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电影的背景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好的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篇1
看本片之前,同去的闺蜜就问我借纸巾,原因是,据说这是一部让人泪奔的电影。我联想起上次在影院看到的让半场人都泪奔的《比悲伤更悲伤的事》,心里期待着千万不要拿台湾那些矫情情节来催泪观众。毕竟,对于85前来说那些所谓催泪原因都不算事儿。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出乎意料了。当然,不单单是它并没有像闺蜜说的那样让人哭到湿透纸巾,而是发现它不单单是一个被传说要哭的电影,而给了观众更多比哭更深刻思考的问题。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断在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到初一,是否也会报名去上这个银河补习班?
这个补习班很奇特,老师是爸爸,学生只有一个。这个补习班没有学时限制,24小时全天候,天天都在上课。影片最开始,当出狱的邓超和校长打赌说儿子能考入年级前十名的时候,这个补习班就不得不诞生了。虽然它的组建原因是这么壮烈,上课地点也是遍布这个小城镇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工地、公司、河边、草坪,甚至还包括北京紫禁城和长城,但就因为是前所未有的补习班(至少在我上学时同学没有人上过),所以它才让人感到好奇,看后又觉得惊喜。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是一位不很传统的老师。和那个古板的教导主任相比,老马这老师喜欢把复杂变简单。开班授课第一晚,拿尺子量书本厚度,告诉儿子每天只要学一根头发丝一样厚度的书本就能完成一学期,我就惊讶地想,为什么当初没老师这么告诉我们。我们书包里是沉甸甸的十几本书,我们的后背被它们压弯。但从来没有人让我们化繁为简,让我们轻松应对,持有蚂蚁啃骨头的心态。之后,马皓文给孩子买了电脑那个片段,让我想起了自己20__年左右买回家里第一台电脑的情景。
我记得我打开了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__,看到里面熟悉的20世纪福克斯的logo出现,觉得整个世界都向自己打开了。在那么早,别的孩子都在忙着死记硬背的时候,马皓文能让儿子学电脑,学打游戏,开拓思维放眼全世界才是最重要的。再后面,马皓文在儿子已经被他亲妈和教导主任都定义为笨孩子,根本不能成材的前提下,他还在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他相信自信起来,相信自己能考前十名。想想当时我们的中学。
学生因为考试成绩自然被分成三六九等,前十名的大红榜和后十名的白榜。每次考试结束学校都宣读排名,从第一名到倒数最后一名。我经常会去想那位垫底学生是如何继续生存在校内的。这部电影并没有把矛头指向我们过去的应试教育,而是更多的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放开,遵循他自己的内心。故事背景虽然在90年代,但教育理念又和现在我国的教育理念多么接近。马皓文具备了展望未来的视角。所以,他的儿子也是他的学生最后才能登上太空飞船,展望宇宙。
本片在剧情上也有不少加分的回忆项,比如经典歌曲《风继续吹》《我们亚洲》《好大一棵树》等等,音乐一响,满屏发光。作为一部在暑期档唯一反应父子情和青少年教育题材的剧情片,本片的大热势头已经显露,总的来说还是值得孩子和家长们都去看看。也让孩子们至少在电影中上一次这么独特的“银河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篇2
我看过一场电影——《银河补习班》。什么是银河补习班呢?在银河上补课吗?NO!银河补习班就是和大自然一起上课。在大自然中遨游,去亲身体会,感受大自然。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马飞是一个天真的小朋友,他的爸爸马皓文是一名伟大的工程师,在马飞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说马飞是“缺根弦”。可是爸爸认为他是最聪明的孩子,爸爸亲手做了一个地球仪在他生日那天作为礼物送给他。就在老师以及所有人对他投来羡慕目光的一霎那,爸爸建造的大桥瞬间塌了。
马皓文为所有人背了黑锅,在牢房整整“住”了七年,七年里他从没放弃。七年过去了。马飞也长大了,马飞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他被寄宿在学校。当马皓文出来时他的家不在了,原有的住宅变成了库房。当他找到自己的前妻时,得知马飞在学校不听话要被学校开除。马皓文就和主任打赌,马飞离开这个学校时一定是这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为了不让马飞被开除,爸爸还跟主任打赌,在这个期末考试马飞会在全年组前十。结果是马飞成功晋级,同时马飞在自己的努力和爸爸的鼓励下成了一名宇航员……
影片中父亲的教育的几句话触到了我的心。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当马飞和父亲走散被洪水困住,无助的父亲用最后的呐喊告诉儿子要想办法自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到,你一定能出来!他用自己的方式给儿子一份信心。
这部电影是送给天下所有父亲的同时也是送给天下所有孩子的。它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在遇到困难时要动脑子想办法,不应该仅会流泪。在我们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不要因为有阻碍而选择放弃。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本领,要相信奇迹永远都在。
许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而对于我们来说,北大、清华只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枚棋子罢了并不是最重要的。
