚴重的精神病,你想不明白的事情就是因為她是個老練的同性戀者,這是你的雙眼無法看到的真相。我也驚呆了,起碼我明白,知道了真相。我帶著明知道結局的心去閱讀,我想,給直子寫信過程中,渡邊的文筆得到了很大單位提升,也使他開始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我不得不說,儘管我是不是入魔也好,被欺騙也好,我現在遇見了一個跟渡邊類似的男人,他的觀察力讓我害怕,越是害怕越是想要靠近,奮進又自棄的感覺每天都在掙扎。我問過朋友A我是不是有憂鬱症,她說"有憂鬱症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有此症狀的。"我松了口氣,我問朋友B我是不是有精神病,他說"可能還不至於那麼嚴重,稍微注意一下,不用進行治療的。"(他是很認真的對我說的)總而言之,我現在開始認識自己了,所謂的認識自己就是不僅僅知道自己的年齡、性別、名字而已。
小伙,你也看看吧。真相和答案都是自己找尋的。
木月的死,让渡边把“死不是生的全部,而是潜伏在我们之中”作为他的座右铭,现实中的我们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种.种无奈,我常常冒出脑海就是这个字,前几天的一个念头让我不再想,也不敢想,甚至是无意之间闪过,自己也会害怕,所以不管怎样,生活我们还是要过,生命还是会延续。我们活着,同时在孕育死亡,这是我们必须学习和一直不变的真理。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的人做的事情”,这是永泽说的话。一想到这句话,我好难过,垂头丧气的呼天喊地,使得我患有严重的劲椎病,心里仰不起头来。心里打败了一个恶魔,另一个恶魔有又拔地而起,它们成长的速度太快了,我无力是从,只能随波逐流。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篇6
《挪威的森林》其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够再普通的故事。在译文版的封面上,写着的“孤独的都市少年,徘徊于两位少女之间”或者“一首感伤的青春恋曲”这样恶俗又画蛇添足的文字,没有看过的人大概也能够猜到。少年渡边彻。十七岁便死去的好友。好友的女友直子。还有后来遇见的绿子。后来直子自杀。余下的,便是渡边和绿子。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是阴冷的。木月的死。直子的姐姐的死。初美的死。这样的密集的自杀,却没有让人觉得一丝一毫的不自然。 死亡带来对生更加深入的探知,同时也让生命断裂开一个出口,督促着幸存着的人们去探寻。然而对人生自始至终没有把握的感觉,对诸多人事的无能为力,以及深深的孤独,却是一直深深存在于渡边和我们各自的内心。 慢慢的我却也渐渐能够明白其间一些温情。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那个叫绿子的女孩子。这个直率天真的女孩子,深知世间的诸多规律和困苦,却始终像个孩子一样任性。她有俏皮的短发,穿着短裙走在渡边身边,会往下拉一拉裙摆。有时候想象她说话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甜美的。这样的女孩子始终是叫人喜欢的。 在书中的诸多出场的人物中。唯有绿子的人生是坚忍和完整的。其他人,不论是冷漠的永泽,高贵天真的初美,挣扎破碎的直子,还是落魄飘离的铃子,甚至是那个被当作笑料来讲述的敢死队,都只会让我想起来被撕裂的布匹。他们的生命是残缺的。
我不知道要通过怎么样的语言将那些感觉述说出来。就如文章最开初,渡边最开始回想起直子时,所讲到的那口井。那口井就在草地不知道何处,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但总免不了有一个不小心,掉落其中,从此暗无天日,独自挣扎。 然而绿子有她一份没心没肺,一份假装盲目的天真。这个女孩子,是真正经历过生活琐碎的艰难的,从小得不到许多的疼爱,学校生活也并不如意,末了还要面对双亲逐个病逝。然而即便如此,她的内心却有着不可多得的笃定,对生本身有一股不顾一切的热切感情。想法单纯到只想要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两个人在下雨天躲在被窝里面天南地北地聊天。
不记得是在哪一处的段落里,渡边说,只有见到绿子,才终于觉得自己回到了现实世界里面。绿子是他和外界世界的一处关联。否则他大概也只能像直子那般,在没有光亮的井底拼命抗衡,最终却只能选择死亡。 而我是直到后来成长了一点,才渐渐学会欣赏像直子这样的女孩。干净温婉,黑色直发垂散直下,有美好温润的身体和脸庞,看起来是弱不禁风的模样,叫人怜惜。她说话的声音应该是更加轻的,没有绿子那般有重量,但自有她的平缓坚定。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300字篇7
昨天晚上十二点终于将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一口气看完了,一开始读起来说实话觉得没什么,可是当我将小说细细看我才发现了小说的魅力所在,或许初次接触村上春树的人你会觉得他的小说并不怎么样,只是或许。你知道吗?当我读到那些关于性方面的描写时我觉得很尴尬,我在心里质疑他,因为从小接受中国教育的我觉得不好意思,毕竟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比较保守!可是看着看着就被小说吸引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日本的文学,第一次接触村上春树的作品,我为《挪威的森林》所着迷。
小说以主人公和多个人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故事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是多么吸引人啊!可以说为生活中倍受伤害的我们讲述了一种生活的态度,为我们寻找了一个心灵的避难港。
作为在日本作品的发行量超过了1500万册这个天文数字的作家,是什么使他的小说如此令人喜欢,就我的感觉而言就是迷人,他的感情我能够懂,能接近,而不是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写法而读者事实上不能够接近小说的感情!我的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和小说中的感情有了交集,或许这就是共鸣吧!内心深处本就存在的东西作者用这本作品给予了我一种慰藉,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想我是爱上了这本作品,直子、绿子、渡边、木月、玲子、永泽、初美都仿佛活生生的在我身边,那是一种无法名状的感觉!他的小说基调是孤独和无奈,我读他小说时也深有体会,我也很无奈,完全陷进去了。
小说虽然多写生活琐事,但是绝对不庸俗,而是心灵的诉说,读了之后心里很安心,回过头一看,原来跑到这里了,呵呵,就是这种感觉!总之这本小说带给我无与伦比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