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昆虫记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1
走进这里,放下一切行囊,带上一颗质朴纯真的心,看遍万物生长,日月沧桑。
与其说《昆虫记》是科学界的语言瑰宝,不如说它是文学界里的一朵奇葩。与其他科学书籍不同,《昆虫记》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全书行美优美,犹以拟人手法见长,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举一例子,法布尔对绿色蝈蝈如此赞美:“全身呈浅绿色,另有两条白色丝带缀在身体两侧;它的身材得天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昆虫最优雅的。”栩栩如生的描写,使绿色蝈蝈这一形象跃然纸上,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一位青衣女子向我款款走来。法布尔更是这样描写丛林音乐会:“角鹄表演着忧伤的独唱,铃蟾用钟声演奏着奏鸣曲,意大利蟋蟀弹拨着小提琴的琴弦,绿蝈蝈儿仿佛在敲击着一个小小的三角铁。”在他的笔下,动物们俨然成为了音乐家,动人的乐音从字里行间飘出,萦绕在我的耳畔,我沉醉于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而《昆虫记》吸引我的不仅只有妙趣横生的语言,还有法布尔对生命真挚的热爱和极高的敬佩。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感性基调以及动力,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法布尔热爱生命,所以他赞美胡蜂蜂房的精美,钦佩螳螂筑巢的智慧。法布尔尊重生命,所以才为蝉正名,指责蚂蚁的贪婪法布尔珍爱生命,所以他能从蟋蟀的琴音中感受到生命的悸动,废寝忘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亲眼目者小虫儿拥抱这个世界的第一刻。
这是昆虫世界里的诗和远方,法布尔用他那朴实无华的语言歌颂了生命的美好,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新音。
走进这里,怀揣一颗崇高生命的心灵,与虫为友,倾听大自然的呼吸。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2
《昆虫记》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了自己一身之力才完成的观察记录,整本书一轻松的散文、幽默的插图以及科学的实验,带领读者走进昆虫世界里,让我们去探索金步甲、舞蛛、粪金龟、狩猎蜂和蝉等小昆虫的生活里,让我们去体会到大自然的奥秘与乐趣。
儿童读本的《昆虫记》,对于非常喜欢昆虫又非常想去了解昆虫的少年儿童读者来说,这《昆虫记》绝对是一本了解昆虫的好书。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昆虫有毒,比如说毛毛虫,它表面上有一层毛,如果它的毛站在手上,就会奇痒无比,那就是毛毛虫的毒素,为了正明这一点,法布尔还亲自动手做了实验结果实验成功,但法布尔的手臂却遭了秧,一直过了好几个月,法布尔手臂上的痒痛才消掉。他有一次实验让一大群大孔雀蝶闯入他的家里。
在这么多的故事中,他写的最详细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他小时候放鸭子的池塘,以前,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到池塘里,就管也不管,问也不问了。他自己跑到浅水边捉甲虫,逮蝴蝶了。直到傍晚,法布尔的衣袋里以经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虫子,,回去后,受到了父母的严厉责备,可法布尔并不灰心,他一直把小虫子捉了躲起来偷偷玩。还有一个地方就是他做过无数次实验的小桌。
编者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3
法布尔,这一享誉世界的伟大的昆虫学家,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他曾在一个叫“荒石园”的地方一呆就是30年,潜心研究昆虫,并写出了《昆虫记》一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一本有300多页的“压缩版”的《昆虫记》。不愧是“昆虫的史诗”,它详细介绍了蝉、螳螂、蚂蚁等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使我收获颇丰。
就拿螳螂来说吧,它是我最喜欢一种昆虫。它有一套绿色的盔甲,可以使它隐身在绿叶下。它手持双刀,刀上布满锋利的刺,让人望而生畏。这是多么的威风啊!
但它在法布尔的笔下多了那么几分凶残。在《螳螂的爱情》一篇中,我了解到雌螳螂会把雄螳螂吃掉,这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在一些地方,人们把螳螂叫做“祈祷之虫”,是因为它收起它的双刀时,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但当它挥舞着双刀捕猎时,就是另一幅模样了。
另一个引起我的兴趣的是在夏天叫个不停的蝉。它们从早叫到晚,十分烦人。但当我读了《昆虫记》之后,就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这只小昆虫要在地下待4年之久,而它们在阳光下飞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如果不叫个不停,怎么对得起这短暂的美好时光呢?
