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西游记观后感

西游记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将个人感受,思考分享给他人,通过交流来得到更多的反馈和启示。写西游记观后感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西游记观后感下载,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观后感篇1

说起《西游记》,很多人应该都能把其中的某一段背的滚瓜烂熟吧!

《西游记》里讲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真经,沿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师傅唐三藏骑了一匹白龙马,穿着袈裟,带领着三个徒弟一心取真经。孙悟空本领最大,火眼金睛、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耳朵里还藏了一根金箍棒,斩妖除魔,保护师傅。只是偶尔师傅认为他调皮的时候,会念起紧箍咒,这时候,孙悟空就会变得很痛苦了。猪八戒有着肥嘟嘟的大肚子,十分憨厚、可爱,传说他原先是天上的天蓬元帅,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到人间,投胎成了一头猪。沙和尚戴着佛珠,挑着扁担,和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师傅。最后,师徒四人成功求得真经。

读了《西游记》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没什么大本事,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呢?勇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最后的成功。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

西游记观后感篇2

这学期,我们读了明代吴承恩所著的一本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佛教真经的故事。

书中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因此总是被妖精捉去;孙悟空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一路斩妖除魔,神通广大;八戒憨厚懒惰,好吃贪色,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沙僧老实厚道,做事勤恳,任劳任怨。

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孙悟空。他忠心耿耿,重情重义,就拿《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来说:一天,白骨精看到了师徒四人,诡计多端的妖精想吃上唐僧肉,于是,她分别变成了美貌的村姑、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和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可都被悟空一一识破了。当唐僧猛念紧箍咒时,悟空为了师傅,忍着剧痛,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不分忠奸,将悟空赶跑,但在唐僧遇到黄袍怪后,悟空还是救了他。

孙悟空还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大闹天宫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很出名。有时候,我也会把自己也想象成孙悟空:手中挥舞着金箍棒,驾着筋斗云,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真是无忧无虑!

在《西游记》中,有不少人对猪八戒这个角色有争议,有人说猪八戒他好吃懒做、贪恋女色且不分忠奸。其实,我不这么认为,猪八戒憨厚淳朴,没有害人之心,在取经路上也坚持到了最后,取得成功,他还是取经路上的搞笑担当呢!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上所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少挫折,我们都不能屈服,要坚持不懈地面对,永不言败!

西游记观后感篇3

书,人类最友益的朋友。在小学生涯中,我读过的书如天上的星,似海里的鱼。但在这些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明朝吴晨先生的著作《西游记》擦,不仅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西游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以及他在花果山逍遥自在,称王称霸的生活。后来孙悟空大闹天空,因以下犯上,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让他自己反省做事是否能以下犯上,无法无天。五百年后,菩萨点化唐三藏去西天求取真经,并解救被困山下五百年的孙悟空。孙悟空一路保护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艰难之路。不久之后,高老庄的猪八戒与流沙河的沙和尚也陆续加入了取经的团队中,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战胜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功夫不负有心人。师徒四人,苦尽甘来,各自受封,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在这本神魔小说中我喜欢坚持到底的唐僧,我喜欢他是做事的沙僧,我喜欢憨厚淳朴的猪八戒,我更喜欢的乐观大胆的斗战胜佛——孙悟空我之所以最喜欢师徒四人中的孙悟空,是因为他与我的性格十分相似。并且是我的榜样,他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畏惧一切艰难险阻的性格从于我的经历十分相似。我小时候常常因汉字书写的极其不美观。而受他人嘲笑,从那时起我便立志一定要写好中国字。为此,我每天做完作业,便拿一支钢笔和一本字帖,坐在阳台上练字。有时到天黑了,却浑然不知。日积月累,我的黑眼圈越来越多,但被画上红圈圈的字也越来越多,这不正与送悟空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性格十分相似吗?

《西游记》不仅是四大名著,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都去好好品味,阅读一番。

西游记观后感篇4

《西游记》中还有针对具体人物的讽刺,往往是对其身上的不良作风或缺点加以嘲讽。小说中的猪八戒有很多缺点和不尽人意处,但是他是可笑而不可憎、可爱而不可恨的。如第三十二回,孙悟空派猪八戒去巡山,自己变个小虫叮在他的耳后观察。果然八戒没走多远就大发牢骚,随后又钻在草里睡了一觉,醒来后他就编造谎言: 那呆子入深山,又行有四五里,只见山凹中有桌面大的四四 方方三块青石头。呆子放下把,对石头唱个大嗒……原来那呆子 把石头当成唐僧、沙僧、行者三人,朝着他演习哩。他道:“我这回 去,见了师父,若问有妖怪,就说有妖怪。

