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时的感受和反应。写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篇1
写在前面: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有张艺谋奥运团队,唐山十三农民,武文斌,经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韩惠民。颁奖典礼中我最感动的是李桂林和陆建芬这两位人物,因为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18年扎根这里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在实际生活中我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的两大特点,我在平实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我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让我很感动,特别是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告诉我要坚持不懈,乐于助人。
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篇2
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81年以前中国女排从来没有拿到过世界冠军,连中国男排都看不起她们,但她们并没有放弃,每天都在教练的严格要求下坚持艰苦训练,一颗颗豆大似的汗珠从脸颊流过,手上、腿上有一道又一道的伤痕,这一切都是为了1981年和日本女排争夺冠军。比赛那天,中国女排用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换来了中国女排有史以来的世界冠军。众多中国人在一台电视机前面为她们欢呼歌唱国歌……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电影中有个叫郎平的角色,人称铁榔头,是“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她背负着国人重振国风的期望,一次次带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她有着60岁的年龄,80岁的骨头,人们都说她从脖子上到脚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郎平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断:1981年她和队员一起打败了“东洋魔女”日本女排;2008年她移居美国,以美国女排教练的身份在北京奥运会打败了中国女排;在2013年她辞退了美国教练的工作,返回到中国做女排教练,最后以3:2,战胜了巴西女排。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受益匪浅。第一是我觉得我们在学习上就要具有女排精神,不要因为学习上有一丁点儿挫折就放弃。特别是郎平,时时刻刻为了祖国的荣誉,她半个人生,中国的字眼占据了一半。第二是我们要像中国女排几代运动员一样团结同心、无私奉献。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我们要学会团结,才能发挥整个集体的最强力量!
总言而之,中国女排是我们大家学习榜样!
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篇3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片一开始画面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北京训练馆墙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人渴望找到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的风貌一出现,就瞬间将人们思绪拉到那个奋斗年代。
中国女排励志电影40年征程弹指一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人,直到现在仍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主帅。从最初老女排那第一个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简直就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黄埔军校,而陈指导和郎平几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人演绎的对手戏感人至深,赛场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人心,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人不再需要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传承至今永不褪色,他们书写了传奇,五星红旗如此鲜艳,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雄壮。
影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历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面和记录,那广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闪回,中国女排励志电影10次夺冠经历,最后一个镜头又回到了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心。
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篇4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风雨操场看电影《夺冠》,这个电影讲的是历届女排的队员打比赛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她们那时艰苦的训练,在那激烈的战场上比赛。
艰苦的训练有哪些呢?比如:跳网拍手、拦球、举100公斤不等……中途有一队是我国最好的男排队员来跟女排队员打一场虚拟排球赛,比分3比3平,中国女生没有骄傲,也没有失落,而是更加努力的训练。
这个电影里我最喜欢郎平了,因为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但是,我更喜欢女排队员的精神,她们的一个教练说:“在赛场上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
她们的精神创造了1982年至1987年的五连冠,之后,一部分老队员退赛,郎平也当上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
在之后二十多年内,中国女排一直都没有拿到冠军,随着女排的不断努力,终于,在2003年又拿到了冠军,甚至在2004年再次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生活就是如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以顽强的意志力予以拼搏,才能得到你所想要的结果。
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篇5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影片《夺冠》之后,使我明白了中国女排精神内深刻内涵。
《夺冠》再现了中国两代女子排球运动员顽强拼搏,最终取得成功,夺得冠军的故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第一代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在器械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靠她们坚强的意志,顽强拼搏精神,拼命地进行训练,终于冲出低谷,走出黑暗,荣获五连冠、七连冠,成为了世界体坛上的闪耀巨星。新的世纪,郎平带领的第二代运动员们又团结一心,刻苦训练,靠坚强的意志练就了过硬的本领,靠卓越的技艺战胜了巴西排球队,再次摘取世界桂冠。整个影片激动人心,深刻诠释了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精神。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拉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中国女排一直不被世人看好。为了在与日本球队比赛时夺得冠军,她们只得没日没夜地练,甚至大年初一也不歇息。负伤了,她们忍受伤痛;跌到了,她们再爬起来,从不喊累,从不叫苦;当她们被一个个快如闪电的排球打到在地时,当她们无法抵挡对手的攻势时,她们从未放弃,仍然进行着魔鬼式训练。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些老队员们练习排球时,硬是把坚硬而又平坦的球场地面练出了一个又一个坑,这是女排姐妹们日夜奋战的烙印,这是中国女排顽强意志的体现!
