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观后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相互探讨和交流不同的观点。什么样的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1

当我打开电脑,一部《飞越老人院》的电影吸引了我的眼球,起初我认为又是像许多电影一样玩穿越,但是穿越时间的隧道去看古代的老人院会是什么样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起了这部电影,可是当我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联想到我自己的父母、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这部电影主要演的是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

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眼睛有些模糊了。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让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孩子们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逢年过节常回家团聚团聚,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孩子再想想自己的父母,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2

电影《飞越老人院》讲述的是一位姓周的老人他得了一个病——膀胱癌晚期,他鼓励大家去参加【超级变变变】其实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能够高高兴兴的离开人世间。其实他还有一个愿望,他有一个女孩远嫁到日本了,已经七八年没联系了,只要进入了决赛就能够去日本。不过很可惜,他在初赛结束时,病发,身亡了。他的确是无牵无挂的离开了。

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他们本应该在儿女的照顾之下暗度晚年的,可是他们去被送进了老人院。在养老院中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亲人们隔上好久才会来看他们一次。而且有些老人的儿女已经不在自己的身边了。他们整天都只能呆在养老院中,而且被种.种条列束缚着:不让喝酒,不让做剧烈运动……他们想去天津参加【超级变变变】的初赛,尽他们的女儿不同意,觉得他们无法照顾自己,怕出什么危险,那可划不来。有的老人便说了“自己是个老东西了,没人会稀罕。”

在电影中有一部分,是老人们看到万马奔腾,欢呼了起来。我觉得他们仿佛就是那群奔驰的骏马,自由自在的奔驰在那辽阔的大地上。

看完这部电影,我细细的想:我以后才不会让自己的父母住进养老院。

真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养老院啊,因为那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地方……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3

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所以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终,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仅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一样,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经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一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能够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构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4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较出色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定去看看。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5

我看完了《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它主要讲了,有一个叫迈克·默菲的男主角,他为了逃脱监狱的折磨,装成有精神病,来到了精神病院。他看到病人们每天都被闷在精神病院里,决定给他们些自由,为此他闯了很多祸,受过很多惩罚,最后,他被一个病友杀死,因为病友不想让他再受折磨了。

这部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迈克·默菲偷偷带病人们出海捕鱼,病人们开心地欢呼起来,看他们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啊!

还有一次,默菲在一个晚上为病友们开了一场派对,喝酒、唱歌、跳舞……开心极了!

这部电影反应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有些人限制了别人的自由。人是向往自由的,我敢说,全世界人们都向往自由。对人类来说,自由真的很重要,就比如我们喜欢运动,喜欢大自然,喜欢玩耍一样。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6

看《飞越疯人院》这个片子是因为这个片子很有名,该片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横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这五个最最重要的大奖,几乎能够称得上大满贯了,奥斯卡多年历史里一向喜欢重要奖项影帝、影后、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这四个最重的奖分流的,能够同时荣获这么多奖的片子极其少数,但是就1943年的《一夜风流》和1991年《沉默的羔羊》再加上这部,三部而已!

关于墨菲的手术,搜来的资料:这部电影对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精神病院能够算是很真实的描述,病人完全没有人权,虐待时有发生,治疗方式十分单一,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电影里所有人都害怕的电击治疗。而对精神分裂症的终极治疗方式就是墨菲最后所理解的额叶切除手术(lobotomy)。大脑每个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大约占1/3体积,切除以后人会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personality)。这在此刻看来绝对是极端不人道的手术,但是当年手术的创始人Moniz却因此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电影中疯人院一向黑暗、暴力,和监狱一样,是剥夺了自由的人,和监狱不同的是,监狱里的人有无辜、有实际真的有罪的人,而疯人院关的那些病人,他们被认为是不是病人,并没有什么很确实的证据,就是根据医生的判定而已。片中在对墨菲是否有精神病的判定,有医生说他是正常人,有医生说他是有病,而护士长这个代表说墨菲有病得很,需要她的治疗。就是因为墨菲不安于社会,反抗社会,就被定性为了精神病人。是否有精神病的判定的权利就在某些卫道士手上,不服从社会的人,她就认定你是精神病,要改造你。这个和现实的社会何其相似!

每个病人都是美国工业社会的病态象征,每人代表着一个特征,拉奇德护士长就是代表着权威和约束,镇压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束缚着他们追求自由,每一天的交流会,她让大家袒露内心,透过这样她掌握了每个人人的弱点,不让人有保密。据说片中的病人有人是演员,有几个就是真的精神病人,所以才能够将精神病人演的十分真,扮演者确实是真的。片中有个很讽刺的片断,墨菲带着那些病人出海的时候,船主问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墨菲说他们都是精神病院的高级医生,病人们也一个个装得很象,这些病人这时候看起来都很正常,船主也相信了他们确实是医生,疯人院和现实社会究竟哪里才是真的有病?

