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 > 观后感 > 观影心得体会 > 关于300字观后感

关于300字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影心得体会

写观后感是一种情感释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让我们更加平静地面对生活。怎么写好关于300字观后感?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300字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1

挑了一个不想看书的晚上,关了灯,选了《影》来看,就着片尾曲开始写观后感。被吸引,因为张艺谋、因为黑白用色、因为金马奖、因为夫妻档。错过,因为张艺谋、因为夫妻档。

传说中是开放式结局,倒也不算,只是孙俪最后的眼神告诉观众,最后的那个门后仍然有个秘密。我想,门后是真正的王,影子依然是影子,是提线木偶。影子作为贵人的假面这一手段并非是子虞一家独有,王并非不知道影子这一工具的存在,否则又怎会会怀疑足以乱真的境州?如此多疑的王又怎不会为自己造出影子?

“王被刺杀、刺客被子虞所杀”这样的结局不难被预料。在最后的对决中,境州是唯一有选择的。选择子虞,做回影子,被奴役、被报复、被隐藏;选择王,换个真身,依然被控制。怕黑、怕无声的子虞有仇恨、有愤怒、有欲望,从来都不甘心只是影子,因此不用判断到底母亲被哪一方所杀、平安度日的希望被何人所灭,面前的两个人都是仇人、都是障碍,所以都得死,必须死!

可惜,境州依然是影子,无法做境州,也无法做子虞。

是的,即使刚看完我依然没能记住孙俪饰演角色的名字。一来是名字实在不容易被记住,二来是整个观影过程中都记着这是孙俪。相比孙俪,很庆幸邓超和郑恺的角色地位、性格更具特点,否则真的是无法入戏了。一直以来都存在明星参加真人秀对演员工作反噬的说法,我想是存在的。在看《烈日灼心》的时候才意识到即使邓超参加了那么多的真人秀,可是演技真的一直在线,不愧于演员的工作。邓超凭借《影》被提名金马影帝是当之无愧的,影片中演技很容易就使人忘记这是一人分饰两角,也很容易在心里给超哥点赞。但是我看电影是为了进入故事、为了做梦,而非发现并惊叹演员的演技、惊叹造梦师手段高超。

其实本想就此告诫自己要抵得住诱惑、坚守并钻研。然而,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环境是多元的,选择也就是多样的。因此,做出选择后要坚持、不犹豫、不回头地走下去,勇敢地承担选择背后的舍弃、困难、风险和代价,唯有如此,才能果断作出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然,我真的没有立场对你们个人作出评价,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邓超、孙红雷我真的超喜欢你们的,毕竟你们的演技是真的刚,重要的是鸡条没了我会很伤心的。

最后稍稍夸一下也有点吐槽。

很喜欢电影的节奏,心里有过对黑白灰画面的抵触,可是很快就被情节和音乐吸引,很棒。

喜欢飞流,看好吴磊,一定要在中戏好好学习,和胡军的对手戏一开口就高下立现。

总之,错过了有点可惜,不过也是惊喜。电影院观影效果毕竟要好很多,可是担心期望过高会失去惊喜感。《影》——一部挺好的电影,推荐给你们看。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2

怀着好奇与激动地心情,我观看了微电影《希望》。这部微电影由我校的领导和师生参与拍摄,讲述了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单亲女孩赵向男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拾金不昧、诚实守信、文明有礼、爱护环境的新时代好少年形象。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引发了人们的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记者问赵向男为什么这么执著地寻找失主时,赵向男说:“这还问为什么呀!人家大老远慕名来到咱梨乡,在咱这里丢了东西,找不到会怎么想呀?咱要叫人家知道,咱梨乡呀,不但梨好,人更好!”

她使我想起了我以前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个寒风凛冽的早上,我裹紧衣服走在街上。街上行人不是很多,一个个行色匆匆。走到十字街路口,我发现一个小姑娘正在四处张望,脸冻得红红的,满脸焦急的神情。这时,我注意到,她那胖乎乎的小手紧紧地攥着一个包。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走了过来,边走边四处找寻着什么。她小声地询问着行人:“我的钱包掉了,你看见没有呀?”行人摇摇头。老奶奶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老奶奶,这是你的钱包吗?”正是那个小姑娘从远处走了过来,老奶奶接过钱包,抚摸着小姑娘漆黑的头发,激动地说:“是我的,是我的,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小姑娘羞涩的笑了,像开在阳光下的迎春花。

拾金不昧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金”不仅是指财物,而更多应该看到的是一颗发光发亮的金子般的心灵。我更希望通过观看微电影《希望》,让每一个人都能学榜样,做榜样,让《希望》的希望落地生根,让向男的精神内植于心,外践于行,让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竞相开放,绽放出我们新一代好少年的光芒!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3

新年民族音乐会,慷慨激昂、气势恢弘。其中的《瑶族舞曲》,让我心醉神迷了。

初听此曲,仿佛在一个暖春的清晨,濛濛细雨漂漂然洒在我的面颊上,那种润泽肌肤感觉,顿觉舒畅。清新的微风撩动我的衣角,像爱人的在我耳边轻声耳语的鼻息。而我此时徜徉在青石板路的小道上,石板上的湿,如此明亮,如同涂了一层薄的柏油,走起来油腻一般。

走着走着,好像走到了一个花园里。群花还没有睡醒。那小雨悄悄的洗掉了她们的尘埃,于是她们的美丽光泽变得焕然一新。被洗净的浮华下,我看到平日太阳下曾经有过的娇艳的红,高雅的紫,和纯洁的白。以前那般锦绣,如今都懒洋洋的,却也如此的美不胜收,如同一个卸去妆容的素颜美女。这是春来的困意吗?