新世纪伊始,中国女排又走向了一次低潮,无缘世界赛事。当中国第二代女排运动员在巴西参赛时,竟听到让我们卷铺盖走人的嘲笑。面对别人的讥讽和羞辱,中国女排忍辱负重,立誓拼搏。虽然,她们前几场比赛接连失败,但在与巴西队淘汰赛中,她们不畏世界冠军巴西队的强势进攻,沉着冷静应对,打出了她们的最好水平。当中国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为不屈不挠的中国女排精神自豪。
女排队员们,她们用超强的战斗力,用顽强的团结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女排精神,将永远引领着更多的追梦人奋起!
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篇6
今天,晚饭后我在家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十大人物有出自各个行业、各个工作岗位,有两弹元勋朱光亚;有山区支教十余年,朱敏才;有好心人张纪清爷爷;还有陪孩子同桌陪读16载的陶艳波母亲。
而在我印象中记得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和孙丽娜两夫妇,他们是一对年近60的夫妻,朱敏才曾是国家的外交官,杨丽娜是一位小学教师。本应是安养晚年的时候两位老人却选择了远赴偏远的贵州进行支教生活。他们俩放弃了美好的城市生活,选择了艰苦的乡村生活,艰苦的条件都没能阻挠两位老人的心;他们坚持了十年,帮助了许多孩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十年的支教生活,是两位老人十年生活的全部。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夺冠的观后感200字左右篇7
今天上午,中国女排在对阵塞尔维亚队决赛中以3:1获胜,重现“铁榔头”和“天安门城墙”的风采,将奥运冠军的奖杯重新揽入怀中。中国女排从小组出线到四分之一赛再到半决赛,一路过关夺隘,打得十分艰苦,终于跻身决赛,夺得冠军。对手虽强悍,但中国女排的霸气不减当年,气势如虹压倒对方。
中国女排为两代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几十年来,中国女排走过风雨征程,有怀抱大满贯的狂欢,也有败走亚运会的懊丧。此间,升腾和陨落轮回,山峰和峡谷共存,荣耀和屈辱同在,赞美和吐槽并行,鲜花和荆棘互映,风光和冷落相伴。
难忘35年前11月16日的那个傍晚,中国队与东道主日本队对垒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叩击全中国人民的心,男女老少屏住呼吸守候在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前,空气都似乎已经凝固。中国姑娘顶住主场球迷疯狂喧嚣声的干扰,奋力拼搏,终以3比2艰难获胜,世界冠军的奖杯第一次投入中国女排的怀抱。
中华大地沸腾了,山呼海啸般狂欢。当晚天安门广场彻夜灯火辉煌,激情燃烧的市民们振臂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第二天,《人X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滚烫的语言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旋即,中国女排成了各行各业的偶像。此时,适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彪炳史册的战功无疑是凝聚中国力量、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
岁月沧桑,历史积淀。中国女排与中国女乒一样,一“大”一“小”,在国际体坛上旋转、闪烁、发光,一个是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一个是不畏强敌的亮剑精神,同样让中国人为之骄傲。
在奥运赛场沉寂了的女排精神复活了,又见女排精神,王者归来,不仅为中国奥运军团注入一剂“强心针”,还将鼓舞亿万国人以洪荒之力砥砺前行,去追寻中国梦。
我们的女排队员在“铁榔头”的领导下,以“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登顶世界体育高峰,成就了中国女排的辉煌。
广大球迷力挺女排姑娘们,“我们不奢望一定拿到冠军,但会期望感动国人的‘女排精神’能够持续闪耀里约、绽放光彩。”
这种精神早已超越竞技体育的时空界限,成为一种意念一直渗透进各行各业。今天的中国,已不需用奥运金牌向世界宣示什么,中国力量经年累月的积累已为世界所认知,但拼搏奋斗提炼出的“精气神”,却是当下中国社会需要绵延的。这几天,中国女排燃爆舆论场,引发了一场“全民力挺女排”的狂欢,这是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中国人民也需要用女排精神克难攻坚,为中国梦再铺一段五彩路。
冠军只有一个。但勇冠三军的精神属于每一个球队、每一个人。中国女排夺得奥运金牌,可喜可贺,她们的拼搏精神更可圈可点,中国女排凝聚了中国力量,这才是中国女排赢得这场决赛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