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观后感
写观后感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可以帮助人们锻炼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怎样写战马观后感?这里提供战马观后感分享,供大家参考。
战马观后感篇1
昨天,在选修课上看了刚刚上映的美国电影《战马》。
这是一部奥斯卡六项提名的片子,以一匹名为乔伊的马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
影片从童话般的田园景致,色彩饱满的青山绿草、红瓦砖墙美景中展开。在那青山,平原,蓝天,绿树,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平原上,小马驹乔伊安静详和地出生了。刚一出生,人们就惊叹于它的美丽。棕色的皮毛,四只脚都是白色的,像套上四只白色的袜子,额头上还有一个白色的胎记。稍稍长大的它,就被迫离开了母马,被人拉到集市上去叫卖。终于,它被一位跛腿的退伍老骑兵以30币买下。接下来,影片即以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场景为我们了展现了这匹英勇神奇的战马和它的主人艾伯特的传奇故事。
场景一:雨中犁地。为了买下这匹健美的小马驹,艾伯特一家已经倾家荡产,在地主的逼迫之下,尚且年轻不堪重负的乔伊不得不在满是硬石的平原上犁地。在经过了一次次失败和受伤之后,乔伊和它的主人始终不放弃,不退缩,坚定着信念,终于在一场来之凶狠的大暴雨中,乔伊和主人犁开了地,大地裂开了口子,像快乐的开出了花儿一样。乔伊和它的主人成功了,人们纷纷来向他们祝贺。乔伊和艾伯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气,也因此才得已保住艾伯特家的农场。使他们一家得以继续生存在这个美丽的平原上。
场景二:生离死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人与动物之间也不例外。小马驹乔伊由主人艾伯特一手养大,情同“兄弟”。可是可怕的战争来临了。艾伯特的父亲迫于生计不得已将乔伊卖给了英国军官作为战马。从此乔伊离开了主人开始了在战争中巅沛流离的生活。在离开主人艾伯特的时候,动物和人表现了同样的情感。乔伊愤怒地踢开了牵走它的士兵,飞快地向它的主人奔去。无奈战争残酷地夺去着人们喜爱的一切。
场景三:战火狂奔。在战争中乔伊先后换了多个主人。在巅沛流离中饱经磨难。先是买走它的英国军官,后来是逃跑的德国小兵,再后来是美丽的法国小女孩,后来又是德国士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战争中自身的生命尚且不保,但他们都极爱没有反抗能力的战马乔伊以及它的同伴,一匹健硕的黑马。但这些人都不是它真正的主人,乔伊真正的主人是抚养它长大的小男孩艾伯特。
战争本是人类的较量,马是无辜的,当乔伊的挚友——黑马因战争死去,乔伊独自在战场上飞奔,此刻它只有一个愿望:回家。它不惜被铁丝网一层层的缠绕,直到最后被无情的铁丝网紧紧的裹着无法动弹,当英德两国派出战士解救它时它依然想爬起来继续前进。乔伊渴望和平,渴望家人在一起生活。结局是美好的,夕阳下乔伊和主人的剪影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回到了开始的地方,“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此刻的乔伊是最美丽的。
我想,斯皮尔伯格用马作为电影的主角,比起他前两部战争电影,还原了自然界最本真的情感。大兵瑞恩中,为了救一个人的生命,牺牲了好几个人的生命;辛德勒名单中,商人为了救犹太人,这些都是战争中一方人的情感。而在这部电影中,马是主角,动物不会发起战争,在战争中它也没有偏见:作为英国士兵的战马时,它飞快奔跑,帮助英国突袭德军;一旦变成德军的战马,他负责把受伤的士兵拉出战区,后来他又帮德军拉大炮,而这致命的大炮轰向的对象却是英军,甚至是养它长大的albert。马没有能力左右人类,甚至没有能力左右它自己的命运,可是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来自自然最本事的情感,也是人类最终的价值取向。最终,人类会在这种最本真的情感面前,放下偏见,找到自己最初最真的本性
战马观后感篇2
看着家里那幅老旧的奔马图,心里疑惑不解,为什么不管是身边人,还是世界伟人,都喜欢那个被鞭子抽打的笨马?它们忠厚老实,不自由;它们笨手笨脚,不机灵,它们就是人类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的搬运工。
