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影片观后感
观后感是你自己从那一集的内容中得出来的感受,经常写能让自己的思想更加丰富,容易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要怎么写《活着》影片观后感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活着》影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1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人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文ge、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2
《活着》是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的剧情电影,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主演。这是一部被誉为“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作品”的电影,电影生动的描述了中国从内战时期到革命结束这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大时代背景下男主的命运多舛一生坎坷,这正是一代中国人艰苦命运的缩影,这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佳作。之前我分享过电影的图文剧情,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活着》张艺谋最优秀的电影作品 带你感受峥嵘岁月中活着的意义
男主角福贵一生可谓是历尽沧桑,尝尽人生苦难。我们今天尝试从他经历的几次生死来领悟活着的意义
因赌博输掉家产气死老爹:
在输掉家产之前福贵肯定认为活着是一件无比简单的事,每天就是到赌馆里赌几把,优哉游哉的日子就过去了,可是到了这天输掉了家产还气死了老爹,甚至连老婆都带着孩子走了,看着老爹被气死福贵都来不及悲伤,甚至还没回过神,从安逸度日到一无所有这个转变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活着,不是安逸度日得过且过,活着是努力拼搏、敢于担当。
被抓壮丁目睹战乱死伤无数:
福贵在和春生唱戏的过程中被国军抓了壮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们两人目睹了那种死伤无数的场景。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人命卑贱如蝼蚁。在死人堆里,春生说:“要是能活着回去就好了。”福贵说:“如果能回去,一定要好好活着。”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的福贵,深深的明白了:生命可贵,活着,是上天的眷顾;活着,是一切的根本。
目睹龙二被枪杀:
电影里当初处心积虑夺得福贵家产的龙二,未看清时局大势,太过爱财不服政府改革,暴力抗法被定为反动派反革命份子,在公判大会后被押往刑场打靶,目睹了这一切的福贵,被吓得尿了裤子。福贵说如果当初不输掉大宅,现在被打靶的肯定是他。经历了几次生死关头后福贵明白了:活着,是一样幸运,生命,远比钱财重要。
儿子意外被撞死:
电影里有庆是个懂事的孩子,却被区长春生不小心倒车撞死了。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儿子,福贵真的是悲痛欲绝,我们看着也是非常的揪心,但是生活就是如此无常,往往在你不经意间给你致命一击。儿子的离去虽然让福贵一家非常难过,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逝者已矣,生者坚强。儿子的死让福贵明白:活着,就是一种痛苦,活着就是在痛苦中坚强
女儿产后大出血致死:
电影里福贵女儿凤霞在小时候因发高烧变成了哑巴,从小就是被其他小孩子欺负,这孩子很是命苦。长大后通过镇长做媒跟工人万二喜结婚,凤霞结婚这段在整部电影了是少有的喜庆气氛,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可是上天似乎就不打算放过这一家,凤霞在分娩的时候适逢革命,医院里有经验的老医生都被打成反动派关起来了,凤霞在生下一个男婴后大出血死掉了,凤霞也离去了,生下了小外孙馒头,这是新生的希望。凤霞的死,让福贵明白了:活着,就是好好活在当下,活着,就是期盼明天更加美好!
