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观后感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电影作品和文化知识,从而扩展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八佰观后感观后感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八佰观后感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1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应该最适用于人们读小说时对角色的理解。当一些看过的小说被搬到荧屏的时候,觉得这个角色、这个画面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会有一丝丝的失望。当我的小伙伴们还沉浸在玛丽苏式的剧情中的时候,我犹爱战争题材的电影、小说、电视剧。
因为在苦难的战争中更能看出芸芸众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弃义,更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情怀。而电影《八佰》,全程技术拍摄,每一帧都是美学角度,无论是视觉效果、故事情节所传递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对战争故事的想象。导演管虎似乎正在开辟新的国产战争片类型。
8月15日下午3点,濮阳圣雅恒丰超级巨幕影院,一场特别的《八佰》点映会正在举行。我并不知道故事梗概,刚看片头,感觉自己在“漫威”的画面中。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这部影片,细致地刻画了战役的独特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中国军人的成长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影片以一匹被束缚着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马为线索,深刻的暗喻了战争的本质和普通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借,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导演管虎独辟蹊径地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
他们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过着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到尘埃里的普通人,误打误撞的来到四行仓库,他们不完美,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承担起重任,宁死也要护楼顶的国旗不倒。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在国家大义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为民族英雄。这些英雄就像战争废墟上的星光,汇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传说。
还有更多的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不让四行仓库变成400人的坟墓,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一定坚守阵地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想到这里会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这种感动化为一种力量,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幸福,努力奋发向上。
四行仓库像是一个中国抗战的缩影,四行仓库中国军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战争中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唤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蒙昧初醒的国人。租界里的各国观察员们,以为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战役,唯一的关注点好像是预测多少小时结束战斗。然而,“八佰”和”楼顶不倒的旗帜“终让他们肃然起敬,并作出合乎人道的反应。
《八佰》这部电影或许是近几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战争片,不光有宏大的场面和激烈震撼的枪炮声,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电影背后每一个普通的中华儿女在国家岌岌可危时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而电影里不倒的旗帜和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白马,就像穿越时空的灯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2
断垣残壁,鲜血狂涌。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生死就在一瞬间。真正的生离死别,没有缠绵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太阳依旧升起,只是有人留在了昨天。
前段时间观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八佰》,深深撼动了我的心。八佰,四万万,十四亿人的……中国!八佰而非八百,他是鲜活灵动的生命!千疮百孔的城墙上是刻有那年代的热血浪漫!国耻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
一条河为界限,桥的那边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天堂,桥的这边却是血沫横飞的地狱。他们铁骨铮守四行仓库,保卫自己的同胞,保卫租界的人民。为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远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何为中国?糜烂与繁华被揉碎,拨开年代上的腐朽古老的蛛网,从容不迫的戏腔和优雅绵长的外语歌喉化为震耳欲聋的战士嘶吼出的“冲啊!”,凝聚空气中的血雾最后汇成了东方大地顶天立地的一根铮铮铁骨。这,就是中国!
吾辈自当强。总是在说现在的孩子是温室里娇贵的花朵,我们该长大该独当一面,要用拼搏不断书写传奇,担起时代赋予少年的使命。九年沉沦书海,英雄志在扬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有我们的担当勇于砥砺前行,应让青春在家国中绽放,我们自强不息勤奋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浪潮要举起倾斜却从不会倒下的国旗,我们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少年!刺向咽喉的刀是烙在骨子里永远的伤,这盛世终不负英雄血泪,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敬那些为祖国牺牲的英雄。愿你们来生生世世活在阳光下,看中国繁荣昌盛,看人民安居乐业,看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听朗朗书声。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绝望。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3
先说下《八佰》电影主要内容是啥?
故事原型为 1937年 发生于上海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 ,此战为 淞沪会战 最后一役。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 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 孤军奋战4昼夜 ,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为壮声势,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简称 《八佰》 。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根本不知道八佰是啥?如果你还没看过电影,也没有在抖音以及各种自媒体、新闻看到过,你肯定也不知道,对吧?
再说1937年,如果说到1937年,问你发生哪些大事,你肯定会说,卢沟桥七七事变。是啊,这个从小学到大学课本都有。除此之外,淞沪会战可能也听过。那四行仓库保卫战呢?
讲真,我也没听过。呐,现在的 四行仓库 遗址如下图。我去过上海几次了,一次也没去过这。至少管虎导演这部电影让我记住它了。
看吧,旧仓库那破旧的墙壁上那密密麻麻的弹孔,感觉战争就发生在昨天,看着电影,感觉自己也像是苏州河对岸的看客。前期像是看热闹,后面真正的被壮士们震撼到了。
看这部电影,我真正动容落泪有两次。
一次是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在欧豪饰演的端午求饶那里。面对端午的愤怒和威胁,老算盘卸下所有的伪装,苦苦乞求端午放他一条生路。
是啊,你是不是会觉得老算盘太没骨气了,油滑懦弱、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等等,但是啊,这反而演得很现实。
朋友说,张译以前演戏都是很正经,很励志的,这次角色完全不一样。 是啊,演技真是没得说。 即使老算盘这样极端利 己 的人,最后却选择了安全以后选择与战友站在一起。
另一次就是护旗了。(其实还有一场没说,就是郑恺饰演张树生绑满炸弹跳楼那里,真的太感动了,不哭也难。而且,这是真实的的事!护旗激烈战斗,据说不是真实的)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的历史上战国时代的事,好像也有护旗。与其说是在护旗,不如说在护住中国人的骨气。所以说,中国人历来是有骨气的!