之后,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影片《战马》,才对它们有所改观。在影片中,那匹叫作乔伊的马,它受到宠爱,经历战场,遭到虐待,最终,它回到最初——主人的身边,那时,它已经从一匹可爱的小马驹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马”。它潇洒威风,对于观影者来说,它是自强不息的骏马;对于主人来说,它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对于国家的战士来说,它是经历百战,与他们同行的烈士!经过无数战争,它又像幸运儿降临在主人身边,那白雪皑皑的景象,柔和的为他们庆祝。
我看完后,激动的泪水忍不住落了下来,“马”这个仅三画的字,再看,就卓然不同了,三画里包含的不仅是骏马那壮美的体魄,更是它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坚定,赤胆忠心的信任,人都达不到这崇高的境界,但它,马,它做到了。
此时再想到家里那幅奔马图,它那潇洒的风神,高昂的脖子,好像是在告诉别人:“我是主人的骄傲”!是啊,它值得拥有它的人骄傲,自豪。
从此我爱上了马,它不再是我眼中那个笨手笨脚的“搬运工”了,也爱上了“马”这个字,再次写“马”这个字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
战马观后感篇3
本来是不想去看这部电影的,觉得关于一匹马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但最终还是去看了,一是因为导演是斯皮尔伯格,二是老公说非常好一定要去看,所以就看了。看了以后才知道,确实是部好片子,值得一看。
影片的大概内容是:一战前夕,在英国的某小镇,男孩艾尔伯亲眼目睹了小马驹乔伊的诞生,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匹小公马。当小马驹乔伊渐渐长大后,就被拉到集市上售卖,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贫穷的父亲用仅有的30基尼买到,虽然埃尔伯的妈妈很生气,但这阻止不了艾尔伯与乔伊在嬉戏玩耍中渐渐产生的浓浓的情感。但是,好景不长,农场主登门要租子,称如果他们还不起租子,就让他们全家离开农场,而且要弄走乔伊乔伊。艾尔伯被逼无奈,为乔伊套上了马鞍,强迫它犁地,乔伊不负众望,将一片石头地开垦成菜地,正当一家人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德军来袭,一战开始了。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虽然心中不舍,可拗不过父亲,只能含泪送别乔伊。在战争中,乔伊的主人不停在变,从英俊但短命的英国上尉,老农场主的美丽孙女,到德国的小骑兵,乔伊很幸运,遇到的这些临时的主人都是善良的人,爱马的人,他没有受到什么虐待,但是战争中,人况且生死未卜,何况一匹马呢,在乔伊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之际,它终于见到了他的主人艾尔比。最终埃尔比将乔伊带回了家,与父母相拥而抱,非常温馨的结尾。
不得不承认,名导演就是名导演,拍出的影片就是耐人寻味,一匹战马都能拍得如此传情,令观众无不为之动情。观影过程中,总能听到旁边有人在唏嘘,有人在抽泣,有人在轻轻的叹息,当然我的纸巾也是湿了一张又一张。
当骏马乔伊不愿意沦为一匹耕田的马,而拼命挣扎不肯套上马鞍,可是当它看到小主人艾尔比为了能留住农场,留住自己,而辛苦所做的一切努力,它还是任由主人为他套上马鞍,做了主人想让他做的一切。在大雨中,在田地里,不愿犁地的乔伊回头看了一眼满脸无奈,眼含热泪,大声喊着“乔伊,走,乔伊,犁地”的小主人,仿佛是明白了艾尔比的心思,突然一扬蹄,拼劲全力,将所有的石头地犁成了菜地。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当乔伊必须要跟随军队去打仗,艾尔比抱着乔伊的头久久不愿放开,买了乔伊的那个英俊的军官对艾尔比说,“我知道这匹马的价值远不止30基尼,但是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了。我以一个军人的荣誉,向你保证,如果我活着,我会安全的把你的马送回来,送到你手里!”可是,那位军官却没有兑现诺言,因为他死在了一次战役中。但是,临死前,他却托人给艾尔比带来了一封信,信中有他为乔伊画的素描,因为他知道乔伊的小主人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他的乔伊,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通过一匹马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乔伊在战争中受惊,飞奔在战场上,最后被铁丝网缠住不能动弹,最终倒在地上,这时,正在对峙的两军中却分别走出来两个人为这匹良骏解围,他们两个仿佛不是敌人,而是朋友,他们一边给乔伊剪断铁丝网,一边聊着家常,甚至女人,当乔伊终于站立起来,他们竟然像朋友一样握手道别,互相说“祝你好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嗨,低着点头,躲着点子弹。。。”,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了出来,要是没有这场战争,他们也许可以成为挚友,因为这匹马的存在,他们有了这短暂的缘分,也许过一刻,他们又互相开火,不知谁会死在谁的枪下。
