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
通过写观后感,可以帮助你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更好地欣赏各种影视作品。优秀的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程门立雪》,开始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立雪,读完才知道这里面的缘由。
原来是杨修读书遇到了疑难,于是他约了他的好朋友一起拜访程颐,让他帮杨修解答疑惑。可是那天下了大雪,程颐老人家正在午休,为了不影响他的休息,就站在门口等候,当程颐醒来的时候,地上的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发现两人在门前等候,衣服已经湿透了,十分感动,给他们解答了疑问。
杨修不顾大雪纷飞的严寒天气,在老师门口站着侯教的行为,是尊重老师的表现,尽到了应尽的礼节。杨修求知的迫切和尊师的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也明白了杨修后来成为一个文学家的原因以及做人的道理。
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篇2
今天,我读到的中华美德故事是《程门立雪》。
故事发生在北亲时期。那时的福建将东县有一个叫杨时的进士。他呀!特别喜欢钻研,到处找师傅,拜访好友。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学问已经很高了。但是,他非常谦虚,也很尊敬老师。有一天,杨时与同学一起向老师求学问,不巧老师在屋里打盹,就没有惊醒老师。当老师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老师深受感动。便更加尽心尽力地教杨时。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向杨时一样尊敬老师。老师不仅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没有老师,就不会有知识丰富的我们。
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的名字是《程门立雪》,写的是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小时候爱学习尊敬老师的故事。
我最感动的是杨时和一个同学冒着鹅毛大雪去问程老师一道题,到了程老师家门口,杨时听到老师在睡觉打鼾。于是就和他的同学站在房子外面认真地读书静静地等着,这么冷的天气,杨时为了不打搅老师的休息,却站在雪地里认真地读书,他这种精神真是可贵呀,我以后也要像他那样认真学习,像他那样尊敬老师。
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篇4
今年暑假,我读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中抒叙了杨时和游酌站在程颐的家门口等待程颐收他们为徒的故事。赞扬了杨时和游酌尊师重道的品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重视文化和品德修养。古人能尊师重道,杨时能力雪,说明了杨时求学新切,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杨时的虔诚。
古人尚能如此,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那么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科学飞速发展,掌握实名的知识,我们才能跟上发展的节奏,否则,我们将会被淘汰。古人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要用科学武装自己,将来才能强胜。
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篇5
有一年冬天,杨时去向当时很有名望的学者程颐请教问题。结果不巧,正碰上程颐在睡午觉。他不敢惊扰,于是便站在门外等候。这时天下起雪来,但杨时依然站在那里,没有离开半步。
等程颐醒来后这才得知杨时和游酢在门外等了很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将积了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虚心好学、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像我们去老师办公室抱作业时,要先敲门。如果老师不在,就要等老师来。我们一定不能不尊重老师!
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篇6
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到处求师。最终,在著名学者程颢门下求学,后来,程颢去世了,他又向程颢的弟弟程颐求学。杨时已40多岁了,学问十分渊博,他仍然虚心好学。一次,他去问程颐不解的题,可是,老师正在睡午觉,于是他站在门口等,一会下起了大雪,杨时仍然不动,程颐醒了,看见外面有一个雪人,仔细一看是杨时,程颐深受感动,耐心地把杨时不解的题讲懂了。
读了这片故事我明白了要尊敬老师,虚心学习。
程门立雪观后感450字篇7
今天我读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程颢和程颐都是宋代很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就来到河南颖昌拜他们为师。程颢死后杨时已经四十多岁,但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学问不够丰富,就跑到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又一次,杨时和他的朋友一块去程家拜见程颐,不巧,程老先生正在家里闭目养神,他们两个人不想打扰程老先生,就静静地呆在一旁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才慢慢地睁开眼睛,他看见杨时他们站在面前,非常吃惊,说:“天已经晚了,你们怎么还不去休息呢?”说完他马上打开门,这是,外面的雪已经一尺。但是他们两个人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表情。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学习要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