突然,惊雷想起,惊起了一片芬芳,这浓浓的雨幕淹没了香气。绵绵东风送来一缕缕饿了般的花香,夹杂着潮湿的泥土的腥味。那是刚刚睡醒的群芳,居然发现在她们酣睡的时候,有人闯了进来,恼羞成怒了。我慌忙跑出园外,园外的田和泥沼里,新插着稚嫩的秧,少壮的麦,路边是点缀嫩芽的垂柳,一起散发出雨后蒸腾出气。这些美丽的绿色在雨幕中快活的沐浴着,鼻子里闻到的是春季特有的味道,闭上眼睛都是愉快。

我耳中听着美丽的旋律,眼中却看到的是一片美景,心中跟着节奏起伏,时而开心时而忧愁,如同被取代了大脑的控制权,脑中只有这个乐曲,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听着听着,世上就只有它了。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4

沉寂一年之后,又一部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大黄蜂》上映。故事发生背景是塞伯坦之战中汽车人不敌霸天虎后紧急撤离。危机时刻,擎天柱派大黄蜂到地球去建立基地。飞临地球过程中有霸天虎跟踪而至,搏斗中大黄蜂失去记忆。被叛逆女孩查利从旧仓库拾回。从此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女主角因父亲去世,无法走出阴影,大黄蜂因失忆忘记使命。两人走到一起,结下深厚友谊。故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一起面对邪恶敌人才是主线。不管途中发生多少变故,变形金刚系列最后总是汽车人战胜。战斗结束,小女孩与大黄蜂的友谊总会到终结的时刻。作为战士的大黄峰,还要继续他的使命。小女孩亦有她的人生,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要那段经历刻骨铭心就好。

变形金刚动画改编成真人版大电影后,开始两部故事主线大多基于原著,故事与特效都非常精彩。后面几部虽然仍以变形金刚为主角,不过故事的情节就和原版脱离太多。之前老是纠结在情节中,无法好好欣赏汽车人变形的那种快感。

随着时光变换,电影主角换来换去也是必然。不管陪伴你多久的朋友,总是有分开的那一刻。分开不意味着断绝联系。只要友谊尚在,不管分开多久,重新见面的那一刹那,就会感觉从未离开。

变形金刚动漫和电影从少年时代陪伴到现在。也许情节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像一个旧时的朋友,并非一定要活得如你想象那样才开心。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就好。经过多年后还有那种默契,还能像汽车人那样吼叫“汽车人,变形出发!“,一起砥砺前行,那就是情怀吧!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5

自电影《无双》上映,好评不断,千言一直想进影院欣赏此片。奈何一直忙于生计再加上找不到影友,一直拖着。昨夜花了5块钱,电视点播,一人看至深夜。

看的很认真,突然想写点什么,尽量不啰嗦。

影片本身的剧情不多做叙述,无非就是烧脑悬疑、紧张刺激、环环相扣、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确实算的上是一部用心的好电影,编剧质量过硬、演员演技更是到位。只是到了千言这等年纪,看电影早已不满足于看电影本身,总是不自主的从电影里看到人生。

电影进行中,最开始让千言思考的是发哥饰演的吴复生,如此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还不差钱,为何一定要去做伪钞,就因为是祖传的吗?再难后他丧心病狂的杀了鑫叔全家、接着想置阮文、李问于死地。他想干嘛?做人做事一定要这么极端吗,纵使人生如戏,明明自己有风流潇洒的气质,为何还要如此拘泥小节、睚眦必报?看到吴复生穿着警服进入大楼被制服的前一秒,我是不理解他的。

再后来,他被抓了,事情峰回路转,根本没无复生这个人,不过是画家李问脑海里的杜撰。或是他人格分裂的一面,又或是他所向往的形象。这样无复生的人生便不值得深究了,他如何天马行空都是说的通的,因为他根本不存在。至此才震惊的发现深藏不露的daboss画家李问的人性竟如此的惊涛骇浪,说他有才华吧,不会原创;说他没才华吧,模仿能力冠绝天下,钞票都画的出来。幻想自己不为情所困,却对爱情一眼钟情、至死不渝;幻想自己江湖义气,有生死相交的兄弟,却视伙伴如工具草芥,弃之如履·····人性扭曲至此,看着都累。只是想问,他的人生追求的是什么呢?芸芸大众所追求的金钱、爱情吗?或许他想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能掌控一切、叱咤风云潇洒无拘的豪士,可惜的是始终摆脱不了他自己阴暗懦弱、癫狂如魔的性格。才是有才,人生注定悲剧。甚至都不敢去追求自己所认为的最好的,到头来也不知折腾个什么劲。