福贵经历了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动乱的战争年代死亡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生命卑微如蝼蚁。虽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在那个年代活着是一种幸运,能活着尚且不易。而在我们现代的和平生活里,国家日益强大,我们活着的烦恼痛苦往往来源于事业,爱情,家庭等出现的矛盾。但相比于电影里的福贵,相比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我们已经了足够的幸运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被任何困难挫折击倒,好好活着,好好活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样!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3
黑暗笼罩了一座城,唯独只剩一盏灯。窗外只听见寒风在黑暗中挣扎,呐老的老钟慵懒地敲打着。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息,使我一闭上双眼,那书中一幕幕电影般的情节纷纷闪过;在这孤独的夜里,只剩下聚光灯和笔墨与我作伴。
想起白天里,我与《活着》的邂逅时光。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喜欢去书店与书共渡休闲时光。我喜欢坐落在靠窗的位置,手中捧着一本书;喜欢书慢慢划过我的指尖;喜欢书身上特有的淡淡清香,喜欢它们带我领略知识的海洋。窗外的风变得格外温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侧脸,但我更喜欢那冬日里的一束微弱的暖阳,那种诉不尽的温暖,让人很惬意!而它,恰好出现在我必看的书架上,格外的引入我目,我顺手拿下它。
没有想到,我的眼泪却与它达成了共鸣:
回忆本是一本蒙上灰尘的书,它曾单薄的承载了某个人的酸楚,过往的不堪,让人不敢再去回忆,渐渐地成了我们闭口不谈的话题,可余华笔下的垂垂老矣的老者,却慷慨大方的与我们讲述他的一生;在锦瑟年货里,该努力时,却有人选择了一份安逸。他是地主家景出生的福贵,他过的是“吃喝嫖抽赌”的生活,可能烟花巷柳显得格外柔情吧!赌场上的输赢犹如梦,而他却不知自己早已输掉了自己的人生。恶习让他家道中落,父亲却被他给活活气死,一贫如洗,穷困之中他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不料被捉去当壮丁,他亲眼目睹了战场上的无数的伤兵之死。历千经万难回乡时,才早母亲已不在人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带了一对儿女,女儿凤霞却因无钱治病成了哑巴,本以为团聚了的一家子能在贫困中得到了平静,不料苦难却依旧如影随形,儿子有庆为难产的县长夫人献血时,医生大量的抽血,不料这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就此消失在这无情的年代里,有庆的死瞬间让我错愕。原以为福贵的生活中的悲剧可以到此结束,可是悲剧一再上演,并没有要停歇。相距离世的是凤霞,她在生产时,死于大量流血;福贵一生经历了最悲痛的事是没能养老送终,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子因长年被病痛折磨到生不如死,最终还是先他而去。现在只剩他和女婿:小外孙可以相依为命,不料上天又与他开了一场玩笑,女婿在一次建筑事故中被砸死,小外孙苦根也因贪吃豆子意外撑死,命运与他离开了一场令人窒息的玩笑,生命里难得的那一份小小的温情,最终被死神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这头牛跟他一样坚强的活不了下来,他给这头牛也取名叫福贵,夕阳西下,只剩下他和他的牛。
道不完这人世间的阴晴圆缺,也诉不完这风花雪月,只因情深未了的结,也只因人世间迟早要离别;余华用朴素的笔触,诠释了生命虽脆弱无常,但在书中,却让生命坚强得到了极限。《活着》让我感慨良深,尽管四季轮回的脚步让生活不平凡,也蹉跎了光阴,黯淡了你的人生,我们也要在这条路上寻觅,哪怕有天,累了、倦了、也只不过在淡泊宁静中踏着短暂的忧伤,走过坎坷,我们也要笑对朝阳。
我想!你一定对你的人生迷茫过吧!也挣扎过吧!可又不知如何去改变,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放弃看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小火苗。每天无所事事,只会刷抖音、快手、淘宝、打游戏,做着六十多岁老人做的事?寻找那份安逸?不!这样的活着,只不过是在挥霍你的光阴,年轻是像蚌一样磨砺出珍珠的过程,要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才是活着!