主任说过;“煤球再怎么洗也不会变成钻石。”意思是学习不好的人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为尖子生。最后马飞用实际行动证明这句话是错的。今天的影片,让我也重新找回自信,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也能成为“钻石”。从今以后,我要学习马飞那种独立思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篇3
今天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并且看完后关注了一下网上对于这部电影的各种评论和看法。
对于这部电影,不管它的剧情、制作、主旨还是效果如何,最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了一些感动与触动。
关于父子,也许不是每一个父亲都像马皓文一样去教育孩子,但每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无论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如何千变万化,我们都是第一次并且唯一一次当父母或者当儿子。没有谁会给我们第二次重来的机会,我们只能不断地、小心翼翼得学着,一起成长着。
关于教育,我无意评判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对电影想要表达的教育观不置可否。但是,不管是付出教育的人,还是接受教育的人,我们都应该不停地思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种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情,从古至今,关于教育的探讨不可胜数,但教育是一种独特的事业,因为世界上决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
对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只要它能提出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甚至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就是一种成功。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篇4
邓超主演的《银河补习班》让我明白:梦想可以让一个囚犯被冤屈后依然坚信知识的力量和拼搏的意义,梦想可以让一个学渣逆袭学霸并成了万众瞩目的航天英雄。父亲用自己不服输的信念引导教育儿子,两代人共同经历,一起成长。银河补习班真是天价补习班,这是任何补习班都不能替代的。陪伴孩子成长是每个家长不可错过的时光。看完这部电影,我触动很大,也想到了现行教育的诸多状况:
第一、成绩定终生。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都过于看重成绩。成绩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尺,一个家长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个学校好坏与否的标准。用一个标准去衡量,那些个性差异大的孩子们都要放在同一标尺下,符合的即合格贴上所谓优秀的标签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不符合的则贴上学渣的标签遭受万人唾弃。反思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太单一,功利心太强,忽视了孩子身上的其它优秀品质。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不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未有效地帮孩子建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信念。惟成绩论对孩子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弊大于利。帮助孩子树立远大梦想,增强学习内驱力是每个家庭和学校必须思考的大问题。
第二、标准答案高于一切。数理化这些需要标准答案情有可原,自然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但人文科学除了注重严谨外还得注重多样性。语文本身就是结合所学运用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百花齐放,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金陵十二钗也各有千秋,四大名著亦是各有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颇丰,但成就远低于西方的根节就在于标准答案。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许另类,长期标准答案束缚下孩子们已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对于个人、学术、民族意义重大。放眼望去学术论文造假比比皆是,我们臣服于标准答案之时即放弃了对科学多样性的探究之机。美更没有标准!我们的孩子现在不仅创造不出美,也被驯化地丧失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三、寄宿制度贻害人。大部分家长认为挣钱是第一位的,陪伴孩子是第二位的。错过了孩子成长期,这个损失是挣多少钱都弥补不过来的。家长们没时间管理孩子索性往寄宿学校一扔便万事大吉。成长中的孩子遇到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全部不管,一概交给老师学校,家长没时间过问。只是习惯性地问问成绩,这个成绩背后的东西毫不关心。面对成绩高的孩子家长们庆幸自己选择了寄宿,全然忽略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关怀和陪伴。面对成绩低的孩子家长们痛心疾首后悔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不争气的孩子,全然忘记了这只是一个结果成绩低的根源在自己身上。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家长也应该学习。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寄宿制度能看到父母吗,父母的榜样力量如何传达?寄宿看似省事,实则费事,这个单得以后买!寄宿制度等于主动放弃了陪着孩子成长的义务和乐趣。每一百个孩子只有十个是最优秀的,我们却用这10%的孩子作为标尺,套在所有孩子身上,让90%的孩子痛苦不自信,连带着家长学校社会一起焦虑。家长不可跟风,学校不可激进,社会不可功利。家长得有承认自己的普通的勇气,接受孩子的普通就会水到渠成。