疯人院里面到处是规矩,作息时间、吃药、开会,都是规矩,墨菲无疑是外来者,透过种.种努力去打破这个牢笼。墨菲问拉奇德护士长可不能够改变一下,奇德护士长回答,以前定下的,不能改变,还用种.种手段压制了大家的意愿,尤其是墨菲的不同意见。用自身的行动去鼓励大家的觉醒,他在护士长不让看球赛的时候,用自己激情的现场解说来对抗护士长,病人们一齐喝彩。在他的激励下,医院的气氛已经不一样,病人的情绪也不同了。在墨菲能够轻易逃出去的时候,为了比利能够体验生活,他让女友陪他。这个行为有象征好处,在伊甸园,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才真正了解了人的真谛,而比利透过这样的成人礼,找到了自信,在以前他说话结结巴巴的,第二天他能够流利应对拉奇德,完全成长了,但是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是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而拉奇德也扮演着这样的主角,她明白比利内心最大的弱点,用让他妈妈明白来攻击他,比利一下子崩溃了,最后自杀了。而墨菲因此疯狂攻击了护士长,导致了惨无人道的脑切除手术。

墨菲没有逃走是表面是因为帮忙了比利,喝酒醉了,实际上是因为当一个人,去反抗、去应对整个世界,在体制面前的巨大力量,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失去了生命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这样的结局几乎是必然的结果。酋长本来是装作痴呆,因为父亲因为力量被别人利用身亡,自己不想如此,才混迹其中。墨菲是代表者自由,而疯人院是代表着束缚。墨菲用自己的行动、热忱激发了酋长,墨菲这样的人真的失去了人格,无疑是行尸走肉,如果他有选取还不如死了,作为已经准备一齐逃走的酋长,是了解他的意愿的,所以酋长在杀死墨菲的时候,是说要和他一齐逃出去,奔向自由。最后酋长举起墨菲努力过而又没有能够成功的水槽,砸开窗户,带着墨菲的期望逃出了疯人院。

疯人院多么象现实社会,僵化的社会容不得异己,吃人和杀人的体制,片中的护士长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记忆中找到差不多的人,她就是卫道士的代表,不服从的人在她眼里就是精神病。向往自由的人,在这些人、这些体制下,反抗只会头破血流,之后很多人或许就屈服了,成为象其他精神病人一样的人,但是墨菲不是,他说他至少努力过了,只是整个社会的力量,一个人又怎样对抗得了,最后只有付出生命为代价。片子里,墨菲虽死,还有酋长带着墨菲的期望飞越了疯人院,而现实里社会就是最大的疯人院,你又能够飞越到哪里?

《飞越疯人院》——现实能够飞越吗?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7

在第15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飞越老人院》,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影片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

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温情的部分,老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葛和孙子最后的谈心和孙子的理解都为这部影片增加的亮点。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的主线是一群老人为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影片中吴天明饰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隐瞒病情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排练节目,苦中求乐,他们排练的“打麻将”的节目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爱。他们梦想能去参加比赛,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这群热血沸腾人们,他们冲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对,巧妙地躲过大众的视线,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参加文艺节目比赛。最后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寻衅打架的年轻人、百般阻止他们行动的院长和家属。

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前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向往青春年华,他们永不服老。他们可爱他们感人,他们更让我们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边的日出,金色的阳光洒过海面,洒过孤帆,洒过老周安静闭上的双眼,洒过那一群含泪微笑着的老人,使这部颇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在暖暖的阳光下结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动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老无所养住进养老院。也许这是个人对养老院的偏见。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

飞越疯人院影评观后感篇8

观看《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和思考,许多隐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个人可能都有自我不一样的想法。我对部分资料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谈论一下酋长的人物形象还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酋长在麦克墨菲来到这个疯人院前,甚至在麦克墨菲明白之前,他一向都装作聋哑人,其他人也都认为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默默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规规矩矩做一个疯人,按时间安排表做事,没事时拖地、发呆等。其实,很多人肯定都觉得他很没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认为,在疯人院装聋装哑却很好地保护自我,不会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受惩罚,如果他还比较正常的话,这未免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麦克墨菲来了之后,他试图改变那里的一切,相信酋长能够明白他的意思,帮忙他,也以为他俩能够一齐逃脱出去。所以,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对方都是疯人院里异常的人,异常的朋友。对于酋长,麦克墨菲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他不服输于环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很耐心、好心的教他带篮球,酋长有一丝感动,也在尽力帮忙麦克,生活瞬间充满光明,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这是前后的巨大改变。

当比利受侮辱自杀后,麦克和护士长厮打被切除了脑白质,变成了白痴。当麦克最终回到普通病房时,酋长已像一座大山,充满力量,准备好逃出去,但当他看到麦克已变成这样,十分痛苦,大家还有我可能都以为他会带着麦克一齐逃出去,却没想到他用枕头闷死了麦克,用之前麦克原先设想的方法“带着他”砸破窗户,逃离了疯人院。是麦克带给这个印第安人突破束缚的勇气和力量,最终他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这是麦克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实际做到的,酋长完成了他的梦想,确是以死这种方式。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也许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也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酋长原本是疯人院里病得最严重的一个,在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一个摆脱墨菲的自我。

能够说,是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所以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终,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仅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一样,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经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一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能够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构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比如,之前出现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经事先预谋,在3月31日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致黄某死亡,4月1日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仅仅因如此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心存歪念,就犯下此重大错误。他家境平寒,平时好强,其实很优秀,没有必要因为嫉妒黄某读博或者其他原因生杀念。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10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