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观后感可以记录下观影者对影片的印象和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对影片或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优秀的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1

电视剧《红楼梦》全剧共36集,由王扶林导演,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视剧经典之作。

我未曾看过《红楼梦》一书,有幸观看电视剧《红楼梦》,内心一次次被触动,整个剧情如曹雪芹在开篇诗中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在剧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争奇斗艳的丫鬟小姐了。她们指与贾宝玉关系密切的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妙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巧姐、秦可卿、李纨。其次是副金陵十二钗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和又副金陵十二钗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白玉钏、白金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她们也都个个俏丽,妩媚动人。在剧中,三十六钗各具特色,她们都值得怜爱。林黛玉知书达理,心思缜密,擅长诗词,教起香菱来也是一位好老师;薛宝钗聪明美丽,活泼爱笑,识大体顾大局,从不在小事上与人计较;探春身为贾府的三小姐,她精明能干,志向高远,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在剧中,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最风光的场景莫过于“元春省亲”的场面了。荣国府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大观园内,上至贾母下到丫鬟,个个穿着绫罗绸缎,戴着金银珠宝,喜气洋洋地迎接元春。

在剧中,作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贾宝玉,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不喜欢读追求上进的书籍,却偏爱读《牡丹亭》、《西厢记》等杂书。他喜欢和女孩一起吟诗作乐,一比高低。他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相爱了,爱得纯洁,爱得执着,致使他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

《红楼梦》可谓大悲剧。起初,随着元春进宫,贾府逐渐昌盛;随着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后来,随着元春生病暴死,贾府逐渐走向衰败,大观园内的不幸事接二连三。被称为“多愁多病的身,倾国倾城的貌”的林黛玉病死了,当年叱咤大观园的二奶奶在牢狱受尽折磨,死后用席卷着埋葬,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宝玉和宝钗虽喜结良缘,但也难逃厄运……偌大的一个家庭,说败就败,一败涂地,无不让人惋惜啊!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2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被我在三天之内啃完了,这一本名著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发生了一段凄凉但又美丽的故事,让人不禁泪流满面。

这本小说讲了金陵四大家族之一贾家的兴衰史。出自苏州的林黛玉,失去了妈妈的关爱,爸爸又工作繁忙,只好寄住在外婆贾母的家中,结识了表哥贾宝玉,并且爱上了他。而贾宝玉也同样喜欢上了她。但是贾母却没有把林黛玉许配给他,反而将薛家的薛宝钗许配给了贾宝玉。林黛玉不久得了抑郁症,离开了人世。虽然薛宝钗讨人喜欢,但依旧阻挡不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思念。贾家开始衰败,而贾宝玉只好去当了和尚。

而书中也有不少我敬佩的人,如林黛玉。她善解人意,多愁善感,还十分富有智慧。他曾为花写了一首词,名《葬花词》,充分地体现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特点。诗将是她的灵魂,诗将她精神的寄托。我一定要像林黛玉一样,努力学习,成为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3

有一本书世人皆知,读过它的人都流下了或悲天怜悯或感动的泪水。这本书就是曹雪芹先生的著作,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这部古代长篇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生活为基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为主线。“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副对联就已经感叹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宝玉的身材飘逸、黛玉的纯洁脱俗、宝钗的通情达理……都仿佛让我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环境。而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孩都有辛酸的历史,我好像就生活在她们之中,能感受到她们的纯洁也能看到她们的悲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足以说明了那时的真实生活面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真的是让我哭了许久,为曹雪芹先生,也为《红楼梦》里的人物。有谁又能真正的读懂作品的含义呢?

《红楼梦》故事中的悲欢离合,一点一滴的进入了我的心中。这本书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一扇门。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4

大家应该都听过《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首歌吧。我们只要一看见这首歌肯定就会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所以我今天要说的就是《红楼梦》的读后感。林黛玉所个红颜多簿合的人,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贾宝玉从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快稀世宝玉,所以就起名叫宝玉。从小到大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的。薛宝钗所贾宝玉姨娘家的女儿,薛宝钗从小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很多人都很喜欢她。王熙风所贾老太太娘家的亲戚。后来嫁给了贾链。做了贾家的二奶奶,她仗着贾老太太的宠爱很霸道,很坏,贾府的人都很怕她。

黛玉十几岁的时候就搬到了贾府去住,所以她和宝玉从很小就在一起玩。感情非常的好。后来薛宝钗也搬进贾府,所以黛玉就因为这件事就落下了命根,宝玉因此也很担心她。

后来因为宝玉的玉不见了就变得痴痴傻傻,贾老太太为了给宝玉冲喜,想让宝钗嫁给宝玉。所以王熙风就想出一个掉包计,骗宝玉说,给他取的新娘所戴玉。就在宝玉的新婚之夜可怜的黛玉就归天了。宝玉揭开盖头的时候看到不所黛玉非常的生气。之后大病一场后就去出家当了和尚。

所以在人之间不应该一欺骗,都应该坦诚相对,才能一美好的大结局。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5

提起《红楼梦》,人们总是想到电视剧,我个人颇不以为然。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电视剧是演不出来的。电视剧眼的只是情节,而其中的感情是极难把握的。而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却只有一个林黛玉,这时电视剧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文艺的原因,他的画面感太强了,让人无法联想到别的。再者说,电视剧怎能不参杂着导演的感情?所以电视剧是万万不能代替原著的。《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经久不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总之我建议大家都读读他,他真真正正是一部好书!