教育理念不转变,多先进的教育方法都不会起效。影片中马浩文说他第一次做爸爸难免会错,孩子原谅了他。马飞说第一次做儿子不知道该怎样,父亲也原谅了他。不管怎样我们要陪着孩子,帮孩子插上翅膀,与孩子一起成长!那是我们不可错过的时光。每一个人、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可错过的时光。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篇5
昨天下午,我跟儿子一起去观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其主要内容是讲述一对父子马浩文和马飞穿越漫长时光的爱和亲情,充满欢乐和奇观,充满温暖与泪水的故事——在浩瀚太空里,航天员马飞意外失联,在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马浩文的教诲,终于战胜曲折,解决疑难,绝处逢生。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现将我的所思所想记录如下:
马浩文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正确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我很欣赏马浩文的家庭教育理念。我认为马飞的爸爸马浩文的确是一位很棒的父亲。他的"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高谈阔论往往令人生厌,正面行为的引领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典范作用。这位父亲在桥梁倒塌之后替人背黑锅坐牢,即使在监狱里妻子让他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那样的场合,他竟然表现得那么洒脱,那么坚强!当小马飞缠着他不肯离开时,他居然能通过轻松比赛的游戏活动让小马飞跟他妻子一起离开了监狱。还有,在被人上门打砸的时候,马浩文那种不屈服、不认输的行为也培养了马飞在学习上奋发努力、在困境中永不服输的精神。父亲坚强面对逆境的洒脱不仅让人叹服,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
2、帮助孩子实现理想
马浩文没有用爱去捆绑孩子,没有强硬地要求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他首先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再要求孩子把兴趣、爱好当做靶子(即理想),接着努力地拉弓向靶子射击,向着理想不断努力,顶着来自学校的巨大压力在临近期末考试之时带孩子去观看航天表演。正是因为马浩文能正确引导孩子发现兴趣,树立理想,向着理想勇敢前进,才让马飞最终实现了航天梦。
3、陪伴是最好的爱
马浩文经常陪伴在小马飞的身边。在陪伴的过程中教会孩子许多知识。一次,在陪马飞到大自然中欣赏美景的时候,看到面前一大片草地,马浩文说:"你看看这片草地,是不是远看一片绿,近看却绿得不那么浓了?"马飞说:"是呀!"父亲说:"这就是'景色遥看近却无'呀!"儿子马飞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诗就是这个意思呀!"
马浩文带马飞看航天表演,不仅让他感到快乐,更让他开拓了视野,明白了一些原理。
还有一次马浩文在送马飞上学的路上陪马飞玩捉迷藏的游戏时,马飞被一伙歹徒围攻。为了保护儿子,父亲让儿子快跑,自己一人徒手对付一伙歹徒,结果是父亲被打得鼻青脸肿!
一次,马浩文在知道自己的徒弟陷害自己的真相后,心情坏透了。当儿子马飞向他提问题时,他大发雷霆。事后他主动向儿子认错,并赔礼、道歉。
马浩文陪儿子玩,做到让儿子在玩中学;他陪儿子乐,做到让儿子在乐中悟;在危险面前,他奋不顾身地保护儿子,让儿子明白了面对困难必须勇往直前的道理;在对儿子大发脾气之后,不以长辈自居,主动认错道歉,能培养儿子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行。
4、坚持真理,敢于向传统呆板的教育模式挑战。
当学校教导主任一次又一次地责难马飞时,马浩文这位伟大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据理力争。他敢于指出教导主任因教子无方而导致自己的儿子跳楼致残的事实,并强调父子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教导主任给马飞的作文打了零分,他要求学校重新评分。校长组织评委重新评分时,他让儿子充满感情地朗读自己的考试作文。最终儿子马飞那真实又想象丰富的作文获得了公正评判,被评较高分。
《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为怎样教育子女提供了很好的教材。马浩文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他对儿子马飞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一份正确而伟大的父爱!这份爱充满泪水,充满欢乐,充满热情,充满奇观!马浩文是一位超棒的父亲!马飞当然是一个优秀的儿子。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篇6
电影以航天员马飞的采访为始,在回忆中插入了他小时候和父亲马浩文(邓超)的片段。讲述了一个逆境中的父亲,如何培养孩子。
孩子从小被老师说缺根弦,到同学们欺负喊他缺根弦的外号,紧接着父亲背黑锅入狱几年,出狱回来,以后在杂物间里心痛的感觉到他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父亲,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肯定行,从来都是鼓励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个出色的儿子!