蝉不仅是一个“音乐家”,它还是个工程师。它靠自己修筑了一个可以住4年的地下别墅。他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然后用它的钳子向下挖,它用身体里的一种汁液把尘土和成泥浆,挖出通道,最后涂上自制的“灰泥”就完成了。这对我们来说没什么,但别忘了,它只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蝉。
总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把我带入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它无时无刻不使我感到惊奇。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4
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打开眼界,我不知道的和我知道的都让我焕然一新,比如我知道的萤火虫在这本书上捕捉食物上是极其的狠毒,我从没有观察过我很喜欢的萤火虫是怎么样捕食的,是这本书告诉了我;还有红蚂蚁我从来都不知道的;还有屎壳螂;等等,都是这本书告诉了我。
第一次看到昆虫记这本书,我就不知道怎么的就迷上了它,这本书它告诉了我动物的生育,狩猎,劳作等等的一本书,我赞叹不已不仅让我熟悉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本能、计谋手段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蜣螂是怎样滚粪球,是草原上的“清洁工”;被管虫用极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界“聪明的裁缝”;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由此我想到法布尔是一位有着惊人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精神的人。与他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
平常我连碰都不敢碰,摸都不敢摸的小昆虫,在他的眼里就是他不可丧失的一位好朋友,在这本书里几乎每一种昆虫他都做了实验,不管有没有毒,听妈妈说;法布尔他被昆虫盯过好多次。这让我很佩服他的耐力,谢谢你,法布尔让我知道了许多的昆虫!谢谢你!
送给所有评论的人一句话:谢谢你们,你们的评论对我非常重要,谢谢。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5
读完了《昆虫记》,我与可爱的小昆虫们一起感受了它们新生的喜悦,死亡的悲伤,爱情的甜蜜,离别的忧愁……法布尔,伟大的昆虫学家,带领着我观看了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教给我许许多多的昆虫知识。
《昆虫记》,这部极好的文学作品,流传百世,它的作者是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先生。本书中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法布尔先生对每一个生命的热爱法布是世界上尔最了解昆虫的人了,他将昆虫的日常习性、外貌特征观察得仔细入微,描写得淋漓尽致。我觉得法布尔不仅仅是一个“昆虫的知己”,更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的作家。
在《昆虫记》里,每一个小昆虫都有自己的一段独特故事,哪怕是“蜜蜂”“蝴蝶”“蜘蛛”这类司空见惯的小昆虫,都是那么的可爱,仿佛是一只只活泼的精灵,《昆虫记》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了欢乐的气息和盎然的情趣。
在我的印象中,“大自然的歌唱家”——蝉,一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性格十分懒惰,而蚂蚁就是勤劳的象征。但是我读完了《昆虫记》之后,我发现我的思想完全错误,蝉在生活中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可是蚂蚁却是不折不扣的劫掠者。蚂蚁总会将蝉辛辛苦苦觅得的食物抢走,放入自己的口袋中,这下子我终于明白,《昆虫记》还是一块可以纠正错误的橡皮。
法布尔不但注重观察,而且还亲身实验,一次又一次地被昆虫的毒素所伤害,可是他并不放弃对昆虫的探索,他强忍着伤痛,连他的朋友家人都为他感到心疼,感到不值。但法布尔是谁?他是昆虫的知己,更是昆虫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
我在《昆虫记》里畅游知识的海洋,吮吸知识的甘霖,品味人格的伟大,学会了尊重每一条生命!这就是《昆虫记》所交给我的一切,不,不是,它教给我的远不止这些……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6
最近,我读了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了将近20年时间写成的《昆虫记》,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三遍。
《昆虫记》不仅让我熟悉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本能、计谋手段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蜣螂是怎样滚粪球,是草原上的“清洁工”;被管虫用极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界“聪明的裁缝”;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由此我想到法布尔是一位有着惊人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精神的人。与他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有一次我碰到一道难题,没有动脑就去问妈妈;特别是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于我的马虎、粗心,数学成绩拖了班级后腿,使我懊悔不已。以后在生活、学习中,我要学习法布尔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数的启发,我认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无论是谁只要认真阅读一下《昆虫记》就会被大自然的神秘吸引,快来看看吧!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7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跟昆虫有关的名着——《昆虫记》,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昆虫的知识,这里我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昆虫,名叫萤火虫。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肚子里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的甲虫一样。而有的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
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成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其圆形服饰的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的小斑点。这就是可爱的萤火虫。
《昆虫记》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许多,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昆虫,教会了我们怎样识别昆虫,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要爱护昆虫。
世界上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昆虫,就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了!
