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
写观后感需要我们对电影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优秀的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供大家参考。
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篇1
4月24日上午10时40分,我同妈妈一起去人民电影院观看电影:《最后一课》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在地震发生时为了保护4位孩子而死的故事,地震发生前他像平常一样给孩子们讲课,内容是人生的价值,课讲了一半,忽然,地面晃动起来,他连忙叫孩子们跑,刚跑出来,又有一个孩子说:谭老师,里面还有人呢!他又跑进教室,叫孩子们躲进讲桌下面,为了不让孩子们收到伤害,他趴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砖瓦,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最后一课,使孩子们知道了什么事情值得做,什么事情不值得做,让孩子们明白了他的苦心,在他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还不停的叫:孩子们不要慌,保存体力,会有人来救我们的!那次地震先后来了1次主震3次余震,美好又美丽的校园瞬时变成一片废墟。救援人员从各个地区赶来进行救援,经过一番救援行动后,他(她)们终于被救出来了,4名学生还活着,可是谭老师却不幸死了,他被抬出来后,放在地上,所有救援人员围着他,一起敬礼表示致敬,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哭了,因为确实很感人。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心底里佩服谭老师,我们就是要向他一样,就算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他人。
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篇2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德国著名文学家都德写的一本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中表现出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每想到或读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动。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的沟通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
故事讲述了普法战争战败国法国的一个小镇里,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学习不用功,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时,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的残酷。
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让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失去了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语言。一种渴望学习法语冲动,一股脑儿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悔恨自己没有珍惜之前的时间来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最后一课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而韩麦尔先生,穿礼服,系领结,带礼帽,严肃庄重上了这最后一课,他一反常态,对学生异常温和,他非但没有责备小弗朗士,反而责备起自己。他用祖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下课的铃声打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他奋力写下的“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这最后一个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忱,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他让孩子们牢记祖国的语言,他唤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想到中国,就在近代,也曾有过日本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强迫台湾人民学习日语的惨痛教训。语言可以暂时改变,但爱国的心永远不会改,日本也只占领了台湾50年,台湾依然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中国已在世界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国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让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延绵流传,不让我们像小弗朗士一样被剥夺母语的自由,我们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小说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像小弗郎士总把学习拖到明天,如果每天这样,日复一日,到时候当自己想学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的学习需要时间,而我们要珍惜现在学习的黄金时代。
这篇小说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篇3
一打开都德的短篇小说集,我就被第一篇《最后一课》深深吸引住了。
小说主要讲了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军队占领了法国阿尔萨斯。普鲁士人剥夺了法国人学习本族语言的权利。一所乡村小学里,阿麦尔老师在上最后一节法语课,他刻意穿了礼服来上课,从来不识字的市民也来参加,经常逃课的学生弗朗兹也认真听课了。在课程快要结束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小说通过学生弗朗兹的叙述生动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表达了法国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期待国家解放的坚定意志。
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弗朗兹经常逃课、迟到,没有珍惜学习的机会。当阿麦尔老师说:“总是认为‘我有的是时间。明天再学吧。’总是把教育推到明天,结果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我就想到平时我也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来学习,有时候写作业东看看、西摸摸,下意识地多玩一二分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每天这样让时间浪费,时间就会偷偷地从身边溜走,最终我也将一事无成。这样的损失又该如何弥补呢?再看看文章中提到阿尔萨斯的孩子们以后没办法再学习自己的母语了,只能去学侵略者的语言。这是多么可怕又羞耻的事情啊!现在想想,身处和平时代的我没有经历战乱、没有殖民掠夺,却经常因为一些难背的单词,难懂的古文,难解的数学题而放弃学习,真的非常惭愧。很多东西往往失去才会珍惜,我要好好检讨自己,珍惜无忧无虑的时光,认真学习和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篇4
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动身,空气仿佛就凝固于此了。所有的人都凝视着黑板上那充满力道的大字,我看见郝叟老头儿的眼角湿润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不知把“法兰西万岁”在心里默念了多少遍,韩麦尔先生依旧保持着那个动作。我慢慢站了起来,郑重地朝那个伟大的灵魂鞠了一躬。紧咬着嘴唇,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一步一步僵硬但坚定地走出教室。
转头,我望了望那个院子。胡桃树依旧,紫藤也依旧,但明天,明天这里将变得陌生,这里将没有法语,没有韩麦尔先生,没有如今这般灿烂的阳光。
吸一口气,我强制自己离开。
真是见鬼,天气似乎没有早餐那般明朗可爱,连画眉的歌声和面包店飘出的香味也似乎没有早晨那般美好。总之,平日;里我最喜欢的那条散学之路到了今天是那么的惹人厌倦。
走着走着,我忍不住将法语书捧在手里,一遍又一遍地摩挲,它仿佛是世间上最宝贵的东西。
霎时间,我听到了风吹过耳畔的声音……
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篇5
人的一生如昙花一现,在这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刻里,你应该留下痕迹,能令后人赏析你的人生价值!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那个人。”这是埃斯库罗斯说的。是的,在地震中,厄运降临了,但在此时此刻,一朵“无私奉献”的生命之花正在绽放!
潭老师质朴,善良。一心一意地恪守己任。但有的学生却捉弄老师,比如说,有的放气、有的上课画画等。但这位老师都不去追究,在地震时,他冷静疏导学生离开教室,个别学生在最后一刻,被吓得不敢走,老师让他们躲在桌子底下,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这些学生。潭老师虽身受重伤,但他却镇静地按捺住学生的情绪,给学生极大的鼓励。余震一次次地发生,老师的用最后的生命保住了学生鲜活的生命。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用世上最华美的语言,是无法表达我的心情。无私的大爱,让灾区的人们心里暖洋洋的。潭老师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它必将成为我心中最好的榜样!
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篇6
《最后一课》,这篇文章让我对侵略者的仇恨达到了极点。
故事发生在一天早晨,“我”很晚才去上学。到了学校,“我”发现气氛有些异常。原来德国军队要求两个法国城市只允许教德语。读到这儿,我的心里有暗暗的忧伤。再往下读,我都恨不得把所有德国军队消灭,恨不得我是一个战士,用生命来保卫国家。我此时觉得德国军队是来攻打我国,我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法国战士们拼死奋战,希望保卫祖国。侵略者就像凶狠的野兽,在吞食对方的生存之地。我心里的怒火已经无法忍住,恨不得这些怒火把所有侵略者烧光。
读完《最后一课》,我佩服法国军队拼死保卫国家安全,却极其仇恨野蛮的侵略者。
最后一课观后感150字篇7
《最后一课》写了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写了一个小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
当我读到,还有2分钟,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了2个字:“法兰西万岁!”时,我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不由地想到了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祖国和受尽凌辱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宝岛台湾曾被日本割占50年之久。日本侵略者不许中国孩子说中文,硬让他们学日文,不许他们学中国历史,硬让他们学日本侵略史。此情此景我更能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心情。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到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