黑暗彻底笼罩一座城,也关了所有的灯。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4
《活着》这本书太过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的死寂的生命却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书作者余华用冷静的令人发怵的笔调记述着这个故事。
在我看来余华是冷漠无情的,他何以让那么善良的妻子,那么聪明伶俐的儿子乃至更多人相继离福贵远去。只留下我内心无声的叹息和泪水。
福贵的儿子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有庆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和希冀,即使贫苦艰难的生活,即使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面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衷心的笑了,因为我似乎看见了有庆的希望。可是令我无法接受的是有庆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献血,他竟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战栗。全书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痛,我们依然要坚忍,顽强。这或许就是生命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活着的呼唤。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5
书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话书充斥得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丑小鸭、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话那些中幸福快乐的结局使我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促使着我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而我一直也没有停下读书的脚步。
这个暑假我读了余华的《活着》,感触颇深,在书中,福贵的生活蜂拥而来的真实都在诉说着丑恶与阴险,在大时代背景的社会变革下,福贵和他的家庭遭受了许多磨难,最后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福贵的生活是悲惨的,他见证着每一个亲人的死去,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夺走了福贵所有的依靠,但福贵仍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坚持着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而活着……
“活着”这个词语在我心中充满了力量,人是为活着而活着,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的故事,不论不是好的坏的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既然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把生命变成最好的模样。我清醒的知道,活着本身就很艰难,但我们必须艰难的活着,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更有深刻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活着》中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更加映衬了活着的意义。故事结尾只有一头老牛陪伴的福贵是一位英雄,活着的意志在他的身上熠熠闪光,坚定的信念象征着他不屈的灵魂。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长,每当翻开书卷,总会有一种绵软的情感萦绕在心头,思绪万千,卷卷都积满深情,行云流水的语句,真挚动人的情感,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 读一本好书,与书为友,潜移默化,见证着崇高灵魂的再现,顷刻唤醒心灵,豁然开朗,仿佛有光在前方指引.再次拿起这本《活着》,书页间仿佛仍存留着我指尖的温度,我闭上眼睛,黑暗中的我正飞向那片明亮的书海……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6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
福贵年轻时贪图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那么多的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体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7
今天,我妈让我看电影,我妈推荐看《活着》电影,我开始不太情愿,到后来才觉得挺好看的,我就认认真真得看了起来。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况?好,我现在就来给你讲一讲吧!
从前啊,有一位少爷,叫徐福贵。他呀为了赌博,输光了家产,输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气死了,他妈身体不好,而且没有家产,真是在福贵少爷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福贵呀,什么家产也没有了,只好出去要饭,福贵立即从少爷的宝座上跌到了一分钱也没有的穷光蛋,真是可怜。反对赌博的妻子也回娘家了,只剩福贵一个人过日子,他靠皮影戏勉强生活。过了几年,他的妻子回来了,生了个小男孩,叫有庆,有一天,福贵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进来,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没过几天,八路军就把福贵救了出来,他和妻子相见的时候,有庆已经五岁了。还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给你们说了,县长拿着刚炼成的铁,说:这一块铁,可以造三颗大炮弹,一颗打到蒋介石的床上,一颗打到蒋介石的饭桌上,还有一颗打到蒋介石的毛坑里,让他睡不了觉,吃不了饭,也拉不了屎!“这句话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有一天,有庆去练钢,说区长要来检查,结果区长的车撞在了墙上,把墙对面的有庆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区长亲自来看,福贵说了他几句,他从此就不开车了。