读书心得昆虫记篇8
昆虫记读书心得笔记
读完昆虫记,你可以这样做笔记:昆虫世界带给人类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想更多了解相关,也欢迎来欣赏学习。下面是____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昆虫记读书心得笔记,希望你喜欢。
昆虫记读书心得笔记篇一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从小就喜爱昆虫,长大后依然致力于昆虫学。他一直都在观察昆虫,思考问题,不断地做实验。正如法国著名戏剧家罗·斯丹所说,“这位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完成了十卷本的《昆虫记》。
《昆虫记》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种类、习性。而我最喜欢描写萤火虫猎食的那一段。萤火虫的外表让我们认为它非常弱小,可是《昆虫记》告诉我们萤火虫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萤火虫是一种食肉昆虫。萤火虫爱吃蜗牛。它用两片钩状的颚上的细槽把毒汁送到蜗牛体内,把蜗牛麻醉,然后和其它萤火虫一起分享美食。整个过程生动详细,把萤火虫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猎食,如:蜗牛在高处时猎食也写了下来,这段内容还介绍了萤火虫猎食的器官的开头等。它还拓展了一些问题,用实验告诉我们答案。如:萤火虫是麻醉了蜗牛还是毒死了蜗牛。它通过有科学道理的实验解决了一个个众人不知的问题。
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详细分明。它先略写了萤火虫是食肉动物,爱吃蜗牛。然后详细写了它猎食蜗牛的过程。再略写了萤火虫是麻醉蜗牛还是毒死蜗牛和麻醉作用、如何消化。
法布尔怀着对昆虫敬畏之情写下了《昆虫记》。那么,让我们怀着对法布尔与昆虫的敬畏之情打开《昆虫记》吧!
昆虫记读书心得笔记篇二
儿子从小到大读了不少书,但这小子很少写读后感,原因是写字太费劲,不如看了说出来。除非老师要求的,那是没办法的啊!
这学期新换了语文老师,对抓得挺紧,动不动就要求写点什么,还好老师要求了,他没办法必须做,但其实他写起来是不费劲的,只是懒惰而已。‘十一’前老师要求写《昆虫记》读后感,这把他乐坏了,因为《昆虫记》他从小就喜欢读,读了好多遍了,随手抽出一本,他都能口述出来呢。
《昆虫记》他最早读的是少年版的,十二本,字比较多,小时侯都是我读给他听的,读了好几遍吧,后来人家识字后又多次读过,不光如此,生活中能看到的昆虫他都会找到标本跟《昆虫记》里描写的进行对照,像螳螂、蝉,他都亲自捉过,蝉蜕和蝉家里至今还留有标本,有一年他找到一个螳螂卵,挂在阳台的花盆里,结果冬天还孵出一堆的小螳螂呢。
这次老师要求写《昆虫记》,对他来说是信手拈来,最后他选择写‘螳螂’了。因为太熟悉了,这小子很快就搞定。我读罢真乐了,写得太详细了,如果不是我及时叫停,人家还会接着写下去呢。“儿子,写〈读后感〉重在感,主要是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读书的内容只是大概写一下就行了,可是你这个内容也写得太全面了!”“怎么办?我可不想重写啊!这次就这样吧!”这小子担心重写也惦记着要出去玩,所以就向我请求。
我乐了,“决定权不在我,你自己看吧!”,“好吧,如果老师让我重写再说吧,写〈读后感〉的规则我懂了,下次再写时一定多写感受啊!”我乐,这孩子,小脑袋反应倒挺快。
后来习作本发下来,老师给了他挺高的分,估计这孩子把螳螂写得太详细了,好像有些书里也没介绍呢。老师觉得不错吧!反正过关了,他回来后很乐呵。
昆虫记读书心得笔记篇三
今天,我读了《昆虫记》中的一个小故事,介绍的是一种蜜蜂——舍腰蜂。
舍腰蜂有着动人的身材和聪明的头脑,而且还很不容易被人注意,是因为它天生安静、平和、不爱捣乱的本性决定的。它很怕冷,常常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搭建自己的家。它会把窝搭在厨房那儿,尽管厨房很温暖也是一个很舒服的藏身之处,但还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有许多舍腰蜂幼虫会被烟熏死。
舍腰蜂的食物主要是以蜘蛛为食,特别是背上有十字架的蜘蛛是它的最爱。因为这种背部有十字架的蜘蛛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就会有这种“野味”。
舍腰蜂的卵不是放在巢里的,而是放在蜘蛛身上的。几乎所有的舍腰蜂都是这样的。这样它的幼虫以出来,就可以美餐一顿。
美餐过后便开始结茧。一开始,茧是白色的,像一层保护漆,过一会儿再来看这个茧,它已经呈现了琥珀一样的黄色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它来源于哪儿?
我认为它可能来源于沙漠,那里很少降雨,更别说风雨了,它可能是被海风卷到这来的。
我还知道舍腰蜂很勤劳。它把蜘蛛捉回来后,还会去捉。一直捉到窝满了以后,它再千里迢迢地去找湿泥土,小心翼翼地把口子封上,生怕有“小偷”来盗蜘蛛。它做完以后就离开人世,等待下一代做同样的事。
这种奉献到死,勤奋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所以我喜欢舍腰蜂。