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
观后感不仅是一个表达自己想法和见解的机会,更是一个记录自己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怎样写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这里提供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分享,供大家参考。
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篇1
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刚好《盗梦空间》上映,我约上三两同学,一同去购物公园的五星电影院抢险观看。
不愧是热门电影,来看《盗梦空间》的人还真多。我们排队买票之后,赶紧进入放映厅,等待开映。
终于,电影开始了……
故事在一个一个“扣”的揭开中展开,整个电影剧情在亲情、爱情、和惊险刺激的场面中深入,在莱昂纳多重回现实中结束。
若观看了这个电影后,不禁被导演诺兰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手法所折服,故事在梦境和现实中不断交错,故事情节盘根错节,让我看了不禁拍案叫绝。
影片中的主人公似乎是迷失在现实与梦境中,已经完全模糊了,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由此,我联想到了我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我只喜欢语文、政治、历史,而不喜欢理科。我文科成绩很好而理科成绩一塌糊涂。
但是现实是,我必须通过中考才能上高中、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更好的实现我的梦想。而以我蹩脚的理科成绩,很难上到好的高中,也就很难上到很好的大学了。
我一直处在纠结中。看看了《盗梦空间》,经过深思熟虑,我明白了现实与梦想的区别,我必须处理好我现在的显示问题,我必须把理科学好,考上好高中、才能继续我的梦想。
《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我很喜欢。
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篇2
盗梦空间是我看过的最好电影之一,场景的设置十分多样,而且,我一开始,根本就没看懂怎样回事,直到影片进行到一段后,才开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这个盗梦空间,让我开始对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开始有了较深的印象,虽然在泰坦尼克号的片段里我就见过他,但是直到盗梦空间,我才开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枫的话说,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盗梦空间的剧情进行地十分快速,一开场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给出场了,此刻回想这个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总是有着不少逃亡的镜头,即使是狼狈的在逃跑,却在枪林弹雨中仍然表现地那么能干,有些画面很滑稽,比如在盗梦空间里,他为了躲过康柏的追击,被列车夹在墙里的那个难受样,实在好笑。
那个造梦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试我觉得很经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么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样貌,她很厉害,而且十分的有个性,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
其他人物在剧中也是举足轻重,比如那个费雪小帅,比如那个伪装者,但是还是主角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内疚,还有,在刺客说的那句话:
在泰坦尼克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说: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盗梦空间,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则说: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们留下了欣慰的眼泪。
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篇3
《盗梦空间》又名《奠基》,编剧兼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这部影片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项大奖。
《盗梦空间》以其极具想象力的空间,给观众打开了梦境之迷,让每个观众从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脱离现实却又浮尘于现实之上,带领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盗梦空间》关于梦境的设计是:他们的第一层梦境是尤瑟夫的梦境,是在一座大城市里;第二层梦境是亚瑟的,在一座酒店里;第三层梦境是费舍尔的,在一个雪中要塞;第四层梦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经进入过的迷失域;第五层是潜意识边缘。每进入一层梦境,时间会慢二十倍(即大脑思考速度加快),10个小时的航程,1层梦要1个星期,2层梦要6个月,3层梦要10年……但可以用协同刺激来唤醒。
《盗梦空间》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思路严谨,兼具几何学、逻辑学、物理学、建筑学等各种学科,令人回味无穷。它那错综复杂的情节设置、眼花缭乱的动作编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转折、充满诡异的窒息氛围,就像一座精密纷繁的迷宫,即使徜徉数遍,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神秘莫测之感。
荧幕上,一首梦之跌宕曲喧嚣上演,分崩离析的高楼大厦、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无迹可寻的颠倒空间,让我无比震撼。电影的各种精彩的镜头和精湛的拍摄技术让我难忘,让我对编剧兼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更加敬佩!
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篇4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科幻片。其实在我看来它是一部情感片,它更多的是描述情感。
柯布与妻子的情感。看着深爱的妻子,在自己眼前坠亡。那个打击无以言说。那应该是一种窒息的心痛,伴着深深的自责。因而,妻子总是在梦境的关键时候出现,妨碍、破坏行动,而这都来源于他的潜意识。惊讶于潜意识的力量。不由联想到可能生活中有些自己无法理解的行为也是潜意识在作用。影片中没有描述柯布是否后悔自己当初对梦境的研究。但他冒险执行最后一项任务就是为了回家,想必是无数个夜晚辗转难眠。
柯布与筑梦师。我觉得他两是伯乐与千里马,也是默契十足的搭档。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最后柯布可以摆脱潜意识里的妻子,渐渐回归正常。筑梦师功不可没。
柯布与其他搭档们。特别佩服他们间的团队精神与义无反顾。为了柯布的回家梦铤而走险。遇到困境,没有迟疑和气馁,竭尽全力完成任务。那是一种耀眼的光芒。
再来说说柯布回到家的画面。那句“欢迎回家”对柯布来说应该再没有更动听的语言了吧。
其实影片结局让你迷惑。我们不知道柯布是真的回家了还是迷失在梦境。
这估计是最好的结局,也是电影想传达的精神。就像是人生,我们在分叉路口时常会迷失,会不知所措,分不清东西南北。这时,就需要一个特制的物件来提醒自己回归初心。
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篇5
《盗梦空间》又名《奠基》,编剧兼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这部影片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项大奖。
《盗梦空间》以其极具想象力的空间,给观众打开了梦境之迷,让每个观众从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脱离现实却又浮尘于现实之上,带领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盗梦空间》关于梦境的设计是:他们的第一层梦境是尤瑟夫的梦境,是在一座大城市里;第二层梦境是亚瑟的,在一座酒店里;第三层梦境是费舍尔的,在一个雪中要塞;第四层梦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经进入过的迷失域;第五层是潜意识边缘。每进入一层梦境,时间会慢二十倍(即大脑思考速度加快),10个小时的航程,1层梦要1个星期,2层梦要6个月,3层梦要10年……但可以用协同刺激来唤醒。
《盗梦空间》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思路严谨,兼具几何学、逻辑学、物理学、建筑学等各种学科,令人回味无穷。它那错综复杂的情节设置、眼花缭乱的动作编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转折、充满诡异的窒息氛围,就像一座精密纷繁的迷宫,即使徜徉数遍,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神秘莫测之感。
荧幕上,一首梦之跌宕曲喧嚣上演,分崩离析的高楼大厦、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无迹可寻的颠倒空间,让我无比震撼。电影的各种精彩的镜头和精湛的拍摄技术让我难忘,让我对编剧兼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更加敬佩!