最后,当奄奄一息的乔伊,听到主人艾尔比熟悉的哨声,一下就将马上要倒下的身躯站立了起来,向着艾尔比的方向看去,当被毒气熏瞎了眼睛的乔伊,踟蹰的从人群中走出来,凭借曾经与乔伊在一起的印象,对着众人述说乔伊的体貌特征,苦苦哀求军医,希望军医相信乔伊是一匹战马,而不是敌军的马,希望他能够救活乔伊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禁又掉了下来。
这是什么情感,在这世间,唯有纯纯的不带任何杂念的情感最能感动人心,而《战马》正是利用这一情感,击中了我们的软肋,让深处快节奏的生活而无暇顾及内心世界的我们,用眼泪湿润了我们干枯许久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以及我们的心灵有了片刻的清亮。
战马观后感篇4
《战马》这本书的作者是迈克尔·莫波格。他是英国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迄今为止,已创作了百余部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战马》初版于1982年,随后被改编为舞台剧和电影,风靡全球。
这本书是以战马乔伊为第一人称来描写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农夫买了一匹红栗马,他的儿子艾伯特给它取名为乔伊,从此他们成为了的伙伴。有时艾伯特会牵着它去散步,有时会骑着它去放羊,有时也会唱歌给它听。每当艾伯特吹起口哨,乔伊就会飞快地向他跑过来。可是后来农场没钱了,这时战争也爆发了,农夫把乔伊卖给了军队,艾伯特只能和乔伊分开了。临走前艾伯特对乔伊说:“我一定会找到你的。”在军队里乔伊成了一匹战马,它先成为了尼科尔斯上尉的战马,后又成为了骑兵沃伦的战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竟成为了一匹拉车的马。战争中乔伊始终没有忘记艾伯特,也没有忘记他的口哨声。最后他们终于团聚了。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友谊十分珍贵。乔伊和艾伯特都分开十几年了,但双方都始终记挂着对方。乔伊很勇敢、坚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它一样挺了过来,就为了找它的伙伴——艾伯特。自从乔伊卖给了军队后,艾伯特就想参军,可是因为年龄没有达到参军的要求,当时没有如愿,长大参军后还在不停地寻找乔伊。他们的友谊真的像山一样高,海一样深,十分感人。
战马观后感篇5
看着家里那幅老旧的奔马图,心里疑惑不解,为什么不管是身边人,还是世界伟人,都喜欢那个被鞭子抽打的笨马?它们忠厚老实,不自由;它们笨手笨脚,不机灵,它们就是人类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的搬运工。
之后,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影片《战马》,才对它们有所改观。在影片中,那匹叫作乔伊的马,它受到宠爱,经历战场,遭到虐待,最终,它回到最初——主人的身边,那时,它已经从一匹可爱的小马驹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马”。它潇洒威风,对于观影者来说,它是自强不息的骏马;对于主人来说,它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对于国家的战士来说,它是经历百战,与他们同行的烈士!经过无数战争,它又像幸运儿降临在主人身边,那白雪皑皑的景象,柔和的为他们庆祝。
我看完后,激动的泪水忍不住落了下来,“马”这个仅三画的字,再看,就卓然不同了,三画里包含的不仅是骏马那壮美的体魄,更是它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坚定,赤胆忠心的信任,人都达不到这崇高的境界,但它,马,它做到了。
此时再想到家里那幅奔马图,它那潇洒的风神,高昂的脖子,好像是在告诉别人:“我是主人的骄傲”!是啊,它值得拥有它的人骄傲,自豪。从此我爱上了马,它不再是我眼中那个笨手笨脚的“搬运工”了,也爱上了“马”这个字,再次写“马”这个字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