他问甚么山,—我若说 是泥捏的,土做的,锡打的,铜铸的,面蒸的,纸糊的,笔画的,他们 见说我呆哩,若讲这话,一发说呆了;我只说是石头山。他问甚么 洞,也只说是石头洞。他问甚么门,却说是钉钉的铁叶门。他问里 边有多远,只说入内有三层。—十分再搜寻,问门上钉子多少,只 说老猪心忙记不真。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 这里作者是对猪八戒的弄虚作假、说谎骗人进行了讽刺批评。另 外对于他的贪小便宜、胆小自私等缺点,也采用类似手法,使猪八戒出 尽洋相。最精彩的就是第七十六回中,猪八戒被妖精捉住,孙悟空救他 时假装勾司人吓他: ……行者道:“我是五阎王差来勾你的。”呆子道:“长官,你且 回去,上复五阎王,他与我师兄孙悟空交得甚好,教他让我一日儿, 明日来勾罢。”……行者道:“若无盘缠,索了去!跟着我走。”

呆子 慌了道:“长官不要索。我晓得你这绳儿叫做‘追命绳’,索上就要 断气。有!有!有!—有便有些儿,只是不多。”……“可怜,可怜!我 自做了和尚,到如今,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我食肠大,衬钱比他 们略多些儿,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 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起,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 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八戒道:“在我左耳朵眼儿里 掘着哩。我捆了拿不得,你自家拿了去罢。” 这一段内容通过猪八戒自己的话来表现他贪财又怕死的性格,在命与财不能兼得的情况下他惟有先保命。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来,让读者忍俊不禁。

整部小说在进行讽刺时运用的方法丰富多样,有时信手拈来、随意生发,有时借题发挥、旁敲侧击,也有时虽不着一字却意在其中。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是不遗余力地抨击鞭挞,对于高层统治阶级的批判也是毫不留情。而对于猪八戒、孙悟空等只作善意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大多含蓄不直露,抓住事物矛盾的症结,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有的渗透于形象描绘中,与故事内容相结合,与人物形象相协调,与作品结构相一致。讽刺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批判意义,而且丰富了小说的艺术特色,可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我们不能据此就说《西游记》是一部讽刺小说,但是却能肯定讽刺手法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

西游记观后感篇5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西行路上,分别收了会72变的大徒弟孙悟空,大食量的二徒弟猪八戒,勤劳的三徒弟沙和尚,还有幻化成白马的龙宫太子,共同协助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西行的路上,师徒四人与各种妖怪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到达西天。每一则小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领悟,仅有大家团结,合作,友爱,互助才能战胜困难。

从西游的故事里,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遇到一些困难不能退缩,要勇于去战胜困难,学习上,如果碰到题目有困难,要学会思考,不能轻易放弃;生活上,要学会乐于助人,发扬友爱互助的美德!

西游记观后感篇6

这几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那部投资甚巨、期望甚大的《西游记续集》。然而,对于这样一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巨著”,我却实在无心再看下去。原因很简单,续集中的血腥气实在是太浓了。

首先无可否认的是,看什么样的电视剧就要有什么样的心态。譬如枪战片,再血肉横飞也不会让人皱几下眉头——要的不就是个刺激?而古装武打片要的也正是拳拳到肉、掌掌生风的气势——可是,问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把这些镜头插入到一部爱情剧或是儿童剧中可以吗?当男女主人公正在绵绵情深或是孩子们正在欢快玩乐的时候,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七窍流血的死人脑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是准备拍手叫好呢还是恶心的想吐?这恐怕也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吧?

废话说了不少,咱们还回到《西游记》的正题。我是看到第三集的时候对他产生反感的。斩妖除魔是理所当然,血腥点也就凑合了;可是杀个强盗干吗还非要做的血淋淋的?干吗非要孙悟空一棒子把强盗头子的脑袋打飞?孙悟空这个曾经被称作“正义的化身”的精灵还是原来的他吗?在他骑在一个强盗的头上用力扭断他的脖子,并且鲜血从强盗的口中喷出来的时候,我从孙悟空的眼睛里已经感受不到半分正义的力量,那只是一双象征着厮杀、象征着邪恶的血红的双眼!我当时非但没有惩奸除恶的喜悦,反而感受到的尽是恐惧;在我后来想起那几幕的时候,仍然会不自禁的不寒而栗!——《西游记》,你是想向我们展现写什么?

《西游记》,难道只有高科技手段出神入化般的运用才能让你我引以为荣吗?难道只有青松、煦日那清新背景下触目惊心的喋血镜头才能大快人心吗?《西游记》,难道你是凭这这些而入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吗?难道你已经忘记了,那源远流长的艺术内涵、文化思想才是你自身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吗?

或许是出于对第一部《西游记》的深深喜爱才引起了我这么强烈的感受,才能让我的思想有这么强烈的反差——由喜爱一下子坠落到了厌烦,甚至憎恨!说的是不错,中国文化的确需要不断的进步、变革 ,是应该让中国的古典文化在各个方面和那些外来文化、艺术相融合,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西游记》中所表现出来的新路啊!我们要的是不是这个俗不可耐的文化的怪胎啊!看了《西游记》的续集,您觉得这样来融合中国的古典文化、高科技手段、外来文化应该吗、可以吗?

中央电视台不是也发表过评论,说《西游记》的续集可能会带起新一轮的收视热潮。虽然我只看了短短的四集,我已经对这钟说法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中国人庸俗到那种地步了吗?