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篇6
人活百岁,半生是梦。
梦境,一直是神秘的话题。自古便有周公解梦,近代又有“梦的解析”,然而,我们依然对梦的解构十分疑惑。
本片中的梦境,实际上是参杂进了潜意识的人为之梦,主角以及其同伴们潜入别人的梦境,盗取他们潜意识下的秘密。同时,他们也能植入意念进入别人的潜意识,从而彻底改变这个人的一生。
剧中有个场景,很多的人被注射镇静剂后,长时间的成眠于梦中。每天对他们的唤醒,于他们而言则是做梦。因为他们已经把梦境当作现实,而现实本身却成了梦境。很像《黑客帝国》,活在一个意识的世界中,真实——不过是头脑中的影像而已。现实中我们孤立无助,似乎只是某些人的附庸。梦中我们是思绪的焦点,可以达到梦想的彼端。游走在感知的边缘,亦真亦幻。
当主角与他的妻子,在梦的边缘数十年的停留后,已经完全分不出现实与梦境的区别。只有做梦的人在梦中死去,才能从梦中醒来。于是主角和妻子选择了卧轨自杀。而主角的妻子,却在返回现实后,仍深深的怀疑现实也是梦的一层,最终自杀身亡。无边的梦境,竟是无穷的痛苦。当梦俨然成为现实,也便不再拥有真实。
人生虚空大梦,转眼韶华白首。一觉醒来,一切仿佛曾经来过,又模糊不清。我们走过的岁月,我们执着过的一切,都汇入了我们的意识,潜藏在了梦的深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它们曾有喜怒哀乐,我们带着各自的记忆,汇于现实——这个共享的“梦境”。谁是世间的醒者?思绪无穷,梦境无穷,意识,也许才是这个世间的本真,一切的源泉。只是我们以为物质才是基础而已。
梦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梦中之梦,你是否也在其中,却依旧浑然不知?
盗梦空间350字观后感篇7
原以为,电影对观众的触动作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触及眼球和耳膜,以完美的视觉修养和听觉体验愉悦观赏者的视听神经;第二层,触及大脑,富于逻辑的思辨剧情不断引发观众的思考;第三层,触及心灵,用深处传达的哲学理念直击观看者的内心,最终达成在精神上升华的效果。然而在欣赏了两遍电影《盗梦空间》后,我意识到导演在试图迈向更深的一层——触摸我们的潜意识。
《盗梦空间》上映后,出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一部分观众被电影紧凑复杂的叙事逻辑绕晕,热衷于在网上寻找影片背后的各种答案;另一部分观众则自信掌握了该片的全部真相,用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解读把影片推向了无限可能;而对电影主题的深度剖析,更是多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商业电影,展现出了其在影院之外强大的生命力,好比影片当中的意念植入理论,一个简单的想法被植入潜意识,会如同病毒一样在你的脑海中迅速扩大和传播影响。当你为这部电影转起思想的陀螺,开始思考影片当中的逻辑是否存在问题,怀疑我们的现实世界是否真实可靠,并且沉浸在这些问题中欲罢不能,导演对你的意念植入就已经完成了。
作为拍摄悬疑片起家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有着自成一派的拍摄风格。如果把悬念电影比作猜谜,大部分导演更加侧重于谜底的巧妙与颠覆,用一个足够震撼的结局来弥补前期创意和拍摄技巧上的不足。而诺兰则是侧重于谜面和解谜过程设计的少数派,作为好莱坞叙事流的先进典型,以其诡谲的故事剧情和精巧的镜头剪辑而著称。经他拍摄的电影,故事通常散发着强烈神秘气息和叙事张力,情节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被逐渐推向高潮,看得人大呼过瘾。
不管你是否接触过他的电影,都无需顾虑自己是否能看懂这部《盗梦空间》。相比以前诺兰电影在剪辑手法上的天马行空,《盗梦空间》显得更加平易近人。多线叙事被合理的安排在剧本所创造的梦境世界中,原本难以拼接的各个剧情碎片,因为场景间的巨大差异而变得异常清晰。观众所要做的,就是上紧大脑的那根发条,紧紧跟随电影的节奏,接受前期细致讲述的各项设定,享受其后多重梦境交叉演绎带来的视觉快感和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