战马观后感篇6
最近几天,我杨圣豪看了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电影叫《战马》,现在我就说说我对《战马》的影评吧。
我先来说一下《战马》的主要内容吧:有一个人他为他的儿子用30基尼买了一匹小马,后来他把这匹马用30基尼卖给了英国军,等他儿子十八岁的时候也去投军了,(英国只有18岁才能投军的)后来那匹马奇迹般得活了下来……
我首先对马的小主人(那个人的儿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不惜丢了性命,不管妈妈的反对也要跟他的马在一起,这说明小主人跟他的马感情很深很强。
在小主人训练他的时候,十分耐心不怕失败,经过几番周折后把性格暴烈的小马驯服了,并发誓要跟小马相依为命。
还有就是小马跟别的马的不同之处。小马全身色泽发亮,头上有一块雪白色菱形印记,四个小腿部分都是白色,身体高大,速度比跑车还快,在需要好几只强壮的马一个月才能耕完的岩石地上20天就耕完了。在许多连人都无法活着通过的地方活了下来并在战场上与小主人相遇。
这部电影总体的中星表现得很明确,都是围绕着小马的,小马在这场战争中换了4个主人,每个主人都十分善良,厌烦战争但其中有三个惨遭杀害,第一个在一场突袭战上阵亡了,第二第三个都被当成因为厌倦战争当逃兵而被枪毙击杀了,第四个幸存了下来,在最后一场仗的时候,英国人和德国人都体现出了友好的一面,两个国家在危险无人救出了小马并让小马平安无事地回到了他主人身边去。可见小吗的生命力如此顽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变成了一匹传奇般的战马。
这里小主人的爸爸也功不可莫,在被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几次耕种失败;被众人嘲笑的`打击和妻子的反对下,依然支持小主人训练小马。那是因为小主人的爸爸年轻时是一位出色的骑兵队长,获得过许许多多的奖,但他却在战争中摔断了腿,再也不能骑马了,现在他在小主人身上发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小主人跟他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骑兵,把他的荣耀继承下去,一辈子都要好好骑马。
以上就是我杨圣豪看《战马》的影评、感受。
战马观后感篇7
最近几天,我杨圣豪看了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电影叫《战马》,现在我就说说我对《战马》的影评吧。
我先来说一下《战马》的主要内容吧:有一个人他为他的儿子用30基尼买了一匹小马,后来他把这匹马用30基尼卖给了英国军,等他儿子十八岁的时候也去投军了,(英国只有18岁才能投军的)后来那匹马奇迹般得活了下来……
我首先对马的小主人(那个人的儿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不惜丢了性命,不管妈妈的反对也要跟他的马在一起,这说明小主人跟他的马感情很深很强。
在小主人训练他的时候,十分耐心不怕失败,经过几番周折后把性格暴烈的小马驯服了,并发誓要跟小马相依为命。
还有就是小马跟别的马的不同之处。小马全身色泽发亮,头上有一块雪白色菱形印记,四个小腿部分都是白色,身体高大,速度比跑车还快,在需要好几只强壮的马一个月才能耕完的岩石地上20天就耕完了。在许多连人都无法活着通过的地方活了下来并在战场上与小主人相遇。
这部电影总体的中星表现得很明确,都是围绕着小马的,小马在这场战争中换了4个主人,每个主人都十分善良,厌烦战争但其中有三个惨遭杀害,第一个在一场突袭战上阵亡了,第二第三个都被当成因为厌倦战争当逃兵而被枪毙击杀了,第四个幸存了下来,在最后一场仗的时候,英国人和德国人都体现出了友好的一面,两个国家在危险无人救出了小马并让小马平安无事地回到了他主人身边去。可见小吗的生命力如此顽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变成了一匹传奇般的战马。
这里小主人的爸爸也功不可莫,在被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几次耕种失败;被众人嘲笑的`打击和妻子的反对下,依然支持小主人训练小马。那是因为小主人的爸爸年轻时是一位出色的骑兵队长,获得过许许多多的奖,但他却在战争中摔断了腿,再也不能骑马了,现在他在小主人身上发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小主人跟他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骑兵,把他的荣耀继承下去,一辈子都要好好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