如果要分析一部小说就一定少不了人物分析。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这个人物我一开始是怎么读怎么讨厌她,但读者读者确实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他了,我最讨厌的人就有很多了……

《红楼梦》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他描写了许多生动的人物,还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红楼梦所处的年代是中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的矛盾不仅仅是婚姻自由问题,矛盾存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红楼梦看似隐晦其实一针见血的揭露社会的矛盾。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6

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一次重读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悲伤和无奈。

重读红楼梦,放下了青春期的幻想,多了对人生的思考,那一个个女人的人生,无论走过历史长河的几百年,依然有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影子,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人生经验,喜欢曹雪芹的文笔,历经沧桑,经历繁华与贫穷的人生百味后的深刻,喜欢那其中的每一个女人,喜欢他们活的淋漓尽致的人生。《红楼梦》在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将女子作为主要人物,附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不仅拥有美貌、更拥有才华,在经历玉堂金马到陋室蓬窗的世事沉浮中,表现出了很多值得赞叹的品质。“绛珠仙子”林黛玉敢于追求真爱,虽然超凡脱俗但是察言观色间依然接得了地气,以自尊掩饰小小的自自卑,小心眼中又不失真诚,确实是个我见犹怜的仙子。“大家闺秀”薛宝钗则拥有封建社会女子最标准的品德,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她包容身边所有人的性格缺陷,以雍容大度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挫折和挑战。“英雄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史湘云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没有之一,她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的视野时,我满心都充满了钦佩和仰慕。“警幻之妹”秦可卿,虽然她是书中转瞬即逝的一个女子,但是从篇幅不多的文字中依然能够感受她婀娜多姿的风采,虽然的命运让人唏嘘,但在临终托梦给王熙凤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她对家庭荣衰的深深挂念。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7

“花谢花飞花满天,魂消香殒有谁怜?”这是红楼女子的悲伤;“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红楼女子最真实的生活。

细读红楼不仅为红楼女子叹惜。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她们两个是红楼梦的主角,是大观园里的灵魂。

为报神瑛侍者,绛珠草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回报他。看似神话,曹雪芹硬是把它写活了。她没有薛宝钗的圆滑、招人喜欢。她冷傲、自负、多疑,却又才华横溢。“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让贾宝玉似曾相识的女子,这个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却被冷漠残酷无情的封建制度扼杀了——或许在那个冷酷的世界里,这是一种的解脱。

许多年来,她遭受了多少骂名。所有的人,似乎都认为林妹妹的死是她一手造成的。孰不知,她也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漂亮,有心计,有城府又会笼络人心。这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评价,难道在那个深宅大院里自保也是一种错吗?难道独守空房就应该是她一生的归宿?

查抄大观园,一记响亮的`耳光,震响天地:“我若是男儿身,早就出去了!”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她精明干练,不墨守成规。

“元迎探惜”四春,只有她敢于反抗,也只有她活得最精彩。

欺上媚下的王熙凤,宁死不屈的鸳鸯,投井而去的金钏,刚强倔强的晴雯,性格豪爽的湘云,美丽动人的可卿,温柔贤惠的袭人,孤苦无依的妙玉,看破红尘的惜春——

一曲红楼之梦演尽人世间悲欢离合——

红楼梦简单的观后感篇8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读过红楼梦,最让人怜悯的或是林黛玉——这“阆苑仙葩”了。说她貌美拟七仙,文采比易安。唯独自幼体弱,累弱多病,却更让人疼惜。黛玉是如水的女子,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沁芳闸葬花吟诗,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叹;大观园喜散不喜聚,独身一人也不觉寂寞;她淡泊名利,从不劝诫宝玉考取功名……种.种这般,她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

欣赏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藕香榭魁夺菊花诗,稻香村传语《桃花行》,无论是“青灯照壁入初睡”的诗情,“残漏声催秋雨急”的画意;还是试看春残花渐落”的哀婉,“一声杜宇春归尽”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气质。

可惜的是正因为她的清高使得大观园上上下下数百人没有一个是她的知音,除了宝玉。可又是因为她的多愁善感,患得患失,那宝玉也总让她伤心流泪。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我喜欢黛玉,因为她和别人不一样,她有着绝尘而纯粹的美,而且她不堪于屈服命运,她渴望改变命运,她以少女般懵懂的.心,叛逆着,孤傲着,让人们不得不仰视她,崇敬她,或许这并不是她的本意;又或许,这只是她想伪装自己,不想再受到伤害。

而这偏偏又为世俗所不容;矛盾无法解决,我们也只有看着潇湘远去的背影,独自落泪了。

10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