我也在想,如果是我,或者是你,生在彼时彼景,会怎么办?是啊,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坚持又是为了什么?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真的。我大学是中文系,有一门选修课叫电影电视剧剧评。其实,我觉得不好,完全没有从专业角度来写。
另外,据说这个电影从立项到现在推出,花了整整十年。十年,什么概念呢,如果用在互联网上来说,十年可以一大变了。
其实,这也是白杨想说的,现在不管做推广还是SEO啥的,一上来就是多久我可以看到效果,新站有没有什么快速方法等等。做人做事都应该看得长远。要坚持付出才会有回报。
再放两张照片吧,建议到电影院一看,对了,别忘记带口罩。
偷偷说下,开头有几分钟没看到,后面出来了,再刷一遍。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4
这是疫情以后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有一点点小期待。听说这个电影是管虎为了上映剪来剪去才得到这个版本才能顺利上映,但是看后我喜欢这个结局,一个没有结果的结局,一个不必解释说明的结局,一个给人无线想象的结局......
这个电影 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上海主战场之一的战事,“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电影主线还是全程清晰紧凑的,人物的活动心理状态 (在战争面前人们崩溃的心理状态)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人们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事情能够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这才是王者。谢晋元做到了,不愧是国军的将才。人要是想成事就要一心一意不要总是想来想去,三心二意什么也干不成。还要有事事分析的能力,在电影里国民党升旗与不升旗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是为了坚守的目标(可以多坚守两天)也为了生存下去;第二部分人:为了更大的价值更远的利益去看,这个使我看到了你是主动出击的人还是按部就班的人,主动出击有风险可能会全军覆没,可是按部就班就是任人宰割缺乏狼性。
另外主要的三个故事人物也刻画的相当到位:姜武是只会吹牛一遇到事情就怂了、张译是老算盘一直苟且到最后、王千源还是一如既往的硬汉形象,但是他是聪明的不会主动冲锋陷阵,除非是命令,因为他了解也清楚如果逃避也是被处死还不如硬着生。他们无意杀死小四川的时候只是懵的状态,张译还在为自己找借口在美化自己,为了苟且的生活下去。最终的一个镜头也是那种懦弱的生存,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那些麻木的中国人,那简直是一个模子生动形象的刻画,只有在大众都起来呐喊的时候也捎带苟延残喘两声,如果让自己站出来估计吓破了胆。姜武跟过老张、老冯有句话说的对就是个老兵油子,在队伍里吹吹牛,一到真格的就是怂瓜,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算是居其中,不想跑只想安稳的混下去,遇事不冲结束后第一个冲到前面这也许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吧。王千源呆的队伍没有怂包,但也只有一股子拼劲儿,并没有主动出击思索的思想。
还有大家争先恐后背着手榴弹跳下去的时候,我忍不住落泪了,我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而且这些事情真实的发生还没有一百年,这是真的很近,应该多给我们传播这种正能量,使我们保持警惕的危机意识,不要说国民党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和贡献,都是中国人,都是华夏子民,是他们的付出,管虎这点做得很好,但是相反电影总局靠自己的判断让片子不断的剪辑,不过这个版本也还算说的过去,珍惜现有,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
一河之隔是完全的两个世界,对面是夜上海的情形,相反对面就和罗生门的场景差不多,全部是满面疮痍,谁不想像张译那样逃过去打着自己的算盘过上苟且的生活,我也不是说我多高尚,只是感觉,没准我到时候还没有他的意志品质,没准和方记者一样只为利益四处出卖情报,包括自己同胞的处境,没有人感化他,在最后为了活命他也是只拿了手帕,而摄像机被枪打碎,摄像机是一个战地记者的命,他们在用摄像机来表达来传达,而他却轻易的放弃了,不得不说人们没有太多的信仰,不会相信中华民族会站起来,知识为了能够将这些影视资料换取更大的利益。
在最后大家冲桥的时候,即使在这样生命攸关的时刻,大家还能保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准备着,体现出了一定要在大的环境中磨炼和吸取好的事情和东西,只有这样才会练就最佳的素养,最后冲桥没有人是为了活命,都是命令一下即使上刀山下油海都没有任何顾虑,中国不会亡充分得到了体现,冲过去是火种为了更好的将来抗击侵略者。但是杂牌军就是炮灰是利益的牺牲品,影片没有详细的写王千源和姜武最后的状态,因为他们是被抛弃舍弃的人,我相信他们也有顾虑也不想死尤其是姜武,不过真心不带他们玩了,跑也是死、落下个好名声的死也是死。最后只是几声枪响就说明了一切,说明了他们的命运。
八佰并不是真的八佰壮士,而是一种精神,一个火种,一个可以传播的星星之火,保持高度警惕,有机会参军丰富人生,但人们都说和平年代不当兵,可是当兵是为了磨炼,是为了理解服从就是命令,这个军人的天职。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5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人与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绝望的刺眼对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电影里年仅13岁的小湖北,跟随着叔叔哥哥落难逃命,却在偶然交错间被带入四行仓库。他看着对岸的灯光戏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所有人都照顾他,七月给他带来洋饭店的蛋糕,端午告诉他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战争残酷,战火无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示威、七月被窗外飞过子弹一枪毙命、端午在对抗敌方战机中掏空五脏六腑,爱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骤然离世。后来,他放弃活的机会,用小小臂膀端着枪,眼神坚定地盯紧前方,恨不得一枪毙了日本兵!