这个问题,是真的需要我们好好来回答了。

西游记观后感篇7

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中“睡懒觉八戒巡山”这一集。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下,孙悟空要八戒去巡山,猪八戒不愿意,又怕挨棍,只好拖着钉耙慢吞吞地去了。孙悟空变做一只小虫,叮在他的耳后。猪八戒走了四五里,嘟囔起来:“你们倒好,在那边自在,为什么让我老猪去巡山?”说着,他找到了一个平坦的草丛,呼呼大睡起来。悟空着急了,变做啄木鸟啄了一下八戒的`嘴唇,八戒生气了,站起来又走了五六里路,他找到了三块青石,对他们行了个礼。原来猪八戒把三块青石当成唐僧、悟空和沙僧,朝他们演戏,他编了一段谎话,然后回去了。

悟空都看到了,急忙跑回去告诉师傅。八戒回来,说:“这里是石头山,山上有妖怪,洞是石头洞,门是钉着铁叶的门……”悟空说:“后面一句我替你说,上面有几个钉子,老猪心忙记不清。”悟空揭穿了八戒撒谎。大家原谅了八戒,八戒连忙磕头。唐僧罚他再去巡山,他扛着钉耙继续巡山去了。这个故事非常搞笑,表现出了八戒的懒惰和可爱,我一读到这个故事,就忍不住想笑,所以我最喜欢它。

我觉得《西游记》这本书,非常有趣,可以让我学到许多的很好的词语。唐僧因为没有火眼金睛,看不到妖怪,经常误会悟空。沙僧和猪八戒都帮助悟空打妖怪,但是他们本领都不高强,而且八戒很懒,也好吃,我觉得猪八戒应该改名叫“猪懒戒”。孙悟空本领非常高强,我相信这一趟旅行,孙悟空付出的最多。

悟空、八戒和沙僧都是奇怪的和尚,他们一起保着一个正常的和尚去西天旅游,这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观后感篇8

小时候,最喜欢看电视里的.《西游记》,看了几乎不下十遍,至今还爱看,这个寒假,我看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觉感叹万分!  漫漫长路,多年跋涉,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为的是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七十二变化。在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当师傅落入敌手,他总是与敌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尽管猪八戒给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还是要为声“冤”,首先是错投了猪胎,变得人不人,猪不猪的,到哪都吓人,尽管老猪本性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帮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劳,善良正直(有时还爱贪点小便宜)。

在西天取经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师傅,陪师傅打坐念经,任劳任怨。

唐三藏是取经人的核心,本着一颗慈悲之心,他经历了14年,风餐露宿,任何磨难都无法打倒他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师徒不畏千辛万苦,历经种磨难依旧不放弃,直到取得真经。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大”。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而苦就是磨难的滋味,只有品尝过“苦”,享受“甜”时,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尝了人生五味,什么才更有意义。

西游记观后感篇9

吴承恩先生写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使得我记忆犹新,那我就在这里给你们介绍一下吧,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不但会七十二变,而且聪明机智,天不怕地不怕,也把天宫闹的一塌糊涂。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小缺点。他机智、勇敢、聪明、急躁。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自认为是对的东西会不计后果,敢与玉皇大帝斗,被称为“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于妖魔鬼怪斗,绝不退缩,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明磊落的神话英雄印象。

影响最深刻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天,他们师徒四人来到了一个叫做白虎岭的地方,这山上有一个妖精,他看见唐僧的大师兄孙悟空不在身边,见唐僧坐在地上,心中暗暗欢喜,于是变一个非常漂亮,又可怜的女子,想尽办法想让唐僧吃东西,可是任凭他怎么说,还是不吃他给的食物,这可急坏了一旁的猪八戒,八戒说人家姑娘好心给您食物您不吃,他正准备要吃,正在这时,孙悟空来了,他火眼金睛一看,那是个妖精,孙悟空拿出金箍棒将妖怪打死,只留下一具尸体。这次妖精又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拄着拐杖,路过这里,来寻找他们的女儿,悟空一看其中必有诈,也没有多说,又是当头一棒,又留下一寻找他的老太婆和自己的女儿,悟空不容分说拿起金箍棒,将老头给打死了。

唐僧太善良了,以至于不分好坏,见悟空这麽不尽人意,于是让唐僧让沙僧拿了笔和纸,写了一纸贬书,对悟空说,这一次再也不让你留着身边做我的徒弟了,悟空长叹一声,转身握住了沙僧的手,含着泪说好好保护师傅,说完悟空就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但这个形象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满身的毛病,贪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爱撒个谎,可笨嘴可是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大师兄孙悟空吃点苦头。沙僧的勤快能吃、勤勤恳恳整天挑着沉重的担子,不好出风头,白龙马的脚力好,聪明、勇敢、机智。师徒四人都有一点点缺点,师傅的善良、懦弱被别人利用、悟空急躁、八戒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可是他们却经过不屈的努力,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

这说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一个团体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团结他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104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