‘一直想’三个字,被少年马飞写在了床头,父亲教育他要一直想,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停下来,少年马飞演技超赞,眼神里都是戏。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现在,培养出来的孩子都像模具里刻出来的一样,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独特的个体。
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像马飞的“妈妈们”,一味的打骂,甚至只顾赚钱让孩子上好学校就以为可以成才,可以上清华北大。
我希望可以多一点马飞的“爸爸们”,培养孩子要鼓励,要自身言行端正再言传身教。
还是强烈推荐有孩子一族去看看。天下父母爱都一样,但是以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被孩子接受并改变真的非常重要。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怎么写篇7
正值暑假时日,《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排行位居前列,我便去观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说,这部电影拍的太牛了,能再拍一部吗?
言归正传,这整部电影几乎是以一个人的讲述为中心由此展开所有的情节,以马皓文的东沛大桥和马飞的成长为线索,穿插交织出这一则完美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辉煌的事件:奥运圣火传递。马皓文十万火急的赶到了奥运圣火传递现场,抱起了马飞送给他一个生物礼物,与此同时,讲述人(长大后的马飞)在自我回忆中说:而我也明白这是我爸爸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刻。从这句话我就推断出接下来可能有不好的事要发生。果然,接下来在大家都笑脸盈盈地等待着东沛大桥的开启仪式时大桥轰然倒塌,大家的笑容都凝固了,而马飞还在笑呵呵的拍手说:“爸爸这个魔术太牛了能再变一次吗?”
接下来,一切的一切开始走下坡路,马皓文因东沛大桥事件进了监狱,妻子离他而去,马飞被小学同学欺负。过了几年,马浩文从监狱跑出来,去到了儿子的学校,正逢儿子被处分,等待退学,于是他跟教导主任打了个赌,如果在期末考试中能让儿子考到全校前十,就不让他儿子退学,主任笑了,周围人都笑了,一种嘲讽的笑。
在这个情节中,我就能感受到,这个承诺将使接下来的事情开始走上坡路。
马皓文把儿子接回了家,没有向我想象的那样,买回一堆厚重的辅导书,开始制定学习计划,逼迫他每一天学习,而是教他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目的以及为何要学习,(马浩文把辅导书倒进垃圾桶的镜头,真的很霸气)他的教育理念,其实跟我也有几分相似,也应当跟绝大多数同学都相似:不要一头扎进书本里头死学,最终学的死板,以至于忘了自我真正要干什么。这也真是当代教育体系正在努力克服的弊端,学生在新型教学观念和老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便催生出了“偷学”风气(咳咳,有点扯远了)。所以说,这部电影从某些方面来说,应当也是对如今教育迈向新理念新观念教育的催化。马皓文对他儿子谈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马皓文让马飞所做的行为让马飞的班主任十分着急,为此还专门找马皓文进行了一场谈话。最终竟在离期末考一个月的时候带着他儿子观看了航空展,却在回来时遭遇了事故,而正是这次事故成功证明了马皓文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的:马飞凭着所学的课外知识,成功将自我逃离了一场特大洪水将会带来的危险。
自那以后又经历了许多,许多。马飞,最终还是留在了这个学校,逐渐长大,成了一名飞行员,随着讲述的结束,整个电影也快结束了。结局自然是喜人的,马皓文东沛大桥事件得到澄清,被恢复所有的名誉,马飞获得了优秀称号,马皓文与成功着陆后的马飞见面后,说出了那句话:这个魔术太牛了,能再变一次吗?
以东沛大桥为线索,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残缺,以及世态的炎凉,以马飞成长为线索,点缀出了无限的父爱以及成长的艰辛。整部电影的情节架构都做得十分好,自然也是十分感人的,从儿子小时候对天上晃手电筒,期望父亲能找着家,到父亲老了,对天上摇手电筒,保佑儿子平安;再到父亲让儿子难过后,说出: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学着做爸爸,到儿子长大后让老了的父亲难过以后说出: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学着做儿子。等等,无一不能看出情节的细微缜密,可是,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晃手电筒的情节了,环境把气氛烘托的十分到位。
最终将电影中的那句话送给自我:人生就像射箭,如果没有箭靶子,那么每一天的拉弓也就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