最后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是最棒的。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6
疫情期间,憋了好久都没有出去看电影,听说最近有个名叫《八佰》的电影震撼了许多人,于是,今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出去看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那些士兵们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打动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陈树生的烈士,当时敌人们头顶着钢板,往四行仓库的墙里装炸药,因为钢板,国民党所有的武器都无法伤害到他们。陈树生见此情况,身绑着炸药,往楼下跳去!其他的士兵见了陈树生这一举动,也纷纷与他一样,将自己变成了一个人体炸弹,用自己的一条命,换了日军一群人的性命!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忍不住去查了查这一段历史的背景。其实在战争最后的阶段,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害怕危机租界,于是命令国民党士兵们撤退。当仅剩的四百余人(对外称800人)听到进入了租界要没收武器时,他们纷纷拒绝了进入租界。因为他们说,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没有了武器,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
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没有动摇。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
我很佩服这些军人们,我佩服他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佩服他们为了守护国家的尊严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我佩服他们有着坚定地意志,坚信他们能够打败日军!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军人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保卫祖国,帮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7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虽然这些战士被称作“八佰壮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绚烂的爱国之曲,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也有几个画面让人记忆犹新,潸然泪下。
绑紧点儿
四行仓库外,战火喧天,日军将坚固的盾牌高高地举在头上,一路闯到了仓库的围墙,在盾牌的掩护下作文,日军开始疯狂地砸起了墙。“队长!日本人的盾太厚了,子弹打不穿!”陈树生在心里暗暗地咒骂了一声,回身拿起几包炸药“娘!孩儿不孝!”说着便冲着奔向窗户,失去了遮挡,他的身体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敌人的火力下,子弹射穿了他的身体,可是他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早已抱有必死的决心了。他奋力一跃,紧紧抱着炸药,带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撞开了日军的铁盾,伴随着陈树生的一声怒吼,炸药火光冲天。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似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拿起炸药包,一个山东兵抱着一大捆炸药跑到一个小战士面前笑着对他说:“孩子,绑紧点儿。”日军退去了,这是由无数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试问这样的场景谁能不泪目。
升旗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三天早晨,团长,对着四百多名身负重伤的战士们说道:“战士们!昨夜河对岸的租界为我们送来了一面旗帜,你们说,我们是升还是不升?”“升!”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团长谢晋元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分:升起军旗便是对日本人极大的挑衅,这会使本就十分困难的防守难上加难。
众人来到楼顶,看着军旗缓缓升上天空民,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那是对罪恶的侵略者的藐视,是对英勇抵抗者的赞扬!然而好景不长,日军显然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派来了一架飞机来轰炸,楼顶的战士们立刻进行隐蔽并开始防御,可随着一声巨响,旗杆断了,就在军旗即将倒下落地之际,一名士兵冲了上去双手紧紧地撑着旗杆,可飞机很快就射穿了他的身体。还没完!无数的士兵用自己的身体抵住了旗杆,直到飞机被击落,战士们的心脏不再跳动。
冲桥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四天傍晚,一纸“总裁手令”使战斗提前结束,所有的战士被命令于当夜全部撤退至租界。信号灯亮了,战士们开始分组过桥,敌人罪恶的子弹疯狂地舔舐着战士们的鲜血“不要恋战!一口气冲过去!“可是情况并不明朗,战士们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奔去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地上,还没有倒下的战士不顾自己安危,拼尽全力想将受伤的队友拉入安全区。“活着就是胜利!”谢晋元拖着自己满目疮疾的躯体,扯着沙哑的嗓子吼道:“我们的民族病了,只有我们才能治好它,才能鼓舞我们背后四万万国人的心!”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落后就要挨打。”“活着就是胜利。”历史往事历历在目,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强大起来,但是我们不能懈怠,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使新中国紧随时代的洪流,让我们的祖国更上一层楼!
八佰观后感观后感篇8
明天就是国庆节了,王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在香江电影院包了场,带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去观看了电影《八佰》。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陈树生的烈士。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这样一个片段:当日军要炸毁四行仓库时,战士们为了保住仓库,陈树生带头抱着炸药包从楼上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他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随着一声巨响,我甚至都没有看清他的脸,就这样一位年仅21岁的小伙牺牲了,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他的名字。像这样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把他们永远铭记在心!
看完电影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国家,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