以后,区长经常来送礼物,又过了几年,凤霞出嫁生了个小子,可是她自己却大出血死了,现在就剩福贵和他妻子小孙子了,最后福贵逗他的孙子说:”鸡长大了变成鹅,鹅长大了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长大了就变成新社会新时代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人类不也是一点一点进步才到新时代的么?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福贵不应该同情他,因为他不孝,变卖家产来赌博;又觉得他很可怜;没有住处,儿子死掉,女儿死掉……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家庭,不能放弃我们家中的哪一个成员。并且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对一切苦难和不幸。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8
余华是当代作家中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我以前读过他的两部作品:《在细雨中呐喊》《兄弟》,印象深刻。《在细雨中呐喊》是余华的处女作,取材日常生活,但因为关注少年成长中的隐秘,对人性做了多角度细腻的描写,使人过目难忘。《兄弟》直面改革开放后人在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下,伦理与道德的崩溃,赤裸裸的白描反映的却是血淋淋的现实。那两部作品虽为同一个作家创作,但风格迥异,感觉余华在不断探索小说表现手法,他基本做到了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活着》是一部有别于《在细雨中呐喊》与《兄弟》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农民悲惨、坎坷的一生,反映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底层农民的悲苦生活。与《在细雨中呐喊》那种浓稠而细腻的描写不同,与《兄弟》中那种坚硬赤裸的文字风格不同,《活着》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小说通过一个老农的讲述,反映新中国建国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在细雨中呐喊》以艺术创作手法的革新让人记住细节,产生深刻的体验。《活着》以主题取胜,富贵老人的一生就像大海里的小船,总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被时代的大潮冲击着任意前行,他青年浪荡不羁,嫖、赌样样俱全,赌博输尽了家产,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活着回到家乡。至此,他的悲惨命运才开了个头。一对儿女先后死亡,妻子病死,就连他那残疾的女婿也以非正常死亡终结生命,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不到十岁,却被他煮的豆子吃得撑死……家破了人亡了,富贵还活着。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陪伴他的是一头老黄牛。
余华是一位狠毒的作家,他在《活着》中把个体生命所能遭受的各种考验与灾难全部加在富贵身上,展现了生命的柔韧与顽强。父母给孩子起名寄予了希望,然而,“富贵”这个人一生却与富与贵毫不沾边。
《活着》影片观后感篇9
活着很累,很难,很苦。这是我对活着最初的认识,自从看了老师给我们推荐的《活着》这部影片,才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真谛。
这部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财万贯的富贵天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结果落得倾家荡产,他的妻子家珍与他一同度过了旧社会苦难,煎熬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个镜头:
当时的富贵家财万贯,与龙二赌钱,输了自己的房子,气死了老爹,变得一无所有。不久,这套房子被政府认证,是用反革命木头做的.。而这时,房主是龙二,于是,龙二被枪毙了。简单地说,当初富贵没把房子输给龙二,死的人就是他。富贵是与鬼门关擦肩而过,才活下来的。人的一生就是那么使人捉摸不透,说不定做了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会成为别人的替死鬼;说不定在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别人反会成为你的替罪羊。那么蹊跷,那么不容易。
从今往后再也不赌的富贵给村里人唱皮影戏。儿子有庆因为被父亲错怪而生富贵的气,便与母亲家珍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往碗里倒上很多醋,很多辣子,来到富贵唱皮影戏的地方,给富贵喝。皮影戏仍在继续。“扑”一声,醋和辣子都被富贵吐到了幕布上。观众们哄堂大笑,富贵下了台,大喝:“这臭小子!看我不打死你!”说罢,急忙跟着儿子屁股后头跑,台下又是一片哄笑。这种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这是多么和谐的场面!生活有甜有苦,只是个人如何看待生命,如一直悲观,生活在我们看来,也会没有任何乐趣。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富贵的朋友春生轻轻叩响了他家的门。有庆已经不在了,是被他用车撞的,家珍一直不肯原谅他。富贵出来后,春生递给他一张卡,让富贵一定收下才安心。春生还告诉他,前段时间他老婆自杀了,自身压力太大,不想活了。富贵听后,赶紧安慰他:“可别想不开,无论如何都要挺住,我们可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活下来可不容易……记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才能对得起我们……”春生与富贵的谈话,分别反映了两个不同的对于生命的观点。悲观,乐观。怎样看待生命,就能活出怎样的滋味。
是啊!活着不容易,死了也不简单,难道不曾想过一人的生死,会牵动多少人的心?富贵一家经历了多少磨难?从家财万贯变为一无所有;唱皮影戏时,又被抓去当了俘虏;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爬出,宝贝女儿凤霞竟因为发烧成了哑巴;儿子有庆被最好的朋友不小心用车撞;反革命时代,女儿凤霞生育时又因大出血而死……一次次的磨难,他们不都站起来了?不都活得那么乐观,不向困难低头吗?我们又何等为一点小事而沮丧,伤心?想想富贵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幸的遭遇,我们的生活简直要比他们好得多。乐观,悲观,两种对活着不同的态度,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