再想想自己,自己活明白了什么呢,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呢? 能看透他人,却看不穿自己。岁月不饶人,努力吧,做自己认为对的,追求自己认为好的。人生不过一场酣畅淋漓、潇洒不拘!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6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学校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7

最近观看短片《进击的智人》,主要是讲解:石器时代的人类起源并加以生动的演讲,让观看耳目一新,了解人类发展史。主要讲解有以下几点:

北京猿人跟我们现在人有什么关系?之前老师都说那是当今人类的祖先。可梁硕告诉我们,观点错了。北京猿人跟当今人没关系,因为,猿人是简单直立人,而我们是智人,分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种。什么叫不同人种?就是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生育健康的后代,简而言之,我们与北京猿人之间的关系,有点像驴和马的关系,就算驴和马能繁殖出骡子来,但骡子绝不能生出小骡子来,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北京猿人确实属于人这个大类,他们会直立行走,会使用明火,这是人跟动物的重要差别。

《进击的智人》用图片、语言讲解智人,从走出非洲开始,智人在踏上食物链顶端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不光灭绝了很多猛兽,还灭绝了同属人类的其他人种,走出非洲的智人开始向地球各大洲进击,他们所到之处,其他物种或者人种都会遭到疯狂血洗。比如四万五千年前,智人登陆澳大利亚,当时这块土地上有很多奇怪的物种,它们身形高大,比智人强壮十倍,却完全不是智人的对手,智人厉害到什么程度?澳洲原本有二十五种大型袋类动物,智人把他们斩尽杀绝到只剩袋鼠一种,连几米长的蜥蜴都无法生存下去。

很多人以为物种灭绝是工业化开始的,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事实上很多物种在旧石器时代就被咱智人祖先们灭绝了。可以这么说,智人是世界上最凶狠恐怖的动物,对别的物种绝不留情,对人也不留情,据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会对同类进行种族灭绝,他们是人类和黑猩猩!

还好,人类经历了三百二十万年漫长的石器时代后,终于走进文明时代,发明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法律,礼教等等,这让我们的世界渐渐不那么恐怖。很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血腥残忍的上古石器时代。

梁硕说:我们要做的,是用文明社会的东西去压制我们内心真正阴暗恐怖的那一面,这当然也是我们智人最后的尊严所在。但愿人类在未来能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科学,法制,礼教的社会。

关于300字观后感篇8

上小学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很少。当学校组织看电影时,同学们就像过节那般开心,欢欣雀跃,同时又有一种隐隐的担忧,要上交一篇观后感。如今看电影早已不足为奇,各大影院轮番上阵,有动作片、惊悚片,动漫片、科幻片……有国产片、进口片,国外的还分原版片、译制片,应有尽有,任其选择,只是没了儿时的那种喜悦,当然更无写作文的负担,但是电影《网络迷踪》却使“大妈有话要说”。

影片拍摄手法非常新颖,颠覆了我对电影的三观。它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场景,从头至尾观众始终面对着的是电脑屏幕。我是第一次看这种影片,当屏幕上出现WindowsXP的开机画面时,心里“咯顿”一下,“放映出故障了?”随着鼠标向左下角移动,点击“开始”,故事情节就此逐渐展开, Google搜索、电视新闻报道、视频对话、监控录像……仿佛我不是坐在影院里而是坐在电脑前,不断地操动着鼠标,当移动到“关机”,放映结束了。虽然我稍知晓一些互联网的知识,但是不断滚动的视频窗口、网页浏览器窗口、对话窗口……还是让我眼花缭乱,看起来很是费劲。比如搜索的信息一条条映入眼帘,全部都是英文,尽管关键词有中文字幕出现,仍应接不暇。再比如聊天对话框中打字,还没来得及回车,“嘟”,对方一条消息过来,于是删除,重打;“嘟”,再删除,再重打,反复好几次,自己的思维顿时变得不流畅,卡机了。这种全新的感觉迫使自己也要不断地刷新,经常升级,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是一部悬疑片。我喜欢这类题材,就如同我爱看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笹泽左保的作品一样,总能让人产生一种探索的激情,在人物言行举止或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揭示真相。影片以女儿人间蒸发,父亲网上寻凶为线索,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疑团,让观众随着男主角在网络媒体上的各种搜索,不断发现新的迹象。情节一波三折,反转合理又惊喜,真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剧情演绎中,充满了悬念的营造和揭秘后的感叹。它探讨了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比如为人父母如何与子女的沟通,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法,共同记忆是家庭亲情的纽带等等话题。告诫人们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完全依赖网络上的互动,更要重视现实生活里的交往与理解,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与共识。

10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